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大鸿开国不久,此时看似国泰民安,实际上却藏着不少问题,就拿这青州来说,其北境中多有大寇横行,这里面又以三大贼寇为最,祸害一方,连州刺史都为此焦头烂额。”
“哦?”
杨玄闻言惊讶万分,当今大鸿实行的是州、郡、县,三级行政区域划分,州刺史相当于一州的最高行政长官,能让他都感到头疼,这三大贼寇也确实了不得。
“区区贼寇竟敢如此嚣张?”杨玄笑道。
方鹤龄怒道:“何止是嚣张?简直是无法无天!”
杨玄惊讶道:“怎会如此?”
方鹤龄道:“我大鸿开国之初,太祖皇帝大兴武道,颁布“天下布武”之令,举国上下无人不崇尚武风,至此短短两百年间,武者便如雨后春笋般在九州上纷纷冒了出来,青州也不例外。”
说到这儿,年轻的道人面露忿忿之色,在雪夜中倾泻着怒火。
“五十年多前,青州北境内出现了三位武圣,他们各纠集了一众强人,分别号称“赤眉”“黄须”和“白发”,杀官造反,祸乱一方,被州刺史称为三大贼寇,与他们相比,黑风贼练给他们提鞋都不配。”
杨玄闻言倒嘶了一口冷气。
“不是还有军队吗,难道连朝廷大军也不是三大贼寇的对手?”
方鹤龄摇头道:“那倒不是,朝廷大军横推九州,青州军更是其中的佼佼者,不知镇压过多少巨擘大枭,区区贼寇又算得了什么。”
杨玄不解:“那三大贼寇又如何能在青州北境横行?”
方鹤龄叹道:“唉......还不是因为那些个狗屁皇子。”
杨玄闻言不禁惊讶,原来这个仙风缥缈的修道人也会爆粗口。
“这里面的情况有些复杂,容我为你细细道来。”
接着,方鹤龄又解释了起来。
一百多年前,时值天下大乱,前朝在暴政中走向覆亡,玉州古家趁势而起,终夺取了江山神器。
古家之中,二公子古世天有不世之材,少年从军,未及弱冠之年就已勇冠三军,且智略过人,曾施展奇计营救过前朝的大乾人皇赵寒。
天下动荡之初,古家于玉州西境拥兵自重,待大乾人皇赵寒去世,于上原立赵寒幼子为皇,挟天子以令诸侯,古世天受封为秦国公,统领大军东征西讨,多年来立下赫赫战功。
大鸿建立之后,古世天晋封为秦王,率部扫清天下,先后平定了宇文不破、韩光武、李磬、寇怀天等乱世枭雄,不久发动政变,杀死兄长太子古新朝,四弟韩王古元心,成为太子。
没过多久,高祖人皇古岳退位,古世天即位,改元苍生,至今共一十九年。
古世天在位期间,积极听取群臣意见,对内以文治天下,虚心纳谏,厉行节约,劝课农桑,让百姓休养生息。对外以武定乾坤,开疆辟土,攻灭不臣,教万邦来朝,进贡称臣。经过十九年的励精图治,令大鸿国泰民安,进入一个前所未有的盛世。
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可偏偏古世天这般英明盖世,生下的几个儿子竟是一个比一个不成器。
围绕太子之位,诸多皇子结党营私,明里暗里进行各种争斗,互相扯对方的后腿,给大鸿的安定蒙上了一层阴影。
青州的祸乱得不到解决,主要原因就在于此,几位长官分属于不同派系,这个向某一位皇子尽忠,那个却是为别的皇子效力,为防止对方获得功劳,互相掣肘之下,征讨三大贼寇的事竟不了了之。
说完来龙去脉,方鹤龄满面懊恼,令杨玄不由得笑了起来。
“好了,道长还是安心的修行悟道吧,方外之人怎么就操起了朝廷大臣的心。”
“说的也是。”方鹤龄砸了砸嘴道:“红尘是非多,尤其是涉及朝堂的事,更是复杂万分,幸好我自幼一心求道,不用为此头疼。”
提起修道,杨玄突然想起来。
“我在山上之时,有个老道对我讲过,习武之人百病不生,修道之人更能长生不死,过去我以为这都是他瞎掰的,直到现在才将信将疑......”
“敢问道长,难道这世间真的有习武修道之法吗?”
杨玄满是期待的看向道人。
方鹤龄肯定道:“有的!”
杨玄双目一亮,放出期待的光彩。
方鹤龄看出他对此很感兴趣,便笑了起来。
“难道杨兄也向道之心?”
“实不相瞒,在下却有此意!”杨玄也不隐瞒,笑道:“我也不奢求道长能传我功法,但求能指点一下门路,好让我知道上哪儿寻师问道即可。”
方鹤龄笑问道:“杨兄即有向道之心,我又怎会藏着掖着?”
杨玄摇摇头,静待下文。
方鹤龄又问道:“杨兄可知何为修真?”
杨玄再一次表示不知。
方鹤龄道:“入道修行,求得真我,这就是修真。”
而后娓娓道来。
说起入道修真,世上流传的途径大致有两种:
其一为修炼武道功法。此即以武入道,以身体为宇宙,发掘自身潜力,拳碎乾坤,脚跺山河。
其二为修炼方外道术。磨道心、持道法、修道术,盗天地造化,引大道玄机,法运阴阳,术转生死。
杨玄问道:“二者不能同修吗?”
方鹤龄沉吟片刻,道:“可以倒是可以,不过很危险,也很难有所成就,非身具大机缘、大毅力和大智慧者不能臻至圆满。”
杨玄继续问道:“那依道长之见,我应该修炼武功,还是修行道术啊?”
方鹤龄笑道:“这个就要看杨兄自己了,不过你若想踏入武道,只需花上些银子即可,如今我大鸿提倡武道,想要买一本武道秘籍还是比较容易的。”
“至于秘籍好坏,本朝的《武经总要》将天下的武道功法按品质,从好到坏,划为无上绝学、上乘功法、下乘功法和不入流一列,这些功法有些是口耳相传,有些是记录在书册之上,此类书册可统统称为武道秘籍。”
提到银子,杨玄就很尴尬了,他一个“山野匹夫”,身上连半个子儿都没有,如何买武道秘籍去。
他干笑了两下:“那修道的呢?”
“不多不多,若是运气十足,五百座银山便足矣。”
方鹤龄呵呵一笑。
“五百座.....银山......道长莫不是开玩笑?”
杨玄哑然一笑,满目神情露着一副不敢置信的模样。
“当然是开玩笑。”方鹤龄微微笑,而后话锋一转:“凡道法著作皆无价之珍,承修道之法于书帛,但得问世,即可视为经典一流,称道经、作道典,区区五百银山又如何能够买来。”
古人云:著於竹帛谓之书。
何为经典?
经者,书中之王也,非不朽巨著不能冠此名称;
典者,书中之权也,非当世典范不可当此殊荣。
上古九州,纸张尚未出现前,人们著书立言通常要将文字书写于丝巾或简牍上。
竹生于山,木长于林,截竹木之片,狭长者为简,宽短者为牍,加笔墨之迹,乃成文字;编简成卷,即为书简,多用于著作;编牍成卷,即为书牍,常用于文书。
书简有四类:册、籍、典、经。
册者,简编则为册,亦叫作策,采山竹或山木,磨光汗青,长一尺七寸,宽一寸,厚四分,取青线绳编连,且不得少于三道,编缀成书,便叫作书册。
籍者,有名之册也,为人所知,灵竹为材,长二尺,宽一寸,厚四分,取黑线绳或牛皮条编连,且不得少于四道,编连成册,刻名挂牌,藏列于架,流传于世。
典者,大册重书也,流芳百世,神竹为材,长二尺四寸,宽两寸,厚五分,用银线绳或银鲛皮编连,不得少于五道,承社稷之大,载山河之重,为当世标准,作后世考据。
经者,不朽篇章也,群书之首,仙竹为材,长三尺,宽两寸四分,厚九分,用金线绳或金蛟皮编连,且不得少于六道,字字珠玑,段段精辟,章章绝伦,篇篇锦绣,经久不衰,万世之作。
磨光即打磨劈好的竹木,使书简易于写字;
汗青即制作竹简时,先以火烤青竹,令水分如汗渗出,再刮去青皮,以便于书写和避免虫蛀。
关于尺、寸、分,此乃大鸿计量长度的单位,自上古沿用至今。
以地球上的通用计量单位作为标准,一尺约有22.5厘米,为十寸之合,又等于百分。
在尺之上,依次有跬、步、墨、仞、寻、丈、引、里、舍;
在寸之下,依次有分、厘、毫、丝、忽、微、纤、沙、尘;
尺寸之间,有扶和咫;
除了尺、寸、分,常用的还有步、丈、里,一步约为四尺五寸、一丈等于十尺,一里等于一百五十丈。
与木简相比,竹简较为耐潮,更容易保存,因此也更受作书者的青睐。
简册存放时,是以最末一简为轴,再把有字的面向里卷起来,首简背面可题上书名,排列在书架上,书卷前挂上一枚木牌,写有书名后,可方便书籍的管理和收藏,这就叫挂名牌。
随着纸质的书本代替书简后,书籍就成了泛指,装钉好的书本无一不可叫作书籍。
各类书籍里,比较薄的就叫书册,最为珍贵和最具价值的就叫经典,而关于武道修真的经典又最具有价值,任意一部都堪称无价之宝。
杨玄尴尬的笑道:“原来如此,我尽量不开口,你继续说吧。”
“武功道术,其本质并没有太大区别,到最后都是为了寻求超脱,永恒不死。”
赤光照面,映出方鹤龄脸上的一抹笑容。
“人体内蕴藏浩瀚力量,谓之肉身宝藏,修行功法便是开启宝藏的钥匙,只不过武者是不断追寻自身内在力量,挑战肉身和意志的极限,而道人探寻天道奥秘,以人力引动乾坤伟力,最后臻至天人合一的境界,两条道路无论走上哪一条,到最后都是殊途同归。”
“武道练到登峰造极,人体宝藏被挖空,想要打破肉身桎梏,就要参悟大道玄机,汲天地伟力于己身,令自己脱胎换骨,升华到更高的生命层次。道术修行至最高境界,肉身也会成为进化的枷锁,想要继续前进,就得将肉身潜力发掘到极限。”
讲到这里,方鹤龄停了下来。
“我说的可能有些晦涩,若有不懂之处,杨兄尽管问我便好。”
杨玄道:“好。”
方鹤龄见状,接着阐述起来。
“何为大道?”
“大道亦作玄真、或道真,此为众生的本性真我,也是无限问题的终极答案,既是绝对、也是永恒,既是无限、也是唯一,天地生灭始于此,万物兴衰尽其中,玄之又玄,不可思议。”
“我辈修行的终极目的就是以身合道,让自我存在抵达道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