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3576300000001

第1章 十万里西游重行 两重天心猿悟空

原来那匾上三个大字,乃“长安关”。玄奘心下了然,此关乃位于大唐疆土关中道境内,东去国都长安不足三十里,是长安西出的必经之路,西行路上的第一大关。回溯十七年前,唐王李世民带率文武官将,御驾亲送三藏法师西去求经,便至于此处。在这关前,唐王捻吐入杯,亲敬法师,再三嘱咐,曾言:“宁念家乡一掊土,勿恋他乡万两金。”法师言三五年即回,定不辱使命。唐王遂执法师手,依依惜别,万般难舍,与百官目送法师远走,尤至目不能视,亦不肯归。此间玄奘亲身置于关下,昔日种种情状,萦绕玄奘心头,清晰可触,仿若昨天。然此时为妖魔所摄,遭法术侵袭,忽地重返故里,本为大喜之事。怎奈何真经未得,当日信誓旦旦之说,今朝尽成空言,就算一日十万八千里,即返上邦,又有何用?这其间苦楚心酸,想来天下除玄奘本人,绝无一人能懂。

玄奘婆娑了泪眼,茫茫四看,忽觉着眼目里斜处映出一物,高纵硕大,孤影长立,却与脑海中所存长安关景相异。玄奘抬头观望,只见一座高峻塔台矗立目前。这塔台木石结构,高处离地莫约十数来丈,比那巍巍长安关还高出好大一截,稳健雄伟,倒似个了望塔的形状。玄奘见此,心中却也暗暗寻思,只记得那十七年前出关之时,人人熟记,物物清晰,无论如何却想不起哪里有此一座雄奇建筑。他定睛再看,却又发现此塔台奇特,却与一般所见不同,这塔楼顶翘砖瓦,竟是个金黄琉璃之制,剔透辉煌,仿若皇家宫苑之似,立时与那周遭建筑之中,傲然而出。玄奘还在称奇,又见得那塔楼之上确有精数名壮卫兵持械守护,只是这一众将士,不同关卡之上四方皆有,乃是独独面西而立,目光高远,似在眺望。玄奘此再移目,终见了这塔楼的名称牌匾,那牌匾上书三个黄金大字,笔法苍劲有力,浑然厚重,似有千军万马运筹在毫,正是那大唐当朝天子李世民亲题。这所写三字,是个“望经楼”。

玄奘霎时只觉双腿一软,竟不能站立,双膝一曲,只“嘭”的沉声,一下跪在关前。面上泪痕,玄奘也不拂袖擦拭,只呆呆的望了那匾额,直挺跪立,一动不动。引得那卡前守卫兵将俱都惊奇,东西来往百姓皆都侧目,一众围拢观看,却不知其故。

原来那太宗自贞观二年九月望前三日送玄奘出城,至五年,唐皇只盼三藏真经心切,又苦思御弟玄奘,即差工部官在长安西关外起建了这一座望经楼,此楼建起,唐皇立派了一营精锐将士,日夜守候,却不做他事,只管向西远望,只要天边显出玄奘东归身影,即刻便入长安宫殿内廷禀报,也好立时统御文武,摆驾亲迎。却不知这日日熬心苦等,年年秋水望断,一眨眼,已是十七番春夏秋冬过去。

却说玄奘在那“望经楼”下长跪不起,尽不觉间时进如梭,日渐西斜,已进傍晚。这其间不知有多少路人驻足观看,多少人不知所以,复又离去。那关卡上兵卒将士,一日内屡屡下关相扶,奈何玄奘皆都不受,黯然不起,只纹丝不动,默默跪立。如此便就一日,直至此间酉时,关门守时即阖,只听那关上守将向玄奘喊道:“那位师父,此刻我等即要奉命阖起关门,请师父快快入关。”玄奘听得此言,这才恍恍惚惚,悠悠站起。稍立了片刻,竟转身背对了关卡,启步行走。那关上守将见他站起,还想其便要入关,不想此时反向而行,那守将大急,高喊道:“汝那师父,入夜关外凶险,匪盗猖狂,饿兽横行,快请速速进关。”那关下兵卒闻得长官呼喊,也赶来相拦。玄奘双目呆滞,恍如不知,只是下意识躬身,向那士兵合十行一个佛礼,径直远走,再不回头……

却说外行者此时刚出灵山,方才他在灵霄殿上知了那妖魔身份,只是其藏于山河社稷图中,踪迹不明,道祖太上老君、玉皇大帝皆言不知。行者如此便遣了八戒直下九幽冥府,寻访地藏王菩萨坐下谛听。自身亲上西天大雷音寺求教佛祖如来。

谁想到得灵山,那佛祖释迦摩尼厅问,只言不知。说此乃师徒自身不可躲避之劫难,亦唯有他师徒自己方能勘破,旁人谁也难助,亦不可说。行者那肯罢休,上前再问,那佛祖还是摇头,亦是无果,只教行者自己寻求。如来此番更是言罢即离,转瞬无踪。只将行者直愣愣留在当场,须臾才缓过神来。

行者无奈出得灵山,却不知去处。脑间左右思虑,却不得法,反是徒增焦虑。此次玄奘遭摄,与以往皆是不同。往回师父无踪,却也知个奇山怪洞之址,妖魔鬼神名号。师父虽深陷囫囵,却亦有护法诸天、四值功曹、五方揭谛、六丁六甲一十八位护教伽蓝贴身相护,就算不能与那精怪妖魔抗衡,也可通风报信,告知安危。再者,还有周天仙圣神佛指点,说个藏身密处,破解之方。谁想此次先是十八位护教伽蓝跟丢,后上天庭问讯,虽是知了妖邪来路,却是不知去向,道祖玉皇皆言无察,适才又问佛祖,却引得佛祖回避,只说在劫难逃。想来八戒此下地府,亦将无果。此间,竟不知师父身在何处,可遭磨难,可受艰苦。行者想到此处,更是心焦,只急的抓耳挠腮,瞠目呲牙。正想间,蓦地脑中忽现灵光,急中生智,想到一人。此间身临绝境,万途不通,诸法莫能,许是只有这一人,能予相助指点。行者正要欣喜,方一细想却又犹豫难决。只缘这行者所想之人,绝非一般仙圣,具怀不世神通。三界六道之内皆都相敬,四海八荒之中俱向其尊,乃号“历劫明心大法师,西方妙相祖菩提。”正是这孙行者孙悟空之授业恩师是也。

却想这师徒之间,已有五百余载再未相见。当年猴王正当幼年,却知生死,只恐枉生世界之中,不得久驻天人之内。于是独渡海外,欲寻个躲避轮回长生之法。这猴王游过一重大海,行到南赡部洲,穿州过府,在市廛中,学人礼,学人话,逗游八、九年余。却见世人都是为名为利之徒,更无一个为身命者。猴王无奈再渡再渡重洋,直至西牛贺洲,继而寻仙访道,才觅到灵台方寸山处,欲斜月三星洞洞中拜了须菩提老祖为师,驻留学艺七载,幸得师祖与他赐名,授他躲避“天雷”、“阴风”、“贔风”三灾厉害之法,乃是个地煞七十二般变化。又传了“筋斗云”,却是个腾风驾雾、遨游诸天之术。得此无上神通,本是乐事,却不想悟空心性乖张,以变化神通显露于众人,触怒师祖,不仅将他逐出山门,亦是抛下恨言,只要悟空说出他名讳姓氏半个字来,只教他剥皮错骨,神魂贬在九幽之处,万劫不得翻身。从此师徒恩义断绝,再不往来。

事过五百载,行者此时想来,只惊得后颈一凉,打个寒战,犹在后怕。但转念又想师父玄奘现今落难,生死未察,也管不得这许多。再者那师祖应是早料到后事,知这行者下山即要扰乱三界,颠覆乾坤,却才说下这番狠话,以做告诫。如今行者投身沙门,十七载随玄奘修佛苦行,早塑功德,想来师祖知晓,已然消了怪罪。行者想到此处,心下即生欢喜,欢喜之中又生出思念,师祖授业传道之恩,还未报答,七载师徒共处之情,没齿难忘。如今五百载飞逝,神思追溯,怎能不思不念?当即再不犹豫,口中急急唱诀,驾驭行云,向西而去。

行者本就身在雷音寺之畔,于云中不消行得多时,即到那灵台方寸山该处之地。行者在那云端向下四处探望,只见那景致倒是如故,似往昔烟霞散彩,日月摇光,千株老柏,带雨半空青冉冉,万节修篁,含烟一壑色苍苍。雪鹤俏唳,凤凰英翔。待那行者放眼群岭,阅尽周峦,却不见那仙山在处,灵台何方。行者心下称奇,还寻思是此路多年未行,今日错了途径。即驾云反身,以那众峰为轴,临空又绕三匝,须臾往来,还到此地。再往云下寻看,却仍觅不着那昔年故地,圣岭宝洞。行者虽是不知缘由,但也敏慧,想此番蹊跷,定有那师祖神通在中幻化。当下也不急恼,找一处峰顶,只将云头按下,脚踏实地,遂向西跪拜,口中恳声说道:“不肖弟子孙悟空叩拜师祖,求师祖赐见。”言罢,只将猴头重重磕下,激得那地下岩土“呯”的作响。

山风一袭,吹乱松柏,天地空荡,周遭风语呼响,却听不得师祖半字应答。行者见此,只将上身立起,俯身再拜,只将额头向地,沉沉磕了九下。铮铮数声里,那地面沙石迸飞,深坑即现。行者如此又转身往东,伏地叩首九响,又往南、北三向皆叩九响,总计三十六数,声声震颤。终了行者再行向西叩拜,再不起身。

行者如此俯身山巅之处,纹丝不动,也不知过了所少时分,终听的九霄苍穹之上,碧云茫茫之中,有一声宏凈空冥,如雷贯耳,言道:“猢狲,何来?”行者听得此声,正是师尊菩提祖师,一时心下万分激荡,直从那地上一月而起,欢声叫道:“师祖!师祖!师祖!是弟子悟空!是弟子悟空。”那空中须菩提声色洪明,只嗔道:“你这猢狲,方才看你俯身叩首,诚心叩拜,也算庄重,还说你那闹让心性,渐有收敛,哪想到我才答你一句,却就原形毕露。”行者听言,急忙又屈膝俯身,端正跪了,只频频作揖:“弟子心下欢喜,欢喜得紧。”菩提祖师听罢只道:“欢喜?你师父玄奘深陷囫囵,你还在此欢喜?”此一语便如当头棒喝,霎时只将行者拉回神来,一时急忙连连叩头,道:“弟子失了师父踪迹,已近一日,心头慌乱无依,恳请师祖指点。”须菩提轻轻叹道:“悟空,我来问你,你与我做得几年师徒?又与那圣僧玄奘做得几年师徒?”那行者恳声答道:“我与师祖师徒七载,我与玄奘师父师徒已有十七载。”菩提子笑道:“正是,你与我师徒仅有七年,与那玄奘却有十七年之长,整整多得十个春秋,如今你能在此寻得我,为何寻他不得?”行者听得此言,一时语塞,踟蹰道:“这……”须菩提又问道:“悟空,我再问你,你可知我这‘灵台方寸山’之名,‘灵台’为何?‘方寸’为何?”行者思索半晌,答道:“愚弟子只猜乃是个‘心’者。”“正是,那你现下可知,为何此番来不见仙山,不见洞府?”“弟子……”“这只因‘灵台方寸’皆在你那心间,仙山宝洞亦在心间。”“以师祖此说,我那玄奘师父,也在心间?”菩提子含笑道:“猢狲确有灵智,是!你那师父,正在心间。”“即在心间,为何不得?”“只因你未用‘心’找。”“用‘心’?”“你切试试吧。”行者听罢,思索多时,忽然好似蓦地开悟,只将双足点地一跃,已然纵身入云,他昂立云端,把那周身百骸伸展,屏息凝神,用心感悟……

话说那画中玄奘离了长安关,别了望经楼。孤身而行,其神色茫然,也不辨东西南北,由性乱走,渐渐没入了夜色。心神恍惚之下,也不知行了多少时辰,走过多少路程。此间行至一片树林,忽有寒风一袭,披枝卷叶而来,只激得玄奘一个冷颤,如此这才回神。玄奘清醒了头脑,举目四望,才发觉自身处在深林,四向不知。仰首望天,那空中乌云遮天蔽月、昏暗无明,正如此刻玄奘内心之状,漫漫曲径无灯,不明所往,不知所从。回想取经十七载,纵有刀山火海,妖魔阻道,他四众师徒相携互依,众志成城,再难也不曾东退一步,哪想今日,取经一事几如幻梦,十七年风霜雪雨辛劳,付之东流,十七年一步步向西劫难,十万八千里路程皆成白费不说,还辜负那唐皇盛情宏愿,只害这君王百姓,皆都苦等十七年之久,如今孤身归来,却是两手空空,半卷经书未有。此间凄凉悲苦时身畔爱徒却又不在,只一人只身孤影,无所能依,飘摇于此无边林中,其中滋味,何其苍凉难受,绝非他人可想。方才玄奘神在身外,心无体肤,虽徒步独行数十里而不觉疲惫,此刻心念渐归,才觉周身乏力,力有不支,想是自入得画来,所遇所感皆让人身心俱疲。玄奘当下凝神细想,如此趁夜胡乱行走,周遭不辨,无所目的,倒不如暂且歇息片刻,略微修养了生息,知晓了去路,再做计较。

如此想罢,玄奘四顾,在林中找了一处干燥之地,依了一棵粗壮大树席地盘坐。玄奘方才坐下,那内心中一股悲凉之感,只在刹那间复又涌上心头。却说这玄奘自记事以来,便在金山寺出家,自幼成长于青灯古佛之下、木鱼香烛之间。他心性聪慧、悟性极高,日日与师父们参禅悟道,又饱读佛经典籍,年方二九之时,其佛学才华造诣便早已誉满东都洛阳。其后又在大唐域内各地游历七载,寻越各地佛学经纶,求教个处高僧大德,试图透彻佛法。却不料中原佛典缺失、其翻译混乱、众说纷纭,而佛法真谛,更是鲜有人能言明。幸得有观音大士在长安水陆论经大会之上,幻化圣像,点破玄机,指引玄奘西去天竺雷音,求取大乘真经。此举,亦指引了玄奘迷惘的生命。玄奘自言,观音菩萨的点拨彷如暗室中透入的一丝光亮,带给玄奘无限希望。至此,西行求见真佛,拜取真经,便成了玄奘毕生所愿。又亏得唐王成全,这西行方才能始。西行路上虽说有妖魔鬼怪横行,雪山火海当道,一路险阻。却有四个徒弟保护,再是艰险,也一步步十七年漫漫走来。如今十万八千里路途只在身后,在天竺国布金禅寺的给孤园基址更已触到佛迹,前日里辞了寇员外家再问悟空,只说不足三百里路程,灵山就在近前,几日便到,十七年辛劳即成正果。却未曾想如今不知被何方神魔所摄,身返这十七年前初始之地。一路取经,竟像一场幻梦,一场泡影,一场虚空,如同从未发生,十七年跋涉,竟忽地不知所为哪般。而那此身所负南瞻部洲千万众生宏愿,那日里出离长安时自己所诺所言,一时间,尽全皆成欺人诳语……

想到此,玄奘再也抑制不住内心悲苦,鼻中酸楚犹如潮水,一浪浪冲击而来。玄奘颤微微深吸了一口气,双眼一合,泪水似脱缰之马,奔涌着夺出眼眶。玄奘垂首,不禁哑声呜咽起来。这一下,仿若天人共通,那乌云翻卷的苍穹上,风雷几声黯动,只在须臾之间,那滂沱大雨便接踵而至,一时哗啦啦不管不顾的浇下,竟像极了玄奘,便是一个伤心至极的人儿。大雨淋漓,如瓢泼盆倾,漫天尽数降临。风雨到处,只将林中草木花树尽情摇摆,松软土地上打出点点泥坑。雨滴冰凉彻骨,冲刷着圣僧白净脸庞,浸透了法师单薄衣衫,亦浇冷了玄奘那颗热忱的心。眼泪雨水交织挥洒,大雨之中,玄奘慢慢俯身,以额叩地,将脸慢慢埋入了泥土……

却说玄奘在社稷图内呦哭呜咽,引得风雨联动。这厢行者正遵了师祖菩提子之言,于那半空之中舒展四肢,宁心屏气,只用心念在这大千世界之中搜寻师父踪迹。这一刻如将心神融入自然,便发现周身感官触觉皆都敏锐异常,好似这三界六道之中,万事万物皆可感触,大至茫茫苍穹上风云剧变,日月更替。小到唏嘘林木下,蚊虫低鸣,蚂蚁微语,内心之中竟有股说不出的畅快。行者此间正在思虑,忽觉得心头没来由生出一丝悲痛之感。还不及他细查,这一丝感触已不是初时细微,霎时扩大,即在心中迅猛蔓延。行者惊奇万端,却又不知因缘,只反身四转,还怕是周遭有妖魔使诈,驱法乱他心性。他只将一双火眼金睛瞪得滚圆,六合之内仔细找寻,两股金色光芒穿云透霞,却哪里照得半个人影。又过了这须臾十分,那胸中悲苦之感愈演愈烈,藤蔓也似,这时刻已包裹了行者心房。行者再难抑住情感,鼻上一酸,双目泛红,眼眶里已是噙满泪水,盈之欲出。行者忙以手拭眼,心下却忒的奇怪。想他本是石中所出,生就一副石心石肝,石胆石肠。七情六欲之感虽也有知,却不如凡人激烈,世人所言“铁石心肠”,就是指此。想他少年时天上地下肆意妄为、无所忌惮,亦有此种缘由。直至受囚五行山五百年,随玄奘皈依佛门,心中顽石,却才逐渐开化,一路上几番师徒离合,十载兄弟相依,亦指动的几次真情。今次,虽是师父被摄,下落不明,但一路西来,此事常有,虽有焦急之念,但说悲痛,却是无有。真不知为何心下忽生苦楚悲哀,确是怪哉。

行者哪里知晓,他与玄奘二人,一个是天地精华产石猴,一个是金蝉长老托凡世。二者皆具非凡灵性,感官敏锐,三界之内本就少有可比。更加之西行十七载,师徒患难与共,生死相依,两人心念早有契合,互有所感,只是平日里未曾有知。此刻玄奘深陷画中,为幻化魔障所迷惑,只道十七年西行皆成云烟。心念微有动摇,便被“山河社稷图”中幻法瞄见破绽,趁虚而入,欲要瓦解法师心念。玄奘此刻心中本就悲苦,再受图中万方幻法催动,一心消极化出无边无际无穷尽消极之绪,八荒四合,随处皆是。所受所感犹如亿万悲苦穿心而过,真个悲痛欲绝。如此内心受创,比那身受刀剑水火之伤,更是难熬。玄奘虽是圣心,无奈终归藏于凡体,如此万端悲苦,神魔妖仙之流亦受所扰,何况肉身凡人。无尽悲苦、凄凉、痛楚、伤怀汇集,灌注于心,玄奘实难消受,故才失声呜咽痛哭起来。

这玄奘虽只在画中悲哭,那行者在画外却亦感其哀。他初时还可忍耐,只闭目呲牙苦苦挨了一刻时分,只觉胸中苦闷悲绝之感此间立时已难能控制。忽然之间,只看那行者身在空中,蓦地仰天,便是一声长啸。这啸声突如其来,洪明凄厉,尖锐绵长,霎时间直贯天地,只将那苍宇震彻、将那乾坤通透。行者这一声方歇,只觉心内悲情又起,不及多想,又是一声凄厉猿啼,冲口而出。比那前声更厉,悠远蔓延,于那周遭空山茂林间穿梭激荡,只惊得那山中千禽惊飞离巢、万兽惧奔出穴,只随了行者之声,一齐嘶鸣。一时间,仿若峰峦涕诉,群山之中,悲音涌动,哀伤瀰漫。行者又啼几声,声声所发俱是无限悲悯,句句所传皆乃难言酸楚。犹如一把把利刃霎时划破天地,分割苍穹。此刻行者胸中,无助凄苦并未消得分毫,反之更甚。他昂首再啼,于前更是痛楚,更加凄怨,绵远所致却是三声:“师父!师父!师父!”

如此三声哀呼,只听得天地动容,日月无光,青峰因之震颤,川流为其止步。古今诗者皆言猿啼最悲,此间看来确是不虚。何况今日啼猿乃是盘古开辟万载而生,天地灵韵千年所化。这三声,上涌九万里直达天听,下坠十八层荡及幽冥。其中悲鸣之感,只诱得玉帝王母生怜瑶池落泪,十殿阎君感悲相携掩面,万千众生俱随其心,三界之内皆为所撼。行者啼声渐止,而后,乾坤寂静,万籁无声,好似整个天地都生了怜意,俱隐了喧哗,只静静听这灵猴一人啼哭。行者再低首,早已是泪如流瀑。

这行者一番啼哭,心绪抒发,只将那胸中悲意暂时间宣泄大半。此间还在抽泣,又觉那悲悯情绪如洪涌来,转眼就要将心淹没。行者抓着此处间隙,口唇迅速启阖,只念: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此正是浮屠山乌巢禅师所授《心经》,平日里师父玄奘多叮嘱他兄弟多学多诵,说是心乱无依,七情不控时念,可教心凝神清,无所挂碍。行者此时紧急间想起,张口便诵。那心中,经咒仿佛霎时化为利剑,直刺围心悲墻,又化巨大坚盾,只将那悲洪哀潮,阻挡在外,任其汹涌澎湃,却也丝毫难犯。但觉这心盾只抵挡了片刻,便在慢慢变弱,只怕须臾又要被那悲洪冲破,正在焦急间,忽听得师父玄奘之声便在自己心房之中,亦颂《心经》,其音虽弱,但能闻得,行者忙与相随,复念道:

“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凈;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香、声、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

行者与师父又念一段,便觉舒畅,师父诵经之声愈发洪明清澈,己身心力点点滴滴正在凝聚,愈来愈强,将那排山倒海之悲苦渐渐逼退,不能再行前来。此间吐纳虽未舒畅通绝,却已无碍。他之将身形临空稳住,双腿一蜷,呈个“降魔坐”坐定,又念:

“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捶,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磐。”

此几句念完,行者只觉心目通透,内外宁静,周身百骸皆舒,方才勇猛悲意,已若游丝,再难倾覆。

却说只在方才同一时间,玄奘却仍在暴雨狂风之中呜咽悲泣,只觉身形疲惫,近乎虚脱,却不能止。正在绝望之处,忽觉胸腔内心间一暖,就如混沌中一点烛光燃起,虽是渺小,却亦能感其温暖光明,烛光之中,却有细微人声,低颂《心经》。这玄奘心中一点烛火,正是方才画外行者所予。那诵经之音,即是行者所发。那行者在那半空之中颂背经咒,正与那魔怔抗衡,他师徒共感同心,玄奘在这社稷图中亦有所得。再片刻他只感内心之中那一柄独烛,现时已化作百十来数,众烛同向,火光愈明,那烛温愈暖,只将玄奘一颗冰冷彻骨的心慢慢捂暖。只是这百十烛火风中摇曳晃动,更巨者,竟似颤抖,眼见便要熄灭。此刻玄奘渐渐止了呜咽之声,形体几可自控,他扶树坐起,忙以吉祥坐稳住身形,双手合十胸前,闭目与画外行者同念《心经》,经咒到处,烛光即稳,再不受风。片刻又将他心中烛火点亮许多,再等颂毕三遍,心中烛台之上已有千万烛火,欣欣悦动,明净通透,玄奘只觉悲怨之情已然无踪,四肢通体,皆有暖意。

适才只因玄奘执着取经路途辛劳,十七年苦行转眼成空,玄奘一时手足无措,悲从心来。就在一刻动念,便被这社稷图抓了破绽,以此攻心,将玄奘心中悲凉,无限扩大,反噬一身。若不是他师徒连心,行者在画外宣泄悲意,后又以《心经》将其制住,难保玄奘最后不被哀伤所噬,失魂落魄,哭死画中。也亏玄奘敏锐,那画外行者颂声方起,便有所感,急在心中与其相合。他师徒虽身处两重乾坤,但心念合在一处,便成就无上心力、无穷愿力,须臾便破了这画中法力禁锢压抑。此番脱险,可说是他师徒相携,合力渡劫。

玄奘心中悲意一去,这画中天地即有所感,转眼间,暴雨急止,狂风骤停,乌云阴雾流逝飘散,须臾周天放晴。这时间,那天边艳阳方出,初照四方,只映得霞光万丈,那闲云舒展,又有彩虹成桥,当真美妙绝伦。与方才那凄寒景物相比,犹如两个天地。这玄奘又在那树下歇坐须臾,便就起身。此时立于茂林之间,面上身上所感,尽是那温暖骄阳。

此间玄奘周身内外,了无挂碍,轻松非常。摆脱了心魔,玄奘心中已是了然平和,举目望着这周遭温和景致,舒缓吐纳,却在细细观想。脑海中一生所经世事犹如书卷翻转,历历在目。幼时在金山寺落发受戒,十八岁因佛法誉满两都,七载中原游历,只求佛学正理。水陆大会上蒙受菩萨点化,与唐皇李世民结义兄弟,受旨西行。遂在法门寺立誓,从此步上征程。那菩萨云端启金口吐的真言,未敢忘却,颂曰:“礼上大唐君,西方有妙文。程途十万八千里,大乘进殷勤。此经回上国,能超鬼出群。若有肯去者,求正果金身。”那唐皇执手,万千叮咛嘱咐,犹在耳畔,旨曰:“日久年深,山遥路远,御弟可进此酒:宁念本乡一捻土,莫爱他乡万两金。”那法门寺佛前,自己所承之诺,铭记心间,诺曰:“弟子陈玄奘,前往西天取经,但肉眼愚迷,不识活佛真形。今愿立誓:路中逢庙烧香,遇佛拜佛,遇塔扫塔。宁向西去一步死,不往东归半步生。但愿我佛慈悲,早现丈六金身,赐真经,永传东土。”往事流转,只在玄奘心上激荡。玄奘正立身形,深深吐纳,忽然间,只觉心中开悟。这一口气呼出,却仿佛呼出了这十七载劳苦与尘埃,呼出了十万八千里疲惫与磨难。这一刻以后,玄奘只感觉那十七年一路跋涉艰险,好似已在心中淡忘,那曾有的执着,已然放下。再多风雨,再多险阻,只与这现下自己,再无半点干系。这一念放下,便是万般自在,此时心中,诸事皆空,只有一语深邃回荡,正是那法门寺之誓:“宁向西去一步死,不往东归半步生。”玄奘将此句默默又念得几遍,十七载时光,白费又如何?十万里路程,重行又如何?只要心向西天,万千阻拦亦如浮云,都拦不住法师西去的脚步,动摇不了那求经的真心。

玄奘想到此处,再无他念,即刻就要启程,再往西行,重走万里。一时间,突然记起方才心中曾听行者诵经,于是四下里呼喊几声:“悟空……悟空……悟空……”却不想周遭只是寂静,并无些许回应。玄奘又等片刻,仍是无答。心下也不失望,更不恐慌,只是口上淡然一笑,即不多想。只将那青衫一摆,阔步向西而去。那天上骄阳灿烂,斜照圣僧,逆光之下只将他身影渡出一道金边,跟随那稳健有力的步伐。说不尽的慈悲庄严……

却说那画外行者在空里安然坐定,面上泪痕未干,却是欢叫道:“我感受到了,感受到师父了,感受到了。”冥冥苍宇之上,亦有洪声畅笑:“哈哈哈哈哈哈……猢狲,你已悟道,石猿有心,悟空悟空了!”行者只听得一愣:“师祖此言,弟子不明。”那菩提只问道:“悟空,你可还记得,你幼年时来我处学道,我曾问你‘何姓’,你错听为‘何性’,当时你怎生答我?”行者细细回想,缓声答道:“弟子曾言:‘我无性,人若骂我,我也不恼;若打我,我也不嗔,只是赔个礼儿就罢了。一生无性。’”菩提祖师笑道:“正是,一字不差。那我问你,从我处下山之后,你下捣龙宫地府,上搅九天凌霄,颠覆乾坤,所作所为,可对得起‘无性’二字?你初到我处,我问你在南赡部洲所见所感,你说:‘世人皆为名为利,更无一个为身命者’。你这大闹天宫,扰乱三界,是为你所说的身命幺?”行者愧然道:“弟子不肖。”菩提祖师道:“这不怪你,本就是天地劫数,亦是你的劫数。”行者低首聆听。菩提祖师又道:“无性即是有心,你本有心,却因得了神通,忘却本心。该遭那五行山下五百年锁身囚禁的牢狱之苦,后而你随了玄奘西行,初时乖张依旧,不听教化,不知真言。亏得这西行十七年,步步踏实,有圣僧玄奘日夜感化,你那本心渐复。方才你为寻师傅踪迹,用心之至,得与玄奘共感,助他脱劫。如此,可算重得真心,重归大道。经此失而复得,即是觉悟了。”行者听得真切,忙叩拜道:“多谢师祖指点,多谢师祖指点。”菩提子淡淡道:“我只教你神通,玄奘却授你大道。不可谢我,谢你师父玄奘去焉。”行者又行叩谢,只听那天空里菩提子道:“悟空,快用此法救你师父去吧。”行者再谢,这才起身,驾云而去……

却说那玄奘那山河社稷图里茂林之中化去了悲苦,复又执着向西,仅行了一刻时分,便到了这树林尽头。只待那繁枝密叶退散,玄奘一步刚刚跨出树林,天色霎时由明变暗,从白入黑,方才还是艳阳在天,普照万物,此刻间只换得一片漆黑远远看去,天间只有那一勾月牙半掩云中,忽明忽暗,那月光寂寞高照,孤独冷清。玄奘此时间心中还感奇异,又向前走得须臾,忽然见了前方不远处有房屋错落,闻有犬吠鸡鸣,虽是天黑月稀,看不真切,但猜似是个村庄人家。玄奘心中如此所想,便加快了脚步,急急向那错落走去。待到他走近看了,只看得双目一愣,遂而后百感交集。原来这眼前村落不是别处,正是天竺国境内,师徒曾留宿一夜的金崧村。

玄奘心头感慨万分,只道自己身处仍是西天近处,不曾回返,那方才长安关前景致,想定是那神魔幻术所化,却非真实。他心头还在感叹,却不知何故,突地一下只感不安。玄奘孤身立在村口,凝神注目又往里细看,果然觉出异常。只说观此间月牙于天空方位,推算应是个方进戌时,与那前日里投宿之时相仿,虽已入夜,但熄灯灭烛却还尚早,该是个家家点灯映路的时刻,但这村中现下竟是一片漆黑,半个灯火也无,毫无一点光亮。再者这其间寂静如死,莫说言语人声,就是先前闻之犬鸡吠鸣之音,眼下也入寂寥。再看这庄内各户门窗锁闭,家家阖院,那青石所筑街道之上空空荡荡,也无人影。此时风起,只吹的那户户屋檐下铃铛稀疏作响,声声空冥,却是压抑非常。此间玄奘眼前,这整个村庄仿若没有一丝活气,徒余的只是一股说不明言不尽的幽幽诡异之感。玄奘正在寻思,忽听得村中“啊”的一声女童尖叫,凄惨绝伦,如利刃破空,碎裂寂静,直刺入玄奘心房。这玄奘本是高僧,又历过无数磨难,早是处乱不惊,当下也被这一声惨然尖叫吓得身躯不禁一颤,退了半步。然惊惧之感只在玄奘心中稍纵即逝,取而代之充满心海的却是慈悲与担忧。玄奘也不知村中究竟所发何事,但闻如此凄厉叫喊,即知这女童所遇不善,正在危难之际。这玄奘也顾不得何等凶险,只知救人最急,他只将青衫广袖一挽,捏在手中,发足便向村内疾奔而去。

同类推荐
  • 神奇宝贝之小红

    神奇宝贝之小红

    一个人被穿越神看重而穿越到了神奇宝贝的世界,迎接小红的是光明还是黑暗
  • 我的世界之重生

    我的世界之重生

    孙武重生到了我的世界里,在这个世界里,却出现了不同于我的世界的事物,比如系统,比如魔兽争霸,且看孙武如何在这个世界里多姿多彩的活下去并且成为一个百级大神【书名可以改了,可是不知道改什么,对了,其实这书其实可以说是魔兽争霸的小说】
  • 无限之世界拯救者

    无限之世界拯救者

    很多反派就这样被主角光环坑死了,论资源,势力无一不碾压主角的反派就这样死去,实在是让人心酸。此外很多配角也随之逝去,总归是一件悲惨的事情。所以主角将要以自己的力量改变世界,反派不是必死他们可以改造,我要守护大家的笑容。
  • 论我家变成了主神空间的解决办法

    论我家变成了主神空间的解决办法

    我叫苏晨,是一个普通的上班族——直到那一天我知道了打开自家大门就可以穿越到异世界。那么问题来了,我怎么回家呢?“砸个侧门不就好了么?”突然,屋子中央的发光鸡蛋在大门旁边新砸出了个洞之后说道。
  • 来自众神的空想

    来自众神的空想

    近年来,特殊生命体“神”已经成为国家级机密,除了组织dct和gah之外,没人知道他们的存在。gah负责斩杀神,而dct负责保护神,两个组织的战争也因此展开。
热门推荐
  • 行者蛮荒

    行者蛮荒

    远古时候,人类结束了茹毛饮血的时代,在人类中的杰出之士中诞生了行者,他们修习五行之术,和天斗,和地斗,和尚存的洪荒野兽斗。他们和力士一起,是人类在自然中生存的中坚力量。而在他们当中,有一名普通的行者世家弟子,诞生在入云巅,修行在五行院,在强者林立的世界,和兄弟一起开疆拓土,一切,从这里开始......
  • 妆点江山

    妆点江山

    父亲威逼,母亲出家,丈夫不爱,姐姐早亡,本以为太子登基她就拥有了全世界,没想到因一场皇位之争,太子被废,慕容家也受到牵连。但那又怎样,是我的我终究要夺回来,不是我的,我争取夺过来.……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逍遥人类念缘见

    逍遥人类念缘见

    一个普通女孩,却拥有不寻常的身份。她是逍遥界界主明安心和念缘界界主轩永恒的女儿轩明悠。开启穿越旅行,让她去找父亲并且修行。等等,什么?!念缘界竟然是一个古风的界面!
  • 花开半夏魅人心

    花开半夏魅人心

    一女多男的爱情故事,然后、、、自己看【此小说并非偶发,作者是寒冰雨,扣扣;1070761284】
  • 书中梦之神降

    书中梦之神降

    许小昭,有点自闭,有点懒,迷恋游戏。再次失业后,他面临选择。是选择父母介绍的机械学徒,还是选择进入期待已久的虚拟网游《神降联盟》?
  • 修丹妙用至理论

    修丹妙用至理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露从锦夜白

    露从锦夜白

    关于称呼:白露:顾锦顾锦,以后我就叫你二二吧。顾锦:噢。白露:你不许让别人这么叫。顾锦:好。白露:……好气哦,居然这么平淡-O-顾某人悄悄仰头,薄唇微勾:专属称呼,嗯,小白对他的专属称呼呢!关于宝宝:某人看着化验单懵逼了:说好的无法生育呢?顾锦:可能这是一种唯你可医的独特病症。某白:……!!!这是个什么鬼病?!
  • 都市终极战神

    都市终极战神

    被誉为千古第一战神的人屠白起,被逼引颈自刎后并未身死道消,反而化作游离在六道轮回之外的活僵尸。孤独的度过两千多载的岁月,他精通许多本领,琴棋书画无一不精,但是他最为精通的却是医术与杀术。他又如何凭借一身本领在都市中缔造新的传奇?他又该如何来兑现守护华夏至死不渝的誓言呢?
  • 不朽仙碑

    不朽仙碑

    滴血化人杰,英魂再临凡。宿命中的穿越,荡涤万古的回响。身负石碑闯天下,一杆大戟荡八荒。突破极限,挑战遗族,打破桎梏,横推万古……
  • 十二王

    十二王

    太古年间,十二王得证十二极道称王。这是一个说霸道的故事。霸道,从来不是对别人狠,而是对自己狠!数万年前,一个叫七杀的人将霸道走到了巅峰,从此之后,断了霸道之路。如今,风云再起,霸道重启,看一匹白狼如何称霸。这是一本写妖的书,无关立场,无关种族,而我,只是一个说故事的人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