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东周这段减不断理还乱的历史,由于牛人层出不穷,就我这种井底之蛙,只能片面的描述一下他的概况。若是分析得不好,还希望大家轻喷。
要说说,东周这块大蛋糕,在春秋时期,基本上是被N个家族瓜分一块,当然也多亏了褒姒烽火戏“诸侯”,也让这么些个*丝成功逆袭。
但是众*丝里面总是还有高地之分的,而且到了东周王室彻底没落下去,这些个高级*丝已经成功转型为高富帅,趁着其他*丝们还在打哈哈,他们已经称霸一方,随时有可能问鼎中原(楚庄王笑了),而因为命运总还是那么的巧,春秋这么些个霸主,还真的像孙猴子难以逃脱如来的五指一样,楞是有各方各面的阻碍,这些个霸主也就兼并一些土地,欺负欺负一下周天子,没人像敢像黄帝那样再一次将分为乱七八糟几百个家族捏成一团了。
所以为什么那么自私的嬴政,焚书坑儒,修筑长城,啥的一堆为了自己后代千秋万代的一些吉尼斯坑爹记录,还要被现代人尊称为始皇帝。
等等,话题扯远了。
我们先来说春秋,说春秋不得不先说五位顶级高富帅,但是人人都有自己心目中的最强英雄,所以不得不将五位的名额增加到八位。
从公元前770年到前476年,历史上称为春秋时代。在这二百九十多年间,社会风雷激荡,可以说是烽烟四起,战火连天。仅据鲁史《春秋》记载的军事行动就有四百八十余次。司马迁说: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jì)者,不可胜数。”相传春秋初期诸侯列国一百四十多个,经过连年兼并,到后来只剩较大的几个。这些大国之间还互相攻伐,争夺霸权。春秋时期,周天子失去了往日的权威,天子反而依附于强大的诸侯。一些强大的诸侯国为了争夺霸权,互相征战,争做霸主,先后称霸的五个诸侯叫做“春秋五霸”。
春秋五霸是指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和楚庄王。此说见之于太史公的《史记》。但是有一点,这个宋襄公是凭着儒家作风,仁义而被评选上的,弹丸之地,国都倒是有名,那便是彭城(项羽西楚政权时的国都),接近战国时期前直接被齐国给灭了,而地盘全部被楚国给拥有。所以这完全是个关系户,这修历史的人可不能这么偏袒啊!节操何在!
另一种说法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hélǘ),越王勾践。此说见之于王褒的《四子讲德文》。这个说法我认为还是可以滴,只不过这个越王勾践,有野心,有胆识,有政治远见,但是没有抱负。他就当个霸主就算了,等到他若是知道他挂了之后,他的子孙干脆封闭锁国,一了百了,到后来被刘彻给灭掉时,会不会气活。
另有人认为,所谓“五霸”,应是一种虚指,并非实指五位国君。其一:仅晋国一国前后称霸百年之久(公元前632年—公元前597年,公元前589年—公元前506年),在这段时间晋国基本享有领导诸侯之权。其二:晋文公玄孙晋悼公政治韬略过于出众,才能、成就、品行都首屈一指,他是否该进入春秋五霸这说法让后世对此争议极大;其三:郑、宋、秦、吴、越构建区域霸权,其规模、影响、成就难以与齐桓、晋文、楚庄、晋悼之霸业相比拟,秦国那个时候还没商鞅,还没李斯,还没富庶沃野千里的关中平原,而吴国虽然干掉楚国国都两次,但是也只在南方地域小捣鼓一会,那个时候的晋国还是很强滴。其四:主观意念过浓,比如宋襄公因仁而败,却被儒家尊为五霸之一,我强烈反对啊,这个战斗力只有5的小渣渣,看他的故事,真是要把人笑死。放他,更不如放有春秋曹操之称的郑庄公,足智多谋,但是这个主他把东周给灭了,这个....有点猛过头了。所以我干脆罗列一下。
网上盛传“春秋五霸”共有两种说法,其实不对,从古至今,关于“五霸”至少出现过八齐桓公
种说法,此外还有一些说法是将夏商时代的一些骁将也算进来,那些已经超出了春秋时代的范围。
这八种说法如下:
⒈“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宋襄公、楚庄王”——《史记》
⒉“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阖闾、勾践”——《荀子·王霸》
⒊“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阖闾”——《白虎通·号篇》
⒋“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勾践”——《四子讲德论》
⒌“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夫差”——《汉书·诸王侯表序》
⒍“齐桓、晋文、晋襄、晋景、晋悼”——《鲒崎亭集外编》
⒎“郑庄、齐桓、晋文、秦穆、楚庄”——《辞通》
⒏“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夫差、勾践”——大部分中学课本
齐桓公和晋文公这两位全票通过,没有争议。楚庄王也以高票通过,秦穆公则勉强过半,这两位同样获得相当的认可率。吴王阖闾和越王勾践不失为一时之雄,但问题是,“五霸”的说法,早在这二人之前就已经有了,故以上的各类观点中,第2、第3、第4、第5、第8,这五种可以排除。第6种观点太过于偏袒晋国,而且将楚庄王排斥在外,也显得不合理。
剩下的只有第1和第7这两种了,两者的成员相似,差别只在“郑庄公”和“宋襄公”这一个名额。毫无疑问,郑庄公远比宋襄公更有资格被列入霸主的排列,宋襄公名不符实,这点不必多说了,司马迁将他视为“五霸”之一,原因只在于他讲仁义,但实际上,宋襄公也干过不仁义的事情,比如当年他囚禁滕子婴的事就饱受非议,当然也有人对这事表示怀疑,司马迁就没有将此事载入《史记》里头。郑庄公之所以经常受到古代史家的排斥,原因就在于他挑战皇权,这点严重违背了后世儒家学者的观念,而儒家们却爱卖弄“春秋笔法”,经常粉饰野心家们的“勤王”行为,却不解释他们吞并邻国大肆抢掠的事实,他们行使厚黑权谋时,却又要给他们的脸面涂上一层“仁义道德”的润滑油,还有诸如晋楚之战中晋文公的“避退三舍”,其性质明明是“诱敌深入”,儒家们硬是要说成是“知恩图报”,包括《东周列国志》也采用了这一观点。换句话说,由于郑庄公是曹操、孙权式的枭雄,只顾壮大自己而不“勤王”,故儒派史家们也就看不上眼,干脆让“讲仁义”的宋襄公取代他的霸主地位了。
其实拘泥于所谓“五霸”的说法,本身就很不切实际,可以说,足智多谋的郑庄公、尊王攘夷的齐桓公、制霸中原的晋文公、独霸西戎的秦穆公、问鼎中原的楚庄王、复兴霸业的晋悼公、纵横江淮的吴王阖闾、称雄东南的越王勾践,这八个人串联起了整个春秋时代,他们见证了这数百年的兴衰荣辱。
当然,我们在说三皇五帝篇,策三皇时,也全票通过了2个,伏羲,神农,那么五霸中全票通过的小白还有重耳当然要大书特书一番。
先看我们的小白兄。这家伙之前就不被那个时代的各种“砖”家看好,在位期间怎么看也只是个不糊涂在70分上下徘徊的主,除了运气特别的好之外。当然现在都说过,运气好也是实力的一部分。甚至连没事就喜欢曰两句的老孔兄,孔圣人都不怎么买小白哥的仗,而把这些功绩转到XX人的帐下,他说过这样一番话:“横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XX之力也。”“XX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
这么看来我们小白哥的实力又要大打一个折扣,因为都是XX的功劳嘛。
但是我们要搞清楚,这是比修身治国,平天下!怎么样叫修身治国,平天下?一个人努力,一个人牛×有用吗?自古以来牛B的帝王,或是文治武功,或是政治图强,各有千秋,但是他们必须都有一个共同特点,这也是区分牛B和傻,B的老大的方法,那便是知人善用,能让别人服你,以及一种能够带领团队各善所长的本领,这才是王道所在啊!
你要说个人英雄主义,项羽,正常人的满分是100分,我给他打10086分;李煜,这忒妈够有文采吧!但是看看刘邦,**一个,刘备,地摊小贩,孟德兄,一代捣蛋小毛头,李世民,啥都不会,就会控局。咋了吧?
但是这些人偏偏小白哥也不比他们差到哪去,人家到底也是个富二代,官二代,关键是他能用人啊!说到底,用的这个人也就是前面老孔说的那个XX,简直就是量身为小白哥打造的。
他是谁?一代奸商加奸人哥,管仲,老管!正是这个大奸人,一不小心就带给齐国几十年光辉岁月,更让齐桓公第一个问鼎霸主之位,请看下集——桓公制霸1一代奸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