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陪着母亲批阅奏折(下))
乌飞兔走,斗转星移,天空明亮了起来。
来到这个陌生的世界已经快半个月了,望着外面的天空,几只不知名的小鸟从窗外飞过,渐飞渐远,没有了踪迹。
每天除了正常的睡眠外,剩余的时间大多在沉默,这让照顾他的内侍太监宫女感到十分的惊奇。于此相对的是自己的孪生的姐姐,每天的时间都打发在了哭闹上,心里面最终接受了这个现实,想通了这点,心里面释怀了不少!
自己的心里实际年龄以过二十四岁,绝不可能似这辈子的姐姐那样,以哭闹来告诉众人自己的存在,发泄自己的不满!
麟德元年对于大唐来说,是喜庆的一年,双生子的降生给日益繁华的大唐注入了生命的气息,带来了新的活力。
整个皇宫的侍女太监往来奔走,忙碌起来,一辆辆装满货物的车驶进各处的宫殿,为半个月后的宴会做准备。
武媚娘也注意到了自己这个幺子的不同之处,起初也是忧心忡忡,生怕这个孩子会出现什么不好的事情,后来召见询问了太医署的几位太医,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就不了了之了。
宫里面的事情就像风一样传播的那样快,皇宫里面的奴仆靠着八卦来打发自己空寂的时间,不出几天的功夫,五皇子的异常之处就在宫里面传开了,到后来越传越离奇,说成了天赋异禀,生而知之的人物。
经过长时间的思考,既然接受了这个现实,就要有些做小孩的觉悟,在这个时代,无论是平民还是皇室,对于异常的事务都是持敬畏的态度,怕是让人怕了,但这不是立身之道,只有自己这辈子的父亲,当今的大唐皇帝才有资格拥有这些非凡的异象,如果自己太过表现的与众不同,可能会让皇帝防备自己,如果在加上小人的推波助澜,那自己就不会活得长久,过不安稳!
想通了这些事情,后面的额事情就好办了,自己有时也会哭闹,不过相对于自己的姐姐要少的多,对于五皇子的转变,到让周围的人安心了不少,这才有个小孩子的样子,是个正常的孩子。
管事太监来回禀,说是皇后的母亲荣国夫人进宫来看望皇后娘娘。
“这就是我的小外孙子,外孙女!长得甚是俊俏!跟媚娘小时候一模一样......”荣国夫人杨氏怀抱着嘉辰,笑着对武媚娘说到。
武媚娘的母亲杨氏近九十的高龄,但也不显老态,无论在这个时代还是千年后的今天都称的上高寿,杨氏出身关陇望族,系前隋四贵之一,隋朝宰相杨达之女,宗室之后,在四十多的时候经高祖皇帝的撮合,这才与武媚娘的父亲--武士彟喜结良缘。
武媚娘与其母亲的关系相处极是融洽,从奶娘的手里面接过正在熟睡的令月:“母亲近来可好!女儿近一个月都没有见过母亲,对母亲甚是牵挂!”
“人生七十古来稀,我今年已经快九十了,托你的福气,享尽荣华富贵,早已知足!”杨氏笑着说道
毕竟是上了年纪,人老了就容易伤感,回忆以往的事情,正说着话,杨氏说了一句‘等我老了以后,怎样去见你的父亲’,说完这话,杨氏马上就反应过来,心里忙道后悔。
“哦,母亲何出此言?”明知母亲的想法,武媚娘也不打破,乐的装糊涂,笑着等杨氏的答话。
武媚娘的话让杨氏不知如何回答,两人都不说话,空气很是沉闷,等了一会儿:“没有什么,我就是随口一说,媚娘不要多想!”
大殿里的执事太监开始掌灯,杨氏见状,知道宫门落锁的时辰快到了,便道告退,刚刚走到大殿门口,就听见武媚娘的声音:“事情不急,女儿心里自有计较,母亲不用太过挂怀!”
杨氏的脚步一顿,没有回话,在太监的引领出宫去了。
“媚娘想什么呢,这么出神!”杨氏走后,武媚娘心思活络起来,不知盘算什么,连皇帝到来都没有注意。
李治身着常服,披着一件绣龙锦衣大氅,头戴善翼冠,只是脸色有些苍白,没有丝毫的血色。
武媚娘斥退了随侍的宫女太监,亲手给李治解下大氅,轻声说:“陛下的头痛病是不是又犯了?”
李治心里面一暖,拍了拍武媚娘的手背,叹了口气:“还不是那些大臣给闹的,整天看奏折看的朕脑仁疼!”
自先帝殡天自己去感业寺伴守青灯黄卷,至如今有已经十四个年头了,自己失去了太多,也收获了很多,眼前的这个男人,他给了自己的一切,他是自己的那片天,是自己的依靠,看着他那苍白的脸,心里暗自落泪,水葱似的手指给李治轻轻的揉着额头太阳穴。
李治享受着难得的轻松:“朕想着令月嘉辰满月的时候,好好的庆贺一下,媚娘觉得怎么样?”
“孩子毕竟还小,终究是要惜福的!”也没有说反对,武媚娘一向顺从皇帝的意思,在不同意皇帝的想法的时候,也从不顶撞皇帝,这大大的满足了皇帝的虚荣心。
废皇后王氏出身太原王氏,名门显贵,从骨子了透着一股傲气,这让自己很不舒服,在自己的心里,与武媚娘差的不是一星不点,对自己从没有真正的尊重过,哪怕自己是个皇帝。
满月礼终究是要办的,这关系着皇家的颜面,接着说道:“陛下,兴庆宫刚刚的建成,国库也不宽裕,能省一点就省一点,等到令月、嘉辰满周岁的时候在大办也不迟!”
经过近五十年的奋发图强,大唐的国力蒸蒸日上,但是建造新的皇宫还是让大唐捉襟见肘,为此还专门的划拨了十五个州的税赋,停发了长安官员一个月的薪俸,这才度过这个难关。
“还是媚娘想的周全,就按媚娘说的办!”
“回禀圣上,该吃药了!”一个内侍太监端着一碗药进来。
李治紧皱眉头:“朕不知道太医署的那帮人是干什么吃的,吃了这么长的时间,也不见好转!”对于吃药,李治是异常的反感,吃药吃了这么久,也不见好转,自己也就对这个不怎么抱有信心了。
“天这么晚了,朕还有些政务没有忙完,媚娘早些歇着吧!”在武媚娘的监督下,勉强喝完了药,说是监督,其实是哄,虽然自己闻到苦涩的药剂就想吐,知道武媚娘是对自己好,就喝下了。
这才是李治今晚来皇后寝宫的原因,经过半个多月的休养,武媚娘的身体也恢复的差不多了,经过半个月的煎熬,自己实在是再无心处理那些繁杂的政务,但自己先前有话在先,也不好先开这个口,只能干耗着。
李治还未起身,武媚娘说道:“陛下,天色已晚,今晚不如在媚娘这里处理政务吧!”
武媚娘的话让李治又惊又喜,皇后暗含的意思自己明白,拍了拍手掌,门外便进来两个内侍太监,抬着满满一筐的奏折,很是费力。
武媚娘大吃了一惊,心里虽早有准备,知晓皇帝肯定有许多奏折没有处理,只是没有想到会有这么多,大概有几百份的样子,看样子今晚有的事情做了。
李治讪讪一笑,也觉得非常不好意思:“朕这是减了又减,不重要的奏折都挑了出来,没有想到还有这么多!”
代皇帝处理奏折已经有几年的时间了,满朝的大臣都知道武媚娘代李治批阅奏折的事情,经过国舅长孙无忌和顾命大臣褚遂良的事情后,大家见识了武媚娘的狠毒专断,加上处理事情的手段高明,群臣也不傻得往两座大山上撞,没有人捅破这张窗户纸,时间久了,就都习以为常了。
在服侍太宗的时候,太宗皇帝喜好二王的书法,有句俗话说‘上好之,下必行之’,满朝掀起了一股书法热,满朝的文武,便临摹二王的书法来,李治和武媚娘也不例外,练得一手的好字。代李治批阅奏折的时候,模仿李治的笔记足以以假乱真,这也省了不少的麻烦。
夜色浓浓,除了皇后的寝宫,整个大明宫陷入了梦乡,透漏出的灯光如一艘孤舟在浩瀚的大海上摇曳,皇帝早已休息,只有武媚娘的影子投在屏风上。
婴儿的声音引起了武媚娘的注意,仔细的一看,原来是嘉辰睡醒了,一双乌黑的眼睛看着自己,朝着自己笑。
“儿啊,你快快长大啊,娘还等着你给娘遮风挡雨呢!”这话平凡朴实,是一位母亲对子女最真实的期望。
说出的话让自己都感到不可思议,怎么会说出这样的话来,自嘲的一笑:这么小的孩子怎么会听懂我说的话。
武媚娘的这句话让嘉辰记了一辈子,至死的时候都在默念这句话,或许是对母亲最真实的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