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林最好的科目就是语文了。
这也是肖林同学最可以自豪的地方了,肖林的语文为什么这么好呢?一是喜欢!从小就喜欢读书,听书,对语文积累很多,二是勤奋好学,肖林并不是聪明的学生,但是他能坚持,比如,一个新知识点,别人很快弄懂,然后很快就忘掉了。
肖林记得很慢,但是一旦记住,基本上是不会忘的,所以,这也是好多事,过了很多年过去了,肖林还记得很清楚的原因。因为他是用心记的。
肖林从小学到高中,有很多优秀的语文老师教导肖林,三年级时的石老师是语文老师。但是那个时候的事情记不太清楚了。小学的语文老师只记得小学五年级时的张老师,男,当时是三十多岁的年纪,声音洪亮。
张老师最大的喜好就是读优秀的作文,语文好的也有好几个,但他们的作文并不是每次都能让张老师在课堂上读。而肖林的作文却是每篇都在课堂上读。
肖林现在记得有一次自己觉得写的很糟糕的作文也被张老师在课堂上读了,那是有一次肖林骑一个三轮车,下坡时,没控制好方向,连人带车都翻到沟里面去了。
肖林在作文中这样写到:“车子像疯狗一样冲到沟里去了。”肖林觉得这是一件很丢人的事,但是赵老师却说很生动。现在想想,是有真情实感的原因吧!
肖林读书时,喜欢读孟子等人的古文,觉得其中有浩然正气在,有时真觉得口齿生香,正气满胸。那时写的文章也是很大气的。只是后来呢,进入社会,为了生存,很少写文,肖林感觉那浩然之气已经慢慢消散了,孟子说,浩然之气需要养,如果不养,那就没有了,什么时候,再次读读那些文章,不知道还能不能出现浩然之气?
初中的语文老师也很好,可能没出现什么意外的事吧,没有任何印象了!人的记忆真是奇怪,如果是普普通通的一天,在记忆里什么印象都没有。真是让人没办法啊!
这也跟现在这小说一样,如果没有动人的故事,很难让人有兴趣把你的书读完,肖林也想虚构些东西,以增加吸引力,但是,内心却不允许这样做,只说真实的故事,虽说都是片段的小故事,但却是真真的发生过的事情,教训也是客户铭心的,这样对读者也是有益的。就这样写下去吧!
高中时,高一时的语文老师,肖林也是印象深刻的,侯老师。
侯老师的语文修养是很高的,记得侯老师最大的特点是一口标准的普通话,那时,其他科目的老师,基本都是一口家乡口音的,普通话是独树一帜的。语文课文由侯老师用普通话读出来的味道和家乡话就是不一样。
每每这个时候,肖林就会想一件事,如果这古文由古人的发音读出来,是一种什么感受呢?
因为肖林读了很多书,记忆力也不错,所以,每次作文都是很好的分数。满分六十分的时候也有几次的。肖林当时有一个小小的愿望就是,在风和日丽的春光里,在一个小山坡上读书,大声的朗读,可是这个小愿望却没有实现过。
为什么没实现呢?肖林的家乡是没有山的,所以在家乡是没戏的。后来,去了城市,在那里看到了小山,却没有了书,为了生存而奋斗的日子,哪里还有时间读书呢?估计很快就可以实现了吧!
记忆最深刻的语文老师是肖林在高四的时候的语文老师。对,是高四,没错,高中是三年的,高四就是复习的那一年。
这位老师讲课很有特点,他说话很少的,他让我们每天都抄写一篇优美的文字,肖林现在回忆估计总数杨超过一百篇,文笔都很好,用来培养我们的语感。上课时只说重点。
他也很有个性的,有一次,校领导到班上听课,他竟然让我们做了一节课的练习,只在最后的几分钟时间内讲讲答案。不得不让人记得他。
有一次,我们正在早读,快要结束的时候,杨老师说了一件事情,说的是上一届毕业的某某同学,到学校来了,看到了他,不说一句话,脸都扭过去了,他觉得很伤心,辛辛苦苦教你们,以后见了面一句话都不说,真让人伤心!说完,他就走了。留下了沉默的我们。
前面说过,肖林的作文在小学经常被张老师做为范文来读,可是初中的老师却没有这个习惯了,一直到了杨老师这里,这个时候是高四,有些人复读,就是为了考更好的学校,所以,语文好的就很多了。肖林自然就排不上号了。
有一次,肖林他们抄写完一篇美文,杨老师说,这篇美文很有寓意,大家都去写一篇读后感吧!然后交上来。大家那一整节课都在写读后感。
肖林提起笔,想了很久,这篇文写的是珍珠的形成过程,蚌的身体里进入了一粒沙粒,蚌用眼泪裹住那沙粒,想把沙粒赶出体外,然后就一层一层眼泪的裹,后来,便形成了珍珠。这是一个痛苦的过程,但是没有痛苦,哪里有珍珠的产生。
珍珠是凝固的泪珠,泪珠是流动的珍珠。这是肖林感受到的,杨老师读了很多同学写的文章,只读了肖林文字中的一句话。
为什么只读了一句话呢?因为其他的都是在为这句话做注解。这句话就是肖林读后感的中心思想。
所以,肖林得出了结论,真正的有意义的可能就是一句话,但是你要用很多话来解释。肖林想的和别人不一样。所以,结果也是不一样的。
昨日,肖林和同学通话,说起了其他同学现在的情形,肖林的只能算作一种意外。并没有推广的意义。但是,把这段经历写出来,对后来者还是有一定的借鉴意义的。这也是肖林继续写下去的动力。现在关注本文的没有多少人。但是一定会坚持写下去。更精彩的在后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