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六年正月,已经多年未回长安的刘武深感身体渐差,很可能时日无多,返回长安看望窦太后。长长的车队行驶在已经平整过得进城大路上,刘武看着长安郊外那大片整齐民舍深感时过境迁。
这几年的功夫,长安变化十分迅速。自从中元二年,长安附近的田地全部被皇家收回,采用新农具耕种。粮食产量一下子就上来了,可是使用的人工却极大的下降。致使长安出现了大批的剩余劳动力。本来打算以人工迫使刘启让步的各大世家反倒帮了刘启的大忙。不过眼看釜底抽薪的办法根本没希望,各家的联合立刻崩溃。纷纷以各种形式像皇帝认错。出了一口气的刘启也没有把各家往死里逼的打算。就让各家雇佣的佃农先帮着建设长安周围的水网设施和村落房舍。当然这一年的工钱是各家作为给皇帝赔礼出的。第二年刘启接收了这些没有工作的农民,开始以雇佣的形式修整长安的城墙,进出的道路,失修的宫殿,还有长安城内的重新布局。仅仅四年多的时间整个长安地区就因为节省的打量劳动力改天换地。多年未回长安的刘武才会有这种感叹。
“在梁国就听说长安用了新农具,已经大变样了。可是怎么也没想到变化这么大。”刘武对着同车的韩安国说道。
“是啊,种的地多了,水利修的又好。粮食自然就多了。可是用的人少了,就会出现大量的劳力。多出来的人修房舍,修路,修城墙还给工钱。国家也负担得起。”韩安国说出了长安变化的根本原因。
“新农具能有这好,为什么皇上不向外推广新农具呢,现在各地虽有仿造,但是也只是一些简单铲和耙。其中关键的犁铧,碎土车,筒车,收割车等都没有外传。”梁王说出了自己的不解。
“皇上这是不敢呐,您看看,长安现在只用了原来三成的农民就把易于耕种的土地全部种上了,剩下的七成农夫四年时间就让长安翻天复地。但是房子有盖完的一天,路有修完的一天,城墙也有修完的一天,倒是那些没有地种的农民做什么呢?这就是霍乱之源啊。”有些才华的韩安国一下子就看到了这繁华下边隐藏的危机。
“还是韩相国见识过人啊。那你说说皇上有解决办法吗?”刘武对于这些年帮他把梁国治理好的韩安国还是很佩服的。
“陛下会有办法的,就是陛下想不到,我想那位太子也会想到的。至于是什么办法这次进京就能知道了。”韩安国说道,同时也表示对那位只见过几面的太子的佩服。
“大哥选对了储君啊,刘彻这孩子可能真就像大哥说的,是太祖给刘家指定的传人。”虽然远在梁国,但是刘武知道这新农具都是刘彻一手指挥匠人们制作的。并不像民间说的那样是皇帝与太子共同督造的。
“弟弟来啦,过来坐,陪朕钓会儿鱼。母后这会儿正休息呢,过会儿朕陪你去长乐宫。”随着刘彻的长大,所能处理的政务也越来越多,很多重大事件也能给他很好的意见。刘启的生活是越来越清闲。钓鱼就是他新近喜欢的娱乐。看到刘武过来就邀他一起钓鱼。
“好啊!”虽然刘武不善于钓鱼,但是经过皇室教育的人,凑合一下还是可以的。刘武很爽快的答应了下来。
“太子呢,看到长安的变化我这个舅舅很想看看这个外甥啊。”刚做了一会儿,刘武还是没有忍住,向刘启问道。
“他啊,正在批奏呈呢。呵呵”刘启随意的说道,仿佛本就应该如此的样子。以前要教导刘彻的时候,即使刘彻在批阅奏呈,刘启也会陪在一边。不过随着时间的流逝,刘启已经把能交给他的都教完了。最近就更不负责的必须他拿主意的事情处理完就留下刘彻一个人完成批阅。别人都享受这种掌握大权的感觉,可这孩子却不停的抱怨说我又不是皇帝,为啥要处理那么多政务,还没有俸禄呢。想着自己离开宣室殿刘彻那一脸气苦的样子刘启不自觉的还笑两声。
看着刘启的样子刘武就知道传言刘彻帮刘启处理政务绝对不是帮那么简单,基本上就是代刘启处理政务了,刘启说话间的自然也能体现这种情况不是一两天了。这父子两人还真是信任啊,刘启就不怕刘彻篡权夺位?不过一想刘彻才十四,自己没几天好活了,大哥估计也长不了。哪还用考虑这些。
算算时间,窦太后也该醒了,刘启对正在一边沉思的刘武说道:“走吧,去母后那。”
二月,梁王请留京城侍母,景帝不允。四月,刘武薨。
“怎么说去就去了呢,早知如此让他留在京城又如何。”虽然刘武生前没少给刘启添乱。可是人都死了,那份别着劲也就去了。早知道他就两个月的命了,让他在母亲身边尽孝也好啊。不过让刘启在选择一边,估计还是不会让刘武滞留京城,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啊。
“父皇,儿臣这里有个想法不知该不该说。”站在刘启旁边的刘彻觉得梁王去世,大汉最大的诸侯国没了,那剩下的小诸侯国已经就可以利用推恩令收拾了。所以想趁着梁王刚刚去世的机会给说出来。看到刘启怀念梁王的样子刘彻试探性的引起他的注意。
“说吧。”刘彻有话,他也就不去感怀梁王了。
“梁国,是七国之乱后最大的诸侯国,这次叔叔去世,梁国可以一分为五给叔叔的五个儿子。所以儿臣就想如果允许其他诸侯王把封地分为几部分传给几个儿子,裂地封侯,形成直属于中央政权的侯国。几代人下去则诸侯王不存矣。”刘彻说道。这就是历史上的推恩令,对不起了主父偃,以后我会补偿你的,刘彻又一次在心里默默的说道。
听了刘彻说的主意,刘启开始沉思,允许诸侯王裂土封侯是个好主意,谁一定就偏爱一个孩子。都是自己的种,手心手背都是肉啊,如果能裂图封侯,想必个个诸侯王爷没什么意见。不想削弱的大可以不封嘛。朕就不信你们真那么狠心。于是说道:“好主意啊,好主意,要是早有这个主意,七国之乱不复存焉。”
很快五月圣旨就下来了。追谥梁王刘武为孝王,梁国一分为五,立长子刘买为梁王,赐次子刘明为济川王,三子刘彭离为济东王,四子刘定为山阳王,五子刘不识为济阴王。梁王五女赐以汤沐邑。
梁王死了,留下来制衡梁王的周亚夫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刘彻知道,这个青史留名的将军有取死之道,不然也不一定要他死。
还是历史上有名的那段,这日早朝刘启问周亚夫:“朕想问丞相,我们一年要判多少案子?”
“臣不知道。”周亚夫一介武夫哪里知道这个,于是只能回答不知道。
“那么钱谷收入每年又是多少。”刘启接着问道。
“臣也不知道。”对于刘启的咄咄逼人,周亚夫依旧不知道。
“魏其候!”
“臣在!”
“你知道么?”
“刑案决狱之事应问廷尉,钱谷收支之事应问治粟内史。”窦婴答道。
“那丞相应该干什么?”刘启继续问。
“丞相者,上佐天子,理阴阳顺四时,下育万物;外和四夷诸侯,内亲附百姓;使卿大夫各司其职焉。”
于是气性颇大的周亚夫,下朝之后就向刘启些了辞呈。刘启一顺水推舟,周亚夫这个丞相就混到头了。
不久之后有人高周亚夫违制营建墓葬。刘启以谋反之罪将其收押。后饿死狱中。周亚夫有没有谋反,刘彻是知道的,就是景帝也知道。不过刘彻没有为其求情。他已经赋闲在家时,刘彻曾约其一同巡视细柳营,当时的情况让刘彻非常担心,进营下车后,刘彻和军中将士打招呼,全体官兵静默不语,而随后周亚夫下车后却全营官兵高喊大将军威武。周亚夫如果是稍微狂妄还好,可是狂妄到目无君上就不行了,连他的兵在一国储君和他们打招呼的时候都静默无语这就很反常了。如果现在不处理他,以后有人挑拨这种人太容易生出反心。以他在军中的影响力,不死谁都能不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