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长的叹了口气后,夏云又小声回忆道:“第二次去那儿是九九年的事,我女儿高考后,与她们班九个要好的同学相约去秀峰玩,因为孩子们都是刚从考场中走出来的,又是将大未大之人,并且又即将远离身边,所以家长们通过电话,约定陪同前往,我们在威家聚好伴后,一行十辆小车直达园区停车场,在寺庙原址还没转上一圈,我的手机突然响了,单位有急事要我亲自去处理,在我女儿抱怨的目光下,我带着憾意驱车回程了。”
听完夏云的解释,徐涛随口应道:“照你这样说,你还真的如同没去过一般。”
见对方眨着眼睛瞅着自己,徐涛又自嘲道:“自古都说吃了人家的嘴短,看来今后我不接着往下讲,还不好意思回程了。”
“不要说的那么俗,算我求你这总可以吧。”
沉吟了片刻后,徐涛又缓缓讲道:“在庐山周边传颂着这么一句歌谣,叫做庐山之美在山南,山南的精华在秀峰,秀峰景区内不但自然景色美不胜收,过往文人墨客们留下的碑文石刻更是令人目不暇接,至于秀峰寺这个名称是康熙年间重取的,在这以前叫开先寺,原是南唐中主李璟读书台,南唐九年,李璟在读书台的旧址建立寺院,并赐名开先寺,其意为庐山的读书台开创了他做帝王的先声,从此寺名大振,遂成为庐山名寺之一。
977年北宋太宗皇帝又赐名开先华藏,并升为开先禅院,后屡有兴建。元末遭兵毁,明代屡兴屡建,直至康熙二十八年重修,又逐渐兴盛。
康熙四十六年(1707)康熙皇帝再次南巡,开先寺僧超渊前往淮安迎驾,观看了超渊呈送的实景图后,康熙帝不禁对寺院背后秀美奇丽的峰峦大加赞赏,欣然御书‘秀峰寺’匾额,从此开先寺便更名为秀峰寺,寺名传开后,寺庙背后众多的山峦便统称为秀峰。
走进秀峰景区迎面耸立的是唐代僧人绘铁线观音石刻,高三米多,宽两米,为古代绘画珍品,现为仿制品。寺庙遗址背后是后人重修的李璟读书台,台上有米芾手书的碑刻,其字龙飞凤舞,笔划苍劲有力,台下有一泓清水,四季都清澈如玉,世人因其紧邻李璟读书台,便称之为聪明泉,旁边还有石凿的洗墨池,相传为李璟洗笔处。
在读书台附近还幸存不少古人的书法真迹,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康熙御书的‘秀峰寺’和雍正御书的‘洒松雪’。
在寺庙遗址左侧不远处的青玉峡石壁上有历代名人题刻七十多幅,其中最负盛名的有米芾的‘第一山’,李亦的‘龙’等等。
秀峰的碑刻和摩崖石刻既是庐山历代书法的珍品,又是庐山历史文化发展的见证。
在龙潭附近除了观看那些令人目不暇接摩崖石刻,其实身后的漱玉亭的景致也令人叫绝,在潭水经年累月的冲刷下,脚下的巨石被洗刷的晶如玉面,实为罕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