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所有人绝望的一刻,大地震动,冲天杀声传来,一条黑线由远及近,后方的援兵来了。此时的杀声在瓦溪县官民听来恐怕是世间最幸福最美妙的声音了,也许比州城里怡红院头牌的歌声还要动听。
郑国正在进攻的士兵如潮水般退却,留下城上城下遍地死尸,满目疮痍。
这次战役是朝廷上层人物们的一条计策——诱敌深入,围而歼之。瓦溪县、厚谷关、华阳县等等都是这盘棋上的棋子。这等军事机密自然不会通传区区瓦溪县丞夏易,夏易却知道了机密的大概,告知他这一切的人叫夏天,夏易的三哥,大夏国骑兵校尉,某个大将身边的亲卫。三哥夏天跟随大军而来,勇猛无畏,深入敌阵斩杀敌将,同时光荣负伤——被敌将临死反击一刀从腹部滑过。
夏天伤不是很重,但还需修养,便被留在瓦溪县城养伤,同时兼任瓦溪县城防统领一职,官升从六品。夏天比夏易大十一岁,原先的校尉一职不过和夏易一样是从七品,在边军打熬了这么多年,这次终于连升多级。虽然只是暂任,但此次报功朝廷,以斩杀敌将的功劳应当会确定下来。夏天也知道,他的将军安排他在瓦溪县驻守原因在于瓦溪县是粮草军械储备重地,有个可靠的亲信在此,以后各军分配粮草军械自己这一支也能优先。
郑国大军兵败如山倒,此战共计歼灭郑国兵士八万余人,缴获无数,夏国大军反击攻入郑国境内,占领边界沿线十三座城池,大胜。报捷的红旗由夏国兵士高举从边界一路经过无数驿站传到京城。
瓦溪县丞夏易守城有功,功劳簿上也是重重写了一笔。有功就要赏,大夏国朝廷怎会让将士们心寒。皇帝的大印毫不犹豫的盖在由吏部兵部等部门头头们商议出来的文书上——准。
瓦溪县原衙役夏易的亲随李季升任瓦溪县捕头,瓦溪县原捕头曹壮升任瓦溪县丞,瓦溪县原县丞(从七品)夏易升任羌族镇抚使(正七品)……
瓦溪县所有人原本都认为县丞夏易应该接任瓦溪县令的,美髯公殉职,立下大功的县丞夏易接任县令一职理所当然。朝廷的贵人们或许不会看出这个任命的玄机,但瓦溪县当地人谁看不出这个任命实际是明升暗降,战乱刚刚平息,谁知道烽火何时再起,就算不升职,在坚固城墙保护下的瓦溪县当个县丞也比厚谷关外无边林海山下羌族镇抚使来得好。
夏易拿着新的任命书,吏部的红色大印赫然入目,他隐约明白自己一个启学书院的毕业生为何会来到万里之外的边疆任职,为何立下大功却被派到关外和羌族蛮人打交道,吏部有鬼在做手脚啊。
厚谷关外的羌族领地上的夏国兵士在战乱中或死或逃,原镇抚使的脑袋在夏国大军追击郑国溃兵路过时才被从旗杆上摘下来。朝廷的任命书允许新任镇抚使自行招募五百人一同前往。此战夏易虽说在城中百姓中立下威望,可谁愿在此战乱刚息之际去那未可知之地。
夏易在城中很高挂招兵旗三日才募得五十余人,都是此战中家人皆亡或原本就单身的光棍汉,这些人无后顾之忧,又感恩于夏易守城维护百姓性命,便誓命追随夏易。若非夏易的三哥如今的瓦溪县驻军统领夏天从军中派了一百军士随同,夏易真不知自己如何去那羌族领地镇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