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凡欲有所成就之人,必须要有勇气面对成功之前的一次又一次的失败。古人说“失败乃成功之母”,人生就像在迷雾中行走一样,远远望去,只是迷蒙一片,辨不出方向和吉凶。可是,当你鼓起勇气,放下忧惧和怀疑,一步一步向前走去时,就会发现,每走一步,你都能把下一步路看得清楚一点。“往前走,别站在远远的地方观望!”这样,就可以找到你的方向。
成功者不一定比普通人更有才华或者是更有能力,他们只是比普通人多了一些坚持下去的勇气,多了些相信下一次一定会成功的念头。还是伏尔泰说得好:“要在这个世界上获碍成功,就必须有勇气坚持到底——剑至死都不能离手。”
人生的成功永远都比失败晚一步,因此,可以这样说:人生的成功并不在于你取得多大成就,而在于你是否具有屡败屡战,敢于坚持的勇气。考验一个人的勇气,往往不是看他敢不敢死,而是看他敢不敢活下去。
成功的动力
成功与其说取决于人的才能,不如说取决于人对于某种事物的热忱程度。这个世界是非常公平的,它慷慨地为那些具有热忱的人大开绿灯,直到生命结束的时候,他们依然热忱不减,无论出现什么困难,无论前途看起来多么地暗淡,他们总是用热忱弥补一切,想念自己的热忱能够把心目中的理想图景变成现实。
对自己的工作充满热忱的人,不管工作中有多少困难,或需要多少努力,他始终都会用不急不躁的态度去面对。只要抱着这种态度,就一定会获得成功,一定能实现目标。爱默生曾说过:“有史以来,没有任何一件伟大的事业不是因为热忱而成功的。”
“伟大的创造,”博伊尔说,“离开了热忱是无法做出的。这也正是一切伟大事物激励人心之处。离开了热忱,任何人都算不了什么;而有了热院,任何人都不可以小觑。”
热忱可以通过分享来复制,而不影响原有的程度,它是一项分给别人之后反而会增加的资产。你付出的越多,得到的也会越多。生命中最大的奖励并不是来自财富的积累,而是由热忱带来的精神上的满足。
当你努力工作,使自己的老板和顾客满意时,你所想要得到的利益就会增加。诚信、能干、友善、忠诚、朴实——所有这些特征,对准备在事业上有所作为的年轻入来说,都是不可缺少的,但更不可或缺的是热忱——将奋斗、拼搏看作是人生的快乐和享受,甚至是幸福。艺术家、发明家、音乐家、作家、诗人、人类文明的先行者、所有的成功者——无论他们来自什么种族、什么地区、处在什么年代,无不是充满热忱的人。
热忱,是所有伟大成就取得过程中最具有活力的因素。它融入了每一项发明、每一幅书画、每一尊雕塑、每一首伟大的诗、每一部让世人惊叹的小说或文章当中。它是一种精神的力量,只有在更高级的力量中才会生发出来。
拿破仑·希尔告诉我们,热忱是一种意识状态,能够鼓舞及激励一个人对手中的工作采取行动。不仅如此,它还具有感染性,不只对其他热心人士产生重大影响,所有和它有过接触的人也将受到影响。
着名音乐家亨德尔年幼时,家人不准他去碰乐器,不让他去上学,哪怕是学习一个音符。但这一切又有什么用呢?家人可以捆绑住他的手脚,可以束缚他的一切,却束缚不了他对音乐的热忱,他依然会在半夜里悄悄地跑到秘密的阁楼里去弹钢琴。莫扎特孩提时,成天要做大量的苦工,但到了晚上他就偷偷地去教堂聆听风琴演奏,将他的全部身心都融化在音乐之中。巴赫年幼时只能在月光底下抄写学习的东西,连点一支蜡烛的要求也被蛮横地拒绝了。当那些手抄的资料被没收后,他依然没有灰心丧气。同样地,皮鞭和责骂反而使儿童时代充满热忱的奥利·布尔更专注地投入到他的小提琴曲中去。
热忱和人类的关系,就像蒸汽和火车头的关系一样,它是行动的主要推动力。拿破仑·希尔的写作大都在晚上进行,有一天晚上,当拿破仑·希尔正专注地敲打打字机时,偶尔从书房窗户望出去——他的住处正好在纽约市大都会的高塔广场的对面——他看到了与平常月亮不一样的倒影,反射在大都会的高塔上。那是一种银灰色的影子,是他从来没见过的。再仔细观察一遍,拿破仑·希尔发现,那是清晨太阳的倒影,而不是月亮的影子,原来天已经亮了。他工作了一整夜,因为太专心于自己的工作,一夜仿佛只是一个小时,一眨眼就过去了。接着他又继续工作了一天一夜,除了其间停下来吃点清淡食物以外,他未曾停下来休息。如果不是他对手中的工作充满热忱,而使身体获得了充分的精力,拿破仑·希尔是不可能连续工作一天两夜而丝毫不觉得疲倦的。
一位着名的金融家曾说:“一个银行要想赢得巨大的成功,唯一的可能就是,它雇了一个做梦都想把银行经营好的人做总裁。”
没有热忱,军队就不能打胜仗,舞者就不能舞出灵魂,画界就不会出现画龙点睛之典,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的雄伟建筑就不会拔地而起,诗歌就不能打动人的心灵,这个世界上的一切将会失去它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热忱使人们拔剑出鞘,为自由而战;热忱使大胆的樵夫举起斧头,开拓出人类文明的道路;热忱使弥尔顿和莎士比亚拿起了笔,在树叶上记下他们燃烧着的思想。
热忱,使我们的决心更坚定;热忱,使我们的意志更坚强!它给思想以力量,促使我们立刻行动,直到把可能变成现实。
耶鲁大学最着名、最受欢迎的教授威廉·费尔波,在他极富启示性的《工作的兴奋》中写道:“对我来说,教书凌驾于一切技术或职业之上。我爱好教书,正如画家爱好绘画,歌手爱好歌唱,诗人爱好写诗一样。每天起床之前,我就兴奋地想着有关学生的事……工作之所以能够高效地完成,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对自己每天的工作抱着热忱的态度,热忱是我们最重要的财富之一。”
曾任纽约中央铁路公司总裁的佛里德利·威尔森,在一次接受采访时被问及如何才能高效工作促进事业成功,他回答说:“我深切地认为,一个人的经验愈多,对事业就愈认真,这是一般人容易忽略的成功秘诀。成功者和失败者的聪明才智,相差并不大。如果两者实力接近的话,对工作较富热忱的人,一定比较容易获得更多的业绩。一个不具实力而富热忱的人和一个虽具实力但不热忱的人相比,前者的成功也多半会胜过后者。”
热忱是一个人保持高度的自觉,把全身的每一个细胞都激活起来,完成他心中渴望的事情;是一种强劲的情绪,一种对人、事物和信仰的强烈情感。一个人在工作中需要注入巨大的热忱,有了热忱才能把工作做到最好,取得最大的成功。
如果一个人不具备热忱的心,那么他是很难取得成功的。任何伟大的人,无论是音乐家、艺术家还是领袖,他们对自己的事业,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都是满腔热忱、兴致勃勃的,全力以赴地投入的。这个世界为那些具有热忱之心的人大开绿灯,到生命尽头的时候,他们依然热情不减当年。无论遇到什么困难,无论前途看起来是多么暗淡,他们总能让心中的蓝图成为现实。
郭沫若在写《凤凰涅盘》时,为了获取灵感,曾在大雨天躺在地上,热烈地拥抱大地,让大雨滋润他的才思,让雷电点燃他的灵感,这样他才写出了如江涛般澎湃激昂、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诗篇,一举改变旧诗一统天下的局面,为中国现代文学开创了一条新路,也为自己的人生赢得了无限的辉煌。从郭沫若身上我们可以看到,热院是事业的灵魂。
的确,一个在生活、工作上充满热忱的人,别人想不到的,他能想到;别人看不到的,他能看到;别人办不到的,他能办到;别人承受不了的挫折,他能承受。他能把坏变好,把无变有,把落后变为先进,把不可能变为可能。一句话,他能战胜忧虑、疲劳和一切挫折,铸就成功的人生,达到他想要的目的。
爱斯里在一家百货公司做采购工作,他勤奋努力,有一种近乎狂热的热忱。他所在的部门并不需要特别的专业技术,只要能满足其他部门的需要就可以了。但爱斯里总是不辞辛苦地去寻找最便宜的供应商,节省了许多资金,为公司买进了百余种急需的货物。
爱斯里的努力和成绩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于是,在他25岁那年,也就是他被指定采购公司定期使用的约1/4的产品的第一年,他为公司节省的资金已超过100万美元。
公司总经理知道此事后,立即增加了爱斯里的薪水。爱斯里在工作上的刻苦努力也博得了高级主管的赏识,使他在36岁时就成为这家公司的副总裁,年薪近60万美元。
美国成功学大师拿破仑·希尔说:“一个把我推向成功之路的重要因素是我继母的热忱。”
事业成功离不开热忱的支持,如果你用全部的热忱去开始自己的工作。不论你从事什么工作,都会得到一种神奇的力量,当这股力量被释放出来时,足以克服一切困难。所以说,热忱的精神是希望成功的人所必备的条件之一,也是你达到目的的一个捷径。
一个对工作、生活缺乏热忱的人,即使审运女神把所有的好运都降临到他的身边,他也不会发现那是助他成功的“好运”,也不会发现那是助他达到日的的垫脚石。
实现目的的阶梯
古人云:“一勤天下无难事。”又云:“勤有功,戏无益。”西谚也云:“黄金随潮水而来,也要早起去捞它。”这些哲言表明一个意思,做人要勤劳,只有经过自己辛勤努力、流汗耕耘收获的成果,才是最甜美、最真实的;不然再好的良田,如果好吃懒做,不勤于耕种,也难有收成。
众所周知,勤奋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无数与勤奋有关的故事历来为人们所称道。车胤“萤入疏囊”是勤奋,孙康“雪映窗纱”是勤奋,匡衡“凿壁偷光”是勤奋,苏秦“悬梁刺股”是勤奋,祖逖“闻鸡起舞”也是勤奋。正是勤奋使他们成就了一番伟业,一生英名。这一个个故事生动地向我们揭示了勤奋的内涵,这一个个广为传颂的事例有力地证明了成功与勤奋的紧密关系。翻开历史的扉页,不难发现,凡成功人士,都具有勤劳的精神。
行销世界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金利来”领带,它的创始人曾宪梓先生,出生在广东梅县一个贫农家庭,从中学到大学毕业,全靠国家发给的助学金维持生活和学习。创业初期,他的处境甚为艰难,可以说是白手起家。但他的创业心始终不泯,凭着他的勤奋,凭着他对香港的工商业及市场情况的了解,经数载磨砺,他终于创出了世界名牌“金利来”领带。
曾宪梓创业始于1968年,那年他带着舅舅给的6000块钱到了香港,年仅35岁的他靠着一把剪刀和聪慧的头脑开创了他的金利来。创业初期,他只能拿着手工缝制的领带沿街叫卖,每天他要卖出60条领带才能维持一家人的基本生活。他去洋货铺推销,被人毫不客气地赶了出来,他的领带被大的百货公司拒之门外。但不服输的曾宪梓没有放弃,通过对市场的考察,他决定改做高级领带。一开始他买来法国、瑞士的高档领带进行仿制,生产出了一批高级领带。为打开销路,他下了狠心,把首批产品在一家商店免费赠送给顾客。因为外观、质量均佳,曾宪梓的这批产品受到了消费者的欢迎。由此,他制作的领带在香港逐渐有了名气。时至1970年,他的领带已经走俏于香港。也是这一年,他正式注册成立了“金利来(远东)有限公司”。次年,他买下了香港九龙的一块地皮,建起了一个初具规模的领带生产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