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钻讲人情道理讲了大半天,拦堵的年轻仔们还是“硬颈”(白话、客家话、来宾桂柳话音译,牛脾气、固执、倔、犟等意思),仍不愿意放施工员上来,韦钻决定再从在场的几位村老的工作做起,用乡村的人情,再次和他们讲这些石头的用处,许诺一定监督施工方将这些石头用在村建设上。
“惠民项目给广大农民带来好处,施工是受法律保护的,阻止施工,这种行为,人家施工方完全可以直接找派出所解决,可是他们叫我来,说明他们不想让事情闹大,不让年轻人有案底,影响好的前程,这给我们村大家好大的面子。看在施工方真诚的份上,是不是先把人家放出来。”
最后村里有威信的老人们,都站出来,责怪这几个年轻人:“他们替我们修好了路就走人,路修好以后,是我们自己村的人走得多,我们自己出点石头不应该吗?”
看见村里人也开始骂自己,年轻仔们也觉得自己有点理亏,仍辩解:“我们的目的就是要来个下马威,让这些外面的施工队,见识见识我们村人的厉害,少动心眼欺负我们!”
老人家责怪道:“别尽看现在,你们现在是个后生仔,以后要养仔生娃的,人家是为了我们子孙后代有好田种,来到我们这里修路修渠,这样对人家,多不好。”还说,“要是赶跑这个施工队了,其他施工队也不敢来,以后谁还来帮咱们村搞建设?”
这样费尽口舌,时间也差不多傍晚了,年轻仔们感觉到再不收场全村人以后都要骂他们了,才把施工员从河里放上来。
施工队被困河道几个小时的工人,感激地对韦钻讲:“韦所长,真是太感谢了,我们就知道你救得了我们,以后有什么事,我们还是要找你来灭火!”
韦钻一听,连忙摆摆手说:“最好没得什么事找我!”
韦钻是一位看上去清秀文静的女子,三十几岁,略为瘦削,显得精干。多年的基层工作,已使她变得有些泼辣干练,却又不失率真可爱。
回想起这段协调经历,韦钻说:“道理讲透了,人家还不愿听,群众虽然听道理,但开始也不想得罪人,这时候,就一定要讲法律。因为,触犯法律的后果,人家一听就明白了。”她补充道,“但在基层进行纠纷协调,实际上很多情况下,不能刚一上来,就板着脸和群众谈一大堆法律,还是要不厌其烦地先说道理、谈感情。因为我们的乡村还是属于一个情理社会。”
韦钻在处理乡村纠纷时候的真诚态度,让人感受到,她对这片土地、这里的父老乡亲,有一种化不开的乡情。乡情是不自觉的,因为与生俱来,影响着她处理问题时,采取的方式方法和表现的态度,这应该是我们大多数基层工作人员,较为真实的工作常态。
有一位先哲说过:只有为开垦耕作付出心血和汗水,才有资格将这片土地称之为家园。
当天气低温多雨寡照,当施工条件恶劣艰难,如何把握进度和质量?如何实现高密度常态化督查管理?
这一道道难题,考验着现代盘古们的意志和智慧……
满怀丰收的期待,在下一个春耕来临之前,将田地交给农民种植。桂中重大项目的建设者们,围绕着农时,展开项目建设攻坚战。“画眉剪舌得妙音,树常修枝长得直;勤快检查抓得紧,不惧风雨只为民。”这首新编桂中“壮欢”山歌,正是现代盘古们的为家园而付出心血和汗水的真实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