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的P市已经早早进入到炎热炙烤的状态,过早到来的炎热只能说明这是一个漫长而又难熬的夏季。整个小城被突如其来的热浪推搡得有些晕乎乎,柏油马路上人流、车流变得模糊,路面汩汩地往外翻涌着来自地下的热气。
建筑物的外墙面似乎已经开始脱落,各类植物也变得病恹恹的,卷曲着叶子,偶尔吹来一阵热风也懒得再动弹几下。在这样的环境里,人的情绪被推到了极致,不经意的一点小摩擦都会引发大的纷争。
我就是在这个时候回到的P市电视台。
似乎冥冥中早有安排,让我在这个时候回来,然后在这个时候电视台内部开始改革,要办一档民生类的节目。国内民生类的节目似乎总跳不出自我设定的圈子,猎奇心理总会不自觉占据上峰。在观众喜好的影响下,记者策划和采访的定位就难免出现偏颇。毋庸置疑的是,抱着这种想法的记者大有人在,追求视觉冲击的快感和一时的兴奋,一条条忽略新闻事实本身的社会影响和价值的粗糙新闻就这样被不断制造出来。
恰巧的是,领导也对这种新闻十分认同,毕竟,站在领导的层面上看的是效益和收入。领导总说:电视台不是说理的地方。连法官都无法做出公平裁断的事情,一个电视台几名小记者哪能随便盖棺定论?可事实是,观众的期望值总是强加到电视台身上,甚至还会自行脑补,融入角色,站在貌似公平的立场上对事情评头论足。相当滑稽可笑。
第一天回电视台,早晨我妈竟然破天荒给我包了饺子。我妈很好玩,似乎在她的印象里,无论过什么节都应该吃饺子。除了什么冬至饺子、夏至饺子、过年饺子,甚至连二十四节气都得普及成饺子。幸亏不是一种馅料,在这一点上我妈还是较为自觉的,不断变换馅料,以达到一种表面上的丰盛。
吃过了我妈包的土豆饺子(之前我从来不知道原来土豆可以包饺子,那不会成一包泥吗?),骑上我的小坤车,一出门便被热浪催得昏昏欲睡,很有种出师未捷身先死的不祥之感。路边的孩子在哭着嚷着让妈妈给买冰棍,母亲又是哄又是吓,怎么说都不行。相隔不远,两车刮蹭,明显是后车变道导致。后车司机也不是新手,定是在车上就受了妻子的埋怨,下车后就绕到对方车前,又是打手势,又是点头弯腰抱歉,一脸的对不起。对方车主倒是一脸的淡定,不急不慢地从车上下来,先是乜斜了对方司机一眼,然后径直走向发生剐蹭的地方查验情况。发现只是略微变形,漆面被剐掉之后,便长嘘一口气。缓缓点上一根烟,一副得理不饶人的架势。
说吧,公了还是……
私了私了。肇事司机一下子抢过来话语权。大哥,你看咱都是文明人……
你说谁不是文明人了?这个司机好像耳朵不太好使,实则是在耍横,断了对方套近乎的念想。
是是,咱都是文明人。发生这事谁也不愿意。您说,多少钱,我赔。
对方不着急,慢悠悠吐着眼圈,眼神里满是得意。
行吧,看你也不是故意的。赔个一千块钱拉倒。
一千?围观的人越来越多,大概不一会交警就该来处理这起事故。当然交警来多半是为了交通堵塞的问题。肇事司机听到一千之后脑袋一下子大了。这不是讹人嘛。人群里也爆发出表示不可能的声音。
我推着车子,渐渐从人群中走开。这样的轻微剐蹭事故在路上见的太多了。大都不是什么大事故,顶多剐点漆,变个形。要一千的确是有点欺负人。仗着对方全责就狮子大开口,也未免有点太过分。对于接下来会发生的事情,我已经一点也不好奇了。多半也就是肇事司机求爷爷告奶奶跟对方商量一个合适的价格,然后了事。只能是这么一个结局,所以也就没有了再耗下去的必要。毕竟,我今天的主要任务是报道,不能因此这么点事耽误了。
到达电视台的时候,门卫高师傅竟然还认识我,隔着门卫室窗口的玻璃冲我摆了摆手。我下了车子,也冲里面挥了挥手,报以灿烂的微笑。推车往院内走的时候,一回头,正好碰见新闻部的赵哥。顺嘴攀谈了几句。
赵哥,来这么早啊?
是啊,今天早晨的市政活动。你小子最近跑哪去了?有日子没看见你了。
嗨,出去玩了几天,这不刚回来。
行啊你,不干活光出去玩。
劳逸结合嘛!劳逸结合!
行,你上去吧,我去四楼支机器。
好嘞,回见。
告别了赵哥,我放下车子。慢慢爬楼。之前在电话里,刘克跟我说民生部安排在新闻部的上面一层,两间屋子,楼梯口正冲着的那间就是其中之一。我看看表,比约定的早了十五分钟。索性在楼门口舒展舒展,也能看看熟人,联络联络感情。
正伸着懒腰呢,远处前楼拐过一辆摩托车。听动静都知道是胡勇来了。别人都买上车了,唯独他一年四季骑着摩托车,也不是特立独行,就是这么个好。他也看见了我,冲我很装逼地挥了挥手算是打招呼。停下车后,他大摇大摆地冲我走来。
怎么着小子,在外头混不下去了?
胡勇说话就是直,从来不拐弯抹角,当然,如果他要是拐弯抹角了,估计也能把对方绕晕了。他一句话就点到了点子上。
没有,回来看看你们是否健在。
混小子,回来好好干啊。
胡勇跟我打笑着进了楼。不一会儿,熊老师也来了。还是那么低调,见我回来了,使劲堆起肉做了一个微笑,看着十分别扭。
紧接着后面是技术部的孙明,跟胡勇实习的李辉,来的人越来越多,大家看到我之后都纷纷打招呼,我也报以灿烂的微笑或者辛辣的嘲讽。最后等来了刘克。
刘克的出现还是让我有些意外。
怎么也不会想到,竟然命运跟我开了个玩笑的同时又让我拐回到起点重头开始。而更让人想不到的是,原本看似没有交集的两个人,竟然会走到一起。而且,我和刘克竟然还真是有点忘年交的味道,不仅脾气合得来,工作上的态度也是惊人一致。他为人细心,粗中有细,业务方面也不差,毕竟是干了二十多年的“广电老人”,在业务方面还是很有一套的。管理方面刘克也是一把好手,不过他最大的弱点也是他最大的优点就是好心肠。
这让他在之前吃了不少亏,但也确实赚了不少好朋友和好兄弟。心肠好的人运气通常都坏不到哪里去。刘克就是这样一个人,以至于在后来工作中有让他愤慨到不行的事情,他也都是跟我长谈,然后压在了心中。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特点,我看上他的也正是这一点。
刘克带我到了即将工作的两间小办公室,并跟我大概介绍了一下节目的一些定位问题。虽然当时民生类节目已经十分盛行,但在县级台开办得还不是很多,几乎没有经验可以借鉴,大家都是摸着石头过河,这就充满了挑战,让人颇为期待。他跟我说了报酬问题,因为他是属于承包栏目,所以工人工资由自己承担,他承诺不会少我一份钱,并且说全勤有奖励。接着跟我说了大体的人员构成和节目播出频率,两个主持人,四名记者,每周三期,每期15分钟。说实话,这活不轻快,但是能成为一个栏目的首创人员不是很有挑战性吗?
大不了,干黄了再回去卖辣椒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