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厅里有摆放着小板凳离沙发不远,占誉拿起一个抓在手中,穿着睡衣拖鞋就冲出了大门,院外那隐藏在铁艺栅栏外藤蔓后面的黑影一闪身,极快的速度逃走。
远处一盏路灯照见了那个快速逃走的黑影,是个身材高瘦的男人。
陶姐晃着手电筒的光也追出了大门,她照见了占誉已经放弃了在月光若隐若现的夜晚,追逐那个跑的太远太远已经消失在街道拐角处的男人。
放在盒中的精美珠宝不见了踪影,这是西王府的噩梦,也是月侯府的噩梦。
两家无论哪一方的财力都是雄厚,丢失一件珠宝成为噩梦,外人不知道内情,其实这件珠宝是雪太后赐婚,将自己云鬓上那件盛典国宴上才会佩带的珠宝,赐婚给西王府的郡主,那是她非常疼爱的外甥女。
雪太后云鬓上的那件被珍视的珠宝,是当年瞑帝升封她为皇后时,随着皇后印一起送给了她。
据说是凉族女王因为国内叛乱向邻国的瞑帝求救,他派出大量的军队帮助凉族女王平定了叛乱,恢复了她的女王身份。
为了报答救命救国的大恩,凉族女王将国库中自凉族建国开始,三百多年来积累的一批珍贵珠宝送给了瞑帝。
瞑帝恰逢此时要升封皇后,雪贵妃和榴贵妃同时怀有龙胎,他有言在先,谁先诞下龙子,就升封为皇后,其子封为太子,不幸的是,榴贵妃难产而死,胎死腹中,也不知是男是女,情形和安皇后一样。
瞑帝又一次的痛失了爱人和未来得及出世的孩子。
雪贵妃自从榴贵妃难产而死后,不敢再走动,无论什么时候都是安静的躺在床上安胎,在榴贵妃过了头七棺材出了皇宫,下葬在妃嫔陵的第二天,她顺利的诞下了龙子,毫无争议的成为了皇后,她诞下的龙子先封寿王,满月后封为太子。
母以子贵,子以母贵。
雪贵妃接过了皇后印,还有瞑帝从凉族国进贡的珍宝中挑选出来的一件珠宝,戴在云鬓上,抱着满月的寿王,登上了皇后的宝座,听着诏书的宣读,她为皇后,寿王为太子。
二十年以后,已经成为太后的雪召看着眼前红色长裙的外甥女,也是她视同自己所生公主,姐姐家唯一的女儿,西王府的郡主西祝贤。
西祝贤最爱染成红色的各种面料,长期订购布匹的店家,每次去选布匹做新衣,她都是一眼就看中里面的红色,母亲笑她这是在赶着做新娘,穿着一身红色,不知情的外人,会以为是富户人家的新娘离开喜堂,出现在京城繁华的街市上。
寿帝的诞生日是每年的重要庆典,他二十岁,西祝贤也二十岁,两人生日是同一天。
雪太后让西祝贤坐在自己的身边,一同参加庆典,坐在寿帝的侧席上。
赐婚的事情就是在庆典的国宴上发生,月太妃向雪太后提起,哥哥家的独生子月融年龄家世都与西祝贤门当户对,他是月侯府的少主,在朝中也有官衔,宫中有太妃姑姑月寓。
“外甥女的婚事哀家就做主定夺了,请寿帝择选一个黄道吉日,发下一道圣旨,让他们二人尽快完成嫁娶。”
云鬓上那件戴了二十年的贵重珠宝,换了主人,戴在了西祝贤的云鬓上。
返回西王府后,雪太后赐婚的珍贵珠宝做为陪嫁品,放在精致的珠宝盒中,上了锁,放在郡主闺房的梳妆台上,每天起来照着铜镜梳妆时,她必定要用挂在自己脖子上的钥匙开了珠宝盒,取出那件珠宝,戴上云鬓,端详到等她吃早饭的母亲等的不耐烦了派了女仆来催促,她才心里极不情愿的取下珠宝,重新锁进盒中。
过了几天,平安无事,到了出嫁的前一夜,西王府举办了宴会。
无风无雨的晴朗夜晚,月亮不满快满的缺了一点,明亮的挂在半空,西王府明亮的灯火使得置身其中的人们完全忽略了月亮的存在。
露天搭建的舞台居中西王府最大的正院,主人和宾客们都聚集在舞台的周边,谈笑声,丝竹声,歌女舞女在舞台上献艺,博得掌声阵阵。
西祝贤出席了宴会,临离开时确定了雪太后赐婚给她的珠宝是放在珠宝盒中上了锁,闺房的门也是亲眼看着身边的女仆上了锁。
宴会结束的时候已经是半夜三更,西祝贤心情愉悦的返回自己的闺房,出嫁的前夜,她将带着对明天出嫁时的美好憧憬度过最后一个闺房之夜。
闺房的门上,锁是打开的,门虚掩着露出一条缝隙,推开门就见到地上躺着一个女仆,正是离开时负责锁上房门的那个女仆。
心里暗叫一声不好,不详的预感,冲进内室,梳妆台上的珠宝盒还完好的锁着,西祝贤急忙取出挂在脖子上的钥匙,开了珠宝盒的锁,看里面赐婚的陪嫁珠宝还在,心中的千斤重石落了在地。
脖上一丝冷气,毛骨悚然的感觉蔓延了全身,面前的铜镜中,照见了一脸惊恐的西祝贤,还有站在她身后贴的很近的女人。
轻纱蒙着半张脸,露出眉角高高挑起,一双眼睛冷艳,带着寒气的笑意,接过西祝贤拿在手上的珠宝,转身离开。
“来人啊!”
还没有睡下和已经睡下的女仆家丁们,听见了郡主的尖叫声,急忙赶过来,看见她正瘫软的跌坐在闺房的门槛上。
西王爷和王爷夫人居住的院落离女儿的较远,睡梦中没有听到她的尖叫声,是管家过来拍着门叫醒了他们。
西王爷和王爷夫人赶到了郡主的闺房里,看着女儿受到极大的惊吓,扑倒在母亲的怀中放声大哭,梳妆台上的珠宝盒敞开着,里面的陪嫁珠宝不见了。
是雪太后的赐婚之物,丢失是非常重大的事情,西王爷和王爷夫人都认为是郡主晚上宴会上多喝了几杯酒后产生了错觉。
“真有这样的强人来抢夺,王府许多的护院和卫兵是不会察觉不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