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鹏回到南街,远远看见门口站着一个粗布衣服少年,这少年身材挺拔,穿着草鞋,鞋上粘满红泥,一看就是乡下来的,正背着一个背篓站在他家门口,头望向杨府牌匾下,犹豫是否要进去。
杨鹏认出这少年心中一喜,惊喜地叫道:“孩哥儿!...”
那少年寻声转过头,一对明亮的眼睛,脸上有些雀斑,质朴的气质中含着懵懂,正是从小专业帮杨鹏背黑锅,被打出杨家的小厮伴读郎—孩哥儿!
少年见是杨鹏,脸上也绽出笑容,忙放下背篓,正要磕头。杨鹏上前一把扶住他叫道:“你我是兄弟,这么久没见,怎么反倒是生分了,兄弟之间哪有跪拜的道理!快和我进屋!...”
院子里,孩哥儿蹲下从背篓里检出些时令蔬菜,:“听说少爷在阳城县建府了,本该早些来请安,最近乡下事情多,播种放水,给耽误了...最近有收了些新鲜瓜菜,爹叫我给少爷送来些,尝个新鲜....”
杨鹏看着有些心酸,记忆里,那时候大家都还小,眼前的少年便是他最好的朋友。
一晃五年过去了,孩哥儿见了他,眼里却只有尊卑....
这时候裁缝来了,杨鹏便拿出自己画的一些服装样式,让裁缝看,问裁缝能不能做?
裁缝看了半天,说这样的没做过,但可以尝试一下,杨鹏便让竹香带他去给众人量尺寸。
“孩哥儿,我想去烂泥湾看看,你带我去呗!”杨鹏忙完了这些,笑着对孩哥儿说。
“少爷,这已经晌午了,要不明天吧!”孩哥儿对杨鹏说道。
“就今天,明天我要去趟CD府!”杨鹏想去CD府转转。
“那傍晚只怕是赶不回来了,只有住在寨子里了。”孩哥儿为难道。
“住在寨子里好啊!空气清新”杨鹏不以为然。
杨鹏从屋里翻出之前留下的两只大番薯,带上孩哥儿,二虎和猴子坐上马车便往城外去。
今天马车让牛大力来赶车,他们父子一直负责府里的牲口里,车里都是年轻人。
猴子总给二虎递眼色,二虎犹豫好一阵,便涨红脸,小心翼翼的问杨鹏道:“少爷!...我听说以后每天早上,你都会教大眼他们练拳,是真的吗?”
杨鹏转过头:“是啊!我每天早上去晨练的时候,他们可以来,陪我晨练,顺便也教教他们简单的搏击之法。”
二虎在府里出了名的大嗓门,此刻变得扭扭捏捏道:“那...我们也可以跟着去学吗?我们保证不耽误府里的正事儿!”
“呵!...”
杨鹏笑道:“可以呀!为什么不可以?我还就想拉着你们去陪我锻炼呢。”
猴子好奇得问杨鹏道:“少爷!听说那天你一个人打他们二十几个,把他们全都打趴下啦!还撂翻了人熊一般的大和尚,是真的吗?”
“也不算吧...只是他们二十几个没奈何得了我,那大和尚我是打不过的,只是用特别的手段制服他而已。”杨鹏有些得意地说。
“果然是真的!...”两个半大后拍着大腿,有些小兴奋。
“那请少爷教我们一个打二十个的拳术!”二虎和猴子跃跃欲试。
杨鹏故意沉下脸道:“没问题!...学拳可是很辛苦的,一定要能吃苦,能坚持。练不好,我可是要打人的!”
二虎和猴子马上眉开眼笑:“能吃苦!我们什么苦都能吃!没练好,少爷只管下重手打便是!我们皮实着呢!呵呵!....”
孩哥儿不知道发生过什么事,迷惑地问:“你们在说什么?什么一个打二十几个?”
猴子马上来劲了,往孩哥儿坐的地方挪了挪:“来!我告诉你,那天呀!竹香姐陪少爷去赶集,后来竹香姐就回来了,少爷一个人去竹篾街吃面....”
去烂泥湾的马车里,笑声不断....
自从那天杨鹏宴请了竹篾街的街坊吃酒,二虎等府里的后生们,便和竹篾街的人混熟了,没事便在一起瞎混。
起初大眼他们说杨家少爷如何能打,一个人打二十几个,他们还不大相信,今天听少爷这样一说,便真的信了。
明朝民间私斗不许见兵刃,也没枪械这种大杀器,打架斗殴全凭拳脚。
以前二虎他们在CD府做苦力的时候,没少被懂些拳脚的地痞欺负,总梦想有一天自己变得很能打,可以找回场子,今天总算是看见希望了。
烂泥湾离阳城县三十多里地,马车一个多时辰就到了。
杨鹏等人下了马车,看这烂泥湾真是名不虚传。
烂泥湾是个古河道冲击而成的大平坝,四周都是丘陵山区,中间唯一的低洼处。
开垦了百十来亩水田,这里土质不但肥沃,而且湿润,种什么都收成比其他田地的要多个三五斗,是名副其实的甲等水田。
丘陵半山竹林中,错落着许多茅草屋,山下围着一圈防攻击和野兽的土墙和木栏,这便是烂泥湾佃农的寨子。
孩哥儿跳下马车,便飞奔过去,大喊道:“爹!少爷来看咱们啦!爹!快出来迎接少爷!”
远处,从一间茅屋中走出一个中年汉子,一只手臂空荡荡,随风摆动,便是石头叔无疑了。
杨鹏等人下了马车,见到路旁有个四五岁的小姑娘,留着鼻涕,穿露出棉花的花袄,提着个小篮子,里面放着把小镰刀,原来小姑娘正在挖野菜呢。
杨鹏蹲下逗小孩子:“小妮子!你是哪里的?”
小女孩手指向对面的村寨。
杨鹏伸出手继续逗她:“哥哥抱你回去好不好?”
哪知小女孩扔下篮子,歪歪斜斜地就往寨子里跑,边走边叫喊:“娘!拐子来啦!快救救小花!”
逗得杨鹏等人哈哈大笑。
杨石头带着乡民,来迎接杨鹏,见到杨鹏,便要跪,杨鹏一把扶住:“石头叔!爹爹离开得早,杨鹏是您的晚辈,以后就要仰仗着叔多教导,快别这么折煞晚辈了!”
杨石头乐呵呵地把杨鹏引进寨子,两旁的乡民大都衣衫褴褛,赤着脚,妇女把孩子抱在手上,汉子们拘谨得哈腰微笑....
“东家少爷安好!”
“杨少爷安好!”
问候的声音此起彼伏。
到了院子,按照习俗,孩哥儿的娘,便煮了红糖鸡子汤团,恭恭敬敬得端给杨鹏等人吃,一人一碗。
杨鹏的碗里放了四个鸡子...
虽说杨鹏不爱吃这种东西,此刻也只能硬着头皮吃完,还必须呵呵说好吃。
吃完汤团,杨石头便陪杨鹏,到地里去看看。
田地里,放着水,就等谷雨节气以后插秧了。抬眼望去,一片泥泞。
“叔!咱家的田地有哪些?”杨鹏东张西望的问道。
“从那边鹅头岭到鸭子河边,都是杨府的土地,少爷的,就是这五百四十亩水田....”杨石头指着远处的小山包说道。
“叔!这两年收成怎么样?粮食够吃吗?”杨鹏蹲在田坎上,拾起一个土坷垃问道。
杨石头答道:“这两年雨水少,粮食普遍减产,烂泥湾还好,交了租子,还能吃饱...”
杨鹏回头看一眼杨石头:“真能吃饱吗?为何我见那些乡民,为啥都衣衫褴褛面黄肌瘦的?”
杨石头有些惭愧的说:“少爷有所不知,小的刚到烂泥湾的时候,这里有八十三户佃农,人丁不到千人....小的在这里十六年,烂泥湾人丁翻了一番,现在人丁两千出头,但土地只有五百多亩水田,两千亩旱地和一千多亩旱坡田,却并没有增加....这一碗饭就要两个人吃了。”
又道:“五年前发大水,地里的庄稼全冲走了,老爷们仁厚免了租子。可庄户人,都没有余钱,为了活命,几乎家家户户都借了印子钱。有的到现在还没还完....”
杨鹏想起后世一种说法:明朝灭亡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人口的大幅增长,而土地和粮食却没有增加。
明末时候,现有的土地和粮食产量难以负荷新增加的人口,遇到灾荒,更没有粮食吃,饥民只有暴乱寻求生存空间。
杨鹏站起来,望着周围的丘陵和田地道:“粮食不够吃,就要想办法,今天我来找石头叔,有四件事和你商议....”
杨鹏指着自己的水田说道:“这第一件事,就是我这一百多亩水田...石头叔这几日就安排人手,将田坎加高,加固,多放水。”
“等插上稻秧,去县城买些鱼苗回来,要鲤鱼草鱼和鲫鱼,草鱼会吃杂草不伤稻苗,鲤鱼鲫鱼会吃害虫,鱼的粪便又可以肥田,这叫生态农业,稻田养鱼一般可以让粮食多收一到两成。”
“等稻米成熟了,这鱼也肥了,可以拿到集市上去卖,晒成鱼干也行,就是额外的收入....买鱼苗的钱从我这里出,等收成了,本金还我即可,不要利息....”杨鹏继续道。
杨鹏的话让杨石头眼前一亮:我怎么没想到!这稻田还可以养鱼!少爷果然是读书人,懂得多!
“小的代表这些佃农谢过少爷了!”杨石头马上给杨鹏鞠躬感谢。
“先别谢得太早,我只是从书上看到的,不知道效果如何...这一季水稻先拿二十亩水田试验一下,找些养过鱼的农夫专门伺候着,总结了经验,再全部水田养鱼。”
“是是是!还是少爷想得周到!...”杨石头点头如鸡啄米应承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