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智一时痴呆的禹天阳很快就清醒了过来,他告诉胖瘦两位管家老师,关于铁冠道人的师从历史渊源,他也知道一些名不见经传的说法,禹天阳问教于两位前辈说道:“小辈听说,根据史传,春秋战国卫国人鬼谷子王诩的徒弟很多,诸子百家中声名显赫的鬼谷弟子比比皆是,如苏秦,张仪,孙膑,庞涓等。但历史上有人说孙武也是鬼谷弟子,小辈以为这恐怕有些不太靠谱!”禹天阳顿了一顿后接着说道:“孙武是(公元前544-470)年间春秋时期(公元前770~476年)的人。而最早的鬼谷子王诩则是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221年)的人。一个是春秋时期的兵家老祖,一个是战国时代的军事家、纵横家,时代年限前后差了百多年,说孙武是鬼谷子的弟子未免也太过牵强了。更何况史载说鬼谷子的弟子孙膑是孙武的后代,孙膑如果真是孙武的后代,作为第一代鬼谷子的弟子至少年代上还说的过去,我听故老论典,说铁冠道人是孙家一脉郦食其弟子的传承,也不知是真是假?”瘦管家笑着问禹天阳道:”小兄弟,看来你读了不少史书,那你知道春秋战国时代的历史划分来历吗?“禹天阳抓了抓自己的头皮,”呵呵“憨憨地一笑说:”知道一点,好像《春秋》是孔老夫子编撰的一本史书,战国时代似乎与汉代刘向的《战国策》有关,不过详细具体的缘由倒还真是所知有限。“胖管家告诉禹天阳说:”春秋时期的得名,是因鲁国史官把当时各国报导的重大事件,按年、季、月、日记录下来,起名为“春秋”。孔子依据鲁国史官所编《春秋》加以整理修订,才成为儒家的经典之一。这部书记载了从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到鲁哀公十四年(公元前481年)的历史。现代学者为方便见,公认从周平王元年(公元前770年)东周立国算起,到周敬王四十三年(公元前477年)为止,共计295年,称为“春秋时期”;战国时期的得名确实源自汉代刘向的《战国策》。历史上把公元前475年(周元王元年)《史记》的《六国年表》开始的一年到公元前221年(秦王政二十六年秦灭齐统一六国)为止,共计255年,称为战国时期。至于说铁冠道人是不是孙家一脉郦食其弟子的传承,众说纷纭,无从考证,也许由于春秋战国时代盛传“得鬼谷传人者得天下”的说法,后人便有意无意地把但凡在历史上辅佐君王上位的著名谋略家都统统说成是鬼谷子的传人,我以为这些传说多半是牵强附会的虚妄之语。“禹天阳笑道:”说的也是,把张良、郦食其等人说成是鬼谷子的传承人也就罢了,说剑术家盖聂也是鬼谷弟子就确实有些牵强,更有甚者,说诸葛亮也是鬼谷子一脉的后世传承人,那也实在是滑天下之大稽了!“胖管家悠悠地接着说道”其实鬼谷子并不是仅指一个人,历史上有好几个人都称自己是鬼谷子,其中既有周代的鬼谷子,也有战国的鬼谷子、汉代的鬼谷子……后世自称鬼谷子或鬼谷子门徒的更是不胜枚举。自战国时代以后,隐者好称鬼谷之风一直未断。汉魏南北朝时,蔡邕去青溪探访过鬼谷子;东晋的郭璞也说到过青溪的道士鬼谷子;西汉的司马季主说在壶山得到了鬼谷子的遗文九篇,这个鬼谷子显然不可能是战国时代的兵家、纵横家鬼谷子王诩。只可能是后世的某个阴阳家或星命家的鬼谷子。由此可见,鬼谷子并不是单指的某个人,而是指历代隐居于鬼谷的某些著名人物。至于鬼谷究竟坐落于何处主要有五个说法,即HN的登封和Z县,SX的三源和韩城,加上HB的当阳。现在HNZ县及HB岁阳仍有与鬼谷传说相吻合的地名。Z县的梦云山上有鬼谷、清溪、鬼谷洞,传说鬼谷子曾在那里教徒授艺,并保存有历代摩崖题记,其中甚至刻有“鬼谷先生隐处”等文字。司马迁在《史记》中说苏秦、张仪都曾随鬼谷先生学纵横术。相传仙道家茅蒙和军事家孙膑、庞涓也是鬼谷子的学生。传说凡居住在鬼谷,能称什么“子”的人都是身具多家学问的得道之人。至于什么“行云布雨,撒豆成兵;出辞吐辩,万口莫当;占往察来,言无不验;修真养性,永享仙寿”的故老传说,多半是后世之人伪托附会所致。但由此也说明,世人所说的鬼谷学说,显然不限于鬼谷先生王诩一人和《鬼谷子》一本书了。《鬼谷子》这本书始见于《隋书?经籍志》,书中《转丸》、《砝箧》二篇旧题亡佚,现在尚存的是后人根据史料辑补的。其中的《符言》、《持枢》、《中经》、《本经阴符》等篇章明显属于后人狗尾续貂的附会。《鬼谷子》一书有四家注本,即陶弘景注,皇甫谧注、乐一注、尹知举注。其主要版本有明?正统道藏本、清?四库全书、乾隆五十三年江都秦氏刊本,嘉庆十年江都秦氏刊本,但都源于道藏本。历代学者对《鬼谷子》一书评论不一,或极褒之,或极贬之。宋?高似孙说:“其智谋、其数术、其变谲、其辞谈,曾出战国诸人之表。”而明?宋濂则说:“鬼谷所言之捭阖、钩钳,揣摩之术,皆小夫蛇鼠之智。用之于家,则亡家;用之于国,则败国;用之于天下,则失天下。”这里且不论孰是孰非,仅从诸家极褒极贬的评价差异而言,此书倒是值得智者考究一下。“
禹天阳摇着头追问道:”老师,铁冠道人到底是谁的师承传人呢?您还没有告诉我他为何束铁冠呢!“胖管家微微皱起了眉头,思索了好一会儿才说道:”据《宋景濂集》的《张中传》中记载:‘中字景华,抚之临川人,举进士不中,遇异人授以太极数学,谈祸福多验.为人狷介,寡与人言.尝戴铁冠,人因号曰'铁冠子';明人黄光升《昭代典则》一书,在其卷六中对他也有如下记载:“中字景华,JX临川人。少习儒,以《春秋》应进士举。不中,遂放情山水,遇异人授以太极、法术。但这些典籍均没有具体言明铁冠道人的师承渊源,更没有提到他喜欢束戴铁冠的原因。不过我曾经听我的师傅在接待一个游方道士时谈起过铁冠道人的生平轶事,在明朝记载铁冠道人的典籍中所提到的那个对张中授艺的异人其实是武当派的一个叫大慈的游方修业道士,好像是属于武当派的一个支派,似乎叫什么榔梅派,呃,对了,你不就是榔梅弟子吗?“禹天阳不好意思地皱了皱鼻子没有啃声。袁管家接着说道:”武当榔梅这个支派江湖上很少有人知道,但在江湖各大派别的高层中和藏、蒙、回、疆的一些古老教派家族中,武当榔梅派的声名却是赫赫有名,这既与榔梅派弟子修业选择的游方途径对西部藏、蒙、回、疆地区情有独钟大有关联,也与榔梅拳术的技击风格特别合西部剽悍民风的胃口有关,更与榔梅弟子精严自律、坚忍不拔的品格、迴异常人的高风亮节和独树一帜的实用武功绝技有关。据说,张中早年师从一个西域游方来的苦行僧练过铁头功,熬炼铁头功的要诀是要打好静气功的基础。要达到头坚于石,触石立碎,触铁板亦能深陷的境界,必须无时无刻地精心苦练,尤其要练到能澄心静气,拼除杂念,脑海如大自然般融为一体,即俗世所说的“修性“,修性到了一定境界后,才可能做到全神贯注地贯气于顶,固气成钢。本来张中的习性和性格向来是以坚韧、耐性、空性著称,但他当时尚未真正感悟道家求道的灵谛所在,求道心切之下,心性难免不稳,在修炼铁头功的同时,还同时修炼一个游方佛陀教给他的铁砂掌,他虽然知道练铁砂掌的铁砂是用药物浸泡过的,不同的门派用的药物也不尽相同。大多数练家子为了求取较快的功力提高,往往会用各种有助于提高功力的剧毒物添加在铁砂子的浸泡组方中,但这个佛陀教给他的药物组方中含有红信石和马钱子成分,而红信石中的坤化物是不能见血的,所以练铁砂掌的人一般是在练到手掌皮糙茧厚的高阶时,才会使用用含有红信石成分的药物组方的铁砂子练功,而这个佛陀的铁砂掌功夫显然是偷学自练的,张中初练铁砂掌就使用了含红信石的铁砂,破皮见血的手掌自然就被红信石中的坤化物所感染,铁头功又需要练贯气于顶,如此一来,铁头功的功夫练的越深,随气脉、血脉集聚于头部的毒素就越多,久而久之,毒入膏肓,幸好他中毒不久就遇上了武当榔梅的道长,才捡回了一条小命。但是虽然基本上解了毒,体内的毒素却无法根除,道长临走以前告诉他,余下的毒素大部分汇集在丘脑部分,只有靠他自己慢慢地通过百会穴炼化而出,至于能否炼化干净谁也不知道。据我推测,铁冠道人炼化排出的毒素多半是属木的植物性质,必须用属金的饰物来加以克制其毒性,这也许就是铁冠道人喜戴铁冠的真正原因吧。”禹天阳听得聚精会神悠然神往,他知道大慈道长是大悲道长的师兄弟,是属于武当榔梅派终身游方在外未归的游仙一类高人,也是武当榔梅派历史上少有的几个国医圣手之一。一想到前辈先师慈悲济世的博大胸怀和飘然入世救苦救难的潇洒风范,禹天阳的心都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