登陆注册
2587900000031

第31章 大宋王朝的全面解读(8)

包拯(999~1062),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人。天圣(1023)进士。他早年因父母老迈坚决不做官,等父母去世后才出任地方官。先后做过三司户部副使、天章阁待制、知谏院、龙图阁直学士,又知江宁(今江苏南京)、开封府(今河南开封)等职。特别是在开封府任职时,他执法严峻、平冤狱、抑豪强,当时的贵戚宦官对他无不惮惧,把他比作“阎罗”,在京城内传曰:“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老百姓也称赞他的清廉,连妇女和小孩子都知道他的名字,称他为“包待制”。

包拯是封建社会中有名的清官,他的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史书也多有记载。他在做天长县(今安徽天长)知县时,有一个人前来告状,说自己家养的牛被人偷割了舌头。包拯说:“你只管回去,把牛杀了吃。”时隔不久,又有一人前来告状,说牛的主人在家私自杀牛,包拯说:“为什么割断了牛的舌头又来告牛主人的状呢?”这个盗贼听了这话非常惊讶又十分叹服。

包拯虽做了大官,但衣服、日用、饮食和平民时一样简朴,为官也清廉。他在端州(今广东高要)为官,端砚非常有名,以前的官员往往借向朝廷贡奉之机向民间搜刮十倍于进贡所需的砚台,以便拿去巴结权贵,然而包拯除了完成进贡数目外,再无所取。他在临死前交待后人说:“后世子孙当官者,如果贪赃犯罪,不能让他回本家来;他死后也不允许把他埋进祖宗的坟地。如果有人不按我的意愿做,那么他就不是我的子孙。”从这里可见其为人,“阎罗包老”的称呼还是较为恰当的。

唐介因何被士大夫赞为“真御史”

唐介(1010~1069),字子方,江陵(今湖北江陵)人。他小时候家里很穷,有人借钱给他赌博,他没要。擢第以后,历任平江令、殿中侍御史、天章阁待制、知谏院、龙图阁直学士、枢密直学士、参知政事等职。他为人正直敢言,许多人都很怕他,每当他论及官吏缺失的时候,其他官员都安静地望着他,看他的风彩。在他任殿中侍御史一职的时候,启圣院制造了一辆龙凤车,皇宫大内拿出珠宝玉石给车子做修饰之物。唐介知道后说:“这是太宗神御所在之处,不可喧闹亵渎它;后宫里这些奇珍异宝浮靡的东西,不应该超过规定限制。”因此,给龙凤车加修饰的诏书立即被废除,官员张尧佐一下子被授予宣徽、节度、景灵、群牧四使,唐介与包拯、吴奎等据理力争,又请中丞王举正留文武百官在朝廷上论争,张尧佐终于被罢去二使。不久,张尧佐再次被授予宣徽使、知河阳县。唐介知道这个消息后,对其他官员说:“这是要给张尧佐宣徽使一职,却假以河阳令作为名目罢了。”在其他官员都不出来反对的情况下,唐介挺身而出,一人抗议。宋仁宗不听,并告诉他说:“这是中书省的任命。”于是,唐介转而弹劾宰相文彦博,说文彦博未做宰相之前每天拿金银珠宝,通过太监送到后宫嫔妃手中,以求执政;现在他这么重用张尧佐,更是为了加强自己的势力,请皇上罢免文彦博而重用富弼为宰相。同时,谏官吴奎也弹劾文彦博,话语非常恳切率直。仁宗听了大怒,将唐介的奏折未看退回,并说打算将唐介贬往远地。唐介不但不惧反而说道:“臣忠心耿耿,义愤所激,就是被鼎镬煮了也不怕,难道还会对被贬有所推辞吗?”仁宗急忙召集人告诉唐介说:“你直言论事是你的职责,但你说文彦博是借助嫔妃的关系做了宰相,这从何说起呢?宰相的任用是有司决定的,你怎么能干预?”当时文彦博也在眼前,唐介责问他说:“文彦博应该自己反省,如果有这样的事,不可隐瞒。”结果文彦博磕头谢罪不已,仁宗怒气更盛,贬唐介为春州(今广东阳春)别驾,王举正为他说情,仁宗第二天命改置英州(今广东英德),并罢去文彦博相位,吴奎也得到重用。仁宗又担心唐介在路上死去,自己会担上杀直臣的罪名,就命中使护从唐介去英州。因为这件事,朝野都称赞唐介的直名,梅尧臣、李师中还专门做诗来赞美他,由此唐介“直声动天下”,士大夫说到真御史,一定说“唐子方”,而不敢称“唐介”这一名字。

欧阳修在史学、文学等方面有何贡献

欧阳修在从政方面有很多建树,但他在史学、文学两方面做出的贡献更大。

宋朝自建立以来,已有近百年的历史,然而文章体式仍旧延续着五代时的风气。这种五代余习的显著特点就是:精雕细刻,讲究对仗、对偶,文风绮靡不振。受这种风气影响,士子们做出来的文章都词气卑弱。苏舜元、苏舜钦、柳开、穆修等人都有心改变这种风气来振作士气,但是成就都不大。嘉佑二年(1057),欧阳修以翰林学士奉召知贡举,当时的士子们依旧崇尚五代这种险怪奇涩的文章,并把这种文章风格称为“太学体”,欧阳修对这种文风坚决予以痛斥和压制,凡是做“太学体”这种文章的士子,都被罢黜。事后,先前那些气焰嚣张的轻薄之徒在欧阳修出来的时候,围住欧阳修的马头聚众闹事,结果就连街上巡逻的吏卒也无法平息这种骚乱。尽管如此,“太学体”还是被抵制下去了,五代以来的文风由此发生了改变。

欧阳修在随(今湖北随县)游览的时候,曾经得到一本唐韩愈的遗稿,读了之后对韩愈十分仰慕。他精心钻研韩愈的文章,以至到了废寝忘食的程度,并下定决心一定要赶上韩愈,取得和韩愈古文运动一样伟大的成就。欧阳修写出来的文章具有自然天成、繁简合度的风格。他使用的语言简练明朗,平实而又畅达,在援引事物进行比较的时候,常常能传达出人生的至理,所以能够打动人心。这种成就是别人难以达到的,所以天下的读书人都尊他为师,向他学习。

欧阳修还对史学有浓厚兴趣。史书载,凡是周代、汉代以来的金石遗文、断编残简,他都有所收集。他经常钻研它们,把成果和心得写在《集古录》一书中。此外,在做翰林学士时,欧阳修还奉诏撰写《唐书》,他执笔《唐书》的纪、志表等部分,并且还写了《五代史记》一书。他写的史书具有“法严词约”,与《春秋》的写作风格一脉相承。

苏轼对欧阳修很是敬重,他在文章里谈到了欧阳修在史学、文学两方面的成就,他说道:“欧阳修在谈论大道这方面就像韩愈,在论事方面就像陆贽,记事方面如同汉代司马迁,而他做的诗赋成就如同李白。”

作《四贤一不肖诗》的蔡襄有何政绩与才能

蔡襄(1012~1067),字君谟,是兴化仙游(今福建仙游)人。举进士后,任西京(今河南洛阳)留守推官、馆阁校勘等职。范仲淹被贬后,余靖上疏营救,尹洙请求有司将他与范仲淹一同贬往外地,欧阳修也写信责怪当时的司谏高若讷,说高若讷不知羞耻,这三人因此都被贬。蔡襄有感此事,作《四贤一不肖诗》,京都的人士都争相传写,卖书的人把这首诗拿到集市上去卖,还得到了丰厚的利润。当时恰好契丹的使者也在此地,这个使者也买了这首诗并带回了契丹,把诗陈列在幽州(今北京市城区西南)馆里。

蔡襄博学多才,他的书法是当时第一,宋仁宗特别喜欢他的字,曾经让蔡襄写过他自己作的《元舅陇西王碑》一文。后来,仁宗还诏令蔡襄写《温成后父碑》,蔡襄认为这是越职,没有奉诏。

蔡襄书法第一,人品也为人称道。《四贤一不肖诗》已表现出他正直敢言的一面,他对朋友也是讲究信义的,他的朋友如果死了,他就会不吃酒肉表示哀悼。蔡襄曾与朋友们在会灵东园饮酒,有一个人不小心射出箭来并误伤了人,这个人慌乱中指出是蔡襄所射。过几天,皇帝问蔡襄是否有这件事,蔡襄再三表示愧意和道歉,始终不曾为自己辩解一句。

蔡襄为政期间表现出不凡的才能。庆历三年(1043),仁宗更用辅相,亲自提拔了余靖、欧阳修及王素等人为谏官,这三人同时荐举蔡襄,仁宗命蔡襄知谏院。当时国内正有旱蝗、日食和地震等灾异现象出现,蔡襄上疏说:“灾害的到来,都是因为人事方面做得不好。数年以来,这种天戒屡屡到来。推究这种灾害形成的原因,是由于君臣上下都有缺失。陛下的缺失之处在于号令不被百姓信服,恩泽没有施及百姓身上,而大臣们的缺失之处却在于没有想出好的办法和谋略来矫正时弊,也未能尽到自己作为臣子的忠诚和职责。朝廷有不好的政策却不能矫正,百姓有疾苦而不能帮助他们解决,陛下处理事情宽仁而不能决断,大臣们明哲保身而不能斥离佞臣,这些都是臣子们的罪过。”这个奏疏一出,所有的人都心生畏惧,蔡襄因而被召进直史馆,兼修起居注一职。

在此期间,蔡襄在政治方面又有建树,保州(今河北保定)一带兵卒发生动乱,事后这些兵卒推出十几个懦弱胆小的人出来算作首恶,并把这十几个人杀了来求朝廷招抚。蔡襄提议道:“天下有兵百万,如果没有诛杀决断这样的命令,一定会成为兵卒们骄傲轻慢以至形成暴乱的祸源。今天保州的兵卒杀官吏,关闭了城门,不去讨伐他们,反而还要招安他们,不是要被所有人嘲笑吗?我恳求朝廷把这些兵卒召进城中,全部杀掉。”朝廷听从了蔡襄的建议。

蔡襄任知制诰一职的时候,三御史提议梁适应当罢官,蔡襄不同意。此后,每当有司部门在授予官职时有不恰当的地方,蔡襄都不写诏书。因此,皇帝对他更加礼遇,赐他母亲凤冠霞帔,又亲笔写下“君谟”二字派人给他送去表示恩宠,迁蔡襄为龙图阁直学士、知开封府。蔡襄精于吏事,谈笑之间就能明断是非,揭发奸邪隐秘之事,所以官吏们都不敢对他有任何欺瞒。以枢密直学士再知福州,后召为翰林学士、三司使,英宗时拜为端明殿学士。卒后朝廷赠吏部侍郎一职。因为有这些功绩,所以史臣评价说,蔡襄、王素、余靖都是昭陵贤御史。

仁宗、英宗时王安石有何建言与事迹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是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人,他从小就酷爱读书,写的文章,读过的人都说精妙。曾巩把他的文章拿给欧阳修看,欧阳修也对他十分称赞。

王安石文章写得好,思想也常能出新,有志于矫世变俗,为此他曾上万言书,内容大致为:如今天下财力日益匮乏,民风民俗也日趋败坏,原因就在于朝廷没有建立法度,没有实行王安石先王的政策。实行先王的政策,就是实行先王政策的思想,那么我们实行变法改革就不至于惊世骇俗了。我恳请陛下能废除那些因循守旧的弊政,实行新法以跟上时代的变化。以后王安石登上相位实行的新法,思想依据都源于此书。

不久,王安石入直集贤院,在此以前,他一直拒绝做官,士大夫们以为他无意仕途,都想结识他,朝廷每次想要给他官做,也都担心他不接受。入直集贤院的第二年,朝廷任他做同修起居注,王安石又推辞了许多天才肯接受。不久,朝廷命王安石掌知制诰一职,负责纠察在京城中的所有刑狱,这以后他才不再辞官了。在此期间,他接手一个案子,一个少年得到一只斗鹑,被他同伴抢去,这个少年情急之下杀死了这个同伴。开封府判处这个少年死刑,王安石不同意,他说:“按照法律,这个被杀的人因为少年不给他斗鹑就动手抢去,属于强盗行为,少年追上去把他杀死,属于捕盗行为,因此即使死了人也不应判少年的罪。”王安石据此纠劾府司失职,府官不服,提出上诉,结果审刑、大理都认为府官判断的对,朝廷让王安石道歉,王安石认为自己无罪,坚决不肯。当时又有诏令说舍人院不能申请涂改文字,王安石争辩说:“如果像这样审理的话,那么舍人就不能再实行他的职权了,一切都得听从大臣的意思去做,立法不应该这样。如今懦弱的大臣不敢坚守陛下的法度,有权势的大臣则拿陛下的旨意任意下达命令,谏官、御史都不敢违逆这些大臣的意思,这种状况,实在令臣忧虑恐惧。”这番话语都是针对执政大臣而言的,王安石由此得罪了权贵,正赶上为母守丧,王安石辞官,整个英宗朝,王安石虽几次被召用,但屡辞不就。

什么叫新学

新学,也称荆公新学。王安石于庆历二年(1042)进士及第后任签书淮南节度判官厅公事的三年时间里,著有《淮南杂说》一书史称“自先王泽竭,士习卑陋,不知道德性命之理,安石奋乎百世之下”,“著《杂说》数万言,其言与孟轲相上下”(《郡斋读书志》卷四下《王介甫临川集》)。这句评价已把王安石的《淮南杂说》与一代大儒孟子相提并论了。这是王安石创立“新学”的开始。嘉祐八年冬至治平四年秋(1063~1067)间,王安石居丧于江宁(今江苏南京),在那里聚徒讲学。后来推行新政时,王安石与吕惠卿、王雱等人重新训释《诗》、《书》、《周礼》,先儒们所做的传注一概废而不用,终于在熙宁八年(1075)完成了《三经新义》,这部《三经新义》在学官中颂行,学官和士子们为了登科都不敢不用。《三经新义》的颁行标志着王安石学派的完成,当时称为新学,从此新学大行,不久即成为宋学中的最大学派。王安石后来被封荆国公,史称王荆公,因此他的新学也称荆公新学。

沈遘、沈辽、沈括各有什么特长

沈遘、沈辽与沈括被合称为“沈氏三先生”。

沈遘(1028~1067),字文通,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他为人博学通达,善于吏治,所到之处,令行禁止。百姓有因为贫穷而不能给亲人下葬的,沈遘给他们公钱办理丧事。他还帮几百个孤苦零丁的女子找了婆家,如果有人逼良家子弟作了倡优,沈遘就会派人把这些良家子弟夺回来,再还给他们的父母。沈遘待手下人十分仁慈,这些手下都愿意竭尽全力为他做事,闾巷里的是是非非,无论事情大小都能被沈遘的人了解到,所以一旦有案子出现,沈遘往往能当机立断。

沈辽(1032~1085),是沈遘的弟弟。沈辽在年幼时就挺拔不群,长大后爱好读书,并广泛结交朋友,为人不喜进取傲睨一世。他的文章自成一家,志趣高远,不同流俗。王安石过去很赏识他,曾给他写过一首诗,其中有“风流谢安石,潇洒陶渊明”两句,表达了对沈辽诗风的赞赏。后来,王安石执政推行新法,沈辽与王安石意见相左,友情就日益生疏了。

沈辽在做地方官时,留连山水,更加傲睨人世,曾在齐山上建了房子。并起名“云巢”,许多好事的人都去游玩过。到了晚年,沈辽对自己不羁的生平很是后悔,改去了年轻时的所有陋习,杜门谢客,就连笔砚也终日染上灰尘。偶尔,沈辽还会作篇文章,雄奇峭丽,人们评价很高,但更善于写诗,当时曾巩、苏轼、黄庭坚都与他唱酬往来。

沈括(1031~1095),是沈遘的堂弟。多年辗转四方,担任地方低级官吏。虽然职位低微,沈括还是取得了令人称赞的政绩。在沭阳主簿任上,沈括整治了该县年久失修的水利工程,使危害多年的沭水得到治理,促进了当地农业生产的发展。

同类推荐
  • 考古发现

    考古发现

    本书站在科学的立场,以考古发掘为依据,以亚洲、非洲、欧洲、美洲为分界点,对世界考古的重大发现进行生动传神的解说,力求重新再现历史文明,再次演绎古老传说,帮助人们揭开了地下沉睡千年的秘密。阅读本书,读者即可重读先人的思想,透视发达的古代文明,又可收获到心灵的愉悦与知识的富足。
  • 我的·兵器谱

    我的·兵器谱

    我原以为,我的一生就要伴随着刀光剑影生活;不断地刀剑,不断地穿越;直到——你毫无征兆的出现在我的生命中。那一刻,我才知道,原来,之前的我是多么的荒唐;原来,我也可拥有轰轰烈烈的爱;原来,刀剑对于我来说,并不只是一种象征。谢谢你,愿意一直等着我;谢谢你爱我,我的天使。——祁言之难道这就是一见钟情吗?在见到你的第一眼,我便已知晓:这一生,我与你,再也逃不开彼此。我爱你,只是你,尽管你从来不会为我而停留,但我已经任性地爱上了你。谢谢你,愿意接受我的爱!——姬雪
  • 南亚帝国

    南亚帝国

    二战后期,一个新时代好青年叶枫,携系统穿越回东南亚,看他如何纵横南亚大陆,听说印尼猴子很多?那把我们生化兵工厂的生化幽灵放出去啊!到时候我们再代表正义消灭这些丧尸。在和列强争夺了世界霸权之后,叶枫知道了一个让他穿越的秘密,原来未来的地球遭到了外星的殖民与奴役,在把地球资源掠夺完毕后还要阴谋毁灭地球…小白小学生yy,不喜勿喷。
  • 秦帝烽烟

    秦帝烽烟

    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中国历史,不知出了多少可歌可泣的故事,又有几多风云人物。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发生巨大的变革,高岸为谷,深谷为陵的时代,人们应该何去何从?百家争鸣,诸侯变法到秦统天下,灿烂辉煌!话说时间错乱,所有人处在一个时间、空间又会发生怎么样的事情,七国争雄,又会变的如何。或许就有这样一个地方,战国名将圣人齐聚一堂,又会出现怎样得故事。
  • 非常梦

    非常梦

    本书作者选取了中国历史上的22个奇梦进行了解读,展现那一段段纵横捭阖、风云激荡的历史。包括“梦寐以求:武丁大王梦傅说”、“飞熊入梦:周文王梦姜太公”等。
热门推荐
  • 宇文羞月

    宇文羞月

    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命运,因为一些过错,机缘,不断改写。江湖,在经历了一场大战后,又陷入了沉寂,只是有些话题,一直都被人们津津乐道着……
  • “坏学生”成功定律:“坏学生”成大器的8种能力

    “坏学生”成功定律:“坏学生”成大器的8种能力

    哲人说,戏如人生,人生如戏。话虽平淡,却值得深思。之所以说人生如戏,是说它的无常,它的出人意料。譬如说,父母望子成龙,呕心沥血教育出来的却是个庸才,这样的事,难免让人扼腕唏嘘。父母都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夙愿,于是他们就按照自己所谓的“成才秘笈”教育儿女,甚至越俎代庖地为孩子作着很多关键性的抉择,譬如说,上什么学校,学什么专业,将来从事什么工作。很多的老师也是如此,他们注重的是学生的成绩,是否听话。于是,是否听话、成绩好坏,成了评判学生好坏的标准,好坏之分也由此而来。在他们的眼里,好学生,就是成绩又好,又听话的学生;坏学生则是成绩差,不听话的学生。父母和老师常常以好学生为荣,以坏学生为耻。
  • 资治通鉴故事导读本(上册)

    资治通鉴故事导读本(上册)

    本书精选《资治通鉴》中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历史人物,完整详细地交代原委,帮助读者更清楚地了解历史,将其中的精彩故事、人物串联起來,并对知识点进行链接,语言风格符合青少年读者群,让中小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学到历史知识及做人的道理。本书由范毅然编著。
  • 没有谁是多于的流星:不要忘记我

    没有谁是多于的流星:不要忘记我

    青春的一切,都消失在了时光里,你是我的唯一,希望10年后的今天你还记得我?
  • 出生是罪

    出生是罪

    我生来便是罪人,我没法选择出生。过去的我改变不了,我能够改变的只有未知的未来。只有杀出一条通天大道,才能够洗掉半随一生的罪恶。
  • 望诊遵经

    望诊遵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幻神之泣

    幻神之泣

    穿越次元与时间,异界女神降临于世与我们的主角陈轩相遇,然而为捕杀女神而来追来的怪物,现世除灵的神秘组织,所有的一切打乱的陈轩的生活,我们主角的未来将会如何,神秘女孩的身世又是什么,敬请期待《幻神之泣》!
  • 异能少女之心想事成

    异能少女之心想事成

    什么?这到底怎么回事?我不就是下自习了以后在操场散散步而已嘛为什么会被一块石头砸到头啊。好痛的好吗还有这块石头居然会说话?我滴神啊谁来告诉我这到底是不是真的啊怎么还出现幻觉了呢
  • 反恐精英OL之迷失

    反恐精英OL之迷失

    任何一个人都拥有两个世界,一个是手中的世界,一个是心中的世界。当幻想照进现实,那你就等着享受快乐和悲伤吧,因为在你自己的人生中又多了一份奇异的故事。
  • 左手遇见,右手离别(全本)

    左手遇见,右手离别(全本)

    我这一生,渴望被人收藏好,妥善安放,细心保存,免我惊,免我苦,免我四下流离,免我无枝可依。【正文简介】秋忆南觉得,这世上总有那么一个人,仅仅只见过一面,却是想忘而忘不了的人,总觉得该为她做些什么,付出点什么。那个人的名字叫水悠然。他记住她是源于第一次相逢时的怦然心动,是冥冥中的注定。他说:他要让她成为这世界上最幸福的女人!水悠然觉得,这世上也总有那么一个人,甚至没有见过面,仅仅知道他的名字,也会将他牢牢深记。那个人的名字叫秋忆南。因为他是她大学奖学金的资金赞助人,是她大学期间大部分生活费的来源之所。她说:我们的一生,只不过在寻找,寻找一个人,用一转瞬爱上,一辈子回忆。这样的两个人,从他们相遇的那一刻起,便注定了彼此的纠缠,彼此的牵绊,还有彼此的那份心动。他们彼此错过了六年,都以为六年的时间,足够他们忘了彼此,忘记一切该忘记的东西,却原来发现,他们都高估了自己的能力。六年的时间其实可以很快,快到美好的仿佛还在眼前,伤痛的却还来不及遗忘。六年前,她突然离去,留下满世界疯狂找她的他。六年后,她从英国归来,在那最美好的秋日与他再次相遇。只是那时的他,已经不再是六年前那个只会疼她,爱她,惯她的阿南了!他们的爱,被时间搁置了整整六年。他们的爱,彼此融入骨髓,刻骨铭心!他们的爱,隔了那六年的光阴,能否继续,谱一曲秋日私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