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文武之道
阳春三月,风和日丽,这大好天气,是赶路的好日子,天下间,不少人趁着这大好时光,赴京赶考。
战古千年之后,人寰和平,天下开化,圣家哲学道理广为流传,以文治国成为了主流,各国为了选拔人才治国,便创建了科考制度,以天地玄黄的顺序,分别在国、都、城、乡选拔人才,而天考,便是整个国家范围内的文人考试。
商都,汤皇朝的皇都,商贾云集,聚集了全天下五成的财富,传言全城由金银所筑,号称金银城,在那里有着汤皇朝最为顶尖的书院——天雅书斋
天之雅,是为正道;墨之香,尽在书斋。
天考将在这里举行。
通往商都的鸭肠小道里,传来悠悠的歌声……
“慢悠悠,慢悠悠,三年风雨过十州,
晃悠悠,晃悠悠,一醉千里是无愁,
梦幽幽,梦幽幽,眠不行寸驴在走,
想有有,想有有,功名利禄一次有,
天考在前,享乐在后,
自在欢喜,无忧无愁~~~”
一位骑驴者的身影出现在小道深处,袁朔躺在驴背,枝叶遮住了他的身形,却遮不住那潇洒的感觉,那晃晃悠悠的驴子,在一步一步向商都赶去,仿佛是在闲庭信步,不慌不忙,自在悠游。
“嗒嗒!”马蹄声传来,一位骑士飞奔而至,破坏了这种和谐,袁朔坐起身了,双眼微眯,扫视四周,一位风度翩翩的青年出现在了他的视线之内。
“这位仁兄一路自在逍遥,真是羡煞小生。”青年看到袁朔的目光,连忙下马,抱拳行礼,目光中有着止不住的羡慕。
袁朔同样下驴,仔细打量着这位少年,白衣翩然,英俊却略显青涩,赫然是初入尘世,皮肤细腻光泽,一看便是贵族子弟,但是没有感到丝毫骄傲,礼贤天下文人,目光中充满了真诚,仿佛是赤子一般,不懂遮掩,直接看到他的内心世界。
“哈哈,仁兄夸奖了,小生只是烂泥扶不上墙罢了,胸无大志,经不起兄台这般夸奖。”袁朔就地行了个文人礼,道,他对这个青年很有好感。
“仁兄太谦虚了,小生吴过,拜见兄台。”少年恭敬的说,没有丝毫架子,真诚无比,紧接着又恭恭敬敬地拜了一拜。
“吴姓,莫不是荆州吴家?”袁朔目光流转,正色道。
荆州吴家为圣贤世家,战古千年时曾出了位吴子,为那时的汤王朝效力,曾舌战他国八位大儒,留下赫赫威名,编著了《人·地·天》一经,教人明白宇宙之奥秘,死后牌位更是立在了葬贤阁中,为天下间的十二圣之一,流芳千古,为天下文人敬仰。
吴过流传着圣人血脉,天下文人墨客都应该尊敬。
“家族之名,何足挂齿,倒是仁兄让小生万分期待呀!如此逍遥快活,当是一名声名显赫之人。”吴过还是太年轻,太青涩了,气血方刚,不觉失礼,大大咧咧地问袁朔的来历。
袁朔也是一愣,有些无语,哑笑道:“沧州袁家,荒凉之地,不足挂齿,让吴兄失望了。”
“袁家!你莫不是那乐文公逍遥先生袁朔!”吴过很是激动,这逍遥先生可是大名鼎鼎。
天地尽知晓,钟日无烦恼,
神游三千界,袁家乐逍遥。
袁朔,名乐,字逍遥,虽然乐是名,但大多数人还是喜欢叫他乐逍遥,意为乐在逍遥,自在一生,搭配虽然怪异,但确实是大名鼎鼎,儒林之内,近乎人不知,无人不晓。
九岁起,便离家云游四海,游走于红尘,穿梭于山野,足迹遍布天下江山,仅十二岁,便走了万里路,从不与任何人发生矛盾,广交朋友,人缘极好,终日以乐为调,因此被称为乐逍遥。
说着说着,袁朔难拒盛情,在吴过的盛情邀请下,与吴过一起上了吴家车队。
吴家车队人数极多,一眼扫去,明面上有三五十人,铁刀挎在腰间,凶悍无比,杀气凛然,一眼便知他们过着刀上舔血的日子。
数十辆马车的身旁,更有数十名黑衣男子,宽大的斗篷难遮魁梧的身材,双手骨节粗大,斗笠沿下流露出一丝骇人的目光,一看便是练家子。
“少爷,这人是谁?”几名大汉走来,面露不善,腰间的铁刀“唰”的抽出半截,寒光闪闪,袁朔相信只要自己稍有异动,脑袋和身体就要分家了。
那是尸山血海走来的气势,凶悍无比,只是威慑下,袁朔的身体已经不能动弹,袁朔骇然的看着大汉,目光扫过,发现大汉的刀柄上烙印着一只白虎,一番比较之下,袁朔确定了大汉的身份。
白虎镖局。
这白虎镖局都是战场上活下来的百战精英,退伍之后,由朝廷组织,组建了这白虎镖局,遍布皇朝天下,乃是天下第一镖局,走的镖无人敢劫。
“各位军哥,这位便是大名鼎鼎的逍遥先生。”威压之下,吴过仿佛略无其事,认真地介绍道,几位大汉听后,连忙收起铁刀,其中一位有模有样地行了个文人礼,显得有些滑稽,略显歉意地说:“不知道先生的容貌,还望先生恕罪。”
这些刀上舔血的人,往往都极其尊重文人墨客,希望自己的孩子有一个美好的将来,不要再干这一行,说实在的,他们也累了。
“各位军哥豪气不减当年啊!在下不才,刚才被震慑的身体都不能动弹。”袁朔自嘲道。
“不敢当,不敢当。”这些军大汉性情粗犷,颇为得意地笑着,战场上的经历是他们荣耀的见证,被文人如此夸奖,自然心中飘飘然。
……………
车队中,吴过有一辆自己的马车,显然是地位尊贵,马车内部有精美的木饰,细看,竟是古代先贤的事迹,这般手笔,非吴家无疑。
吴过细心的安排了茶点,亲自端来,笑道:“逍遥先生此次,莫不是去商都天考?”
袁朔起身相迎“逍遥先生不敢当,天考却有其事,子继父业,图谋得个一官半职,功名利禄加身,生活无忧便好。”
“袁兄太客气了,”听袁朔这般推辞,吴过也不再拘谨,敬佩的说,“袁兄乃天纵奇才,小弟看来魁首唾手可得。”
……………………
一番恭维之后,两人也聊开了,都不再拘谨,渐渐的,竟有一种惺惺相惜,相见恨晚的感觉。
吴过,为吴家嫡子,他的父亲便是吴家家主身份尊贵无比,为下代家属候选人,近乎没有自由,终日呆在家中,远离红尘,趁着这次天考出来一游,因此看到逍遥无比的袁朔甚是羡慕,便有了交结之心。让袁朔不禁感叹,小人物,还是有小人物的好日子,这自由,千金不换。
“袁兄,你可知文武之分吗?”月色将近,吴打开车帘,看左右无人,偷偷的道。
“哦?”袁朔眼中精光闪过,对此颇有兴趣,“文为治国安邦之道,武为保家卫国之道,难道其中还有什么深意么?”
“嘿嘿,袁兄果然不知,”吴过卖了个关子,清了清嗓子,继续小声道,“其实这也不是什么机密,但也不能说人尽皆知,文武之道,自荒古传承,博大精深,文,以人道为基础,以自身为窍,窍窥天机,知命数,大成可与天地同寿,武,也是以人道为基础,不过却是以自己为天,练就出强大的肉身,肉身无敌,与天地争寿,极致可破尽红尘,身化天人,长生不死。”
“莫不是仙人?!”袁朔震惊地道,他一直以为这是神话故事中的存在。
“仙字拆开是什么?人山,人中的高峰,虽然强大,但还是人。”吴过悠悠的道,袁朔的反应,他很满意。
总算是镇住了逍遥先生了!吴过出了口气。
袁朔是什么人?云游四海的老江湖了,他怎么会不知道吴过的用心,因此他丝毫不怀疑消息的准确性,仙!这个世界上真的有仙!
“吴兄?我云游四海,自认为见多识广,既然这消息并不是什么天大的机密,为何我从未听说过?”袁朔皱眉道,还是有些诧异,云游六年,如果真的有神仙的话,不应该一点消息也不知道,这实为怪异。
“袁兄,你认为世界真的就这么大吗?”吴过正色道,喝了口茶,接着说,“你云游四海,但也只是表面,因为你没有踏足那个领域,虽然你浏览过众多山河,但在我看来,你只是看到了表面,与看画轴上的山河差不多。”
袁朔听后有些不敢相信,画轴上的山河?这不相当于自己没走过么!看到袁朔紧皱的眉头,吴过也意识到自己说的太打击人了,但还是继续解释道:“袁兄,你记得曾在太华山脉身上留下‘峰回路转不见日,回首人间一线天’的诗句,那您知道回转峰真正有多高吗?一线天,究竟有多险么?”
“回转丈量九千五,一线天下万魂哭。”袁朔脱口而出,这是历代先人精心测量的结果,不可能有异,代代口头相传,被整理成句子。
“嗯,红尘中人都是这么认为的,但实际上九千五连他的山脚都不够,一线天下,万魂连他的小数也不足。”吴过语不惊人不死休,口齿开合间,茶香四溢,透露出一个又一个惊天动地的信息。
“竟如此高大,如此险恶!这般奇景,闻所未闻,见所未见!”袁朔眉头皱得更紧了,相比之下,确实就像是在看画轴,那般高度,那般险恶,根本是无法用语言形容的。
六年时光游历天下,竟只是冰山一角,甚至连冰山一角都不足,得此消息,让袁朔大开眼界,却也让袁朔颇为失落,六年的时光,都游历到狗肚子里了。莫名的,袁朔有一种怅然若时的感觉。
吴过看到袁朔那迷离的眼神,心中懊悔不已,自己打击了袁朔的文心,还打击得这么重,都快破了文心了!但又不知道怎么说,只得安慰道:“袁兄,你也莫过于太过失落,毕竟你还年轻啊,何况有些人一辈子也不知道……”
刚说完,吴过恨不得抽自己嘴巴子,这不是故意添堵吗?越想越懊悔,感觉自己二到家了。
是啊!我还年轻!我现在只有十五岁,刚成年而已,未来的时光还长着呢,反而,这次若是不知道,反而一辈子被自己的双眼欺骗着,看来以后,眼见也不一定为实。
想通了以后,袁朔感觉身心一爽,朦胧间,感觉自己好像将破开什么,对着吴过郑重一拜:“吴兄大恩,在下没齿难忘!”
“额?!”吴过一惊,心想袁兄莫不是受不了打击,想不开了!连忙道:“袁兄,你一定要镇定,来日方长,都怪我这张破嘴,唉!………”吴过已经有些语无伦次了,不知该说什么好。
“吴兄多虑了,我惜命还来不及呢!我要再走万里路,看真正的山河!”袁朔豪气万丈,不甘虚妄景,心有凌云志,再看山河风光!
彭!
一声清脆的响声!
无比悦耳!
好像是什么破开了!
马车内,袁朔连忙坐下,闭目凝神,感受身体的异动,闭眼那一刹那,他仿佛看到了自己的内在!他清楚地看到了,自己的心上,开了一个孔,或者说,多了一个窍!他开窍了!
人体有窍,不开便是顽固,不能习的大道真理,六年中,袁朔观遍天下山河,没有一丝明悟,今日却明白了,虚妄就是虚妄,唯有真实,才是现实的。
吴过也发现了袁朔的异动,那清晰的波动,清楚地告诉他,袁朔真正踏上了文道!
额…………好像没我什么事了。吴过想道,负罪感减轻了许多。
一刻钟后,袁朔身上的波动彻底平静下来,刚看到袁朔睁开眼睛,吴过连忙祝贺到:“恭喜袁兄开启一窍,正式踏上文道之途。”
“此次开窍,多亏了吴兄,此番造化,无异于再造之恩,若是吴兄需要,赴汤蹈火,在所不惜!”袁朔很是坚定,滴水之恩涌泉报之,何况这般造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