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道卷和灯
一股灼热的气流,席卷了巫启灵的丹田,可是却没有烧着他。
那青铜灯冲入了巫启灵的腹中,就这么消失了。
巫启灵只觉得腹中像是火烧火燎一般,不过这会儿他已明白,青铜灯并没有把他点着了。
因为他没有闻到皮肉烧焦的味道,但那种深入骨髓的的灼烧感还是折磨着他。
隐隐约约之间,巫启灵好像看到了那盏青铜灯带着道卷,盘踞在腹中丹田,那道紫气缓缓的围绕在青铜灯和道卷之外,一圈圈的转着。
紫气之中果然有一道灰蒙蒙的气,好似君王,盘坐紫气之中,由紫气运载着,绕着青铜灯和道卷在转。
青铜灯上的焰火,就是一出火场,一道道的热浪,在紫气的围绕之下,像石入静湖的涟漪,从丹田扩散出来。
一席席热浪,侵入了巫启灵的四肢百骸。
如果现在有人能看到的话,就会发现,巫启灵所在的地方就像一处源,由内而外,由黄到紫,散发着热气逼人的热环。
那道卷并立于青铜灯一侧,丝丝青光,蒙蒙亮。
青铜灯是热的,道卷确实凉的。
那残破的道卷散出了一丝丝的清凉,温抚着巫启灵的四肢百骸。
巫启灵很奇怪,自己居然可以看到体内的存在。
青铜灯先散出一圈热浪,冲击着自己的身体。
道卷随后,丝丝凉意紧随其后,安抚着灼热的胫骨。
一个破坏,一个滋润。
而那道灰蒙蒙的灰气,驾驭者紫气,紧紧的围绕在道卷和青铜灯四周,将大部分灼热的气息,限制于紫气所围绕的圈内,逸散出来的气息,将将能被巫启灵承受。
青铜灯越烧越旺,灼人的气息也是越强。
轰隆隆、、、、、、
巫启灵的身外风云巨变。
巫启灵或许还不知道,他所在的一处已渐渐地形成了一道可怕的龙卷风,骇人的吸力,吸扯着周围的一切。
四周的灵气,疯狂的涌入巫启灵的体内。
祁老只是告诉巫启灵他的体质异于常人,却没有告诉他,他的体质一种极为特殊的体质。
它叫噬天体。
顾名思义,它会吞天,也会噬天。
现在这一刻,青铜灯强行抽取了巫启灵体内的气机,用以点亮其本体的焰火。
若是常人,早已被这青铜灯的霸道抽取,剥离了生机,变成人干了。
可巫启灵不一样,他是祁老口中的噬天体。这种体制在某种特殊的情况下不仅能强行夺人气运,还能强行抽空四周的灵气。
青铜灯是源,肇事之源。
残破道卷是护,润体之护。
在灰气于紫气之中构成了一个奇特的气场。
青铜灯极其霸道的抽取着巫启灵的生机与气机,而残破道卷有极力的维持着巫启灵的身体,不至于在高强度的抽吸之下,分崩离析。
紫灰二气,游弋于巫启灵的身体和青铜灯及道卷之间,隔绝了青铜灯的灼热气息,进一步保护着巫启灵的身躯。
在强大的抽吸压力之下,噬天体,开始发挥了其特殊的性能。
在青铜灯不断的抽取下,激发了噬天体的特性。
说噬天体是一种体质那是对于普通人的解释,实际上这世界的一草一木无不是由气机二字构成,就像是双塔山的龙怨,它是有怨气构成的。
噬天体之所以特殊,是因为构成的这种身体的气机并非异于常人,而是气机的组织结构于常人不同。
简单的说,就好比是同样的石头,有的堆积成了山体,有的却砌成了墙,那是因为石头和石头之间的结构不同。
石头是一样的石头,结构不同。
气场也是,气场包括了气机和气场结构。
对于同一种事物,他的气场中的气机组成成分和比例基本上是差不多的,唯一区别的是量的大小不同,但是世上会有如此多姿多彩同一种事物呢?那是因为构成了该事物的气机结构不同,就像是巫启灵的噬天体,这就是一种极为特殊的存在,百万人之中也难得有一个。
有的人体弱多病那是因为他的气机结构不稳,气机涣散。
有的人身强体壮,那是因为他的气机结构不仅稳固,而且气机也不少。
现在青铜灯的霸道抽取,强行掠夺了巫启灵噬天体的气机。
噬天体在缺失气机的情况下,为了稳固其本身结构特性,就强行开启了噬天特性,大量的掠夺四周的灵气。
巫启灵他看不到,在他周身数十米的空间中,以他为中心,卷起一道风力强劲的龙卷风。
卷动了风,卷动了云,撕扯着周围的一切,似要扯碎一切,拽进其间。
龙卷风的中心却是风平浪静,丝毫不受影响。
随着灵气不断的补充,青铜灯越点越亮,先前的忽明忽灭的焰火,这会儿早已成了一小撮,狂热的气息,肆意开来。
道卷的散发出来的青光越行越盛,抗衡这肆孽的灼热。
巫启灵只感觉这身体的忽缩忽涨,忽冷忽热,难受至极。
道道青光之中,一个个青褐色的古字,从残卷中飞了出来。
这是一个平衡,噬天体、道卷、紫灰二气和青铜灯共同构成的一个平衡。
先前那蒙蒙青光应该就是这青褐色字的毫光,现在这青铜灯焰火强大了起来,逼迫着道卷散出更多的清凉,来稳固巫启灵的噬天体。
那字间散发着磅礴的古意,像是横亘于世间千万年的一道梁,风吹不动,雨打不蚀。
字是洪荒,亦是缥缈。
看不明,点不破。
渺渺道韵,遥遥不及。
字一出,摇摇欲坠的噬天体一瞬间稳固了下来。
巫启灵仔细的看着,这字就是那道卷上的文字,细细读来像是一篇道文。
“仙路茫茫,仙道渺渺。
道不尽,法不言,
术落其间不及仙。
吾辈仙道,
当破世间千万法,
当斩世间千万术,
唯道不堕,唯道可求。
吾唯尊,道初始。
、、、、、、
”
巫启灵一字一句的看了过去,想不到那仙人临死前撕下的却是一篇《昆仑道》的总纲,寥寥千言,道出了修习的本末,和一篇心法。
巫启灵看了其间的文字,大约明白了些。
《昆仑道》中说的修道,修的就是着急的仙路,仙路之上走的远,境界就高。
而且道法术三者相辅相成,但求道者当求道为先,法其次,术唯末。
求道之人求得本是己心,故是吾唯尊,道初始。
道与人本身,确实如此。
没有求道之人,道又有何意义?
千万人求千万道,各自道为各自人。
有人才有道。
巫启灵看了这总纲,心中豁然开朗。
是啊,世人都谓求道难,可哪里又知道,他们求的道是别人的道,是先辈留下了的道,他们再去走一遍,那又有什么意义?
再多一个鸿钧道人?
又或是再多一个盘古开天?
不,鸿钧永远只有一个,盘古也不可再次复出。
他们不明白,先辈留下的是路,是证道之路。
走的是先辈的路,证的却是自己的道。
故此,
吾唯尊,
道初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