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成功
坚持宿命论的人从来不会怀疑“人生就是命运”,成功也好,失败也罢,这些人只相信人算不如天算,正因为如此,命运才会驱使、摆布、左右他们人生中的每一件事。可以肯定地说,持这种论调的人肯定不会成功。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当你坚持“相信命运不如相信自己”时,一定会取得成功。也许有些执迷不悟的人会信誓旦旦地说:“只要你努力做好每一件事,你一定会成功。”
其实不然,努力不等于执着。这个时代最需要的不是职业精神,也不是敬业精神,而是执着精神。对任何人而言,成功都是一种积累,一种不断上升的状态。如果你通过几件事情就可以断定自己很成功,往往会显得武断,成功需要多方面的积累,如生活阅历、专业技能、社会交往、金钱资本等。显然,并不是每一个人都具备这些条件。
再者,成功是一种生存状态,世上大部分人都是不成功的,但是这种不成功中却孕育着人们的希望,点燃了人们生活的长明灯,所以,人们才有了追求,有了梦想。对于成功的人,他们同样有着新的追求与探索,区别在于,他们习惯将现在定位为下一次成功的起点。
一个人之所以能够站在职业金字塔的顶端,最主要的原因在于,他们理解自己的工作,执着于自己的工作,自然他们就会站在比别人更高的地方。
但是在生活中,却有许多搞笑的事情,例如,年轻人聚在一起喜欢谈论他们的事业,他们的未来,这时,总是会有一个或几个人站出来拍着胸脯说大话。的确,看着他们故弄玄虚的样子,你不免会想到马路边落魄的算命先生,说得头头是道,有板有眼,但终究不知道自己在忙什么。也许这些人很会“占卜”自己与别人的未来,但是他们忽略了一点:成功需要一种执着。
虽然人与人之间存在与生俱来的差别,但这种类差别完全可以用毫厘来形容,后天的成长、教育、锻炼等完全可以造就多种不同的人生。这时,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并不只是金钱、能力,以及成败得失,而更重要的是一种执着。例如,
一个习惯于投机取巧的人,即使成功的机遇就在眼前,他也把握不住;
一个喜欢自诩的人,即使真的有本事,恐怕也不足以取得一次实实在在的成功;
有些人善于说教别人,为别人指点迷津,但自己却始终苦于操守旧业,没有新的出头之日;
有些人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看似满腔的才华都要溢出来了,但是习惯油腔滑调,不善于行动;
有些人心比天高,三年要超过张三,五年要赶上李四,但是却整天优哉游哉,满脑子都是一些不切实际的想法;
正是人的这种多样性,决定了并不是每一个人都善于成功,都可以成功。成功对任何人都是一种美好的追求,但真正登上人生顶峰的人,往往是那些有底蕴的人。其实不论做人还是做事,或多或少都会表现出一个人的某些特质,成功者的底蕴便正是一些优秀特质的积累。
当我们想尽法子赚钱,挖空心思追求成功时,一定要先正视自己,既不要相信命运,也不要过分坚持“我一定能成功”。每一个人的成功轨迹其实都是不同的,别人的成功不足以用来衡量你是否可以取得成功。你永远是你,你可以把人生、事业的目标定位得很低,也可以定位得很高,这只是你对成功的一种态度,如果仅此就可以断定你是成功还是失败,那么,你本身就是失败的。真正成功的人,很少会说:“这就是成功。”而更喜欢说:“我接下来该做什么?”那么,相对于新的目标,他便是不成功的。
所以可以肯定地说,相对于自己的目标,每一个人都是不成功的人。同样,以自己所做出的业绩来衡量,也并不是每一个人都是成功的。两个对自己、对成功有不同诠释的人,往往会在成功后制定不同的目标,做出不同的选择,最终,他们会做出两种不同的成绩,只要两者相比,一个人总会显得比另一个人更高明。
我们之所以不成功,正是因为缺少这种比较,缺少比别人做得更高明的“本钱”,同时,还往往自我感觉良好,自以为已经做得很不错了,这无形中禁锢了自己的头脑与手脚。
成功的第一要义
执着即力量,是事业成功的第一要义。如果一个人执着于他的事业,那么他便有了成功的可能。如果缺少执着,成功只是纸上谈兵。
14世纪,蒙古皇帝莫卧儿在一次与强大敌军交战中被打败,他的队伍溃不成军,皇帝一个人躺在废弃的马厩里。他垂头丧气,心灰意冷。这时,他看见一只蚂蚁正努力扛着一粒玉米爬向一堵笔直的墙。这粒玉米比蚂蚁的身体大许多倍,蚂蚁尝试了69次,每次都会掉下来。当它尝试第70次时,终于把那粒玉米一直推过墙头。莫卧儿大叫一声跳了起来:“我也能获得最后胜利!”他重整军队,终于把敌军打得落花流水。
如果一个人不想要事业,那么他就不需要执着,也不必执着了。但现实是,每一个人都希望自己有事业,更无法摆脱由此带来的种种欲望,即使与世无争的和尚在寺院里修炼一辈子,在死后还是希望自己能够上西天。在职场中,职位小到班组长,大到部门经理、职业经理人,甚至董事长,他们都是一些权力欲强并以此作为衡量自己成功的标准的人。有的人会把这种标准变为自己的竞争力,激励自己实现人生价值。
但也有一种人很特殊,这种人在工作中神情漠然,行动迟缓,心态落寞,他们最大心愿就是维持眼前的局面,既不要让老板炒鱿鱼,又可以按时足额领到工资。这些人本来有足够的学识、能力,但是却缺少一种积极的心态。他们觉得眼前的情况足够好,无须改变。只有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才会被动地去改变自己,去完成一件不得不完成的工作,或者实现一个不得不实现的目标,这时,他们的执着是丧失了热情的,是在高压下的一种“挣扎”。
两种不同的态度,两种不同态度下的执着造就了现实中两种不同的人生,不同的职业生涯。
丝宝集团的梁亮胜是“福布斯中国富豪榜”一员。起初,梁亮胜只是一位普通的职员,但是他有一个与众不同的特点——执着。1982年,梁亮胜带着他的太太和所在内地工厂的其他40多名工人一道被派往香港工作。当时梁亮胜与其余两家住在一间不到30平方米的房子里,除去公用厨房、洗手间、过道,房间之小难以想象。他们两口子住客厅,另两家人各住一间。因为别人白天上班时要走客厅,他就在客厅里拉一块塑料布,留一个过道,他们夫妻两人只能挤在沙发上睡。
即使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梁亮胜还是坚持每天晚上去上学。在香港的3年时间里,他系统学习了航运、英语、国际贸易和经济管理等课程。后来,梁亮胜就依靠做国际贸易,向国内贩卖檀香木材淘到了第一桶金,再后来,便办起了丝宝集团,出品舒蕾、风影洗发水等。作为一名成功者,梁亮胜委婉地诠释了自己的成功:“回头来看,一起到香港的40多人现在都还在工厂里做工,因为他们满足现状,觉得现在做工比原来内地做工好多了。”
的确,是执着促使他成功。因为他觉得自己可以做得更好,赚更多的钱,过更好的生活,他要给自己当老板,做自己的主人。而原来一起随他到香港做工的40多个工友,却没有他这样的欲望,所以他们20年前给别人做工,20年后仍然只能给别人做工,为别人赚钱。
所以,不论是成功者、失败者,还是精明人、糊涂人,每个人都在执着于自己的梦想。正面鼓励下的执着往往可以奠定一个人成功的基础;相反,为抑制消极,或维持现状的“执着”只会让一个人变得平庸。
关于执着,一位成功者有过一段精辟的论述。他说,地主的生活最愉快,企业家的生活最有成就感。地主地里能打多少粮食,预期很清楚,一旦预期清楚,欲望就会被自然约束,也就用不着再努力,所以会过得很愉快。企业家则不同,企业家的预期和他的努力相互作用,预期越高努力越多,努力越多预期越高,这两个作用力交替起作用,逼着企业家往前冲。如果用“职业人”代替这段话里的“企业家”,就会发现一样也很适用。所以,对“职业人”来说,执着是一个永续的过程,任何时候若停止了执着,那么就会变得落伍,变得平庸。
大多数人在工作中都怀有“地主”的心态,只要每个月完成固定的工作任务,拿到预期的薪水,便会心安理得。
所以,企业家的执着与地主的执着不同之处在于,前者的执着会超出他们的现实,打破他们现在的立足点,打破眼前的樊笼;而后者更倾向于“不让情况变得更坏”。现在,执着已经成为一种敬业品质,一种工作态度,一种事业目标。作为当代的职业人,有本事需要执着,没两下子,就更需要执着,只有让自己始终像一个“企业家”一样执着地面对自己的职业,才能真正领悟并把握住成功人生的第一要义。
一种接近完美的过程
一幢建筑是由一砖一瓦砌成的,而一砖一瓦本身显得并不重要。同样的道理,成功者的一生是由无数个看上去微不足道的小事构成的。一天做好一件事,对于任何人实在不是什么难事。因为每一个人都可以做好每一件事情,只要他愿意做;每一个人都可以实现梦想,只要他敢去梦想;每一个人都可以做到优秀,只要他做别人不愿意做的事情。
在职场,每一个人都可以成功,只要他执着于一天做好一件事。美国着名作家和记者埃里克·赛瓦里德说:“当我放弃我的工作而打算写一本25万字的书时,我从不让我过多地考虑整个写作计划涉及的繁重劳动和巨大牺牲。我想的只是下一段,不是下一页,更不是下一章去如何写。整整半年,我除了一段一段地开始外,我没想过其他方法。结果书‘自然写成了’。”“循序渐进”的原则对埃里克·赛瓦里德起了重要作用,对任何人的道理都一样。
再举一个例子,许多人都想戒烟,那么最好的戒烟方法是什么呢?显然不是通过药物,更不是强制戒烟,经研究发现,最好的一种方法应该是“小时戒烟”法,即你不要通过决心再也不吸烟来戒烟,而是通过下一小时不吸烟的方法来去除这一不良习惯。一小时到了,吸烟者再延续一下他刚才决定的有效时限——下一个小时不吸烟。一段时间过后,随着欲望的减弱,规定的时间可延长到数小时,甚至1天。最终,戒烟目的也就达到了。
想一次完全改掉的人只会因心理上的痛苦无法忍受而失败。一小时易,永远难。达到任何目的都需要循序渐进的方法。对于一位职场人士来说,每一个任务,不管它看上去多么无关紧要,都应该被视为前进一步的机会。推销员必须重视每一笔销售才能胜任销售工作。学生的每一节课,生物学家的每一个实验,企业管理者的每一个会议,都是向成功迈进的一个机会。
社会中有不少人因为种种原因陷入了颓废的境地,他们常常对别人说:“过一天算一天吧!”“能混口饭吃就行了!”“怎么做都不至于丢掉饭碗吧!”这种人实际上已经承认了自己人生的失败,他们甚至已经偏离了人应该具有的正常生活,根本就谈不到什么“进步”与“成功”。试问,一个想创作一幅名作的画家,如果他拿笔的时候都心不在焉,画画时有气无力,只是东涂西抹,他能画成一幅传世名作吗?对一位想写一首名垂千古的好诗的大诗人来说,对一个想创作一部为人传诵的名着的作家来说,对一个想研究出一门有利人类的高深学问的科学家来说,如果他们工作时无精打采,草草了事,他们会有成功的一天吗?
一些人从小养成了轻视、忽略工作的习惯,对于工作,整日马马虎虎、敷衍苟且,因此终生碌碌无为。没有一种认真对待工作、对待人生的态度,成功是不可能的。在一家成功的企业里,每一间办公室都有这样一条格言:“在这里,一切都追求完美。”追求完美,似乎是一种过分的苛求,它不但包括了认真、负责、努力等职业品质,更体现出了一种执着精神。
虽然世上不存在完美,但是还是会有许多人在追求完美,因此这种执着就是一种不断接近完美的过程。只要每天做好一件事,将没有任何人可以阻止你改写自己的人生。
反之,每天都稀里糊涂地过,对工作不投入、不忠实、不认真而导致的悲剧比比皆是。如果一个人工作时,始终能够尽心尽力,力求完美,那他将会完成多少成功的计划!曾经有位老先生在看报时将每一个错字标出来,然后通知报社要求改正。有一次,他竟然在一份全国性大报上的一版中发现了4个错字。这位老人的态度是多么的认真,而相比之下报社如何能让人用“认真”二字来形容呢?假使在印刷前,报社能认真地审阅稿子,怎么会出现一版就出现4个错字的荒唐事呢?试想,如果这份报纸始终都是错字不减,那么,越来越多的人会因此不再看这份报纸,报社的事业会每况愈下。所以,每天都要做对该做的事,不仅是安身立命的需要,更是区别平庸与优秀的一把标尺。一言以蔽之,事无大小,每做一事,都应当认真负责,求其完美,这是成功者做事的标准。
凡是有所作为的人,都是那些不满足于“凑合”“差不多”,而执着于“要做就要认真去做”的人。面对一份职业,几乎每一个人都念念不忘想找更高的位置、更多的机会,但是他们却经常对自己说:“我现在工作既无聊,又单调,没有一点激情。真是没有什么值得认真的。”
所以,他就不会以更高的热情投入这份工作,在每一天的同一个时间,他的眼中除了机械的工作,就是枯燥的环境,而不会在工作中创造出一种刺激心理的力量,使自己不断地获得进步。
一个执着的人,他每天虽然在做同样的事情,但是他感到愉快。因为他能够在微不足道的位置上,看出并把握住不寻常的机遇。这并不需要什么高深的学问,只需要你在工作中比别人更敏捷一些、更精确一些、更可靠一些。说到底,就是在每一天,做的每一件事,都要精益求精,追求卓越。一个真正的成功者,是不会在事业达到某一高度就立刻表示满足,他时常会督促自己,如果不求进取,事业就会因此衰退!
心态决定命运
执着是一种不屈不挠的精神,像古代传说中那位用铁杵磨针的老人,像水滴石穿的法则,只要抱定目标不改初衷,任何事情都会成功。执着是一种体现人格的意志。一个人如果浅尝辄止,一生都不会有大的建树。
有一则小寓言这样讲道:过去同一座山上,有两块相同的石头,3年后它们的境遇发生了截然不同的变化,一块石头受到很多人的敬仰和膜拜,而另一块石头却受到别人的唾骂。这块石头极不平衡地说道:“老兄呀,曾经在3年前,我们同为一座山上的石头,今天产生这么大的差距,我的心里特别痛苦。”另一块石头答道:“老兄,你还记得吗,曾经在3年前,来了一个雕刻家,你害怕割在身上那一刀刀的痛,你告诉他只要把你简单雕刻一下就可以了,而我那时憧憬未来的模样,不在乎割在身上一刀刀的痛,正是咱们对磨砺的态度不同,所以产生了今天地位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