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古人给我们留下的勤俭故事
当今许多学生,有钱的出手大方,没钱的也大方出手。有钱的用的是爹妈的拨款,没钱的则想方设法搞钱。书刊、文具、零食、玩具、上网、香烟、手机、礼物、请客、爱情……学生的消费范围在不断地扩大,学生的消费支出也越来越大,过度消费、超前消费、举债消费,在校园中逐渐蔓延,似乎成为一种时尚,早把节俭是人的一种美德忘到九霄云外去了。
我国有着悠久的文化和漫长的历史,在这漫长的历史中,古人给我们留下了浩繁的勤俭故事,而且,其中绝对不乏教子的事例。
俭以养德——诸葛亮教子故事
诸葛亮(公元181—234年)曾经有一封奏书给蜀后主刘禅,谈到自己家庭经济状况的安排,他说:“臣初奉先帝,资仰于官,不自治生。今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至于臣在外任,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产,以长尺寸。老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
诸葛亮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公元月269年,晋统一了全国,为了收买人心,下令寻访汉朝的名臣子孙,赐给他们爵禄。那时诸葛亮第三个儿子诸葛怀还在。他推辞说:“臣家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衣食自有余饶。材同樗栎,无补于国,请得归老牖下,实隆赐也。”
他在这里说的经济情况,和诸葛亮当年说的大致相同。
诸葛亮是西蜀的丞相。当时后主刘禅幼弱,蜀国的“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他为什么不置家产,’为子孙多留一些呢?
人们都说诸葛亮会算计,他为子孙打算,也是算得比较远的。他在给哥哥诸葛谨的信中说到他的儿子诸葛瞻:“瞻今之八岁,聪慧可爱,嫌其早成,恐不为重器耳。”
诸葛亮担心的是:聪明过早外露,容易自满自足,会反而成不了大器。所以他给诸葛瞻起的名字叫做“思远”。他给外甥的信也说:“志当存高远。”这都表示希望后代有远大的理想和志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