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在此生,除了做了那些载入史册的文治武功外,还着重做了以下两件事:
第一件事是推崇道教,压制佛教。这一点曾让许多历史学家颇为费解,因为当年黄帝年轻时,曾孤身一人深入敌后,遭到敌军追杀,多亏了少林寺十三棍僧出手相救,才得以保全性命!按说他当上皇上,理应大力宣扬佛教才是。
其实,不难理解,因为黄帝认为,他上次之所以会在天帝选举中惨败,佛祖给玉帝磕的那个头应该是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众仙导师的如来佛祖都屈尊跪拜的人,当然很自然地获得了众仙的好感。所以,黄帝大肆贬抑佛教,导致长安的一位高僧不得不离开故土,去佛教发源地天竺去求取真经,从而引出了《西游记》的故事。
还好后来经过那位女皇的“拨乱反正”,重新大张旗鼓的宣扬佛教,才让这位高僧可以风风光光的回国,使后来在天竺失传的许多真经,能够在华夏国中得以存世流传。
另一件事就是在民间大造舆论,大树特树自己的前世轩辕黄帝的绝对权威,重修了自己的陵寝,并亲自主持了盛大而隆重的公祭大典,正式确认他自己的前身~轩辕黄帝为华夏民族的共同祖先!而对当年他的同胞兄长,为华夏族做出过更大贡献的,不仅在蛮荒中找到五谷,发明了农业;而且还曾尝百草一日遇七十毒,发明了医药业的神农炎帝的功绩,尽量的淡化。
这一招的确够狠!谎言重复一千遍就可能会让人当成真理!从那以后,华夏族的大多数子孙都以为只有黄帝是自己的祖先,每年前往黄帝陵拜祭认祖的人更是络绎不绝,香火旺盛。而与他不远的,那位为华夏文明做出更大贡献的,神农炎帝的陵墓从此遭到冷落,乏人问津。炎帝渐渐地沦为了默默无闻的无名英雄!
黄帝之所以能得逞,真得感谢他的名字,“黄帝”的读音和“黄土地”很接近,故而很容易让靠土地吃饭的华夏子孙感到亲切。当你问一个华夏族老百姓为何自称“炎黄子孙”时,他的回答很可能就是:“因为我们是爱吃盐的,生活在黄土地上的,黄皮肤的子子孙孙。”
黄帝果然深谋远虑,从此于华夏国中升临天庭的神仙,几乎都成了他的铁杆粉丝,为他后来的那次天帝选举征得了大量的选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