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九年义务教育第五章小学篇(4)
小学的学业是不繁忙的,我家采用的是放羊式的教学,自由成长。没有所谓的家庭教师在我放学后给我补课,也没有在周末上上过所谓的奥数培训、钢琴培训、舞蹈培训等之类的培训课。对于现在的小盆友们,我觉得深深地悲哀,上学是学习,放学也是学习,放学后家长们还要竭尽全力地给小盆友们加餐,补学校的课程。周末,又紧锣密鼓地给安排小盆友们的奥数班、书法班、舞蹈班、钢琴班。。。。。。小盆友们似乎都没有时间过一个真正意义上快乐的童年。奥数是少部分天才的事情,这个是可遇不可求的,虽然也有方法和模式可循,但是还是靠个人的天赋。许多的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情,甚至于认为自己的孩子永然是最好的,怎么可能比别的小盆友差;还有觉得家长们觉得主流趋势是大家都在补,不能让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兴趣是可以培养的,家长们得从娃娃抓起。。。。。。这些都是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如果小盆友们压根就对数学没有兴趣,或者数学本身就不行,可能会南辕北辙,导致小盆友们出生抵抗情绪。我个人觉得小学的时候,小盆友们的优势特长还不确定,让他们自己慢慢的摸爬滚打,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而不是家长强加予小盆友们的无休止的培训。小学的时期是人情商培养的重要时期,如果这段时期家长们只注重孩子的智商培养,那么就是丢了西瓜捡了芝麻。智商的培养,在初中和高中是重要时期。这时候,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对孩子终身受益。同时,从生理发育而言,大脑的发育也是在这个时期趋向于成熟。总而言之,我趋向于给小盆友们一个生气盎然的童年是极为好的,尽管我到现在也不会弹钢琴,跳舞。
当时P小学也有所谓的兴趣班,是兴趣六上午的半天。我那时候被老师建议去参加写作兴趣班,因为我的写作在我们老师眼里是极好的,经常在写作课上诵读我的文章。没有上写作兴趣班之前,我还不知道有写作素材这样的书,也不知道有作文书这种东西。我觉得我那时候土得掉渣。
我在小学的时候,也从来没有买过一本辅导书,全部是听老师讲课的。其实我个人而言,小学的辅导书是没有什么市场可言的,因为听老师讲课都全部OK了。但是相反的是,辅导书都卖的相对的火爆。我们当时很流行的是一种叫做“步步高”品牌的辅导书,是一个系列的,小学所有的课程,所有的年级都有对应的专门的一本书,小到很小的书摊大到新华书店,都有卖的,主流是卖盗版的,纸质很粗糙,字迹运气不好,还会很模糊,但是也不影响销量,卖得比较好。(相信新华书店是正版的。)
上写作兴趣班似乎没有什么特别的好处,反而禁锢了我的思维。我似乎写不出我眼中的美景了,我无法主观地,单纯地描述我所思所想。因为我依靠上了写作的素材,每每写景,我不会去细细观察,我会去翻阅写作素材书,东拼西凑,或则脑海中回荡着关于这个主题的素材。所以老师再也没有在课堂上念过我的文章。我不知是江郎才尽的缘故,还是那些素材书害的,或许还是我的文章没有经过三次的修改(当时,写作的时候都是先自己写一遍,改一遍,再在作文本上写一遍。)。后来上初中的时候,我不得不改写议论文了。
我记得自己曾写过一篇关于荷花的景物描写的作文,那天为了观察荷花,我特意去了Y市的福利院,当时天还下着雨,我全方位观察的两个多小时才回的家。后来,那篇文章果然在写作课上诵读了。我有一位朋友在很久以后还说我的那篇文章写得很美,尽管我早已忘记我具体写了什么。还有一次是写雪的,是在我初中改写议论文后无意中。翻出来的一张纸,确实很美,记得我写之前有认真观察雪我读了一下。在初中读来,还觉得不可思议,我问自己这是我自己写出来的吗,我可以写出如此优美的句子吗。(因为初中的时候,我就专攻一论文了,通篇的因为所以,都是逻辑词的堆列)
我也曾参加过奥数的兴趣培训班,也是学校组织的那种星期六上午上的,个人还是蛮喜欢的。我不记得学过具体的内容,只觉得数学的变化真的是变化无求,十分的有趣。上高中的时候,还听说P小学还有书法班,我高中对书法有这小小的迷恋情结,很后悔没有去,但是,当时想想,如果小学让自己去上书法班,自己肯定是不愿意的,在我那个年纪,还是觉得书法是一种枯燥无味的东西。
我不知道P小学有没有舞蹈培训班,但是我当时是在P小学舞蹈的校队里面,整整一个小学六年的时间。选人的时候是在小学一年级的时候,音乐老师,她是一位微胖的女老师,也是我小学保持六年友谊,友谊时间最长的老师——她一直是校舞蹈队的组织老师。她上课的时候问有没有小盆友愿意参加舞蹈队,愿意的到讲台摆几个Pose。我就很积极得去了,翘的兰花指,就选上了。我们班当时选了两个人,另外一个是个女的,不记得名字。因为分过三次班,后来她到底坚持下来没有,我也不知道。反正到六年级,我们班就我一个是校舞蹈队,很吃香。
舞蹈队的事情就是平时训练一下,然后有节目通知了,老师就编舞。平时的训练是比较枯燥的,我是一个难以忍受寂寞的人,经常在训练的时候开开小差。有时候露天的时候,看篮球场上人家打篮球,甚至于人家搞大扫除,我也要瞅瞅。所以舞蹈功底不是很好,到六年级的时候,劈叉是劈不下去的,弯腰也是弯不下的,到了那个年纪再来下苦工也为时已晚,也没有特别的需求需要,所以就这样了呗。
值得一说的是,我还带过一个徒弟,是名男性,之后就再没有见过了。当时我们校舞蹈队才刚刚有男性出没。我教他的是恰恰步,也就交过那一次,是在我们那栋教学楼突起的,用做教室办公室区域的六楼,那是一间专门的舞蹈室,听说老师们聚会的PARTY也在这里举行,两面都是镜子。去的时候很脏,很九没用过的样子,我也就去过一次。这是我的第一个不记名的徒弟,嘿嘿,我也木有记名的徒弟。
排的舞有印象的是《海鸥》,四个人跳的,记得在操场上表扬过。《恰恰》,很多人跳的那种,可惜没有我,我当时跳的《海鸥》。当时我很羡慕人家,感觉舞蹈很拉风,很帅气,很有节奏感。而且,当时校舞蹈队的都是女生,所以男生的部分也是女生跳的。演出的时候,男步的女生都减了头发,也没有舍不得的。所以,有时候不怎么理解舍不得减短发的女生。还有一个是老师在电视上学的舞,不知道名字,有荷叶的作舞台背景,自己是荷花的一员,是一种大型的舞蹈。演了很多次,在当年新建的Y市的人民大会党演出过,很冷的季节,送了家长票去看,我姐姐和我爸爸去看的,我爸还特意把带着演出完的我去和我姐照了长相。妆有点小花,额间的整个圆变成了半圆,很白的脸,照片加塑过的,放在我把桌子的玻璃板下面,至今还保存着。上了初中,也没有对谁说过,跳舞这件事也就不了了之了。也没有专业系统地去学过舞蹈,但是我现在还是很喜欢跳舞,喜欢左扭扭右扭扭,自娱自乐。六年纪的时候,还在前面说的露天小舞台上表过演。跳舞的演出服是那种吊带类型的,下面也没有橡筋束着,比较短。小学的时候,大家都没怎么发育,演出的吊带也就装饰的作用。当时自己已经发育了,是那种所谓的小笼包,我是同龄中发育地比较早的那种类型。舞蹈动作的幅度比较大,我怕走光,就偷偷在里面穿了小吊带,老师是不让这样的,从外面看是看不出来的。里面的小吊带比外面长,我就折了一半到衣服里面。在跳舞的时候,里面的小吊带露了下来,全场就我一个这样,因为大家都没穿吊带,很丑。
小学,我参加的算的上培训班意义的兴趣班只有这些了。早年的时候,五年级之前都是舞蹈兴趣班的,开始是兴趣,后来我们那个音乐老师建议我保持。我们那个音乐老师还很想我在六年级的时候还去,但是我实在想去别的兴趣小组看看,就果断地把我们老师抛弃了。实在对不起音乐老师对我寄予的厚望。我参加了奥数兴趣小组和写作兴趣小组。看来我参加的兴趣小组不算太丰富,但是我自己还是蛮喜欢的。
我印象深刻的还有一个兴趣班,我不知道名字,只知道是老师要求把所有国家的国旗用水彩画出来,有一百多个国旗,我觉得当时参加这个兴趣班的同学好伟大,这么多,这么画得完啊!不过现在看来还是有好处的,至少可以认全世界的国旗。我现在就能区别的就是中国的国旗。如果你把美国的和别的相近的国旗放在一起,我就不能区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