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GX桂中腹部的红水河,流经红土地,在大雨过后,特别是汛期,河水中含沙量大增,水色呈现浓稠的暖红色,其余大部分时间,红水河其实是青碧色的。每年入秋至次年的春天之前,红水河河水绿得仿佛凝结成一条玉带,幽深曼妙,活脱脱一条“绿水河”。
红水河落差大,一路奔泻。其水量丰富,红水河黔江出口处多年平均流量每秒4100立方米,多年平均径流量1360亿立方米,占珠江流域年径流量的39%,相当于黄河的两倍。
但因这50米以上的垂直距离,红水河历史上对桂中大地的灌溉没有起到很大的作用。如此巨大的水量,却帮不上抗旱的大忙,千百年来只如匆匆过客,红水河的歌声中有着淡淡的哀伤。
一个新时代的到来,红水河进行综合利用梯级开发,有3个水电站将对桂中产生直接的影响,乐滩水电站、桥巩水电站和大藤峡水利枢纽。红水河克服50米钳制,开始向桂中大地伸出拥抱的双手。
3个水电站中,桥巩水电站主要作用是发电,大藤峡水利枢纽尚未全面建设,目前只有位于GXXC县的乐滩水电站,除以发电为主,还兼有航运、灌溉等综合利用效益。
GX桂中治旱乐滩水库引水灌区工程位于LB市境内,灌区以乐滩电站水库作为水源,项目的建设满足128。79万亩耕地的灌溉需要,灌区包括下游两岸LB市XC县、HS市、XB区和NN市的BY县共4个县(市、区)27个乡镇。桂中土地重大工程与桂中治旱工程衔接的子项目有46个,其中与桂中治旱一期工程衔接34个、二期工程12个。也就是说,有约三分之一的项目,主要水源要引自红水河。
桂中土地重大工程和桂中治旱乐滩水库引水灌区工程两大工程,相辅相成,互为促进、关联度很高。就受益范围而言,乐滩灌区工程相对比较宏观,桂中重大工程则较为具体,这将导致在某个区域内,土地整治重大工程子项目虽然属于灌区范围,但也会给水源如何引接问题带来严峻挑战。
两大工程的衔接,主要是实现土地整治项目田间渠道,与桂中治旱乐滩水库引水灌区工程干支渠道的对接。
桂中治旱乐滩水库引水灌区一期工程干渠犹如人体的动脉血管,而桂中农村土地整治重大工程的斗、农、毛渠就是人体的毛细血管,只有毛细血管与动脉相通,才能将人体所需的营养成分输送到每一个细胞。两大工程顺利衔接,水利渠道成功联通才能有效地把灌溉水输送到千千万万农户所耕种的每一块田地。
人们常戏言,水利渠道与田地渠道的距离,往往是1公里,即1000米。1公里,1000米,对于长跑冠军来说,也就是两分多钟的事,但在桂中人来说,为了这最后一公里,他们走了上千年。
水源建设对农田整治来说是最为重要的,特别是对旱地整治。接通水利建设的“最后一公里”,使两大工程渠道成功衔接,意义极为重大。
如何统筹协调,让两大工程顺利无缝衔接?这是美丽的红水河,给桂中大地呈上的一道考题,又实则是一次翻天覆地换新颜的机会。
然而,两大工程施工的管理,是由不同部门牵头,各走各路,各自为战,再加上2011年底至2012年初,桂中出现连绵阴雨天气,施工条件恶劣,劳动力又缺,材料也紧张,土地整治工程进展缓慢,而乐滩引水灌区工程也面临着各种困难,建设工期延后,两大工程如果没有进行统筹协调,在衔接工程建设上根本难以同步。
桂中大地再次呼唤政府这头领头牛,站在最后一公里处,拿出主导项目实施的魄力和优势,到位指挥两大工程的衔接工作。为了突破“最后一公里”,桂中大地,两大工程,两队人马,在各自的战场上,展开了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