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画错了!”
丁艺收笔,看着桌上自己画出的符箓又参照脑海中的符箓,摇了摇头,看来这画符也不是简单的事情。
屏息凝神过后,丁艺也不气馁,重换一张黄纸,继续画起符箓。
一张,两张,三张……,桌子一边已经堆放了,整整一叠的失败品,丁艺的额头也渗出了细密的汗水,这画符还真是很费精气神,就这一会他就感觉到有点虚脱了。
“我似乎好像遗漏些什么!”
丁艺回想起脑海中符箓的介绍:
符箓,灵之汇聚载物也,画符者,灵之传授者也。
“灵之汇聚载物也……”丁艺在心中默默念叨这句话,作为一个曾经的大学生,对于这些文言文,倒也难不倒他,可灵又是什么东西呢。
相传经过佛法开光的物件充满灵气,这类物品能克煞气,驱邪避厄。而这灵气正是由佛法高僧灌输的,可这高僧的灵气又是从哪里来的?
丁艺这回仔细翻阅脑海中的六壬秘术,这本经书足足有上千多页厚,也没有目录提示,他只能一页一页翻过去,看能不能找到和灵有关的记载。
“嘿,我找到了!”
足足花了近十来分钟,丁艺终于找到有关于灵气的介绍。
“灵,天地之气也,存在天地万物之中……”
看到这一页,丁艺如星眸闪过亮光,所谓的灵其实就是天地灵气,而符箓正是通过特殊的图案把天地灵气汇聚到符箓之中,以达到镇煞的作用。
一些得道高僧和道士都有特殊的修炼方法引导灵气,就好比佛教的佛光普照,其实就是一种对灵气的运用方法。
六壬秘术中也有通过口诀引聚灵气的方法,丁艺将口诀背下,再次提起狼毫笔,口中念道:
“游思妄想莫纷纷,净土能归了悟真,不昧当前常内运,全凭洗涤在功深。”
口诀一处,丁艺就感觉脑海中一股清爽气息透露而出,最后汇聚与手臂,缓缓流入狼毫笔中。
不敢在耽搁时间,丁艺吸纳一口清气,一笔一画之下,犹如龙飞凤舞般流畅,一道以肉眼可见的微光,随着狼毫毛笔笔尖在纸上游动。
“成了。”
在丁艺最后一点落下,整张黄纸光芒一现,不过旋即又恢复如常,一个特殊的图案在黄表上形成,却是和丁艺脑海中的镇宅符的图案一模一样。
“先收起来,等刘二进来上梁的时候,再找机会和大伯说说,真是庸人自扰!”
午饭大家都吃得很热闹,所有的亲戚,乡里乡亲的来了,大家一起交谈甚欢,一起孩童满屋子跑,追逐嬉戏。
众人吃完饭后,大家都没有散去,尤其是年轻一辈大多留在这里,等待着上梁。农村人讲究新屋落成选择吉日进行上梁,时间一般是选在中午十二点开始。
三月之季,天气还额外乍暖,偶尔还是有点阴寒,老人和小孩大部分都回家睡午觉,年轻点的就围聚上前,相互打趣着。
“你们这些年轻的小伙子,可有谁知道上梁的习俗是怎么来的?”
大伯洋洋得意,瞧着围着一团的年轻小伙出言道。
“大伯,你这可难不住我们!”
说话的是幺爸家的闺女丁欣,也就是我堂姐,现在在市区内做房产中介。
丁欣美目一转,道:“上梁是建新屋中要举行的五大仪式之一。这五大仪式是:一,屋场地“安符师“仪式;二,“放水“(正屋正堂埋地下排水沟)仪式;三、安大门仪式;四,上梁仪式;五,“落(搬进)新屋“仪式。为了使“上梁“仪式更隆重,更壮观,家境富裕的,往往把“上梁“与“落新屋“仪式合并举行”。
“别耍话头,你说的这些是仪式,我是问你们上梁的习俗是怎么来的。”
“三叔,你急什么啊!”
丁欣的眼神投向另外一处,看着丁艺旋即心中一喜道:“这样的事情,该让我们家大学生回答……”
丁欣对这些仪式了解,也是因为自家当初建新房的时候经历过,可真要她说出个所以然来却是难为她了。
“呃,堂姐也是大学生,这件事让堂姐说,其实我根本就不懂。”秦宇瞧见表姐的目光,只得接腔无奈推让说道。
“看你们这些年轻人,都把祖宗留下的东西给忘了,告诉你们也无妨。”大伯瞪了屋内年轻人一眼道:“其实上梁的习俗自古有之,俗语说:‘房顶有梁,家中有粮,房顶无梁,六畜不旺’人们认为梁安得正、安得稳、安得闹,才能兴旺家业。而且古时候对于梁木也是有着严格的选择的,必须是圆直的梁木,不能歪斜,这样的梁木才能用做上梁……”
对于大伯口中的侃侃而谈,丁艺自从得六壬秘术后,就对民间习俗很感兴趣,也想进一步了解,巩固见识。
“不错,上梁的寓意大哥说对了,那年轻人们知道上梁都有哪些程序不?”
幺爸丁嘉义是一个教书老师,对于任何问题都想考考人,习惯性的就要询问到底。
“嘿嘿,幺爸,这个我还真了解过。各地上梁的习俗都不同,就咱们这个地区来讲,上梁得选一个吉日,然后在前一天晚上,由木匠和砌匠师傅把彩梁抬放在新砌房屋厅堂的桌子上,蔸头放东边(即朝左),尾头放在西边(即朝右),接着主人家摆好瓜子水果,陪着师傅们守梁,防止一丝污秽,阴邪之物接近彩梁。”堂哥丁宁道。
守梁的时候,首先是木工师傅要作出陪梁仪式。他先在茶盘抓上一抓米,往厅堂四面一撒,向梁树作揖后说道:
“此梁此梁,很不平常,栋梁上屋,稳稳当当,红星高照,金碧辉煌。合家吉庆,人丁兴旺,老者长寿,寿比山岗:少者添喜,兰桂腾芳。仕者荣升,鹏鸟高翔;学者荣发,青云直上。万事如意,大吉大昌。”
木工师傅称述了贺梁词后,就是得按规矩出煞了,要找主人讨一杯净水,喝入口中,往梁树上一喷后说道:
“眼看一边,天地开辟,日吉时良,皇帝子孙,砌造华堂,安居适宜,凶神退位,恶煞潜匿。此间陪梁,永远吉昌。一声槌响透天上,万圣千贤陪大梁,天煞快归天上云,地煞顺水下洛阳。”
丁艺的声音抑扬顿挫传入众人耳中,众人脑海都能浮现出木工师傅吟词的生动场景。
“呵,很好,没想到丁宁对上梁的习俗这么了解。这些老东西,现在年轻人是没几个人懂咯。”
丁嘉义很满意丁艺的表现,不过正如他所说的,现在的年轻人对于传统的了解实在是太少了,这些东西恐怕再过个几十年,等老一辈的人去世后,就要彻底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