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剧情应该是发生在中考结束后的暑假,那时才女对白图的看法应该转变了很多,因为是粗略的大纲,所以看不懂我也没办法了。)
顾才女听爸妈说有一个远方亲戚要来她家,于是问了一下对方孩子多大,在听闻了有一个十岁左右的女儿(顾如虹的父母并不记得是女孩,只是告诉顾如虹有个十岁大的孩子)的时候,顾才女当场脸色煞白。
她突然想起以前也是有一次家里来了一个亲戚带着一个小男孩,结果就是小孩玩着玩着就盯了了她这个大姐姐的房间,于是在顾才女父母的允许下而顾才女还在厨房洗碗并不知晓前杀进了顾才女的房间,小孩走后还带走了顾才女的一本非常喜欢的绘本,她还未看完的绘本故事就这样没了,当然如果仅仅如此,顾才女也没什么不能接受的,只是当顾才女送走小孩一家后返回房间面对着那犹如人间地狱一般的场景时,顾才女彻底的对熊孩子这种生物绝望了。
白图是她的邻居,作为顾才女放他一马的报答,白图当然不会拒绝帮助顾才女一起在熊孩子到来之前商量还对策。问题是要怎么做呢?
顾才女觉得一开始就不能给对方好脸色看,她要冷若冰霜,然后让对方在见到她的第一面时就感觉她是个大魔王,不好惹。先来一个下马威,用眼神树立威信。
白图说那万一你上来就直接把对方吓哭了,然后你爸妈为了安慰那小孩直接来一句,去姐姐的房间吧,想要什么挑什么!那不是直接黑掉了?所以开门杀万万不能用。
那么,第二种,我直接把我的房间上锁?你觉得可能吗?你爸妈知道了还不是会叫你打开。把我的玩具收起来?可以是可以了,跟上面的一样,别人不知道还好,要是被你父母知道了,就不好说了。直接跟你父母商量吧。
不行,为什么?不为什么!那么要怎么办,能想的办法都想了。
解决办法,运用陌生人来访客的原理,来提高亲戚对自己孩子的约束程度。
他们会说你小时候不也是这样的吗来压我,你笑什么,我承认我小时候确实是熊孩子,但是这跟我现在讨厌熊孩子没有半毛钱关系啊,凭什么我小时候是熊孩子,现在就必须忍受别人家的小孩子是熊孩子这样的事?难道我小时候做错了事,我长大了认识到到这是错的,现在有别的小孩也跟我犯下了同样的错误,我就要像过来人一样拍着他的头说,没事没事,我也是过来人?难道这些是每个人小时候都必须经历的?
没错,我爱小时候的自己同时也讨厌小时候的不懂事,这并不矛盾。
然而最后来到顾如虹家里的是一个非常懂事的孩子。
于是他们开始讨论起关于家教的问题,白图说这跟用暴力教育孩子差不多,你不哭我就不打你,你要是还哭我就接着打。
似乎是压制了人的本性。
但是打跟好好的说道理还是有着一定的差别,前者只是治标,并没有说明为什么不能哭,后者把一切说得很明白,你有哭的权利,但是你没有打扰他人的权利,我尊重你,但同时也尊重其他人。
所以你要哭可以,我们找个没人的地方哭。关于这一点,教育本身就是一件压制人性的事情,压制人性中恶的一面。
那么为什么聪敏如顾才女为什么不提出来跟父母商量呢?因为有过一次前科,顾如虹当然不在信任他们了。心境变化:这个故事重要的不是结局,而是白图与顾如虹讨论的时候,两人想法的碰撞,没错,注重的是过程,不是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