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第九日。
江宁城内又热闹起来。
因为又冒出了一伙南方好汉,来叫板北方的梁山好汉。江宁城百姓茶余饭后总算有了谈资,显得非常的兴奋。
对于他们来说,平时为生活奔波劳累,能够有趣事消遣就很不错了。
周宁依旧用的是贴告示的形式,这样传播起来比较快。当他坐在屋内听到张虎汇报江宁城百姓的反应时,表示很满意。
接下来,就看看梁山一伙人会怎么接招了。
到了第十日。
秦家府邸内传入了有刺客的消息。即使秦家有意隐瞒,但是没有不透风的墙,消息很快四散出去。
当周宁得知后,大笑起来,说梁山的人果然沉不住气了。
到了下午,没想到不知内情的三叔周通居然神神秘秘地跑过来,问这件事是不是赵家所为。在得知准确答案后,周通语重心长地说,此计策以后莫要再用,恐招来杀身之祸。
周宁吓了一跳,觉得自己确实有点托大,赶紧保证不再使用。
到了第十一日。
周宁从王老太爷那里得到消息,响马黄黑虎的人马消失了踪影。这令他感到一阵不安,发了密信,让王老太爷务必弄清楚在什么地方。
过了三天,到了第十四日。
陆知州送来密信,说朝廷正在争论是否派出钦差到江宁城亲自受理此案的事。信尾处,又说此事不用担心,有人在背后照应,保证不会成事。
至于何人照应,他自然没有说,周宁也猜测不到。不过,细想之下,必然是和那个写字条的人有关联。
如果再深思下去,江宁的宁王殿下倒是第一个值得怀疑的对象。即使如此,没有确凿证据的情况下,他也不敢妄下定论。
有些事情,绝不能想当然,否则结果大变样,会造成严重的恶果。
又接连过了六天,到了第二十日。
整个江宁城的天空显得阴沉。浓云覆盖天空,似乎一场大雨将至。天气渐渐炎热,预示着夏季的到来。
朝廷钦差的事情,从陆知州那里得知,已经在朝堂上吵个不停。这不禁让周宁诧异不已,这样纷乱的朝堂,当面对北方咄咄逼人的铁骑时,能够做出有效的应对之策吗?
现在金国和辽国在边境交战,进入了胶着的状态。辽军多败,闭关不出。金军锋锐,勇不可挡。而大周已经成了迈不动脚步的老人,如何去和他们争斗?
若是长此以往,另一个时空的“靖康之变”,有极大的可能会在这个世界里重演。这样的事,不得不让周宁深深地担忧起来。
这些事,也只能暂时心中有个底。现在主要的目标还是整垮整死秦家,不管是私人恩怨,还是替天行道。这个恶贯满盈、作恶多端的秦家,就不应该存在这个世上。
至于黄黑虎人马的去向,王老太爷动用全部的人力去打探,终于发现了行踪。只是他们的去向居然是往东京汴梁的方向,实在令人摸不着头脑。若是故布疑阵,却说不过去。因为黄黑虎的人马并不多,几百人上下,若是到江宁城劫狱或者做其他事,不可能把大队人马往别处拉。
他们的意图一定不简单。因为从安庆府跑到江宁府,又转向东京汴梁方向,必然不会那么简单。
兵法有云,虚虚实实,实实虚虚。
既然猜不透对方的意图,又对付不了他们,只好做好防范工作,以防有诈。
时间渐渐到了第二十一日。
夜,大雨。
还是在那间秘密的小宅子内,三方第二次会面,这次多了赵增和张虎,以及知道秘密的王朝。
王朝见到赵家人的时候,脸色颇为尴尬。但他毕竟不是一般人,很是真诚地道了歉。既然别人道歉,且很有诚意,那么赵家的人也就没有必要记挂心里。
这样一来。六个人的小会场,又变得和谐起来。
众人相互客气一番,便谈起了正事。
陆知州沉吟了一下,先开口道:“对付秦家的统一联盟已经建立,就差最后一击了。只是没想到受到秦家迫害的人家,居然达到上百个。不少人弄得家破人亡,实在惨不忍睹。秦家的罪孽,简直罄竹难书。本官已经联络好戍守江宁的禁军都监杨大人,只要确定好时机,就会兵发秦家,直捣黄龙。”
王老太爷捻须点头道:“毕其功于一役,才是最好的解决问题的办法。建议到时候封闭城门,以防秦家余孽逃脱。”接着,他就把目光射向了坐在下首的周宁,微笑问道:“对于何时发难,你有何看法?”
王老太爷的这一询问,自然引得其他人也纷纷看了过来。
周宁被一群人注视,却浑然不觉,正极力的思考着。这种怠慢的行为,并没有引起王老太爷的反感,反而很是欣赏。
过了不久,周宁醒觉过来,抱歉地笑道:“刚才正在推演事情的关节点,还望王老太爷原谅怠慢之罪。”
王老太爷摇头笑道:“怎会怪罪?说说何时发难最好?”
周宁沉吟道:“明日丑时行事。不过,先要做好准备工作。大致有以下四点。第一点,城门处外松内紧,盘查可疑人物。第二点,戍守江宁的禁军必须在子时开拔,子时三刻包围江宁城。第三点,明日秦府百丈外布置重重高手。第四点,不能走漏风声,也要布置更多的眼线,以免秦家逃走。”
王老太爷点头道:“你说得禁军不直接进来捉拿,而是驻守城外,我猜你目的必是防范黄黑虎的人马。嗯,捉拿秦家人,只需要官差,加上赵、王两家的高手确实足够。知州大人,你以为如何?”
陆知州想了想,点头道:“确实事不宜迟,越快越好,以防有变。明日辰时,我就通知戍守禁军都监杨大人。”
众人商议到戌时,就各自回府,养精蓄锐,准备着明日一战。
戌时三刻。
江宁城最大的,也是最有名的青`楼摘月楼内,此刻莺莺燕燕,欢声笑语不断。寻`欢作乐的人进进出出,或面红酒醉,或猴急难舍,千样百态不一而足。
作为江宁第一名`妓,又是摘月楼的头牌的蓝采儿,正对镜梳妆。她刚刚赴宴一场,才回来歇息不久。
补了补妆容,还要等下一场宴席。
她轻叹一声,拿起了一张宣纸,看到里面的词,轻轻吟诵起来。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众里寻他千百度,那人……”
才吟诵了半句,心情郁郁起来。
她想到了周宁,想到了与他第一次相见。可惜现在他已经逝去,正如词中所写“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与今来说,何尝不是呢?
想到此处,她感伤不已,心中的抑郁情怀,一时难以消去。
“梆梆!”
敲门声响起,她擦干眼角的泪水,理了理妆容,转眼看着门处,问道:“什么事?”
“女儿啊,有贵人邀请您去赴宴。”
原来是老`鸨荣妈妈。
“荣妈妈,可知是哪位贵客?”
“不清楚。大概是外来的客商,慕名而来。不过,他很有钱,此刻正在西边的雅间等候。”
“荣妈妈,请您去告个饶,就说我感到身体不适,已经休息了。”蓝采儿想到不是多么重要的客人,决定拒绝算了。
“这……好吧,就依您所言。”门外的荣妈妈显然有点为难,不过还是答应下来。
蓝采儿坐在那里,叹了一口气。这时服侍她的婢女小婵走了进来,手里端着一碗莲子粥。
蓝采儿现在还没有胃口,让她把莲子粥放在了一边。
小婵从小跟在蓝采儿身边,关系比较熟络,也很了解自家的小姐。她看到蓝采儿情绪不好的样子,宽慰道:“小姐,又想起了周宁周公子?唉,他已经不在了,小姐何不看开一点呢?”
蓝采儿轻轻摇头,看着年纪还小的小婵,凄然地笑道:“你还小,你不懂。唉,这就是有缘无份吧。我本以为今生找到了归属,却是到头来一场空欢喜,留下的只有无尽的思念。若是他还活着,我不会再矜持下去,必会牢牢把他抓在手里。可惜……唉……”
说到最后,轻轻一叹,沉默下来。
这时,门忽地开了。
打扮的花枝招展而又精瘦如猴的荣妈妈,急匆匆地走了进来。她一看到蓝采儿,就把右手一展,露出一颗质地上品的珍珠,笑着说道:
“女儿啊,你看这珍珠少说值个几千两银子。看来那人不仅仅是贵客,还是个豪客。既然人家给了这么珍贵的珍珠,我看呐,你不如去见上一面,如何?”
蓝采儿听到话语中不容拒绝的意味,又怎好拒绝呢?虽然身为江宁第一行首,受到不少文人士子的追捧,但是有些时候仍旧身不由己。
她默默点头,答应了荣妈妈的“请求”。
她看着铜镜中闭月羞花般的容貌,暗叹一声,并没有回头,轻声说道:“请荣妈妈先去知会一声,女儿整理一下仪容,这就过去。”
荣妈妈喜滋滋地收回珍珠藏好,应了一声,扭着干瘪的屁股,急匆匆地走了出去。蓝采儿对镜看了看妆容,觉得尚好就站了起来。小婵拿起一件五彩缤纷的罗衣为她穿好,系好丝带,一切妥当,轻移莲步,踏出了房门。
蓝采儿来到西边雅间外,刚想进入,就听到里面的谈话声,立时娇躯巨震。因为她听到了令自己日思夜想的名字——周宁。
她赶忙对身后的小婵做了噤声的手势,然后耳朵贴近房门细听起来。小婵不明白小姐为何这样,但她很乖巧地站在一旁一动不动,也倾听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