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869300000021

第21章 荆州之痛

第一节,荆州之痛

刘备一生很憋屈,最让他憋屈的是荆州。好不容易有了荆州,让关羽去守,最后却因关羽大意,丢了荆州。不但丢了荆州,关羽还因此丢了性命。刘备想为关羽报仇,想收回荆州,想教训孙权,想出口憋屈之气。但遭到孔明等大臣的反对,由此刘备更憋屈。到底要不要为关羽报仇,要不要收回荆州,要不要教训孙权?他经过痛苦地思索,终于做出痛苦的决定,而这个痛苦的决定又使他痛苦中死去。为什么是这样呢?下面我从三个方面回答这个问题。

一、理应一战。

到底要不要为关羽报仇,要不要收回荆州,要不要教训孙权,要不要出兵讨伐东吴?刘备经过痛苦地思索,认为理应一战,其理由,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是为义而战。向天下表明,关羽是我刘备的生死兄弟。

关羽是刘备桃园结义的兄弟,结义时的誓言是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现在关羽为了荆州,为了他刘备匡扶汉室的理想征战沙场,被东吴害死了,此仇不报,他的仁义之心何在?桃园结义的誓言何在?又何以义征服天下?用他自己的话说,朕不为弟报此仇,虽有万里江山何足为贵?在他看来,不报关羽之仇至九泉之下,有何面目见关公乎?所以必须出兵讨伐东吴,为义而战。

第二个方面,为理而战。向天下表明,荆州是我刘备的。

刘备取得荆州可谓煞费苦心。早年,荆州是经过赤壁之战从孙权那里借来的,尽管是借来的,但几经波折,后经双方协商,有了君子协定,南郡、零陵、武陵三郡是他刘备的。现在孙权趁关羽在襄阳与曹仁交战之机,用奸计夺走了荆州,不收回荆州于理不容。这是其一。其二,荆州是他出兵中原,讨伐曹操的门户。现在,荆州被孙权夺走了,堵死了他“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的门户。其三,孙权虽然是盟友,还是国舅,但他为了荆州给自己制造了不少麻烦,把他刘备的老婆也赚回去了,差一点还赚走了他刘备的儿子。为此也得借此教训孙权,让他在有了教训后老实一点,少惹些麻烦。

第三个方面,为气而战。

表面上看,他刘备与诸葛亮是鱼水关系,好得不得了。其实,这都是早年在赤壁之战前后的事情,有了荆州之后,刘备就受不了诸葛亮的管制了。最可怕的是,在常人眼里,他刘备是诸葛亮的影子,离不开诸葛亮。他刘备为此非常憋屈,他刘备想利用这次御驾亲征的机会,显示自己统帅三军,驰骋沙场的文韬武略,告诉他的部下,他刘备离开了诸葛亮同样能攻城略地。告诉诸葛亮,你不要太神气,没有你诸葛亮的日子,我刘备同样能纵横天下。以此发泄憋屈之气。这些,并不是我妄加揣测,刘备对诸葛亮的不满,对于以上的分析是有根据的。刘备曾在部下马良面前公开表露过。马良随刘备出征,他们两人有这样一段对话。“马良说,‘近闻诸葛丞相在东川,点看各处隘口,恐魏兵入寇。陛下何不将各营移居之地,画成图本,问于丞相?’先主曰,‘朕颇知兵法,何必又问丞相?’”这一问一答,透视两条信息。一是部下马良还是相信军事孔明,不大相信身边统帅刘备。二是刘备对孔明有所不满,对马良也有所不满,都有不屑的味道。马良又曰,“古人云,兼听则明,偏听则暗,望陛下察之。”马良搬出古人的忠告,刘备才勉强同意,“卿可自去各营,画成四至八道图本,亲到东川,去问丞相,如有不便,可急来报之。”刘备原来对孔明军师是言听计从,这次不但没有听从孔明反对出兵东吴的建议,而且从言谈中表露出对孔明的怨言。

以上是刘备出兵东吴的四个目的。一是为关羽报仇。二是收回荆州。三是以此教训孙权。四是因孔明之故想出口憋气。概括起来,就是一句话,理应一战。

二、难于决策。

刘备经过痛苦思索,认为理应一战,于义替关羽报仇。于理,荆州本是自己的,理当收回。于公是匡扶汉室,教训孙权,先灭权,后灭魏。于私,出口憋气,给诸葛亮及部下看。既然理由充分,理应一战,却为何迟迟不见行动呢?而且一拖就是一年多,期间还偷闲做了皇帝,这是为什么呢?这主要是孔明的态度使他犹豫不决,由此使出兵东吴一波三折。于此,我们可以从《三国演义》第八十一回探个究竟。

事情之初,刘备是固执己见,不顾一切,要替关羽报仇雪恨。为阻止刘备出兵东吴,赵云两次进谏,希望阻止刘备出兵东吴。刘备以“朕不为弟报此仇,虽有万里江山,何足为贵”为由执意出兵。

由于孔明带领百官进谏而犹豫不决。《三国演义》第八十一回写道,“却说先主每日自下教场,操练军马,克日兴师,御驾亲征。于是公卿都至丞相府中见孔明曰,‘今天子初临大位,亲统军伍,非所以重社稷也。丞相秉均衡之职,何不苦谏?’孔明曰,‘吾苦谏数次,只是不听,今日公等随我入教场谏去。’孔明当下引百官来奏先主曰,‘陛下初登宝位,若欲北伐汉贼,以伸大义于天下,方可亲统六师,若只欲伐吴,命一上将统军伐之则可,何必亲劳圣驾?’先主见孔明苦谏,心中稍回。”这说明只要孔明苦谏,刘备还是有所顾忌的,还是愿意听从孔明的苦谏的。

当张飞面见先主,宣誓若不能报此仇,臣宁死不见陛下也。这样一激怒,刘备又痛下决心,誓死为关羽报仇。“朕意以决,无得再谏。”

期间,尽管有学士秦宓以死相谏,刘备不但不为之所感动,还叱武士推出斩之。后经众官告免,刘备才改为暂且囚下,待朕报仇回时发落。孔明闻之,上表救秦宓。刘备看后,掷表于地曰:“朕意已决,无得再谏。”于是,经过筹划,择定张武元年七月丙寅日出师。

以上是《三国演义》第八十一回讲述的故事,其实,刘备出兵讨伐东吴这件事深究起来很蹊跷。

孔明送走刘备,回至CD,曾感叹过,“法孝直若在,必能制主上东行也。”这说明刘备此次东行是可以制止的,而且至少有三点理由证明能制止。

第一、在出兵前,刘备还见了东吴使者诸葛瑾,也是诸葛亮的兄长。刘备在出兵前为什么要见诸葛瑾呢?刘备明明知道诸葛瑾此行的目的,是企图制止刘备东征孙权,为什么刘备还愿意听听诸葛瑾说些什么,又何必多此一举呢?这只能说明此时的刘备对于出兵东吴还在犹豫之中。

第二、刘备真的是想为关羽报仇,早就动手了。现在离关羽去世已一年多时间了,什么仇啊,恨啊,早已被时间的长河冲刷得一干二净了。此时刘备重提为关羽报仇只是一个借口。

第三、孔明曾感叹,法孝直若在,必能制主上东行。其实,孔明要是苦谏,也能制止刘备东行。

为什么说孔明苦谏也能制止主上东兴呢?最少有两点理由说明这个问题。

其一、我们前面讲过,孔明带百官下教场苦谏,刘备就心中稍回。这说明刘备还是在意孔明的苦谏的。

其二、刘备对孔明还是比较迁就的。如称帝一事,百官上表建议刘备称帝,刘备很反感。后来孔明设计,装病逼刘备称帝,刘备不但称帝了,而且还说出了心里话,“吾非推阻,恐天下人议论耳。”

由此两点可以断言,此次刘备东征,只要孔明苦谏,一定可以阻止刘备东征。

孔明对刘备东征为什么不苦谏呢?先交代另一个问题,孔明对刘备东征有过苦谏吗?可以肯定地说,对于刘备东征,孔明没有苦谏。如此断言,有什么证据呢?还是前面孔明自己说的,百官问孔明丞相秉均衡之职何不规谏?孔明曰,吾苦谏数次,只是不听。这只是孔明的一面之词,不足为证。另外这次苦谏,刘备不是听进去了吗?由此反正,孔明对于刘备的东征,孔明没有苦谏。

现在回到正题上来,孔明对于刘备的东征,为什么不苦谏呢?表面上看,刘备此次东征于孔明没有进行深层次沟通,而深层次原因是刘备另有目的,孔明也居心叵测。

那么,刘备另有什么目的呢?我们在前面讲过,刘备讨伐东吴就是四个目的。一是为关羽报仇。二是收回荆州。三是教训孙权。四是出口憋气,给孔明及部属看。后来东吴恐慑于刘备的震慑,派使者求和,而且愿意送回夫人,交还荆州,愿意将杀害关羽、张飞的仇人交给刘备处置,刘备对此置之不理。后来刘备带领蜀汉大军旗开得胜,关羽、张飞的仇人被关羽、张飞的后人以及其残忍的手段处死了,为关羽、张飞报了仇。孙权也愿意交还荆州,送回夫人,而且上表求和,承认了错误,表达了忠心,教训孙权的目的也达到了,军师及部属也见到了刘备的文韬武略给东吴带来的震慑,憋气也大舒了一口,同行的马良也乘机向刘备苦谏,“仇人已戮,其恨可雪矣,吴大夫在此,欲还荆州,送回夫人,永结盟好,共同灭魏,伏候圣旨。”刘备此时还为什么听不进马良的苦谏呢?况且,马良在刘备的心目中是有地位的。初入荆州,刘备就对马良讲,“马氏五常,白眉最良。”于情、于理,刘备此时都应该是大获全胜,见好就收的时候。为什么刘备不听从马良的劝告见好不就收呢的?孙吴两次求和,刘备都置之不理。特别是后一次,是在刘备出兵节节胜利的情况下,出兵东吴的目的都圆满完成,而且,谋士马良一再进谏撤军,刘备为什么不见好就收呢?由此,只有一个原因,刘备此次出兵东吴除了以上四个目的外,他另有企图。他到底有什么企图呢?

他的另有企图与孔明有关,为什么刘备的另有企图与孔明有关呢?

我们回顾刘备这次东征的整个过程中孔明的所作所为就明白一、二了。事情之初,孔明是不苦谏,后在百官的劝谏下与百官一道苦谏,刘备心中稍回。后为了秦宓又上表刘备为秦宓求救。仅有这两次劝谏,刘备对此是有想法的。一是在出兵东吴这件事上,孔明态度暧昧,仅有两次劝谏。一次是被百官逼迫,不得已而为之。第二次是为了替秦宓求情。除此之外,孔明没有单独地、主动地、当面就刘备东征这件事苦谏过。由此刘备想起庞统,庞统为了西征,不厌其烦地、一二再、再而三地不遗余力地和自己反复苦谏,如何要西征、怎样西征?刘备将孔明与庞统比较,他认识到了孔明的深不可测。此次东征之前,刘备对孔明做过暗示,那就是出兵前会见诸葛瑾,刘备之所以要会见诸葛瑾,就是再一次告诉孔明,我刘备对于东征一事还在犹豫中,希望能单独听听你孔明的想法。孔明无意于此,所以刘备才执意要出兵。这次执意出兵的理由是对孔明彻底的失望。在决定生死存亡的大事面前,你孔明都能置身事外,那么,我刘备一旦离去,还有谁管得了你孔明。由此推断,刘备借此出兵的目的是锻炼队伍,培养新生代。而孔明作为局外人冷眼旁观的内心想法是什么呢?孔明从刘备的所作所为中看透了刘备的心思。刘备将他的表章掷于地上,已看出了对他的不满,而且将他留守两川,实际上甩开他孔明,单独行动。孔明想,你刘备原来进攻益州时有庞统辅佐,进攻汉中时,有法正辅佐,现在,你仍然甩开我,那么我们就骑驴看剧本,走着瞧。孔明有点幸灾乐祸。对于这一点大家也许尤为不信,不过,这是有事实作作证的。就是刘备依山扎寨这件事,远在天边的曹丕都知道了,近在眼前的孔明会不知道吗?作为办事谨慎的孔明肯定是无时无刻不在关心着战局,而且孔明的行踪,马良都知道,那么,军队的行动孔明会不知道吗?由此判断,孔明不可能不知道,只是知道了装不知道罢了。孔明在等着看刘备的悲剧,然后以此要挟刘备。孔明有这样的心态会去苦谏吗?刘备看到了孔明的作壁上观心态,预感到了蜀汉政权的危机。所以,由难于决策、拖而不决的心态变得尤为坚决,不得不战。所以说刘备这次东征很蹊跷。

三、不得不战。

本来这次出兵东吴,在刘备看来,理由充分、义无反顾、不得不战,但由于部属的反对,使他犹豫不决而痛苦,再加上军师孔明对这次出兵东吴态度暧昧,使他更加痛苦。孔明对这次刘备出征东吴作壁上观,刘备心知肚明,由此引起了刘备更加深刻地痛苦思索,做出了一个更加坚定的决定,那就是对东吴不得不战。为关羽报仇是导火索,是表面原因;讨要荆州、教训孙权是一个目的,不是主要目的;赌气给孔明看也是做做样子,出出憋在心里的那口闷气,也不是根本目的,只是最初的目的;现在不得不战的根本目的是想借讨伐东吴练兵培植新生代,为政权顺利过渡到刘禅储备人才。除了孔明不配合,刘备从孔明那里感觉到了危机外,刘备还从现实中感觉到了危机,那就是跟随他的老部下已是七零八落、明日黄花了。恩若兄弟的关羽、张飞,已经不在人世。目睹蜀汉人才匮乏,所以,刘备不得不借出兵东吴练兵,培植新生代。从这次出兵东吴的人员配置状况来看,从攻城略地的战争实践来看,打头阵的、冲锋陷阵的都是新生代。说白了,主要是关羽、张飞的后人关兴、张苞等。从这些现象中可以窥见刘备的真实意图。而且刘备对这些新生代的表现洋洋得意,刘备对关兴、张苞等人屡立大功无限感慨地说,“昔日从朕诸将,皆老迈无用矣,复有二侄如此英雄,朕何虑孙权乎?”进一步佐证了刘备有意栽培新生代的意图。这也是现实给刘备带来的危机感。从他刘备自身来看,刘备有时不我待的紧迫感。他已年过六旬,时间与精力都不允许他蹉跎,况且,刘备历来就是一个有紧迫感的英雄。刘备当年寄居在刘表那里,就为此掉下过伤感的眼泪。《三国演义》第三十四回有如此记载,“刘备见自己髀肉复生,亦不觉潸然泪下,刘表见玄德有泪容,怪闻之,玄德长叹曰,‘备往常身不离鞍脾肉皆散,今久不骑,日月蹉跎,老将至矣,而功德不建,是以悲耳。’”过去,为髀肉复生而感岁月蹉跎,老将至矣而流泪,今天,到手的荆州复又被人夺走,刘备能善罢甘休吗?更因他明白他的荆州,在他手上丢失,不在他手上收回,那么靠刘禅是没有指望的。刘备感觉到自己一天天老去,如不趁此时收回荆州,也许,老天不会给他机会了。他更明白不加快人才培养,蜀汉政权会因后继无人而自毁长城。因此刘备要迫不及待地出兵东吴。有人也许会问,出兵东吴,如果只是为了练兵,那么出兵北伐,不也能练兵吗?而且出兵北伐,在蜀汉内部是人心所向。不错,出兵北伐,也能达到练兵的目的,也能达到培养新生代的目的,但是,相对出兵东吴来讲,出兵北伐,难度更大。一是曹魏势力大,二是路途艰险,三是理由没有出兵东吴如此直截了当。至于第三点似乎为大多数人不可接受,但其一、二两点是不应该怀疑的。因为后来诸葛亮,六出祁山都无功而返,最后,把在自己累死在五丈原。也因此掏空了蜀国。由此来看,当时,刘备出兵东吴相比出兵北伐是比较清醒、明智地选择。综上所述,我们不难看出,刘备出兵东吴的真实目的。由于现实带给他的危机感,由于自身带给他的紧迫感,他终于做出痛苦的决定,面对东吴,刘备不得不战。

另外刘备出兵东吴,也不是草率决定,而是经过深思熟虑、精密部署的。当时,张飞还在世,刘备让张飞提本部人马自阆中出发,自己统帅精兵与张飞会于江州。让诸葛亮保太子守两川。让赵云为后应,兼督粮草,黄忠为前部先锋,特别是对北面曹魏的防守更加用心。尽管刘备知道,当时的曹魏经汉中一战已伤其精骨,曹操也刚刚离世,曹丕才即位,权力还处于真空与过渡期。由此种种,曹丕还一时腾不出更多的精力趁机进攻汉中。尽管如此,刘备还是做了认真部署。强化了汉中的防守。汉中一向为魏延拱卫,这次出兵东吴前夕,刘备加派马超与马岱兄弟二人去协防。要知道,人家马超可是五虎上将之一,前去拱卫汉中,可见,刘备对汉中,对曹魏防守的慎重。应该说,刘备对出兵东吴,计划是周详的,部署是严密的,对东吴用兵胜算是有把握的。可是,最终,却失败了。

为什么失败了呢?我分析主要原因有三点。

其一、是时过境迁,懈怠了斗志。

作战是一鼓作气。关羽死后,要报仇,就要趁势而作。中间几经波折,不但没有趁势用兵,反而在众人的劝说下做了皇帝。然后又给跟随自己的部下封官晋爵,这样折腾下来,刘备自己多少有些麻木,部下也沉浸在授勋的喜悦之中,憧憬未来。对于报仇雪恨,这些人并不十分上心。如果他们有上心的事,那就是日后怎样帮助刘备统一中国,在刘备统一中国的过程中他们捞到更多的好处。这个时候谈报仇雪恨,已是明日黄花了。

其二,几经折腾,内耗了有生力量。在众人的劝阻下,刘备在报仇不报仇的左右折腾中,内耗了有生力量。最主要的是折腾死了张飞,要是有张飞在,冲锋打关那自然是万人敌。

其三,与丞相诸葛亮缺乏沟通,造成很多失误。如果加强沟通,上下一致,齐心合力,尽快出兵,最少可以避免火烧七百里军营的悲剧。《三国演义》说,诸葛亮在得知马良送上来的图本时,拍案叫苦,叹曰,“汉朝气数休矣。”由此推理,当有诸葛亮跟随,抑或即时与诸葛亮沟通,听听诸葛亮的建议,就可以避免火烧七百里的悲剧。当然,假设归假设,悲剧已发生,历史之所以不断地出现成功与失败,就是因为有人不断地犯错误。失败是因为犯错误,成功也是因为有人犯错误。

荆州之痛,给人留下的教训是什么?荆州之痛,告诉人们,做事要量力而行,见好就收。刘备出兵东吴,其间,仇也报了,恨也雪了,孙权也受到了警告,荆州也因此可以乘机收回,夫人也可以乘机归巢,诸葛亮及部属也可以知道了刘备的胸怀与谋略,但是,此时的刘备还不足,既得陇,复望属。最后被黄毛小儿一把火烧得一干二净,前功尽弃。历史就是这么突然,这么捉弄人,当你轻而易举地得到了所要的一切时,你认为来得太容易了,不去珍惜她,更不以此为满足,企图得到更多,历史却又在那么不经意的一刹那间又让你失去了一切。也许,这就是历史,这就是天命,专爱捉弄那些贪得无厌之徒。

当然,适可而止,量力而行,人人都知道,刘备也一定会知道,为什么做不到呢?不能适可而止、量力而行的根本原因,是自不量力。由于自不量力,往往自以为是,自以为是又因缺乏常识而往往固执己见。见到关兴、张苞兄弟二人夺了头功刘备洋洋自得,自以为打江山有这兄弟两足矣,而轻视老将,盲目自信,这是因自不量力而自以为是。为了避暑、为了解决饥渴,沿山林茂密处连营七百里安营扎寨,这是缺乏常识,连曹丕都看出来了的常识,曹丕据此大胆预言,“刘玄德败矣。”而刘备却不顾部属的反对执意如此,并大言不惭的说,“吾也常年在外带兵打仗,亦颇知兵法”。这就是因缺乏常识而固执己见,由此两点,刘备这一次几乎输光了所有的家底。

有一位哲人说,往往有些人虽说缺乏常识,但不缺乏主见。我认为这是最可怕的人。刘备因太有主见带来了荆州之痛,荆州之痛后还有夷陵之痛,夷陵之痛有甚于荆州之痛。欲知夷陵之痛为何而痛,请看下一节,夷陵之痛。

同类推荐
  • 亚历山大帝国

    亚历山大帝国

    本书用流畅的笔触再现了亚历山大帝国(马其顿)兴起、鼎盛、衰亡的全过程,总结其成败得失,是读者了解亚历山大帝国历史的一部好教材。
  • 吕后与陈平

    吕后与陈平

    秦朝末年,阳武县人陈平去参加项羽的反秦起义军,路上救了逃亡中的吕雉,二人从此相识。陈平离开忌贤妒能的项羽投奔刘邦,六出奇计为建立和巩固汉室江山立下大功,是著名的开国功臣,被做了皇帝的刘邦封为曲逆侯。单父县人吕雉听从痴迷相术的父亲吕公的安排下嫁刘邦。刘邦率兵反秦,吕雉被抓入秦廷监狱,受苦遭罪,险些丧命。楚汉战争中她被项羽捉住,在楚营中做了两年多的人质。刘邦得了天下,另寻新欢宠幸年轻貌美的戚妃。吕雉不能容忍戚妃的夺嫡行动,求助与自己同患过难的陈平出谋划策,使一对儿女避免死于非命,保住了她的皇后位。刘邦去世后,吕雉揽政弄权,寻仇解恨,肆意杀戮刘氏皇族子弟和贬谪敢于直谏的大臣,令陈平茫然、后悔。陈平采取曲意逢迎的策略,赢得吕后信任,保护了一些刘氏皇族子弟和刚正老臣,虽多次涉险仍忠诚无畏。陈平联合太尉周勃、齐王刘襄、朱虚侯刘章、颍阴侯灌婴等剪除吕党,安定了刘汉王朝。
  • 崛起明末1616

    崛起明末1616

    主角穿越大明朝万历年间,是宁夏镇一小旗官,穿越的时候附带《国王游戏》一起穿越过来了。主角发誓,绝对不能留长辫子、做奴才,只好奋起努力,和蒙古斗,与后金战,改变历史进程,杜绝四川大屠杀、扬州十日、嘉定三屠等惨剧的发生,挽救2亿汉人被屠杀的命运;利用系统对抗明末小冰河时代带来的危害;与西班牙、荷兰、英法等进行海上对抗;建设华夏大帝国,横跨亚非欧美和大洋洲。
  • 我的抗战2

    我的抗战2

    如果《我的抗战I》是前哨、序曲那么《我的抗战Ⅱ 》就是更艰苦卓绝的战争史实、更加残酷而警醒的历史记忆口述者身份更广泛增加了更多平明受害者口述,并且增加了侵华日本士兵的口述,从他们的视角,讲述战争的惨烈、悲壮和残酷,更全面地反思战争。内容描述更深入深入细化《我的抗战I》中涉及的部分战役,完整呈现中国远征军的故事,亲身经历731部队的幸存者为你讲述那段令人毛骨悚然的真实。
  • 三国平天下

    三国平天下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历史的洪流滚滚而来,是碾压还是被碾压?尽在本书!非穿越,非重生!适度YY!
热门推荐
  • 仙凡传奇之仙途

    仙凡传奇之仙途

    我只想去保护挚爱,那怕撕了这天,踏碎这地!
  • 深蓝物语之鳞光年

    深蓝物语之鳞光年

    “知道人鱼的传说吗?”冥冥之中听到有人在问。——头痛无比。脑中是一片暗蓝色的深海,表面看似平静无波,底下却暗潮滚滚,腥甜而又苦涩的味道扑鼻而来充斥着整个感官。不安地动了动,眼睛因外界的光亮刺激而缓缓睁开,入眼的是一整个阳光明媚的世界。【是你救了我?】徘徊于脑海的是这样一个问题。“你醒了?”意识清醒后听到的第一句话便是这个。他疑惑,到底是什么样的人才能有这么好听的声音,才能有这么温柔的语气,才能有这么善良的心灵。【你是谁?】他想问她,可是声音嘶哑不成字句。“烧退了。”依旧是如此好听如此温柔的声音在说话,伴随着温暖覆上额头。他无意识地一震,她手心的温度仿佛是太阳源源不断地给他温暖,全不似他梦里见到的冰凉刺骨的海水。
  • 噬影之路

    噬影之路

    这是一个快要被吞噬的苍穹,魔影丛生,却隐秘狡猾。重重算计,魔影包覆整个苍穹,苍穹也变得奄奄一息,可笑众生苟延残喘!幸得,异曲同工之妙的陈翎可以与之争锋,有时谨言慎行,却不失杀机四起,有时低调行事,却不失铿锵有力,有时锋芒毕露,却不失唯我独尊。有了他,苍穹不在无力,有了他,苍穹遍地都留住他的名字,有了他,苍穹的大地将更为精彩绝伦!
  • 绝世无双废柴逆天四小姐

    绝世无双废柴逆天四小姐

    人人都说洛汐寒冷漠高傲,,可谁知她的冷漠、她的高傲来源于孤独寂寞,父母皆为科技研究所所长,对她这个女儿忽视的不能再忽视。一次研讨,一把古剑,她洛汐寒竟也成为穿越大军的一员!算了,穿越就穿越吧,姐怎么说也是天之骄子啊!怎么也得穿越到一个绝代天才身上吧,咋让姐穿越到一个任人欺凌的废柴身上吧!废柴就废柴,姐上一辈子还渴望父爱母爱呢?怎么的也得给姐安排个父母吧!没爹没娘算怎么回事!算了算了,这一切姐也忍了,废柴是吧?那就看她乌鸦变凤凰,废柴变天才!洛汐寒鄙夷:贼老天,你出来,给姐搞劳什子穿越?姐保证不打死你!
  • 品牌,另一种制造:中国制造年代的品牌思考

    品牌,另一种制造:中国制造年代的品牌思考

    本书从企业打造品牌入手,分析了造成中国品牌目前状态的突出问题,提出了企业品牌经营的多种方法;针对弱势品牌的发展壮大,提出了品牌发展的三智学说,并重点阐述了三智学说的具体内容。
  • 假书不要在意

    假书不要在意

    主角遭遇车祸,穿越至异次元世界。开始了一场奇葩的救世之旅
  • 拜托了,吕公子

    拜托了,吕公子

    初入高中,孙青瑶就惹上学校头号大人物,以后的日子是要仰仗与他,还是死磕到底?!
  • 乱世红颜之倾城太子妃

    乱世红颜之倾城太子妃

    一场意外魂穿异世,他对她一见钟情,乱世之中只有她是他的牵挂,为她某得一丈方圆,任她所为,颠覆了这天下又如何,只要佳人一笑,她说愿得一心人,他就宠她一世一双人
  • 王子的神秘公主

    王子的神秘公主

    一个拥有轻微自闭症的女孩,一个被忽略的男孩。意外的车祸,使女孩记忆全失。女孩还会记得男孩吗?还会记得彼此的承诺吗?
  • 矛盾的油画师

    矛盾的油画师

    青年油画师冬晓经过数年努力开了一家油画展厅,为满足客户需求,他需要创作一部分人体绘画作品。在招聘人体模特未果后,他的女友美杉希望能充当他的模特,她也最终说服男友。冬晓思想观念保守,在绘制过程中几经心理斗争,最终完成作品。新画次日即被卖出,可冬晓却陷入心理怪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