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年之后,当陈启明回首遥望自己人生的前半段时,发现记忆里最为清晰的竟然是上高中时的那段青葱岁月。在那段岁月里,各种稀奇古怪的念头跟陈启明嘴唇上的胡须一起疯狂地冒出来。这是最好的一段岁月,也是最坏的一段岁月,叛逆、冲动与迷茫并存,当时自己如同迷失在雾中。走过之后,蓦然回首,看到在迷雾中寻找方向的自己的身影,不由会联想到迪斯尼动画片里走在通往外婆家道路上的小红帽,或许只有到狼外婆的肚子里转一圈出来才真正变得圆熟。
青春就是一个由否定到修正的过程。根据黑格尔的“正反和”三段论以及中国传统的“人之初,性本善”思想,一个人刚生下来的时候应该是很善良很正派的,最早接受的教育一般也都是充满“正能量”的,比如读小学时,他相信人心是充满善意的,世界是充满温情的,还有就是那个烂俗的“王子与公主最终幸福地生活在一起”的童话故事。当然这样的童话故事在陈启明处于叛逆年龄段时戏谑地批判其为俗不可耐,说这个故事其实正是在向无知的儿童提供一种非常不好的暗示,王子不仅是“富二代”,而且还是“官二代”,还不是一般的官二代,而公主就是“白富美”,所以这个看似美妙无比的故事就是那裹着门当户对思想的败絮柑橘。
等到十几岁的青春期时,便会发现这个世界跟以前自己印象中的不一样,有很多黑暗的东西是自己以前所没有发现的。在这一段时间里,陈启明就像是一颗飞到月亮背面的人造卫星一样,发现月亮的背面居然是个黑暗的世界,原来的月亮只是将自己不到百分之六十的一面来示人,那不到百分之六十的一面折射了所有的皎洁与美满,殊不知其背面竟是漆黑一片。一切并不尽如人意,人心也有卑鄙、欺诈与丑陋,世界有其残酷的一面,就比如说警察叔叔可能会告诉你你从小喜欢玩的“躲猫猫”是多么的危险,弄不好是会玩儿死人的。窥见了成人世界肮脏的一角,就会觉得自己被愚弄,青春的成长染上了苍凉的颜色。于是就会愤怒,继而产生叛逆,质疑以前所不敢质疑的,问“凭什么你就一定是对的?”,这时往往会矫枉过正,于是就进入了人生成长的反弹期。一切皆变,所以一切质疑皆有意义。
否定之否定的结果往往并非肯定,因为生活不是数学。这个世界也不是非此即彼的两极,更多的是处于两极之间的中间区域。当一个人即不会天真地以为一切都是美好的,也不极端地愤世嫉俗时,人生就进入了“和”的阶段,也就真正算得上是成熟了,这就是一个圆熟的过程。当然不同的人进入这个阶段的时间不同,有早有晚。孔夫子不都说自己是“四十不惑”吗?陈启明对自己所处“反”的那一段时光记忆深刻,主要是在上高中的那段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