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李亮看来,唐朝是经过隋末大乱战而建立起来的,战乱不仅使百姓大量伤亡,流离失所,户口锐减。与百姓息息相关的土地更是荒芜无限,人烟稀少,荒草无边。
虽然李世民登基已经有了数年,安平乐教,重视农工商全面发展,但是奈何依旧不甚理想,民生凋敝,财政拮据。“每岁租米,不实仓廪,随即而治,才供当年。”可谓是最真实的写照。
在和老乔的交接中,李亮也了解现在的情况是如何艰难,不仅每年都要缴纳粟米二石或者稻米三石,有壮丁得更是每年都是服兵役二十日,如不服役,赋税更要增添一些。虽然与各朝各代想必,这赋税已经相当人情,但是奈何生产力的低下,百姓勉强也只是有些盈余。
“哎,相应的土地赋税制度毕竟根本上还是要代表阶级的利益。”当然这些话也只能在李亮得心里想一想。
“乔老,不知我平宁村有何特产。”李亮突然问道。
乔老盘膝坐在软塌上,面色一整,“并无特产,硬要说的话,村头那棵桂花烙得桂花饼在这方圆数十个村子里面可是一绝。”乔老说完还砸吧砸吧嘴,回味无穷。
李亮目光有些绝望,“敢问乔老,这每户的年产量为几何?”
乔老颇为自傲,竖了一根手指。“十石。”
李亮更觉绝望,这唐朝的一石大约一百斤,这一年才生产一千斤粮食,看那老人家自傲的表情,估计这才乡里乡亲得都算极好得。
李亮站起身子,有些佝偻,目视远方碧绿的一片,还有那一大片一大片的荒地。那么一大片土地一年才生产出那么一点土地,缴纳完赋税,也就刚刚吃完用尽。李世民让自己翻五番可简直就是无解的难题。
哼哼,不过这一切在我李亮看来都不是事。我可以修路,我可以种树。
告别乔老,李亮仔仔细细从村头逛到村尾,从清澈的小河来到人烟稀少的土地田埂。深深叹了口气,然后坐在田埂上一蹶不振,李亮可以发誓,自从来到大唐,自己叹气的数量快比得上在后世的前二十多年了。
“李里正坐在此地所为何事?”李亮被唬了一跳。转头看去,却是刘德元站在以及背后。
李亮很没好气,“刘大人,这大白天也是会吓死人的。还有,千万别叫我李里正,本名即可。”
刘德元也不在意,豪爽一笑,“那我托大,叫你一声李小弟如何。
李亮心头腻歪,总感觉这货有些占自己便宜,但是也没法,捏着鼻子认了这个刘大哥。
两人互相吹嘘一番,渐渐引入话题。
“李小弟,你方才似乎心有所虑。”刘德元开口。
李亮眉头紧皱,“刘大哥有所不知,这平宁村受限于人口的问题,已经无法再次开垦荒地,生产力自然无法再有提高,这翻五番确实有些难度了。”
刘德元摇头晃脑,似有所悟,“那就多弄来一些人口就是。这开垦荒地应该并非难事。
李亮有些汗颜,这刘大人绝对不是啥正经的户部侍郎,人口岂能随便迁移,再说本身的根本原因就是人口稀少。暗自摇摇头,既然人口短时间无法解决,只能从生产力方面出发。
李亮吃不准这刘大人跟随自己来到这穷乡僻壤的真实目的是什么,辅助管理村落?或许有待考究,“算了,还是实地考察一下再说。”李亮说道。
刘德元点了点头,同意李亮的说法,然后老老实实跟在李亮的后面不发一语。
村子不大,两人花了一个时辰几乎就逛了个遍,越逛李亮底气越是不足,几乎撩了挑子。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李亮这才发现村里实在穷的可以,村子大多农户为主,三两个猎户,两个铁匠,数个木匠,忙时农耕,闲时操作副业贴补家用,大多情况下都是免费给乡里乡亲修葺。
还真是纯朴的民风,李亮和刘德元坐在村头深深叹了口气,可是他娘的这民风也没办法把每年产量给提高个五番。
李亮深深有些蛋疼。
想了老长时间,李亮陷入挣扎徘徊中,自己诚然可以研究一些超越大唐的技术来提高生产力,但是这些变化不知道是好是坏,到底会不会产生所谓的蝴蝶效应。
刘德元像一根木头桩子在后面站着,神色淡定,倒是像个保镖一般。
“亮哥哥,你在做甚呢,和二丫一起踢毽子好吗?”
李亮从沉思中惊醒,看着眼前挥舞着白生生小手的二丫,手上还拿着半旧已经有些脱毛的键子。
李亮拍拍二丫脑袋,“好嘞,待会就陪你玩,许爷爷在做什么呢?快半天都没看到身影了。”
二丫大眼扑扇,“爷爷说,这些日子是种植的好时候,要多忙一些,然后就可以烙饼给我吃了,二丫已经很久没吃饼了。”
李亮看着二丫纯真的大眼,略带渴望的咽口水声,瞬间心中满是酸涩。
华夏子民最是韧性十足,有一口饭吃就已经十分满足,逼着去造反估计都是极难,而自己却因为莫须有的担忧迟迟难以决定,实在枉为华夏中一份子。
“二丫你先去玩,亮哥哥一会陪你玩。”心中下了决定,意气风发的站起身和刘德元打个招呼,准备挨家挨户拜访,出谋划策。
二丫也心满意足蹦蹦跳跳的走了开来,准备去找以及的那群小伙伴。
“郎君莫非有甚办法了?”刘德元满眼好奇,刚刚还满脸愁容,这会只是和一个稚童聊会天就已经有办法了不成?
李亮神秘一笑,“刘大人,我此刻准备去村西头的王铁匠大叔那里看看,不知大人可有兴致。”
刘德元豪爽一笑表示自己兴趣满满,跟着李亮就往村西头那处最大的铁匠处赶去。
“啧啧,不知道王大叔手艺如何,希望打造出来的东西能起到大作用。”李亮呢喃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