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熊等人放弃了继续追捕,大队的野羚羊群他们还不敢惹。返回受伤的羚羊面前,帮助留下的人收获猎物。这次收获不错,有七八只羚羊,每只都有一百多斤。够村子的人吃六七天的了。这些收获的野羚羊身上都有许多投枪和箭,包括地上投失的,大家都要收回。其中启亮的三只投枪全部中标,羽箭也有两只,而且都是致命伤,扎的很深。他的准头最大,连他父亲启熊也只有两支投中。大家都夸赞启亮勇猛,夸奖何宗制作的武器厉害。这让启亮和何宗都很高兴。大家都看到了何宗制作的武器威力强,纷纷要求回去后让何宗给自己做武器。启熊看到自己的儿子很棒,也很高兴。大家把死掉的羚羊用绳子绑起四蹄,用长矛串起来,抬回村子。
何宗跟着满载而归的狩猎队回到村子,这次收获比以往都大,全村的人都出来迎接。晚上在族长启科的召集下,举行了盛大的篝火晚会,特此挑出来两头羚羊。何宗坐在人群中,喝着果子酒,吃着烤羚羊肉,欣赏着部族的特色舞蹈。首先是族长启科的祭神舞,舞蹈动作大多很简单,就像是祭祀的礼仪。还有村民的种禾舞,狩猎队的猎兽舞,采摘队的采果子舞和酿酒舞等等。虽然都不是很华丽,动作也不是多么协调,但是都很有韵味,富含质朴和寓意在里面。启氏族人一直到吃完两头羚羊,篝火晚会才结束。
第二天,族长启科就带着俩个半大男孩子来找何宗。
“河,熊说你做的武器很好,能猎到更多的兽,你就不用去狩猎了,这个是根和丘,跟着你学习制作器吧。”他指了指旁边的两个半大孩子。
何宗看了看这两个半大孩子,看起来不是很木讷,对族长启科说;“可以的,启科族长让启木也跟着我一起做吧。”
族长想了想,觉的可以,就同意了,启木很高兴。
接下来的几天里,何宗就带着三个人,一起制作。何宗带着他们一起去树林,教给他们怎么样选材料,怎样统一标准,还特意制定了尺子。按照记忆中的尺寸,何宗确定了木棍长度,定为一寸,一尺,一米,一丈。还把三人进行了分工,一人负责选材,一人负责木杆加工,一人负责打磨骨刺,骨刀。还把放血槽,十字翼,箭翼,木头的连接固定法都教给了他们,虽然原理他们还是不明白,可这不妨碍他们操作学习的进度。三个孩子学习的很快,东西做的很差也很慢,可已经有模有样了。唯一让何宗感慨的是工具,自己只有一把金属长剑可以用。他们只能用石刀,石斧,石锤等的工具。何宗想什么时候才能制作金属工具。要金属工具就必须有金属矿,虽然周边是有山,可不一定山里就有矿。他曾萌生了想去山里探矿的想法,但是也知道自己不是专业人员,而且山里有很多大型野兽,不安全,这想法只能先放在脑子里。
何宗在他们能上手后,自己就开始在附近寻找制作弓的材料。复合弓由多种材料粘合而成的,其制作过程复杂、所用材料繁多,并且做工、选材都要依据适宜的季节和气候材料很难凑齐,所以先不考虑。紫杉木是理想的制弓材料--所有古老的长弓都由紫杉木制成,其他如橡树、柳树、山核桃树、雪松、铁树、百榆、桧树、桦木和铁杉木都是很理想的制弓材料,但是批量制作很困难,包括选材和制作工艺都很复杂。何宗决定初步选取用竹子做弓身,据何宗观察,附近很少有竹子,发现的竹子也是比较矮,比较细的那种。村子里的人可以拿来做成扫帚使用。何宗问过几个人后,启熊说在交换大会上,曾经见过叶氏的人使用过比较粗的竹子做长矛,启熊说下个月圆之日就是交换大会,附近所有的部族都会到湖氏进行交换,因为只有湖氏能换到盐巴,到时候带何宗一起去看看。
氏族部落们每隔三个月,在月圆之日就会进行几天的交换大会,附近的几个氏族都会带来自己出产或者富余的东西去。换取自己需要的物品。何宗以前并不知道。这次知道了,何宗想去看看除了竹子还能有什么意外的收获。
三个小孩制作的武器,经过何宗的细加工后,很受大家的欢迎,村子里的男人们几乎都把自己的武器更换了,经过两次狩猎后,大家都觉得明显有了信心。纷纷称赞何宗会“制器”。
何宗听着大家的称赞,也觉得很受用。他和族长科提出,启氏制作大量的武器可以作为出口产品到交换大会上去贸易。开始这建议被大多数人反对。理由是好的武器,大家都很珍惜,不舍得换出去。还有的像族长和启巫都担心,如果和启氏不友好的氏族得到了这些武器,那么会给氏族带来大的危险。何宗表示不用担心数量不够,他后面还会继续制作。他表示现在的武器,如果被其他氏族的人看到,也会模仿制作的,并不能保障启氏的一家独有。何宗还一再表示贸易的武器,他会做些技术保留,比如投枪尾端绑绳子的槽,长矛矛头的放血槽都不会弄出来。何宗还保证后面会制作更加厉害的武器,请大家不要担心。最后何宗劝服了大家,同意在下次交换大会上出售新的武器。
后面的日子,何宗跟族长申请了更多的人来帮忙,制作很多的武器,拿去售卖。
交换大会的日子就快临近了,何宗很期待出发的日子。启氏到湖氏需要两天,要在野外过一个夜晚。这次交换大会由族长启科带队,启熊带领十来个人押送货物和保卫,这些人大多很年轻,大都是没有成家的人,何宗也在内。草棚里的4头牛,何宗一直奇怪没看到他们去下地干活,原来他们是用作贸易运输的。平时的贸易只需要两头牛就够了,这次由于增加了何宗制作的出口武器,四头牛都用上了。牛后面拉着一个车,说是车,其实就是个简陋的木板,四块木板用麻绳绑的很结实。没有车轮,完全是地上拖行。这次他们减少了主要贸易物品石器。以往石器是贸易的主要物品,来交换盐,陶器,麻布等其他必需品。但光靠石器是不够的,必须还要有一部分交换会上的硬通货-食物。本来启氏的食物就不是很富余,由于每次食物都占去一部分,造成氏族的人更吃不饱饭。这次去交换会,感觉出口的武器会很受欢迎,交换队伍就减少了出口的食物量。这个决定得到了村子人的欢迎,能多点食物总是让人高兴的,这里面有“河”的功劳。
早上贸易的队伍出发了。他们迎着太阳一直往东前行就能到达湖氏。这之间几乎都是平原和丘陵,偶尔经过些小沼泽。有认路的人带队,他们行进的很顺利,除了拉车的牛速度很慢,大家都很轻松。路上饿了就把猎来的小动物煮了吃。夜里他们在一片小树林里过夜。何宗砍了些树枝和树干,把树干密集的插在几棵树之间,再用绳子连接起来。用长绳和树枝搭个顶,一个大的简易草棚就成了。这得到了大家的称赞。以前大家去湖氏交换,路过这里就是露天休息。如果遇到雨天就靠树枝树叶茅草遮雨。搭了这个草棚后,大家就不用担心夜宿被露水打湿了。族长启科决定把这个草棚保留下来,回来的路上还来这里宿营。一路上何宗都是劝大家喝烧开的水喝,吃煮熟的食物。大家觉的这样也挺好,就接受了。何宗用野葫芦装水,大家也学他,从野外找来野葫芦装水。大家都觉的何宗很聪明,有很多好办法。何宗的影响力在氏族里慢慢的发芽。
世上本没有路,路是人走出来的,何宗才明白这句话如此真实。启氏去交换大会的路也是自己长年累月的踩出来的,虽然不是很明显,可在一辈辈先人的脚下,路就深深的印在族人的脑海里。路上很顺利,哪里能走,哪来有危险,哪来可以找到食物,哪来找到喝的水,每个带队的人都很清楚。第二天下午,贸易队伍就到达了目的地。何宗判断,他们一天能走二十多里路,两天应该有近四十里路。这个时代太落后,后世开车半个小时的路,居然要走两天一夜。这在后世真是难以想象。据启熊说,比启氏还要远的氏族,要在路上走上三天。何宗感叹,这时代的人生存真是不容易啊。
还没有到湖氏的村子,已经有人在村外守候。接待的人是湖氏的湖苇,一个三十多岁的人,每次都是他来接待启氏。和启氏的族长启科、启熊都很熟悉。启熊赠送给湖苇自己带来的羚羊角。湖苇表示了感谢,带领大家进部落。这时候,湖苇看到队伍里的何宗,何宗个子最高,比较白,头发很短,很特别。族长启科向他解释说,这是外面新加入的族人,河。启河很聪明,擅长制器,人也很好。湖苇对于启氏接受一个外人加入部族很诧异,这时代,新加入的族人除了娶来的女人,就是抓来的奴隶。启氏由于很弱,是没有奴隶的。诧异归诧异,湖苇并不对启氏自己做出的决定指手画脚,既然是启氏的族人,那就一视同仁。至于启科族长说的启河很聪明,很会制器就忽略了。这么个年轻人,所谓的制器很好,最多是做的好看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