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林其实在下定决心去上海之前,是做过很多准备工作的。
肖林在高考复读的同时,他还参加了自学考试。用了一年半的时间拿了一个大专学历证书。
肖林的父母不认为这个有什么用处。但是肖林却不这么认为。
后来的事实证明这还是有用的。
这个证书的获得,肖林经历了很多的努力。
肖林选的专业是英语,但是肖林在高中时的英语并不好。所以,困难重重。
但是,肖林并没有放弃,而是坚持下去了。不认识的单词就查字典。一个一个的查。
大学语文,政治课肖林是没有任何困难的。
这时候,肖林已经高中毕业四五年了。时间过的好快啊!
肖林记得当时有两门课在大学里培训考试的时光。
那是听力与口语。这是肖林第一次进大学。大学的确不一样。大学是很大的,真的大,大学图书馆书很多,肖林有一个买书的习惯,如果他一有闲钱,他就会去买书的。
那个时候是没有闲钱的,所以,他只能去看别人的书。那时,肖林就会到书店看书。现在想起来那个时候的事,肖林还是有点激动的。
虽然物质是贫乏的,但是精神上充满着进取的精神,这样的人才是真正的强者。人不怕贫穷,只怕是不进步。
只要你进步,你就可以脱离贫穷。
但是,肖林却没有进入大学。
因为家里没钱。肖林其实也考上的有学校的,但是就是家里太穷了。
肖林上高中,家里已经有点承受不了了。别说上大学了。所以,肖林悄悄的把通知书给撕了。
他选择了自学,就如同这个国家考试所说的一样,依靠自己学习,终身学习。
这个才是肖林以后进步发展的最为有力的动力。因为世界是变化的。而且是日新月异的。学校里学习的知识是基础。但是和现实需要有点跟不上。
特别是在这个伟大的时代。更是这样,这样的时代更是需要拼搏创新的。
肖林有了这个证书以后是精神百倍的。因为他有了进一步发展的动力了。
人就是这样的,你越想进步,你就能进步的。肖林就是这样。
肖林经历了很多的波折之后,终于拿到了证书。那是他努力的结果。
肖林那时就是有一股不服输的劲。要和命运抗争。你想做什么,只要坚持去做,你就有能成功的一天。
但是如果你不思进取的话,那么你就永远就是那样了。
改变是慢慢发生的。一点点发生的。虽然有的时候是觉察不到的。但是它却是一直发生的。人就是这样的,你只要想做,那么就有办法,就有路可以走。
天无绝人之路,就是这样的。西方有谚语说是,上帝给你关上了一扇门,它肯定会给你打开另一扇门的。
人生际遇,谁能预料呢?但是只要你是前进的。那么你就能看到很多的风光。
肖林自己去了县城里面。那时的物价虽然低,但是肖林也是没钱的。
那个时候,肖林最大的满足是在县城买一块钱的包子,当时可以买四个包子,现在能买几个,肖林就不清楚了。
肖林去了县城里面,那时肖林是骑自行车去的。要骑一个多小时。人就是这样的。那时,因为天天锻炼,所以,肖林的身体是很健康的。
强者也是慢慢变强的。人开始是弱的,但是只要努力向上,那么一定可以变强的。
肖林在县城的图书馆又看了很长时间的书。那个时候真是对求知如饥似渴的。
但是,肖林以后只能一边养活自己,一边自己学习上进了。这虽然是一条辛苦的路,却是一条前进的道路。
肖林终于走上了依靠自己学习进步的道路。他用自己的理想和汗水谱写了一个奋斗的故事。
肖林在村子里还是有很多小伙伴的,但是他们都没有上高中。他们都出去打工了,虽然挣得不多,但是毕竟开始挣钱了。
那个时候的时光虽然贫穷,但是却是充满着希望。希望是人奋斗的动力,是让人坚持下来的理由。
任何时候都不要放弃希望。充满希望的人生才是无悔的人生。
那个时候的肖林就是这样的,虽然前进的道路上,困难重重,但是他是不放弃的,始终相信明天会更好的。
虽然他没有什么依靠,但是就是敢想敢做的。
农民是土里来,土里去的。都是和土地打交道的。肖林虽然是农民的儿子,但是他不想这样继续下去,他想有新的生活。
对,就是新的生活,鲁迅先生也热切盼望的,他们应该有新的生活,是我们没有生活过的。
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人要自己加压力,转化为动力。这样才能走下去。
小时候的空想毕竟是空想,它是没有任何现实支持的,但是,如果肖林家里那时候有钱了,估计又是另外一番景象了吧!
肖林有了大学毕业证,还经历了这么多挫折,还能想着进步,就说明他是真想进步的,他是不想屈服于命运的安排的。
肖林开启了改变自身命运的征程,从此以后,他看到了许多人,经历了很多事,在这些事情中学习,成长。
一天一天的,都在成长。都在进步。肖林坚持着,一直坚持着。绝不会放弃的。
虽然,肖林很想安安静静的看书,但是,现实却是不可能的,要不然,会让人笑话的。这么大了,没有上大学,不出去打工,在家自学,没见过。有可能吗?
所以,对这些议论,肖林真的是没办法的。也是无语的,但是,这就是这样的社会,没办法的。在这样的社会,你就得进步。
要不然,别人会把你给说的无地自容的。这也是算肖林进步的外部动力吧!
去了县城那个对外输出民工的地方,确定了去上海的日期,肖林就要离开家乡了。他不怕苦,不怕累,他只想闯出自己的一片天来。
闯出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