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即使时间有限,我依旧选择加倍珍惜
早在半年前,就知道自己的工作岗位会有所调动,因为是不可抗拒的客观原因所致,所以尽管对目前的岗位有千般不舍,却也不得不坦然面对这一天的到来。
以前在电影或者电视剧里看到,当一名医生告诉病重患者时日不多的时候,有些人选择在恐惧和不甘中度过,直至最后晃晃而终。而有些人则选择更加珍惜最后的时光,怀着对生命的敬畏之情,微笑着,更加充实地过完最后的日子,到最后,即使有不舍,倒也多了一份释然与无悔。
这两者间,我更欣赏后者的心态和选择。自从知道自己在这个岗位上所待的日子有限时,我更加爱惜所剩的每一天,尽心尽力地完成最后的工作,不让自己留下遗憾。
但是,当真的接到通知的那一刹那,内心的滋味翻江倒海,莫名的怀念席卷心头,还没离开,却开始想念。
在静默了整整10分钟后,我站起来,向直属领导汇报了调动岗位的通知,领导对我的离开也表示了惋惜,毕竟他将少去一个卖力的帮手,也算是直接受害人。
接着,我便开始认真整理自己的工作内容,我知道即便已经知晓要离开,也要负责任地离开,那么当前,最重要的则是把工作如期交接好,安顿好。
即使情况再糟糕,但凡明智的人,都不应该忘记“责任”二字,把自己当作接手的人备足万全之策,而不是当作离开的人草草了事。
2、离开前,让我最后一次把你打扮地一尘不染
离开前的那个周末,我一个人来到了办公室,整理自己的工作用品,键盘、鼠标、笔记本、文件夹、计算器、订书机,每一样平时再普通不过的不起眼物品,在这一刻都变得如赋予生命般鲜活动人。
它们整整陪伴了我三年多时光,留下我多少体温与触摸,唯有岁月知晓。
如果它们也有意识,是否也会不舍我的告别,突然觉得自己感性十足。
每每想到要离开,即使新的部门距离原先单位并不远,岗位级别也算平调,谈不上吃亏,而且因为工作联动关系,今后也有机会仍与此地有接触。
可是一向重情义的人,对于离别,又怎会只局限于客观条件的对比,又怎能做到轻松挥手。
我之所以选择在人少的时候,整理和打包自己的物件,有三个原因。
一是可以不耽搁工作时间,从而避免扰乱别人的工作情绪。
二是在整理过程中,可以一个人安静地回忆过往,回首走过的路程,以便自己在下一站走出更完美与矫健的步伐。
三是预想着等到下周,可以轻松和同事们告别,不拖泥带水,不徒留空悲,便是最美的画面。
把落寞放在空旷里,把微笑留在人眼中,寂寥的桌子会读懂我的不舍,墙角的盆栽会记住我的温暖,这才是最明智的选择,也是我当下的心境。
离开的方式有千万种,因人性格不同,无所谓是非对错,只要在将责任一贯到底的前提下,都是自己的选择而已。
物品整理完毕,擦干净了桌子,最后一次把办公室的地板拖干净,即使要走,也要把你打扮地一尘不染。
3、如此不舍离开,最关键的是因为害怕改变
其实安静下来,仔细思考自己的情绪,才深层地发现,在岗位级别和薪酬没有改变的情况下,之所以会对岗位调动如此不舍,归根到底,是因为害怕改变。
虽然不可否认,对于一个从事三年之久的岗位,这其中必定存留下不少情意,但是我自己内心知晓,实际上,最关键的原因则是面对新的岗位,持以忐忑,怀抱着对于改变的害怕和惶恐。
从心理学上来讲,人对于固定和熟悉的环境有着明显的安全感,一旦脱离了这种环境,或是发生了变迁,会对新事物、新环境持有不安的心态。
事实上也是如此,当我们熟悉了一份工作或是习惯了一个环境后,会从潜意识里将这种感受烙印在内心的柔软处,并自然而然地将这种感知当作自己身体感官的一部分。
所以当自己感受到这份熟悉时,能使自己从容淡定。反之,面临新的境遇,则容易产生不良情绪,最常见的莫过于不舍难安、烦躁惶恐、茫然焦虑等,并且能轻易将自己推入一种伤感的漩涡中,一时之间难以解忧。
所以,对于我来说,除去这三年来对于这个岗位和同事之间的情谊外,最让我惶恐的则是对于新岗位的茫然,简言之,是改变让我不安。
新的环境、新的同事、新的工作安排,我心里琢磨着,天知晓将会遇到多少不同的人和事,而我是否能够淡然面对呢?
未知面前的惶恐,实属正常,但是如果因为害怕改变而失去迎接未知的勇气,那就是怂货一枚了。
我自然是不想成为怂货的。
4、深呼吸后,将未知当做挑战,为不安注入动力源泉
柏拉图说,没有什么东西是稳定的或永恒不变的,只存在不断变动和运动的事物,世界总是充满着各种各样的运动和变化。
世界在不停地变化,幻想着顽固地停滞在一个固定不变的环境里,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事情。
既然变化挡不住,那么但凡你不想自甘堕落,自暴自弃,最好的选择就是顺应变化。并且抓住改变这一契机,注入新鲜源泉,把不安转为动力,挑战新事物,争取早日成功将它制服,才是真正的王道。
那么在迎接改变,告别当前的时候,哪些环节需要我们注意和值得思考,结合本人案例,与君共勉。
(1)明确改变是正常现象
这一点至关重要,只有从潜意识里真正明白,任何改变都是人生的正常现象,即使带着遗憾和不舍,都应该坦荡面对生命中的任何变迁,我们才能在接受“改变”这一事实后,由衷而真诚地去应对改变所带来的种种新事物。
列夫·托尔斯泰说,所谓人生,是一刻也不停地变化着的。
赞格威尔指出,所有一切都在变化,唯有变化不变。
是的,太阳每天都是新的,我们又怎能因为今夜的月色太美,而拉着她美丽的衣角不放,去阻止日出呢?
我们没有这个法力,也没有这个权力去破坏万象变更的正常现象。于自然如此,那么于我们自身的所遇,便也是这般道理。
在确保自己认真负责、尽心尽力地维护一份美好的前提下,这份美好可以是爱的人、喜欢的工作、在乎的友情、喜欢的环境等等,因为一些主客观多重原因导致改变,即使我们内心有诸多不舍情绪,还是应该释怀和坦荡面对。
与其抱着难舍止步不前,不如放开心胸坦然迎接。或许下一站,并不会那么糟糕。
当你怀着感激变化的心去看待,持以加倍努力去珍惜,那么未来的你,肯定会比以前更有魅力。
(2)将负责意识贯穿到底
这一点主要针对工作而言,这也是我个人十分看重的一点。
无论对于他人还是自己,我始终坚信,一个对于工作负责任的人,再差也不会差到哪里去,至少他/她还有责任心。
当一份工作即将结束,绝对不能因为它的一切不久便与我无关而任由其自生自灭。
正确的做法,是哪怕在位一天,也应该谋职一日。该交接的工作,需要认真交待好,以便下一任同事方便接手。特别是一些比较重要的文件和资料,更加需要整理清楚,归档完好,不能因为自己心情低落,而出现严重错误。
如果你前面很优雅地走了九十九步,却在最后一步上出现差池,你仍旧是亵渎了先前的责任心。
做这些带着“责任”帽子的后续工作,并不是为了证明自己有多么豁达和成熟,而是因为,这本来就是应当如此。
我曾经遇到过一些离职的同事,在离职时,许多工作不交接好,收尾工作更是马虎地草草了事,导致下一任接手的人十分被动,还得打电话给前同事询问,搞得这边抱怨连连,觉得前任不负责,那边牢骚阵阵,觉得我都辞职了还来烦我,真是可笑。
归根到底,都是不负责任引起的。我自然是看不惯那样的行为,我想,大多数有责任心的人,应该也不希望碰到那样的前任同事。
所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不做你不喜欢的类型,这也是对自己和他人最好的选择行为。
(3)独自感怀,轻松离场
但凡离开一个自我感觉不错,且已产生依赖的环境时,要说没有不舍,必定是虚伪的,当然不排除那种特别豁达、凡事轻松放下的牛人,自是我等凡人不可企及的境界。
但是根据我个人的调岗经验来说,即使有再多不舍和伤感,在他人面前最好不要过分流露。
你可以和同事吃个散伙饭,为旧情谊划上圆满句号。也可以和他们吐露你的不舍,希望今后依旧保持联络。
但是,亲爱的你,请务必记住,除去工作关系实在好到已经晋升为朋友级别的人之外,你要明白,很多事、很多人仅仅只局限在同事关系里。一个转身,你们就有可能永远成为前尘往事,太过投入,但凡没有得到对方相等的不舍或者祝福回赠,你会失落,会徒增伤感,那又何必呢。
所以,即使再性情中人,记得保留几分情绪。我的建议是,自我淡然伤感,人前轻松挥别,可以拥抱、可以挥手,甚至可以流泪,但是不要抱怨离别,不要责怪缘浅,更不要一步三回头貌似生死离别般地情深意重。潇洒地转身,留给他人,也留给自己最优雅的背影,岂不更好。
或许有人会说,何必压抑自己来装逼,但如果在别人低看和自我潇洒之间,我选择后者。
5、改变或许会痛,但是未来的你,会比现在更好看
改变真的会痛,就像拔除深入指尖的刺一样揪心难耐。
但是,变化是万物之规律,许多事情,因为客观原因而发生改变,应当试着坦然接受。
雨果说,进步,意味着目标不断前移,阶段不断更新,它的视野总是不断变化的。
所以,新的改变,特别是带着挑战能让人更快成长的改变,其实也是一种新视野的拓展。在付出殷切努力后,必定会收获更大的成果。
变化是生命之所在,我们谁都不要妄想去阻止变迁的人和事,而是应该放眼看开,明白许多改变实际上都是一种更好的发展。所以,面对工作岗位的调动,我也这样勉励和开导自己。
也希望自己的真切感受能够帮助每一个正处在矛盾和改变中的朋友,也能更好地走出纠结,微笑着迎接新的朝阳,明天的你,会收获更多。
我以为离开时,我会哭泣,结果真的在整理物品时留下了泪,不是因为难过,而是因为不舍。既不舍熟悉的环境,也感怀逝去的年华,那些熟悉的桌椅和文件,倾注了这些年的心血,满满都是回忆。
但是终将我选择微笑着挥手告别,迎接新的环境,未来的我,只要还是一如既往地去用心努力,一定会比此刻更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