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智星和刘兴才在正科级的领导岗位上顺顺利利地干了2年多,正在潜心发力,争取得到提拔,登上“县官”的宝座。能有一天坐上县官宝座,可以说是许多机关公务员“熬”的目标。
机会终于来了。文化局一位副局长因为“年龄过线”,改任调研员,腾出了一个副局长的空位。
文化局是个业务性很强的单位,因此,市委组织部在研究提拔侯选人时,向市委报告,建议从市文化局的中层干部中提拔一个优秀的干部,来补充局里的领导班子。此意见得到了市委的认可。
根据市委组织部对拟提拔候选人的条件要求,现文化局的中层干部中,有6位正科级干部符合条件,他们是王智星、刘兴才等人。文化局将这6位同志在全局进行公推公选。
刘兴才是个会利用手中资源的人。知道局里要进行民主推荐,他就分别找到范佳英、钟鸣做工作,请他们在民主推荐时投他一票。他还特别对范佳英说,如果我提拔了,对你来说也是一个机会。我能当副局长,一定推荐你接替我的职位。
有了机会,谁都会认真把握的。再说推荐谁也是推荐,能把处长的位子空出来,也许提升的机会真的就摆在自己的面前。
范佳英在局里熬了这些年,当然知晓提拔的奥妙。权衡之后,她不仅自己手中那神圣一票,肯定投给刘兴才,而且,开始以自己特有的方法,向周边的人员展开工作,努力地为刘处的晋升,甘当红色“打工仔”。
公推公选副局长的程序,是先要由文化局干部职工,进行民主推出3名候选人,再由市文化局党委领导班子集体研究,推荐2名候选人给市委,最后市委常委会研究决定。
王智星是文化局唯一的正牌大学生,各方面的硬件也为大家首肯,在首轮“公推公选”中胜出的可能性最大。
刘兴才平时不拘小节,文字功底差,可他通人情世故,处理各种关系圆滑,而且家里有钱,常常邀请同事一起聚聚,特别是他利用在歌舞团的人才资源,常常组织文化局的领导和同事们一起搞活动,“人气指数”不错,在“6进3中”,也有望入列。
刘兴才十分明白,现实的目标就是要进入“3强”。为了这个目标,他就开始了义无反顾的“组织活动”,展开了“全方位”的进攻。市委王跃生也在外围帮助他给力。
在“6进3”的“公推公选”中,王智星和刘兴才如愿以偿地站在了“三甲”的队列之中。
接下来,文化局党委召开会议,对3位同志进行研究时,王智星首先顺利过关,获得局党委成员全票通过。
在研究刘兴才时,虽然有人发表了不同看法和意见,但其他党委成员也心照不宣,自己该投谁的票,早已有了归属。
局党委书记、局长吴仁德站在“大局观”上引导性地讲话:“现在提拔干部,特别要求年轻化,要选拔具有开拓创新的人才,要不拘一格地提拔用人。刘兴才在这3位候选人中,他是最年轻的,最符合上级要求选拔35岁以下的领导干部条件,这是他的最大优势,这样有培养前途的年轻干部,我们应该积极鼓励,大胆推荐提拔。我看他在工作中就很有开拓创新精神。虽然他也有不够成熟的地方,但看人要看主流。俗话说人无完人,对于刘兴才这样的年轻干部应该给予机会,大胆提拔使用。若大家没有意见,我们就进行举手表决。”
“举手表决”这种形式看似十分民主,但当单位“一把手”在已经“定调”的表决仪式上,一般又有谁会不赞成“领导意见”?特别是在党委会上,谁会傻到举手反对“一把手”的提议?
因此,在文化局推荐提拔2个副局长的候选人的“举手表决”中,刘兴才也得到了局党委成员的全票通过。
随即,文化局党委就把王智星、刘兴才作为提拔市文化局副局长候选人的报告,向市委组织部呈报……
王智星的“职务+年龄”在市级机关中层干部中,已经显得偏大,失去了提拔竞争的优势,甚至于已被划到“县级后备干部”之外了。这次公推公选,他若能再登上一级官梯,戴上县官的官帽,更体现了人生的价值,更能实现父亲的期望——光宗耀祖!
在滨江市这样的地级城市,在这样的党政机关工作,一般的人只要不是太没有水平,太不懂人情世故,太过于发挥个性化了,就可以“熬”得一官半职。
党政机关副科级领导以上职位多得很,不少的科处室人人都是处长、副处长,科长、副科长,主任、副主任。有的实在安不了职位的,也就多设一个带长的“常务”,还有专职党务领导职位、工会领导职务……如此等等的职务太太太多了,只要经得“熬”,总有一天会在姓氏的前面加个修饰词,安一个可以满足虚荣心的官名,也不枉在机关混了熬了那么多年啊。
能“熬”到一个科处级领导干部,在滨江市的党政机关里,一般不被人们看好的,而往往都把“副县级”以上的领导干部作为奋斗的目标。
王智星也是有理想有智慧有才能有水平的正处(科)级领导干部。在这个领导干部的岗位上干了3年后,也就想再往上爬一级,登上真正的“副处”台阶,也就是进入中国老百姓公认的领导干部——“县官”行列。
要登上这一级对于一般的人来说就相当地难攀登了。特别是像王智星这样靠写文章、靠写材料是写不出来的;靠自己的工作业绩,靠自己的理论水平,靠自己的组织协调经验,靠自己的实力也是很难达到目的的。
王智星也懂得要坐上真正意义上的“副处”领导干部的位子,仅靠自己个人奋斗,仅靠自己个人努力是很难有实现的。从现实的状况看,往往在提拔领导干部时,“软件”是实力,往往能胜过“德能勤绩廉”……
文化人天生有一种文人气质。王智星见到领导不会点头哈腰,不会像刘兴才那样领导说“旧扫帚比新扫帚好”,刘就跟着高喊“旧扫帚硬是比新扫帚更好”的话。
“不跑不送,原地不动”。这是当今社会人人都知晓不是秘密的秘密。刘兴才能跑,而且跑的力度很大,步子很快,文化局的人都心照不宣,看得明白。
王智星没有“跑”,也没有能力去“跑”。他是这样认为的,“跑”实在是很累人,跑累了还找不到方位,跑错了方位更找不到目标。“送”,自己那点工资的分量太轻太轻了,别人根本就看不上眼;还有,送的感觉就像当小偷一样,实在让人无法忍耐,若被别人录了音录了录像,一辈子也挺不直腰板;再说,把工资送了,拿什么回家?老婆孩子用什么?还有老家在乡下,孝敬父母,侄儿侄女上学还得资助。
跑是靠实力说话的,光跑是无用;送是送不起的,王智星没有这个实力。加之,他身上有与生俱来的骨气。这种骨气看是很傲然,但在机关、尤其是在官场上行走往往前路是不通的,不踩到泥泞滑倒,没跌进沟壑已经是很不错的了。
在外人眼里,好像只要是公务员都是社会的上流人士,有权有势,风风光光,又拿着丰厚薪水,生活过得很滋润,日子天天被“油水”装满了肚子。
其实不然,王智星虽然是个正科级领导干部,除了必须要交的要扣的,剩在工资卡上每月的薪水就只有300多张“毛伯伯”,就算别的什么也不用,全部交到老婆手里,老婆也不会露出欣喜的笑脸,总是感到像纸一般轻飘飘的。
刘兴才在这段时间来去匆匆,工作做得轰轰烈烈,就像一场足球赛开始之前,主教练已经把他作为主力队员。而他要做的就是作好上场的充分准备。
王智星依然同平常一样,该做什么就干什么,一样的用力,一样的认真。这不,他一进入办公室就打开电脑,撰写那枯燥乏味的公文材料了。
文化局办公室有8个人,是局机关处室人数最多的。一个主任,一个副主任,科员两个,还有一个会计一个出纳,两个司机。
一年一度的年终工作总结又到了,交账的时候(每年的工作成绩总结)要兑现了。局长吴仁德对年终工作总结相当认真,专门召开了搞好年终工作总结的两次专题会议,研究布置了撰写年终工作总结的任务,并按照业务性质,把年终总结的任务分解到各个处室。
这一年,文化局要分别对接上级(平行部门也有)有关职能部门交出各类总结49份,仅局办公室就领到了撰写23个总结材料的任务。
文艺处也分配了写总结的任务。刘兴才更重视总结。他在办公室里安排范佳英、钟鸣写总结时说,写好年终总结,就是干好一年工作的成绩展示。他说局领导对写好年终总结相当的重视。因为年终总结会影响单位全年的目标任务考核,影响单位的工作成绩,更会影响局长每年一次的述职报告。请你们辛苦几天,一定要把我们处做的工作总结出经验来,还有,担任局里的总结,更要用心写好。
王智星虽然是主任,但他不像刘兴才那样潇洒,刘处不会主动承担撰写材料的工作,往往只是修改修改。而王智星坚持自己起草材料,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副主任在这个时候休假去了,写年终总结的主要任务就由王来承担了。
王智星在机关混了这么多年,总结写得太多太多了,也就写出了成功的经验:他打开电脑“寻找文档——复制粘贴——剪辑添加——修改删除”,再对着“目标任务”的条款,像小学生做作业一样,照着一条一条地回答出来,用不着精彩的文笔,用不着美丽的文字。
对于总结出的数据上级看得很重,单位也很重视,这是一份总结最能“出彩”的地方。
刘兴才在修改范佳英他们写的总结时,他一般不改文字,只是修改数据。在修改数据时他也不必亲自去调查,不必认真核对,只要“统计+估计”就可以了。但最重要的一点是今年的数据一定要比去年的大,只能增加不能减少,且增加的幅度越大越好。
经过刘兴才修改的总结,报给单位领导审改满意,上级考核的部门也高兴,因为他们也要写总结。基层的成绩出来了,把N个基层的成绩相加,就变成了“上级”的成绩。这样,考核的结果总是令人满意的,年终的奖金也就不会少发的,单位同事高兴,领导满意。
王智星充分运用“电脑功能”来写材料,在几天的紧张加工之中,就写好了全部总结材料。
王智星有交材料的经验技巧。他不会把23份总结都交上去的,而是要拖到该交“作业”的规定期限的“最后时刻”,他才把要交的材料一份一份地打印出来,呈给局领导审签。
王智星也亲自参加过年终“检查考核团”。他发现有考核职权的部门,在看单位上报的总结时,只看总结中写没有写上对“他们”工作的重视,有没有年初列入“党委(党组)的重要议事日程”,他们只要看到了这些关键的文字,只要这些关键的文字没有漏掉,就会给他们写的总结打上满分。
王智星说,写机关公文,不必要像写文学作品那样去认真打磨,对每一个文字、每一个词语进行精细加工,更不需要创新。只要利用“模板”来“复制——删改”,绝对不会说谁抄袭谁的,谁侵谁的权。
王智星到了这个年龄,本来是应该干事业的时候,干大事业的时候。可在滨江市这样的机关工作,往往都是只能在“熬”中磨耗时光磨耗精力磨耗热情磨耗智慧。王智星若这次没有得到提拔使用,也许再过两三年他就只能“调研调研”了,放在一种可有可无的岗位,等着养老……
经过十多来年在机关的“熬”龄,王智星已经“熬”成熟了,“熬”出了工作能力,“熬”会了组织协调,“熬”懂了管理水平,“熬”出了人生经验,“熬”懂了人情世故,“熬”到了县官的接壤。同时,人生的青春也“熬”损了,活跃的思想也“熬”僵了,文学的梦想也“熬”飞了,创造的激情也“熬”尽了,智慧的火花也“熬”灭了,心理年龄也“熬”老了……
尽管文化局公认为王智星是个人才,是个干将,有能力也有水平,领导说他是复合型人才,也多次作为县级后备领导干部,向市里的组织部门推荐了。推荐是推荐了,只推不见踪影,这种情况在党政机关是常态,后备干部的推荐表已经在组织部堆积如山,一般是很难被抽出来,摆在那些掌管提拔干部的人的办公桌上来进行认真研究的。
王智星这样一个既没有背景又没有后台更没有大把大把钞票的人,仅靠自己的能力一步一步地走到现在这个地步,已经是很不错了。他想再前进一步,他还需要再努力奋斗,还得继续革命,竭尽全力再去“熬”一“熬”。
这次公推公选,对王智星来说,是个最好的历史机遇了。
徐莉莉知道王智星被推荐作为提拔为副县级领导干部候选人时,她说这些年来为丈夫付出的辛苦千值万值。如丈夫能提拔,就是安分守己、不贪不占,待遇也会提高很多,而这种待遇是关联到一生一世,永远得利。那将会给家庭生活带来更多更好的福利,也能更好地提高全家人的生活质量。
还有,领导干部的政治待遇,是一种无形资产,“官太太”的身份也能徐徐升值,升值的不仅是经济利益,而且也有无形的社会效益。
想到这些,徐莉莉就兴奋激动。这段时间,她对王智星更加体贴入微,关怀备致,一改以前对他的苛刻要求。而且,还主动“出谋划策”。
“智星,都说不跑不送原地不动,你也去跑跑吧?”
“咋跑?我不愿意低三下四去求人,像做贼似的。”
“你这个人什么都好,就是死爱面子活受罪,不愿意求人。如今不去求人能办成事吗?你在市级机关工作了这么多年,总还能认识一些领导吧,就去跑跑路子,说说情况,讲讲述求,把握总会更大一些,这可是机遇啊。如今流行抓住机遇,错过了这个机遇就再难遇到了。”
“只是求情没有用的。我们家拿得出什么去跑,就那点工资,别人看得起吗?”
“只要你愿意去跑,我可以帮你去借钱。”
“现在你又大方了。当时老家要修房子,向你借点钱,你坚决不同意。为了当官送礼去借钱,我坚决不做。”
“你不要翻旧账嘛,那件事是我做得不对。可家里不修房子照样可以住的,等以后我们家经济条件好了,你想支援多少我都赞成。现在是关键时期,你不能坐失良机啊。”
“我看还是打消这种念头吧。能提就提,提不了就算了。你有所不知,跑我跑不过别人,送更不能与他人相比。假若借钱去送,送出去了又没有提拔,那不是偷鸡不成,反蚀一把米吗?”
“唉,随便你吧。我还不是为你好?再说下去,也许我们又要发生不愉快了。”
其实,王智星也想找人帮助活动活动的,可他没有活动的能力和资本。他不像刘兴才家庭经济基础雄厚,关系硬梆梆的,砸锅卖铁也活动不过别人,还不如听天由命。
其实,这次提拔一开始选人时,王智星就被“主教练”安排成替补队员,只是他还时刻准备上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