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云南有这样一座山,高一千五百米左右,在半山腰处,山势变得平坦起来,然后出一千米左右,山势再度变陡,陡到垂直向下,形成了一座五百米左右的悬崖。
在山腰平坦之地,自明朝末期起,就陆续有人来此定居,山中流出一股清泉,开荒种地不用担心收成问题,到清朝后,这里已经形成了一个村子,有两千多人口。
清朝乾隆时期,国力鼎盛,大力发展铜矿,在村子三十公里外有一县城,名为东川,被当时的清朝称之为天南铜都,有着丰富的矿产资源。
作为天南铜都周边的村子,自然承担起了运矿队伍中转站,休息站的重任,乾隆中期,村子内已经形成了一条古道,专门为运矿队伍设立的,在村子的村尾,还专门建了一座大宅,供运矿工人们歇息。
民国时期,中原大乱,东川矿产业一片混沌,所有人都忙着去打仗了,于是运行了好几百年的古道就慢慢的荒废了,那座供工人们歇息的大宅也被村子改成了私塾。
有了私塾,就必须得有先生,可村子里的村民们大字都不识一个,怎么教?
于是,村民们联合建议村长去外面聘请一名先生,报酬不是问题,要的是有真学问。
这年头,有真学问的先生都去救国了,谁有闲心来你破落村子里教书?村长在东川县城里找了十几天,都没有找到一个先生,最后不得已,把在县城中心处算命的道士请回了村子。
原因很简单,他问道士,你识字不?
道士回,识字!
——
村民们看村长找回了一个道士,个个都急了眼,纷纷吵着换人,叫一个算命的教他们孩子,难道以后村子要改成道士村了?
这时候,村长的威信就体现出来了,只见村长怒吼一声,现在东川城里识字的人就只有他了,你们要不要?不要我就让他回去。
村民鸦雀无声,最终叹了一口气,妥协了,至少也识字不是,只要不教孩子们那算命迷信的东西,就可以了。
最终,道士成为了村子唯一一位先生,他的住处,被安在了私塾中。
一个月过去,道士彻底熟悉了当先生的生活,白天教村子孩子们识字,那一个个小家伙们虽然捣蛋,但也是可爱极了。
晚上,便一个人提着一杆他自己自制的白灯笼,也不见他走出大宅,便消失在了大宅之中,然后等到半夜的时候又出现。
可有一天,他提着白灯笼,彻底的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