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大工程首个会师点在XC县,XC县的红河渠的清淤通水,是2012年3月两大工程首次衔接通水的关键,这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
红河渠建于20世纪70年代,设计灌溉面积5万亩,是当时与红旗渠齐名的水利工程。当时全县几万群众以连排建制,义务投工投劳,挥锹挖土,挖沟开渠,三年建成,铸就了“顽强拼搏、勇攀高峰”的“红河渠精神”。
但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红河渠就逐渐失去作用。在1995年最后一次抽水后的十多年时间里,该渠道所灌溉的农田全部变成“望天田”,严重影响了灌区群众的生产生活。
作为桂中治旱工程的重要配套工程,红河渠的渠首正好落在桂中治旱核心工程上古岭隧洞出口处,连接上古岭隧洞出口和加旦良马隧洞进口段总干渠当时亦已修建完成,只待加旦良马隧洞打通,疏通红河渠道,就可以把乐滩水库的水提引到红河渠,从而解决该县3个乡镇11个村委的人畜饮水问题。
按照“分步实施、逐步发挥效益”的工作目标,桂中治旱乐滩水库引水灌区一期工程统筹安排,建设步伐明显加快。
2011年12月15日上午12时整,随着巨大的爆破声响起,位于XC县城关镇境内、长达1600多米的加旦至良马隧洞通过爆破正式打通,标志着桂中治旱乐滩水库引水灌区工程建设又取得了新进展。数十名建设工人在洞口燃放了烟花爆竹,庆祝工程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功。
隧洞是在山的两头同时向山体掘进,在中间进行爆破打通,做到直线连通。加旦至良马隧洞工程项目部经理关玉春说,加旦至良马隧洞工程于2010年9月15日开工,在施工过程中,工程队克服了涌水、涌泥及塌方等不良地质现象,精心设计、认真监理、保质量保安全施工,直至顺利贯通。
精准的技术定位,是无缝对接的前提。但农业项目要想精准,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面临的不仅是技术难题,需要众多人力物力的保障,更有许多需要统筹协调的难题,LB市政府发挥主导作用,主要领导奔赴现场进行协调指挥,加大成功的概率。
上古岭隧洞连着红河渠,其扫尾工程至关重要。2012年2月20日下午,LB市委常委、副市长黄建强率市水利局、乐滩灌区建管局、XC县政府有关负责人,来到上古岭隧洞出水口现场办公。
上古岭隧洞出口有一栋白色高楼特别醒目,这就是红河渠泵站。红河渠灌区补水及节水改造泵站变电站和高压电线正在紧张施工当中。当黄建强了解到施工人数只有21人,工程进度不够理想后,要求施工方增加人员、设备、台班,多开工作面,加快施工进度,倒排工期,务必于3月10日前完成施工任务;要求XC县领导主动与相关的水电公司联系,帮助施工方配齐人员,加快进度,同时要求XC县确保3月1日前完成红河渠清淤工作。
乐滩水库引水灌区工程启动,作为国家贫困县的忻城,硬是挤出100万配套资金,启动前期工作,先期进行红河渠清淤工作。
近60岁的莫种花老人激动地说:修渠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是党和政府为老百姓做的一件大好事!30多年前,她就参加了红河渠的建设。现在她还要像当年一样为修渠治旱出汗出力。“为了子孙后代啊。水流到我们家门口,可以更多改变我们的生活。”
据介绍,LB市和XC县还多次组织党政机关突击队、党员突击队、团员突击队、妇女突击队、工人突击队、农民突击队、民兵突击队、公安武警突击队,以小分队的形式开展义务渠道清淤,在10公里范围内挖沟清淤,干劲冲天,力求快速推进治旱工程,让见证过历史的老辈人都由衷感叹:“‘红河渠精神’又回来了!”
2012年2月29日,杨和荣市长率队到XC县现场办公,查看高程整改工程,督查两大工程“会师”的渠道建设工作。
在两大项目的首个“会师”地点——XC县红渡镇渡江村西鲁屯,杨和荣看到,虽然阴雨天和部分工程地质的变化,使施工进度受到一定影响,但高程整改工程已完成,红河渠清淤工作也已完成,他感到十分欣慰。
一个难点问题,经过了政府主导统筹协调,终于得到解决,啃下这块硬骨头,扫清了两大工程会师的一个大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