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文,刘旺建议刘备改制徐州刘备接受并批准了刘旺的改制建议,改制的大致内容是徐州以后的工作重心为三点,一是大力进行农田水利建设,确保徐州农业旱涝保丰收,确保足够劳动力种田,确保徐州粮食的自给自足,慢慢积聚起确保20万大军三年征战之粮。二是大力发展徐州的教育,特别是学前教育和职业技能教育,确保每一个孩子在12岁左右能无障碍阅读所有书籍,之后进行为进三年的职业技能教育,职业技能分天文,地理,律法,农业,匠人,商业等等各类型,三是支持民间商业活动,在商人按照政府规定范围进行商业活动时,政府有义务给商人以方便,但商人子弟在政府最高任命不能过6品,政府每年在职业教育各类型选出前十名直接授以官职,起点就是从8品,而十名以后的学子可以每三年参加政府分门类的考试,政府按一定数量招录才学兼优的学子。
全体百姓分官,术,民三类各十级,以十天干中的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区分等级,只要是在徐州出生的人一出生自动得到民癸,以后每5年提一级,如果一个人有大过不仅不公提高等级还会降等级,同样的有大功的人可以得到提升等级的赏赐,不同等级的人在政府中享有不同的权利,例如一旦民的等级提到丙等级可以见官已等级以下不跪。同字中官比术高一级比民高两级,一个人身上只能同时存在一种等级,比如一个民已学业结束进入官场,这时民等级清除,官等级从新开始计算。在民众达到50岁,也就是正常人民等级到达民甲时,就可以领养老金,金额等同术乙金额官丙金额,如果人有大功提前到达了民甲则提为术甲级,同理再提为官甲,这时达到了政府给予的最高金额,再有大功只能给予金钱方面的赏赐。
规则定下,发往全徐州,民众沸腾了,从此一个人有了盼头,不管一个人有没有本事,只要你安分的做人,你就能在你老了的时候有一份不错的收入,只要你在有把握的时候稍稍努力拼一下,你就会过的比别人好,这种好别人还不会嫉妒,因为他也有机会,中国百姓对于真有本事的人从来没有嫉妒,有的只有学习,当这种学习的氛围一出现,整个社会就会有一个好的轮回,好像是孟子对于中国人的本性做过一个准确的说道,说的是,百姓不患寡而患不均,就是这个道理。
刘备发布的新政,保护了当时的士族利益,同时分给了寒门子弟一些机会,中和了两个掌握话语权集团的分歧,同时团结了所有底层百姓,徐州又一次做到了万众一心,齐心建设我们美好的徐州。徐州变化速度超越了当初的小沛,以一种脱胎换骨的方式开始了新生,虽然现在的徐州真正的实力还很弱小,但刘旺相信旦徐州达到了自己制度所能发展的巅峰,那相对于别的诸侯来说那都不再是一个量级了。
确定了徐州的政治目标,刘备集团接着召开了第一次全徐州所有将领参加的军事会议,会议讨论的是刘备集团以后的发展方向,吕布做为投靠刘备的盟军旁听了这次会议,会后,陈宫和吕布接着进行了一场三小时会谈,会谈结束后,吕布军本来有的小动作再也没了,所有的事无论大小,都会准备上一份文案送到徐州,和刘备商量后再进行。
刘备军集团军事会议内容并无什么出彩的地方,不过是一群肌肉男在向刘备表忠心,表武勇,表怎么怎么样,愿意怎么怎么样为刘备攻取什么地方,反正吹牛也不用上税,听着让人热血沸腾,但就没一点实际作用,但小旺一篇刘备军未来三年发展报告终于让一群热血肌肉男安静下来,好好的学习了下什么叫战争。
刘旺报告全文大意是这样的。先是向刘备问好,再是向各将军问好,再接着刘旺就结合着徐州过去的年境说起徐州年产粮多少多少,年征新兵多少多少,准备建设民兵组织多少多少,以现在的准备能支持多大规模的战争等等。用了老大的篇幅来介绍自身的实力,大意就是现在徐州粮食充足,兵员稍少,但精兵较多,可以进行一场中大规模的战争。
然后刘旺价绍了刘备周围的势力分布,向北青州有什么大的势力,但它和曹操和袁绍都交界,向南扬州有个刺史刘鹞就是一个书呆子,守着几处险要,没什么势力,西南是袁术,此人还算比较强大,有兵10多万,将领也比较多,西面就是曹****,超会打仗,虽然实力看起来小,但比起袁术起来刘旺建议先打袁术,曹操此人从小就和袁绍在洛阳一起长大的,如果一开始就打曹操,两败俱伤之下,刘旺分晰曹操投奔袁绍的可能超过9成,曹操在袁绍那里有那份交情,不等于变像的帮袁绍添一大助力吗,现在袁绍就是天下最强大的诸侯,刘旺怕,量变引起质变,在刘备还没发展起来的时候,不建议和袁绍起冲突。
最后,大家一致决定先攻扬州,打通一条从徐州到长江的通道,让徐州马饮长江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