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上一讲曾经剧透过一件事情,虽然不太起眼罢了。是的,成济射杀了高贵乡公曹髦,原因很简单,就是曹髦在司马师死后感觉司马家族力量的削弱,他想起义,但是没有起义成功就被镇压了。
大家还记得我在《汉末曹魏》那本书中所说的话么?魏国生于不义,必当亡于不义。当然曹操确实很强大,而且很聪明,这我承认。但是曹操虽然将聪明传给了自己的儿子曹丕,但是却没有将等待的诀窍传给曹丕。
司马懿死后,曹氏家族和司马家族的力量已经逆转,如果司马家族下一代继承人是一位昏君,这件事情还有的说,但是偏偏下一代继承人越来越聪明,即使是司马师,也良好的做着过渡的工作。
可以说,没有司马师,也就没有曹氏家族和司马家族的绝对逆转,而且司马师以自己的死证明了司马昭确实比自己聪明百倍,而且司马懿时代所经历的事情大致分为两类:诸葛亮不禄(侯爵之死称为不禄)之前的上升势头和诸葛亮不禄之后的平稳发展势头。
这两类是有明确时间界限的,因为在诸葛亮不禄之前,曹睿还不是一位昏君,相反还为魏国的建设贡献了一份力量。这种力量是谁都无法抗拒的,毕竟昏君是不可能在用着司马懿的时候,还要提拔自己家族的势力。
可是曹睿的昏庸是和诸葛亮的不禄同一年形成的,因为曹睿在位的这八年,让魏国的经济继续发展,并且一定程度上纠正了曹丕时代的某些弊政。但是曹睿的改革总是停留在对政治经济文化上面,没有深入到军事层面,这样是很容易出问题的。
可能由于长时间不打仗,曹睿已经不把武将放在第一位。所以把军权分出一部分交给了自己并不是太信任的司马仲达,这也就为司马家篡夺权力打下了基础。随着曹睿的死,曹魏家族的根基开始溃烂。
司马懿看到被曹爽这位“烂泥扶不上墙”的家伙扶立上来的是一位八岁的小皇帝,而且曹爽犯的错误并不小,更加可气的是曹爽把自己这位三朝元老晾在一边,这就是愚蠢的人所办出的事情。
司马懿夺取了权力之后,深感自己已经七十三岁了,所以在死后权力交给了长子司马师。司马师什么都好,就是有些暴力,有些高压。这些暴力和高压使得他做出了废除君主(当然这个时候的君王也有错误,司马师本来就在司马懿时代掌握着军队,你这样做无异于摸老虎屁股)、逼反将领的错误。
但是司马师也死在了自己的这种高压政策上面,司马师的眼睛本来就不好,结果经过文鸯一震动,眼球掉了出来,回到了许昌就没了。
司马师一死,皇帝总算觉得解脱了,但是司马昭却仍然束缚着他。当然在司马师死的时候,司马昭也在许昌,所以皇帝立即下令,不让司马昭进入洛阳。此刻的司马昭面临着的是两条道路:服从还是抗旨。
最终司马昭选择了后者,因为大凡选择了服从,那么父兄打下的基业完全毁于一旦,所以他只能违抗命令,先一步到达了洛阳。皇帝看到老奸巨猾的司马昭从天而降,立刻蔫儿了,因为他本来是想削弱司马家族的力量,结果司马昭来了一个“清君侧”。
所以,形势已经明朗之下,司马昭被封为大将军兼侍中,这个官职暂时安抚住了司马昭,而且此刻司马家的力量完全有把握和曹氏力量平起平坐,虽然时机还不太成熟,但是还是不错的。
虽然司马昭也知道外部还是会有一些势力反对他的执政,但是他没想到来得如此快。257年,诸葛诞造反了。加上王凌和毌丘俭,凑齐了淮南地区的三大叛乱。淮南地区为什么会发生叛乱呢?大家可以看一下三国时期的地图,淮南地区近邻东吴,所以有重兵把守。
提到“诸葛”这个姓氏,大家一定要注意,这个姓氏与诸葛亮和诸葛瑾两个人有着莫大的联系,只不过诸葛诞的这个诸葛要比诸葛亮与诸葛瑾血缘上面要远。但是巧合的是诸葛亮、诸葛瑾和诸葛诞三个人服务于不同的国家,如果游牧民族还有一个姓诸葛的,那么可以组成一桌麻将。
诸葛诞他造反的原因有两个:
?虽然他是曹魏的老臣,但是立功无数却不得重用。这不得不让他产生了憋屈的感觉。
?他的好友王凌和毌丘俭两个人被司马家族杀了,所以为了给朋友报仇,他不得不反对司马昭。
为了起兵,他将寿春城中的粮食都分给了当地的人民,收买民心。紧接着这个诸葛先
生自作聪明的写信给司马昭,要求再派十万援军抵御吴国的进攻。司马昭是一个老油条了,他岂能不知道这封信里面的意思。
所以他的谋士贾充就给他出了一个计策,他请求司马昭以高官厚禄诱惑诸葛诞,在京城将他麻痹,然后他的造反心思马上就得到了打击,从此定然会一心一意的对曹魏(实际上指的是司马家族)忠心耿耿。
诸葛诞明白,与其去洛阳,不如现在就造反吧。不过他没有想到的是司马昭还是拿出来了他哥哥对付叛乱的办法,也就是高压政策,不过这一次司马昭取得了完全的胜利,诸葛诞这个倒霉蛋儿在突围逃跑的途中被杀。
可是就在司马昭沾沾自喜的时候,宫中发生了一件事情,正是这件事情让司马昭感觉到了皇帝的厉害。
请看下一讲:“黄鳝”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