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潘村村委,当带我去的同志将潘正玲称为“老总”,一开始我有些疑惑,以为他是施工方老总,我礼貌地打了下招呼,只觉得此人面相和蔼,温厚老实,脸上总泛着淡淡的笑容,让人倍感亲切,觉得这位老总好特别,眼睛里缺少一般施工老总的隐约藏着算盘的精明。接下来的谈话中才得知,“老总”是当地人对村党总支书的称呼。而“书记”是他们对单位司机的称呼,取“书记把方向盘”的意思。这片土地上的人们,跟他们说话间,总能体会到一种自土里生长出来的幽默,如同甘蔗般,粗糙硬皮的杆子里,其实很甜。
谈话中,笔者深深地记住了这几个人:潘正玲,男,村党总支书,约40岁;覃兆凡,男,村委主任,约45岁;潘秀鸾,女,村委副主任,约30岁;韦学东,男,村委副主任,约25岁。
村干部是特殊而重要的岗位,他们在基层与群众融为一体,新农村建设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村支书的工作可谓需长期艰苦奋斗,且必须因地制宜,长远规划,发布实施,带领村民发财致富搞建设。
潘村种植有甘蔗4200亩,水稻2800亩,桑蚕树2100亩。笔者刚才看到的稻子,已是土地整治后种植的第二季稻子,长势十分喜人,据农民说,长得比往年都好,他们也认为是因为平整区的土壤得以大机器深挖,起到深耕的作用。
这个村本来是一个较贫困的村子,村委为了带领大家致富想了很多办法。他们力所能及地为群众解决好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带头学习致富技能,帮助群众掌握致富本领,在群众中有很高的威信。
为了争取这个项目,他们也花了不少精力。虽然当时该村在项目圈内,可是项目具体落在哪个村,却是需要争取的。村委干部向镇政府争取,同时得到了乡镇国土资源所的支持。
村“老总”潘正玲和村委主任覃兆凡忘记了自己争取项目的辛苦,只一个劲地说:“感谢党和政府给落后村1500万元的项目。感谢老所长(国土所潘所长)拉了项目来。”
该项目是2010年9月25日正式进场施工的,先是搞道路建设,六个自然村,村村通水泥路和生产路,农民马上感到很方便,非常支持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