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4月13日,美国,15/16NBA常规赛,洛杉矶湖人Vs犹他爵士。科比迎生涯告别战。
当地时间4月13日,美国,15/16NBA常规赛,洛杉矶湖人Vs犹他爵士。科比迎生涯告别战。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科比·布莱恩特退役,让NBA1996年“黄金一代”走入历史,作为后乔丹时代最伟大的招牌,无论场外官司、媒体质疑还是队友抱怨,都未曾动摇过科比在赛场上的取胜之心,有人总结出“科比精神”的公式:偏执+拼搏+信念=科比。
不久前的一场比赛,中国侨网记者亲临现场,而此时科比的NBA职业生涯已进入倒数的最后阶段。
主场球迷人声鼎沸,坐在斯台普斯球馆东南侧看台的华人观众李劲良却整场沉默。那一天对阵丹佛掘金队,湖人依旧输球,但科比拿下28分4个篮板,算给了球迷一次满意的交代。
“科比退役,对于我们这代人而言,就像孩子长大了,要把玩具收进柜子一样,不舍,又无力反抗。”因打街球受伤,跟腱断裂,让这个洛杉矶的华人出现过一次幻觉,以为有了与科比一样的伤,自己就会成为科比。
对于伤患,李劲良不肯多谈,他只告诉记者,开始打篮球那年,乔丹第二次退役;跟腱断裂那年,卡尔·马龙退役;今年受聘成为洛杉矶亮星中学(BrightStarSecondaryCharterAcademy)助理篮球教练,科比退役。
都说科比的成功,始于凌晨4点的努力,亲眼见过的人不多,程博算一个。程博是老上海人,上世纪90年代留学后移民美国。当时对于这个学英国文学的人而言,篮球运动员是另一种生物。
1998年,科比第一次要来中国,团队选中了还未毕业的程博当翻译。而对于当年不满20岁的科比,他知道的太少。科比邀请程博看了一场自己的比赛,湖人客场对阵森林狼。
“不是跳得高、投得准那么简单,重要的是对场上局势的把握和判断,每个环节的衔接犹如艺术品。”数十天的相处,程博发现,每到一处,科比最先寻找的不是酒店,而是可以提供练习的球馆。
严格的体能训练,枯燥的投篮动作一遍遍重复,一天500次或800次,“我在想,都说华人很努力,但在这里,我第一次看到了信念。”
程博告诉记者,他花重金连续买了6场科比比赛的门票,至于最后一场谢幕战,他表示不会看,“怕伤感,现在坐在这里,我满眼都是他20岁时的影子。”
20岁对于新一代华裔胡郝而言,将会是打进美国大学联赛(NCAA)的关键一年,这位斯台普斯球馆的常客,身高182公分,臂展192公分,曾是洛杉矶第一华人篮球高中生。
胡郝10岁被父母带到美国洛杉矶,身处这座遍布体育与时尚的城市,他迅速被学校里打篮球的孩子所“同化”,并逐渐开始“信奉”美国校园“球星为王”的文化,数年间便打出了名堂。
“我崇拜麦格雷迪,但科比是洛杉矶的名片。并不是每个故事都会有结局,正如科比传奇的二十年。”胡郝认为,科比会离开球场,但他不会忘记篮球。现在,是时候去开启一段崭新的传奇了。
比赛终场前3分钟,科比一次底线转身突破,隔人上篮,动作流畅华丽“美如画”,胡郝下意识地在座位上比划了起来。眼下,他需要一门自己的独门绝技,屹立球场。从球队饮水机旁的板凳球员,到有更多机会上场的角色球员,这一切对于胡郝才刚刚开始,但他坚信,拼搏必有回报,亦如科比。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若非伤病,李劲良或许能像胡郝一样。可当不了科比的李劲良却意外地培养出另一个科比。隆佐·波尔曾是洛杉矶高中的明星控卫球员,在加利福尼亚州排名第一,全美排名第四。李劲良曾短期指导过隆佐,隆佐一贯的球风以及当时受李劲良潜移默化的影响,曾被队友们戏称“小科比”。现在的隆佐,已是全加州人看好的下一个科比。
“华人在美国打拼不易,以前总看长辈的不易,现在也体会到自己的不易”,李劲良喜欢用科比的话激励自己:总有一个人要赢,为什么那个人不会是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