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刘渊另立政权之后,他心中还存在有一种“义气”的成分,因为他毕竟也知道晋王朝的人也是中原的一分子,他虽然在二十天之内聚集了五万军队,但是如果按照忠义的道理来讲,这也说不过去啊。
刘渊这样想着,旁边的谋士之中有一个人名叫刘宣,他说道:“汉人对待我们如奴隶一样,我们好不容易出来了,也就不要再回去,要造反就要造反的彻底,不如您直接称皇帝,这样的话更有号召力。”
刘渊也知道这件事情必须要做到底,所以在称王四年以后,他称帝了。而且这个皇帝称的非常及时,他不仅帮助了自己,而且还帮助了司马越全身而退。刘元再撑地之后便出了许多自己原创的故事,这些故事无外乎杜撰一些先王的事迹,没什么可以说的。
对于当时的晋朝,也有了一点回光返照的景象。司马炽有了自己的主见,慢慢的架空了司马越。而在司马越被架空的同时,一股恐惧感袭上了这位东海王的心头。所以他假借北方匈奴首领刘渊的僭越之事,出了朝廷。在311年三月由于害怕和担忧,一病不起,最终结束了自己的一生。
刘渊起兵之后,首先活动在山西一带,打败了司马腾。后来有人建议总在一个地方用兵意义并不是很大,应该占领长安,把长安作为“汉朝”的都城。然后以皇帝的名义攻打洛阳,这样的话,必然可以全胜。
刘渊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主意,于是将汉政权的国都迁到了平阳。然后指挥军队出击,不过这一次还有一支来自河北的军队前来攻打洛阳,晋王朝马上就要陷落了。
究竟这个时候的“中兴之主”司马炽在干什么呢?这还得从司马越出走开始说起。在司马越假托去讨伐刘渊的一年之后,也就是公元309年,司马越又一次的回到了朝廷上面,这一次他发现自己的影响力是越来越弱了,所以打算搏一搏的他办了两件大事情,第一件大事情就是削弱司马炽的权利;第二件事就是要给这位皇帝立点规矩。他以为这个时候的皇帝会像司马衷那样好摆弄,但是他的性格是如此的反复无常,虽然他想取而代之,却无奈自己的祖上不是司马懿的一系子孙。
这就让司马炽看准了弱点,因为司马炽要比司马衷厉害,他认为不赶走司马越,自己就掌握不了政权,而赶走司马越不用自己动手就可以办到。所以司马炽选择了荀唏,这个人能征善战,而且才能不下于司马越。
司马炽委任荀唏为东方各州的军事主管。司马越有些不高兴,想要把荀唏贬谪到青州做一个刺史。就这样司马炽不仅让各方反对司马越的力量大集结,而且成功的在朝内外安置了眼线。司马越的败局已定。
再看匈奴建立的汉政权,这个时候也出了事情,310年,做了两年皇帝的刘渊最后还是没有攻陷洛阳,在刘渊死后,太子刘和即位,但是他的身边总有人在挑拨他和弟弟刘聪的关系,这充分体现了刘和的能力差和耳根子软。相比与刘和而言,刘聪就很不同了,他掌握着汉族的先进力量,而且反过来就把刘和杀了。就这样刘聪做了皇帝,后来的历史上面,我们看到刘聪果真率领匈奴部队孤立了洛阳城。
司马炽这下慌了神,连忙派部队向各方诸侯大将求援,并且说如果来晚了就亡国了。支援的部队有两个,而且都是在中途被打败了。司马越知道洛阳城是保不住了,所以劝皇帝弃城逃亡。要知道当时司马越手里还有四万大军呢,所以司马炽哀求司马越下令守城,司马越不听,抛下皇帝自己逃跑。司马炽以为这件事情正好可以将司马越除掉,所以派荀唏攻打司马越。司马家族在危难的时刻不知道团结一致东迁抗贼,而是在内耗自己的力量。
在荀唏攻打那位司马王爷并把他成功逼死的时候,司马炽遇到了大的麻烦,城中的粮草不够了,而刘聪的兵力实在太强,司马炽觉得洛阳真的守不住了,所以带了十几名随从想要逃跑,但是东西名贵遭到了强盗的掠夺,司马炽觉得也别走了,安安心心得当一个俘虏吧。所以311年六月,司马炽被刘聪俘虏,晋朝开始了流亡时代。
司马炽很聪明,所以见了刘聪之后,本来的兄弟情谊也在此时迸发出来。刘聪问司马炽:“当年你做豫章王的时候,我们是朋友,那个时候的事情你还记得么?”司马炽当然说:“记得,只不过那个时候不知道陛下的龙颜啊!”
刘聪想到了一些事情,便问道:“你们司马家族为什么会自相残杀呀,如果联合起来,就算是我们攻下了洛阳也会损失八成吧。”司马炽知道这件事情是自己理亏,所以只好说:“你们大汉朝廷顺天应时,取代司马家族掌握江山不是分分钟的事情么?”
刘聪觉得这样还不解气,虽然给司马炽封了‘光禄大夫’等虚衔,但是还得让他端壶倒水。看着奴颜婢膝的前朝皇帝,刘聪的气也出了,索性把司马炽杀死了。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永嘉之乱。
永嘉之乱后,洛阳已经成为了一片废墟,在长安城里,残余的朝臣又立了一位小皇帝,这就是晋朝前半生的最后一任皇帝,司马邺。
请看下一讲:幼君不好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