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子园茶楼的茶艺表演台主要是三个方面的节目,一是传统茶博士的长嘴铜壶的斟茶表演,二是传统的“九江采茶戏”,三是JJ县传统的“文曲戏”。九江采茶戏”又名“茶戏”和“茶灯戏”。明末清初,广泛流传于九江府辖各县,(后《中国戏曲志?JX卷》定名为“九江采茶戏”)。曲种分南HB河两大流派,县内采茶戏属南河派。声腔可分平板、花腔、汉腔、杂调和曲牌五大类。演出时,不用丝竹乐器,而以打击乐手居台中天幕前落座,演员于打击乐器前演唱,台后众人帮腔;“文曲戏”俗称“曲子”、“文词调儿”,清代流行于境内。初为坐唱形式,后仿汉剧的分行和表演,并吸取其音乐、配上锣鼓登台演出,渐成剧种,(后1981年出版《中国戏曲曲艺词典》确认为“文曲戏”)。曲调有文词、南词、四板、秋江、平板及其他常用曲牌小调;茶博士长嘴铜壶的斟茶表演是最为广泛流传的一种表演形式。流派杂陈,但风格大同小异。用于茶艺表演的铜壶嘴长度不包括壶身一般在100~120CM左右,只用于斟茶的壶嘴能达到150CM以上长度的极为罕见。一流的表演者必须要有相当的武功基础。禹天阳一见这种茶艺表演就迷上了,暗暗偷学了好久,仗着扎实的武功底子和茶师傅们的间或点拨,他很快就掌握了其中的诀要,但出于榔梅门派一贯的低调不惹事,隐晦不炫技的习惯,禹天阳始终没有让茶楼的其他员工知道他在茶艺表演方面的深湛造诣。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已是秋冬交季的小雪节令,这天茶楼接待了湖广民间茶艺会馆茶艺代表团的造访,随团的茶艺大师们在桂子园茶艺厅作了近一个星期精彩纷呈的茶艺表演,闻讯而来的国内茶艺爱好者和业内茶艺高手云集九江,最后俨然形成了茶艺擂台较技的态势,湖广民间茶艺会馆的茶艺大师技压群雄,显示了超强的实力和茶艺水准,禹天阳见缝插针观赏了不少竞技表演,看的是如醉如痴。临近冬月的最后一天,各地茶艺团体的代表在桂子园茶楼老板娘覃妍秋的带领下,在茶楼后院的书院里举行了肃穆的请壶仪式。据说中国茶艺的定型和完备阶段是在唐代。1200多年以前,茶圣陆羽的《茶经》总结了前人饮茶的经验,对茶艺做了系统的阐述。随后的宋代,饮茶风气更盛,茶艺也更为精深。明代茶艺最重要的贡献,是瀹饮法的定型与发展。自清代以来,流传至今的风格最独特、影响最大的茶艺,是流行于GD潮汕和FJ漳泉等地区的功夫茶。川中结合舞蹈和武功招式的长流铜壶斟茶表演也是流传甚广,为广大茶客所熟知。此次茶艺聚会之所以无意间能在桂子园茶楼形成,一来是因为桂子园茶楼茶艺大师覃妍秋名冠华中;二来是因为桂子园茶楼拥有国内最古老、最有名,同时也是壶嘴尺寸最长的紫金铜茶壶(壶嘴长198CM)。据史书记载,此壶是明朝初年发明了瀹饮法的宁王朱权最钟爱的茶壶之一。朱权写的《茶谱》改变了以前煮茶的饮茶方法,提出了瀹饮法,就是滗去茶叶喝茶叶汁,行话叫出汁。这种饮茶方法一直延续到今天。最令人惊异的是,这尊龙把壶的底部不仅篆刻了制壶的出处年代和壶主的字号,还专门有壶的使用功能字样:“斗茶显技专享”。此次茶艺斗技请出的虽是复制品,但重量与原壶无二,盛满水时重约2。3公斤,茶艺师多为女性,表演之难度可想而知!实际上,按照业内不成文的惯例,只有茶艺斗技最终的两位胜出者的最后较量才有资格请出这把紫金铜壶使用。
难得一遇的顶级茶艺大师较技终于要开始了,对手一方是湖广民间茶艺会馆的郁妍云大师,另外一方就是桂子园茶楼的老板娘覃艳秋大师,众多茶艺爱好者和茶艺高手翘首以盼,原本宽敞的茶艺厅挤得人满为患,正当人们急不可待地观看SC茶道高手表演的川派茶艺十二式前戏时,禹天阳看到小翠慌慌张张地在覃老板的办公室进进出出忙个不停,过了一会儿,又看到茶楼的几个茶艺师傅都进去了。覃艳秋的办公室内,一众人等都焦急地看着临时请来的大夫的一举一动,不一会大夫抬起汗流满面的头说道:“踝关节断裂,虽然伤势不重,但上台表演却是万万不可能的。”覃艳秋皱着眉头说:“本来较不较量无所谓,只因我这个师妹既心高气傲,又为争赢而不择手段,前几年连输了两次,一直耿耿于怀,今次踌躇满志而来,志在必胜,只怪我昨日酒席上不该饮酒过量,糊里糊涂被妍云逼着当众下了太重的彩头,这可如何是好?”小翠焦急地问:“什么彩头”?覃艳秋脸色苍白顿了顿说:“桂子园”,一时间众人哑口,好一会没有人说话,突然小翠张张口似乎想说点什么,可又犹犹豫豫地欲言又止,覃艳秋看在眼里便说:“小翠,有什么就说,这都什么时候了啊!”小翠吞吞吐吐地说:“我发现小禹夜半练习茶艺,难度很大的招式都使得很溜,这些把式除了老板,我们茶楼没有任何人能使,现在已无它法,也许可叫小禹试试..”覃艳秋问;“你怎么知道?为什么起始不说?”小翠的脸红的到了脖子根,喃喃低语道:“我想小禹是犯忌偷学的,肯定不愿让人知道,我怕他知道是我捅穿了他的秘密,就.。”,覃艳秋冰雪聪明,一听就知道了小翠的心思,可现在事情紧迫也顾不得其他了,对小翠说:”快去找小禹,现在也只有死马当成活马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