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手在班子中居于首位,处于核心地位,在重大问题的决策上拥有决定性的权利,他们的决策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贯彻执行情况,并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他们的所在地区、部门、单位改革开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进程。如果一把手能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做到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真正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科学管理,民主决策,就能够促进地方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就能够造福一方。如果一把手在涉及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上独断专行,决策失误,必然会耽搁甚至延误当地的现代化事业的发展进程。有的地方的一把手为了个人私利和小集团的利益,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很难想象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这样的地区、部门和单位能够得到很好的贯彻执行。因此,加强对一把手的监督,不仅有利于提高一把手的思想政治素质,养成良好的民主作风,树立廉洁从政的形象,而且还有利于增强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有利于充分调动班子成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从而提高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坚定性和自觉性。
(三)加强对一把手的监督,是改革开放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原来在高度集中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一些权力在不断下放,地区、部门和单位的自主权和决策权在不断扩大,客观上也使得这些地区、部门和单位一把手的权力不断扩大和集中,这是体制改革带来的新问题。如何扬其利而避其弊,这就必须在权力运作与监督机制之间保持一种有力的制衡关系,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行使权力的公正合理而避免滥用权力和公权私用。同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身的发展也要求对一把手进行监督。当前,我们党的中心工作是加快改革开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就需要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更快的速度,向更高的层次发展。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也给一把手监督带来了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怎样在执政过程中有效地抵制市场经济原则的消极影响,防止权力商品化和权钱交易现象的发生,是每一个一把手都必须认真思考,并带头解决好的问题。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进行反腐败斗争,最终目的是为了使我们的领导干部在思想上筑起一道坚固的防线,做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领导者和实践者,而不能因为对一把手失去监督,产生腐败,影响改革开放的进程,影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影响经济的发展。
二、对一把手监督难的原因
(一)传统观念的影响
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社会,形成了以“官本位”和“官至上”为表征的中国官文化。这一官文化所反映出来的就是拜权主义和与拜权主义相伴随的官僚主义、专制作风、极权、“家长制”等等。这些封建社会的现象并没有因为封建制度的消失而消失,相反,由于历史的惯性,它们在今天仍继续发挥着负面作用,它们在当今许多领导干部的头脑中还占有一席之地,还在对许多领导干部的领导行为和管理活动产生着重要的影响。这就使得一些一把手在行使公共权力时充满了封建专制思想,他们的行为不是用法律来规范,用共产党人的标准来衡量,而是由他们内心残存的封建专制思想和封建主义道德信念来支配的。正如《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所表述的:“中国是一个封建历史很长的国家,我们党对封建主义特别是对封建土地制度和豪绅恶霸进行了最坚决最彻底的斗争,在反封建斗争中养成了优良的民主传统。但是长期封建专制主义在思想政治方面的遗毒仍然不是很容易肃清的,种种历史原因又使我们没有能把党内民主和国家政治生活的民主加以制度化、法律化,或者虽然制定了法律,却没有应有的权威。这就提供了一种条件,使党的权力过分集中于个人,党内个人专断和个人崇拜现象滋长起来,也就使党和国家难以防止和制止‘文化大革命’的发动和发展。”
(二)对一把手监督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一些上级领导对下级一把手偏爱有加,但教育不够,管束无力。他们不仅给下级一把手赋予与其职务相应的权力,同时也对下级一把手赋予了充分的信任和依赖。把一把手看作是单位的象征,是正确意见的化身,以支持工作代替了必要的监督管理。因而经常是只注重检查一把手工作任务的完成情况,忽视了对其思想作风、勤政廉洁情况的监督,认为只要完成工作任务就是好干部。上级领导和部门了解情况、解决问题,惟一把手的意见是听,对一把手存在的问题却重视不够,有时甚至为其遮遮掩掩,处理起来也是大事化小,避重就轻。有的上级领导对下级一把手的问题干脆不闻不问,怕监督会束缚一把手的手脚,怕批评会挫伤一把手工作的热情和积极性,没有认识到对下级一把手的监督恰恰是爱护干部,是支持他们更好地工作。
(三)一把手地位特殊,不易监督
一把手在班子中处于关键和统帅的地位,这种特殊的地位,就决定了一把手在班子活动中起着政治上的把关作用,决策中的主导作用,实践中的指挥作用,用人中的关键作用,班子中的凝聚作用,人格上的表率作用。一把手的这种特殊地位和作用,决定了必须赋予其较大的权力。但是,赋权过重,权力过分集中于个人或少数人手里,必然会造成官僚主义,甚至会形成班子其他成员及干部群众对一把手的人身依附关系。在同一班子内部,班子成员之间应该是平等的,但是在一些过分强调“首长负责制”的地区、部门和单位,领导班子是由一把手提名来组阁的,这些班子成员的升降、调动等,一把手是起决定作用的,这样,班子成员理论上的平等在现实中是难以实现的,相反,使得班子成员对一把手产生一种依附心理,因而不想也不敢对一把手进行监督。班子成员尚且如此,一般党员干部就更不敢监督了。生怕给领导提了意见,领导会给自己小鞋穿。从另一个方面看,一把手在“仕途”上占据着有利的位置,提拔重用的机会很多,这也会使那些一门心思谋求政治上“进步”的人动足了心思,吹喇叭、抬轿子都来不及,哪里还谈得上监督。
(四)领导活动缺乏公开性和透明度
一把手的决策往往处在封闭运行状态,缺乏透明度,使得干部群众知之甚少,有的根本不了解,无法进行监督。固然,由于有些工作的特殊性、敏感性,其本身需要保密,有一个内部操作的过程。但是,正因为如此,它极有可能体现的是一把手的个人意图,很容易出现一把手临时动议,成为一把手手中随意操作的工具。如,有些一把手在重大问题的决策、干部的任用、大额资金的使用等方面,以需要保密为挡箭牌,把民主集中制原则抛在一边,或不商量,不讨论,个人说了算;或搞假民主,走过场,对不同意见置之不理,依自己的意见强行通过,硬性拍板;或不讲程序,一竿子插到底,集决策和执行于一体,事前不打招呼,事后不向有关人员通气,其内情无人知悉或知情者极少。所有这些,都人为地阻塞了监督的渠道,使干部和群众无心监督,无力监督,无法监督。虽然近年来推行政务公开,此类情况有所改善,但有些地方对群众公开的只是结果,至于为什么是这样的结果,以及运行、操作的过程,群众还是不知情的,因而还是起不到有效的民主监督的作用,从而形成了一种较为普遍存在的群众监督虚位的状况。
(五)一把手自身素质的缺陷
有些一把手思想素质较差,自律意识淡薄,不愿接受监督或拒绝接受监督。主要表现是:理论功底薄弱,在大是大非面前把握不准方向;组织纪律观念淡薄,讲关系不讲原则,讲私情不讲党性;工作中独断专行,作风飘浮,听不进他人意见等。他们存在着严重的特权思想,把自己凌驾于组织之上,“家长制”作风严重,容不得不同意见。他们把党内监督、组织监督看成是对自己的不信任,存在着逆反心理;把群众监督看成是“挑刺”,视为“杂音”,因而,就不可能正确地对待监督和诚心诚意地接受监督。从现实生活中看,许多腐败的一把手,往往都是构筑“关系网”的高手,他们对上拉关系,找靠山,寻求保护伞;对内拉帮结派,搞小团体,培植亲信。对反对他们的人,或在上级领导面前颠倒黑白,或排挤打击,或换岗挪位。可想而知,对这样的一把手的监督是何其困难。此外,腐败的一把手还深知舆论的力量,深懂利用舆论为其升官发财创造条件,他们千方百计地包装自己,俨然一个呕心沥血的人民公仆,改革开放的典型代表。如此也增加了监督的难度。
(六)监督机制滞后
目前,地方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实行的是接受同级党委、政府和上级纪检监察机关的双重领导。纪检监察机关受同级党政机关的领导,这种体制的弊端已日渐明显。监督机构的人事权、财政权、领导权掌握在同级党委和政府领导手中,形成了一种附属型的隶属关系,使行使监督权的主体受制于监督的客体,监督机构缺乏独立性和权威性,致使监督只限于对下级和一般党员干部。但由于只有监督权,没有用人上的否决权,一旦涉及被监督的人的职务问题时,纪检监察机关就显得无能为力了。而对同级党委或行政首长,则很难实施有效的监督或者监督缺乏力度,经常出现最需要监督的往往是最难监督的状况。在监督内容上,注重对一把手的经济问题,违法违纪等问题的监督,而忽视了对一把手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重大决策、选人用人、工作效能、工作作风等方面的监督。同时,也普遍存在着事后监督的现象:重事后惩处,轻事前防范;重任前考核,轻届中管理;对有违纪苗头的一把手不及时提醒,等到酿成大错才去监督等。至于群众监督、民主党派监督、舆论监督等,由于几者之间没有一个好的协调机制,合力不足,往往形成各自为战的局面,严重影响了监督的效果。
三、一把手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无视班子其他成员的存在,大权小权独揽
有的一把手不能正确认识和处理班长与一班人的关系,他们既不善于也不愿意合理授权,使班子成员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他们对班子中其他成员的工作总是不放权,不放手,不放心;他们专权、集权,揽权,越权,大事小事都要管,大权小权一把抓,他们总有开完会,签不完的字,陪不完的客,使得班子其他成员形同虚设。这样不仅束缚和影响了一班人的工作积极性、创造性,还不利于团结,失去了班子成员的信任和支持。
(二)独断专行,以权谋私
有的一把手自命不凡,目空一切,对同志颐指气使,呼来唤去,稍有不顺,便严责痛斥,不尊重别人,看不起同志;有的一把手大权在握,一手遮天,滋长起家长作风和霸道习气,什么都是我说了算,把自己所管辖的地区和部门当成是独立王国,自己俨然一个“土皇帝”;有的一把手仗势弄权,中饱私囊,不择手段,把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看成是私有财产,利用职权大搞权钱交易,甚至达到了令人发指的程度;有的一把手不但不带头执行规章制度,反而把自己置于法律和纪律至上,认为权比法大,导致了以权代法,以权枉法现象的发生。
(三)滥用财务审批权
近年来,机关、企事业单位主要负责人基本上都亲自抓财务,实行了一把手“一支笔”签字审批制度。成百上千万的资金,全由一把手来审批。这在一般人看来真是责任重千斤。可有些一把手却毫无责任心可言,花起公款来毫不心疼,挥洒自如。大到工程审批、购车建房,出国旅游,小到请客送礼,吃喝玩乐,高档消费,更有甚者,一掷千金地的利用公款豪赌,什么都由公款报销,可谓用足、用透了自己的“一支笔”,这样的“一支笔”真是令人触目惊心。
(四)在干部问题上任人唯亲,搞“家天下”
有些一把手利用自己所处的位置和拥有的权利,在干部问题上以我划线,任人唯亲,坚持拍我者荐,顺我者用,亲我者提,利我者升,搞小圈子,有意识地培植自己的势力范围。而对不合自己味道和反对过自己的人,则一概不用,坐冷板凳,甚至百般排挤打击;还有的一把手利用手中的权力,搞近亲繁殖,形成了自己的“家天下”,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把自己亲属全都安排到实权部门和重要岗位,有的甚至将自己所在的部门、单位经营成了“夫妻店”,“亲戚局”,在干部群众中造成了极坏的影响。
(五)听不得批评和不同意见
在现实生活中,一些一把手爱听表扬和恭维话,不喜欢听不同意见和批评意见。把不同意见一概视为“杂音”,是跟自己过不去;把批评意见当作是故意整人,找茬子,因而一听到逆耳之言就横眉怒目,气冲牛斗,想方设法把别人的意见压下去,顶回去。有的一把手甚至对提意见者在政治上“卡”、“压”,在工作中设置障碍,在职务上“调”、“降”、“停”,在待遇上克扣,在名誉上贬低中伤,在人际关系上挑拨孤立,在精神上恐吓摧残,甚至用尽手段,百般打击排挤不同政见者。
(六)贯彻民主集中制不力
一是钟情于集中,发扬民主不够。有些一把手在重大问题的决策上不是提交集体讨论决定,而是喜欢个人说了算,先定调子,先入为主,把个人意见变成集体决定。有些一把手恐怕采纳了集体和班子其他成员的意见会造成大权旁落,自己失去权威。还有些一把手本身在干部群众中就没有威信,缺乏权威,因此他们更不敢面对群众,不敢放手发动群众。二是正确集中不力。有些一把手不善于、不敢于集中,许多事情议而不决,决而不行,班子内部分工如分家,各自为政,有的甚至勾心斗角,搞内耗。三是严格要求不够。有些一把手不敢大胆管理班子,班子成员不敢大胆监督一把手,大家都明哲保身,放弃原则,息事宁人,造成班子的软弱涣散。
(七)缺乏理论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