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风看老者和陶谦对话时的情景,知道事情不能轻易了解,这反而使夜风铁下心来,轻蔑的看了一眼老者,理直气壮的说道:“不错,我的确说过大汉将亡,不过你这老头儿年纪也大了,耳朵也聋了,似乎没有听清楚,我说的是如果继续保持这种静观其变的策略,大汉才有亡国之险。像你这样的小人,只会搬弄是非,断章取意,我本来也不准备与你争辩,不过现在场中这么多人,如果我不说明白,难免有人会误信了你的一面之词。老头儿,给哥记住了,我可不是信口开河,而是有理有据的论策!”
显然没有想到夜风会对自己如此无礼,老者气的浑身发抖,颤巍巍的指着夜风骂道:“黄口小儿,竟然如此猖狂,蔡邕,你倒是教出来的好徒弟!”
蔡邕假装没有听见老者的话,摇摇头坐了下去,他知道事到如今,已经没有了回旋的余地,还不如任夜风辩解一番,说不准还能有一线生机。
陶谦更是在官场上打滚了大半辈子的老狐狸,自然知道现在要想保全夜风,只能将计就计,于是开口说道:“我是这里的主人,宴会也是我举办的,提出论策之时,众位也都在场。我们不如听夜风说下去,大家来评论夜风的话到底是危险耸听还是真正的论策,如果是前者,我自然将夜风交出,任凭莫大人处置。如果是论策,那么有言在先,这夜风,我是保定了,还希望大家能做个见证!”
陶谦这番话说出来,座中不少人都点头应允,汉代时候的文人是社会地位最高的一群人,这群人能集结起来的力量是非常庞大的,因为他们每个人的背后,往往都有一个庞大的家族作为后盾,既然得到了这些人的应诺,只要夜风辩赢了,那么夜风的背后就有了一个强大的安全保障。
夜风对陶谦的话不禁暗自点头,心想陶谦不亏为三国中有数的名人,这利用人心的一手还真是做的不露痕迹。
夜风看到这种情景,心中对现在的情况有了大致的了解,对那老者更加不会客气了,扬起头,用他那一贯狂妄的语气说道:“老头儿,你这次可要听清楚了。”
夜风清理清理的嗓子说道:“刚才这个人提出的办法虽然没有,但是有几点却说的很正确,第一点,如今外族积弱已久,加之连连内战,相比而言,的确是我强敌弱,如果没有变故,他们确实不敢犯我中原一步。第二点,大汉虽说灾祸连连,但是人心向汉,根基犹在,如果没有变故,休养生息,也不是没有中兴的希望。”
“不过这两点都是建立在没有变故的基础之上的,然而我要说的是,以我的观察,五年之内,中原必然会有一场大变!”
夜风也不理会众人惊异的神情,继续说道:“众位身在高门大院之中,对目前民生可以说是毫无了解,只需要到田间看一看,那些天地多半已经荒废,即便没有大旱和洪水,也不可能生产出多少粮食,农民没有粮食,就没有办法缴纳赋税,而那些酷吏又怎么会管这些,往往逼得别人家破人亡,所以我说,天灾是有,但是人祸更胜于天灾。”
“刚才这位仁兄所言,抚民心,轻赋税,少征兵,休养生息,也不是没有道理,只不过杯水车薪,无济于事。等变数起,手中无兵,又用什么抵挡,中原一乱,外族有怎么会不乘火打劫,如此内外夹击,汉室岌岌可危。”
那年轻文士听夜风说了这些,也不禁露出深思的神色,实际上在座众人都知道祸乱将起,七年前,稽郡人许昌在句章兴兵作乱,自称阳明皇帝,与其子许韶一起四处煽动诸县,聚集起同伙数以万计,幸亏郡司马孙坚紧急召募精良壮士千余人,会同州郡官兵,协力讨伐,平定叛乱。
现在各州县表面上虽然安定,但是民间信教者众多,光是叫的出名字的道教、佛教分支就不下几十个,官府也是屡禁不止,这便是一个隐患。但是除了安民之外,他们想不出任何有用的办法。
年轻文士忍不住问道:“你说的也有道理,只不过现今形势如此,难道你能有什么妙计?”
夜风毕竟有着后世的眼光,何况对三国的历史还知道一些,于是得意的说道:“那当然了,我的办法就是抚民心,轻赋税,多征兵。”虽然夜风的办法仅仅跟那个年轻文士所说只有一字之差,但是在座众人都心里清楚,这一字之差,却是截然不同的两种策略。
夜风不紧不慢的分析道:“多征兵有两个好处,第一,可以加强军事力量,不论是对于将起的变数还是对于以后外族的趁火打劫,都能起到有效的预防。第二,若是生变,那些叛军依靠什么?还不是依靠有生力量,只要我们将这些身强力壮的人控制在身边,任他叛军如何骁勇,也不用惧怕。”
夜风的话让座中不少人都眼前一亮,那年轻文士更是低头想了片刻,立即说道:“想法虽好,但是却有一个根本的缺陷。若要广征士兵,那么这些士兵吃什么?你知不知道,一个士兵一年的开销,等于一个三口之家一年赋税,你既要轻赋税,又要广征兵,那么靠什么养活这些士兵?”
夜风笑了一笑,慢慢的说道:“这些我自然早就想过了,所以我认为可以使用屯田制度。”
“屯田制度?那是什么东西?”众人脸上都是一片茫然。
夜风一愣,他倒是没有想过在三国最为著名的屯田制度竟然在此时还没有被发明。
实际上屯田在汉末之前也出现过,西汉前元十一年(前169),汉文帝以罪人、奴婢和招募的农民戍边屯田,汉武帝调发大批戍卒屯田西域。但当时屯田主要集中于西、北部边陲,主要方式为军屯,且规模不大。由于信息流通和重视程度的关系,屯田并没有受到重视,直到建安元年(196),曹操采纳枣祗、韩浩的建议,在许都(今河南许昌)附近进行屯田,才慢慢的规范出屯田的制度。
“这屯田制度怎么说呢,就是指利用士兵和农民垦种荒地,以取得军队供养和税粮。现在荒地那么多,只需要集中起劳动力就能开始耕种,战时为兵,闲时为民,这样不就可以解决掉兵源和粮食的问题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