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之后他便发现,结婚这件事情,如果真的要提上议事日程,那就绝对不是两个人是否能够彼此接受的问题,而是两个家庭,甚至是这两个家庭背后庞大的社会关系是否能够彼此接受的问题。
何小君的母亲对他不满意,这一点从他们第一次见面陈启中便发现了。四个人在一家上海菜馆的包厢里吃了一顿饭,何小君的母亲一直在向他提问,问他的年龄职业家庭背景,又问他父母是做什么的,他一一答了,说自己老家在苏州,父母一直在上海工作,现在都已经退休,前年去了加拿大。
听到这里何妈妈的眼睛倒是一亮,问他,“他们是移民出去的?”
陈启中摇头,“我姐夫是加籍华人,姐姐结婚以后就跟他过去了,生了孩子以后让我爸妈过去帮忙照顾。”
何妈妈“哦”了一声,转头对何小君说话,“你看看,人家小陈的姐姐多会选人?结婚了就飞出去了,连自己爸妈都带着一起去享福。”
何小君低头喝汤,只当没听见。
何妈妈再问陈启中,“那你会不会也出去?”
“不会,我觉得国内挺好,这两年国外经济形势不好,我姐夫都怕失业,想回国发展呢。”
“啊?你姐夫在国外还给人家打工的啊?”何妈妈露出不可思议的表情。
对自己妈妈的口气感觉很差,何小君皱眉,“妈,在哪里都是要工作的,又不是在国外的人都是当老板的,有那么多老板吗?”
何妈妈脸一沉,“就算有,你看不上也没用啊。”
何爸爸笑了,给老婆挟菜,“吃菜吃菜,小陈啊,你也吃。”
何妈妈不理睬老公和女儿,继续问,“那你房子有了吗?”
“他住浦东。”不忍心看陈启中被自己妈妈问得步步紧逼,何小君替他回答。
“浦东哪里?”
“金桥。”陈启中解释,“我在张江工作,金桥离张江近,上班方便。”
“金桥啊……”何妈妈拖长音,表情勉强,“我们家一直住浦西,金桥我连去都没去过。”
“有地铁也很快的。”何小君又开口。
何妈妈瞪女儿,何爸爸再次出来打圆场,笑着说,“现在地铁真的很方便啊,以前去浦东看娘舅起码倒三四部车子,现在地铁一下子就到了,半个钟头都不要。”
“是啊,下车再走四十五分钟,路边连个超市都没有。”何妈妈哼了一声。
到了这个时候,再怎么不熟悉,陈启中也大概明白了何妈妈的意思,侧头去看何小君,她也在看他,他原本已有些忐忑,而她也只觉得烦燥不安,但视线相交一瞬,不知为何,两个人都慢慢地镇定下来。
何妈妈皱着眉头,不情不愿地低头喝了一口汤,何爸爸倒是很客气,又与陈启中聊了一会,话题范围很广,后来说到前两天刚结束的足球联赛,两个人便投缘起来,说得兴起,颇有惺惺相惜的感觉。
回家的路上何妈妈一路都在抱怨,说女儿眼光太差,找的是什么条件的男人,房子买在乡下,车都没有一辆,何小君辩驳,“他开车的,公司有配。”
何妈妈跺脚,“公司配的跟自己买的能一样吗?再说了,配的什么车啊?脚踏车也是车。”
何爸爸听得笑了,“当年我不是用脚踏车把你娶进门的?好啦,女儿喜欢就行了,我看小陈很实在,蛮好的。”
“你这辈子什么都好,眼里就没有不好的。”何妈妈来回看老公和女儿,恨铁不成钢,再开口声音坚决,“反正我就是不满意,放着条件那么好的小李不要,找这样的,你脑子昏掉了。”
4
何妈妈说到做到,用实际行动表明自己的态度,拒绝再见陈启中,并且放下话来,如果何小君坚持要跟这种条件的男人仓促结婚,那就是不把她当一回事。
何小君外表柔软,性子里却是极犟的,这么多年来,她在找对象这个问题上被自己的妈妈一路相逼,早已有了逆反心态,并且随着年岁增长益发强烈,所以何妈妈这一次的竭力阻挠起到的完全是反效果。如果说何小君之前决定与陈启中结婚还略带些一时之气,但到了这个时候,她已经下定决心,无论自己妈妈怎么想怎么做,她就是要结婚,就是要嫁给一个在她妈妈眼里条件不怎么样的男人,以此证明她这一次绝非儿戏。
事实上,结婚这件事情,本来就不可能是儿戏。
陈启中的父母很快订好了回来的飞机,陈妈妈自从得知这个消息之后一直都处于非常激动的状态,出发前数周就开始嘱咐儿子无论如何都要带着何小君来接机,这样他们就能第一时间见到儿子认定的对象。
与何妈妈对陈启中的百般挑剔相比,陈家对于何小君的种种条件,倒是非常满意的。
他们一家都是普通人,只希望儿子找个门当户对的好姑娘过一辈子,何小君与儿子年龄相当,学历也不错,再加上又是上海土生土长的姑娘,在他们看来,那真是再合适都不过了,不过话虽如此,他们还没有盲目到单凭儿子的一通描述就把直接认可何小君成为自家儿媳妇的地步,激动归激动,陈家两老说了,所有的事情,还是等看到人以后再说。
陈启中对这一点倒是没有异议,在他看来,何小君本人一切都好,只是有一个问题始终是当务之急需要解决的,那就是何家两老对婚事的态度。
其实真正需要他想办法只有何妈妈一个人而已,何家两老就是两个极端,何爸爸整天乐呵呵的非常好相处,而何妈妈则正相反,看着他的眼神就充满了挑剔,言辞上更是一点都不饶人,之前那一顿饭吃下来,他原本准备好要说的话一句都没说成功,反被她妈妈问得招架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