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邑主城南边官道,一支身穿黑色铁甲的部队踏着整齐的步伐一路向北。
他们是薛万彻的铁甲军,他们虽然和突厥一样穿着黑色的盔甲,但他们穿的是涂上黑漆的铁甲,而突厥兵穿的是黑色或灰色的皮甲,还是很容易区分的。
这条官道是通往马邑主城的必经之路,目前正被突厥封锁。
薛万彻此行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打通这条官道,以便支援马邑主城。
在这条官道上,除了薛万彻军和突厥军外,还有李建成的两千精锐骑兵。
李建成一直带人徘徊在各条官道上,伺机袭击突厥后方。
突厥兵受到多次的打击后,决定出动最精锐的一万骑兵,对城外的部队进行包围歼灭。这支部队由突厥先锋率领,气势汹汹地杀向城外。
李建成的部队虽然是李渊亲自挑选出来的精英,但突厥这次派来的也是精英,而且人数上也占优,李建成终因寡不敌众被围。
突厥一万骑兵将李建成的两千骑兵团团包围,李建成几次欲杀出重围都没有成功。
突厥兵围绕这李建成军进行奔跑,不断缩小包围圈,李建成的部队伤亡也越来越大,而突厥兵的伤亡却小到可以忽略不计。
李建成:“将士们,跟我一起冲,杀出去。”
李建成带领剩下的人马进行决死冲锋,这一回终于成功地杀出重围。
李建成带队往敌人兵力薄弱处杀出后,回顾自己的部下,只剩下不到一千人,他还发现自己是朝南边走地的。
李建成:“苦也,南边是敌人盘踞的地方。”(注:由于马邑主城被围,李建成又一直在主城周边活动,所以李建成此时还不知道县城已经被隋军收复。)
士兵:“将军,敌人快追上来了,咱们快撤吧!”
李建成:“只好这样了。”李建成连抽了好几下马鞭,他的坐骑吃痛后迅疾向南奔跑。李建成的士兵也跟着一起走,背后是突厥的一万大军在紧追不舍。
李建成回头见追兵追得很紧,内心焦急。他向南方一看,不由得欣喜若狂,原来他看见了隋军的旗号。
一支大约两三万人组成的大军正稳步向前推进,很快就可以与李建成军汇合。
李建成:“将士们,援军来了,加快速度,和援军会合。”
李建成的部下受到鼓舞,精神振奋,欢呼雀跃地跑向南方。
突厥兵尾随在后,就在他们以为可以全面李建成军时,周围的气氛突然变了。
周围的鸟兽都在骇崩,杀气弥漫。
在李建成的前方,一支由步兵组成的军队整齐地向李建成靠近。
军队的最前方,领军将领坐在牛车上,向李建成招手。
李建成一见是薛万彻,立刻喜出望外。
李建成:“万彻,助我。”
薛万彻:“李公子休慌,我来迎敌。”
薛万彻对副将杜子腾作了一个手势,副将会意,立即派盾牌手将李建成保护起来。
突厥先锋:“哪来的隋军?竟敢阻挡我军去路。”
薛万彻:“小的们,飞蝗阵。”薛万彻的一万弓箭手一齐弯弓搭箭,然后一齐射出去。
薛万彻的弓箭营万箭齐发,箭矢如雨般射向突厥兵,顷刻间就射倒数百人。这个飞蝗阵和突厥的箭雨阵有些相似,但又有些不同。
箭雨阵是用突厥骑兵的短弓发射的,因此射程有限,但是移动很灵活。反观飞蝗阵,是用隋军步兵的长弓发射的,射程很远,但是移动不灵活。
薛万彻看见飞蝗阵给予敌军很大的打击,十分满意。
薛万彻:“哇哈哈哈哈,突厥兵们,你们平日里在我大隋边境鱼肉百姓,一直靠弓箭呈威风。今天,我让你们尝尝我新发明的飞蝗阵,让你们见识一下大隋弓箭的威力。”
突厥先锋大怒:“卑鄙,居然连名号也不报!”
薛万彻:“少报一声名号能干掉你们这么多人,值了。”
突厥先锋:“勇士们,放箭。”
薛万彻立刻说:“小的们,铜墙阵。”
突厥兵准备放箭的时侯,铁甲军也都举起了盾牌,组成了铜墙铁壁。
突厥的箭射在铁盾牌上,发出“丁零当啷”的响声,然后都掉到地上。
薛万彻:“小的们,继续放箭,让他们尝尝我们的飞蝗阵的厉害。”
铁甲军弓箭手:“是。”他们一边说一边不停地放箭。
铁甲军的弓箭手可以肆无忌惮地放箭,而不用担心会被敌人射中。因为突厥兵的箭都会被铁甲军的盾牌给挡住。
铁甲军的弓箭手却可以通过铜墙阵上的孔发动攻击,因为铁甲军的大盾上都留有一个孔,这个孔是为了留给长矛或弓箭的。
铁甲军用盾牌组成的铜墙铁壁进行防御,同时用长矛和弓箭穿过盾牌上的孔攻击。
这个铜墙阵集长矛阵和盾牌阵以及飞蝗阵于一身,拥有极强的攻击力和防御力,还具有远程攻击的能力,可谓攻防一体。
突厥先锋见突厥方的伤亡越来越大,下令全体冲锋,企图利用突厥兵的骑兵冲击力攻破隋军的阵型。
当突厥兵靠近铜墙阵的时侯,盾牌上突然伸出了很多的长矛,很多排长矛把突厥兵刺下马来。
突厥先锋:“不好,中计了,快撤。”
铁甲军近距离用长矛阵进攻,远距离用飞蝗阵进攻。突厥兵不能抵挡,尽皆仓皇逃窜。不等突厥先锋喊撤退,突厥兵就争相逃命。
突厥先锋:“你们等等我啊。”
突厥兵:“等的是白痴。”
突厥先锋:“你们这些隋军给我听着,我会回来找你们算账的。”
突厥的骑兵行动如风,迅速逃远了。铁甲军战斗力虽强,但终究是步兵,在移动速度方面远远无法和突厥骑兵相比,很快就追之不及。
薛万彻:“小的们,收队。”
薛万彻旁边的小兵立刻鸣金收兵,铁甲军很有纪律性地迅速收兵。
薛万彻:“李公子,我已经击退了敌军。”
李建成:“薛壮士,自龙舟一别已有数月,真没想到能在这里遇见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