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进香白鹿宫
不说他们如何躲避兵丁的追捕,且说离白莲洲西北方二百多里的地方,有座白鹿山,此山方圆有一千多丈,山高势陡,景色青幽,山中尽是参天古木,溪水潺潺鸟语啾啾,真是个清净修为的好地方。
山中有个道观,名为白鹿宫,坐落在半山腰中,从山门往里,有主殿、副殿以及十几座配殿。主殿中须弥座上供着三尊六丈高的泥塑贴金神像,正中是元始天尊,两旁是灵宝天尊和道德天尊,这就是俗称的三清。神像高大庄严,殿中香烟缭绕,油灯长明。
平日香客不断的山路上,此时却禁止百姓通行,山上的道士也不得随便下山。道路两旁站着许多全副武装的衙役和兵丁,一个个表情肃穆,不苟言笑,山路也被打扫的干干净净,路两旁各色旗子随风飘扬。
原来早在三天前,府衙便发出通知,太子殿下要来白鹿宫进香,因此才提前布置的如此严密。
临近中午,太子朱标在知府以及道纪司都记的陪同下,终于来到了白鹿宫。
太子并不是专门来进香的,他此次西巡,皇上交给他两个任务,一是对长安进行考察,朱元璋早有意迁都于此。二就是关于他的兄弟,老二秦王朱樉。有大臣上奏,说他在藩国多过失,朱元璋下令将其召还京城,令皇太子巡视关陕,看看秦王是否有谋逆之心。
而太子绕道来白鹿宫,完全是因为一件心事,他此来是为了找寻一个人,一个让他深深敬佩,又感到无限惋惜的人。
主持微尘道长率众道士在山门外相迎,见到太子到来,连忙跪倒行礼。
太子在主殿中上过香之后,微尘道长说道:“殿下此来劳顿,贫道已命人准备了斋饭,先请去后面副殿饮茶歇息片刻。”
朱标摆摆手道:“不忙,本宫对所有道众俱有赏赐,你将他们全部聚拢来,记着,无论是居士还是伙夫都要来一个都不许少。”
微尘回过头对徒弟慈宏道长说:“依太子吩咐,你去把所有人都叫来。”
慈宏答应一声,不多时又涌进来几十几个道士,放眼望去有的白发苍苍,有的英姿飒爽。太子一挥手:“来啊,赏!”
有随从端上一个盘子来,里面是一锭锭银子,拿到的人笑逐颜开的向太子跪拜谢恩,没拿到手的翘首企盼着。一个一个都赏完了,朱标皱着眉头问微尘:“敢问道长,你确定所有的人都在这儿了?”
微尘道长说:“禀殿下,除了一个老道外,其余的都到了。”
“那老道叫什么,他为什么不来?”
“回殿下,他自称梦觉道人,非是本观人员,两年前云游至此,因和贫道言语上很是投机,因此就一直住下了。这两天他偶染风寒,正在床上躺着呢。”
朱标点点头道:“带我去见他。”
微尘遣散了众徒后,和慈宏一起领着朱标朝后院走去。
在一个木屋门前,微尘在门上叩了几下道:“师兄,今天身体还好吗?太子殿下来了。”
门吱呀一声打开,露出一张饱经沧桑的脸来,只见此人身高七尺,相貌魁梧,年纪在七十以上,白眉白须,满脸的络腮胡,他看见朱标后深施一礼道:“贫道梦觉拜见太子殿下。”
朱标一见此人不由得喜出望外,他回头吩咐微尘以及众随从道:“尔等暂且退下,我跟这位道长说几句话。”
木门掩上之后,梦觉道人重又跪倒在地:“罪臣刘伯温叩见太子。”
“先生,果然是你刘先生快快请起,我就知道你没死,这十几年来本宫一直在暗中寻找,今天终于如愿以偿让我找到了,先生可是苍老多了。”
刘伯温叹口气道:“殿下就算找到了罪臣又能如何呢?”
太子闻言也面露沮丧:“是啊,这些年真是委屈先生了,先生有经天纬地之才,空怀一腔治国良策却是报效无门,本宫只有请求先生答应,等将来..”
刘伯温拱手道:“太子不必多言,罪臣明白,如若罪臣能够活到那时候,一定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辅佐太子。”太子下面的话无法说出口,等将来皇上百年之后自己登基为帝,再来让刘伯温出山,这话说出来就是对皇上的不敬。
太子点点头,满怀期望的看了他一眼,反身走出屋外,对侍卫吩咐道:“起驾,往长安。”
刘伯温站在门口,目送太子一行离去。他有些感动,想不到这么多年了,太子还惦记着他,太子爷真是慈仁殷勤啊,和他父皇真是截然不同。他生性忠厚仁慈,领悟力极强,而且聪颖好学温文儒雅,若是他日能为帝的话,一定是位圣君,不过很可惜啊..。
而朱元璋却是个生性多疑睚眦必报之人,虽然刘伯温对大明朝的建立立下了不朽的功勋,朱元璋时常自比汉高祖,把刘伯温比作张良,他曾经赞扬道:“刘基学贯天人,资兼文武;其气刚正,其才宏博。议论之顷,驰骋乎千古..。”但是赞誉再高,却也消除不了他的疑心,总觉得刘伯温在骨子里瞧不起他这个放牛娃出身的皇帝,所以在洪武三年大封功臣之时,只把刘伯温封了个三等的诚意伯,年俸也是最低的,只有二百四十石,而和他差不多的李善长却位列六公之首,年俸禄是四千石,多出刘伯温十几倍。
开国初始百废待兴,而且北元残势未扫净,朱元璋还需要刘伯温这样运筹帷幄,智谋百出的人为他效力,因此就让刘伯温做了御史中丞,负责督查百官,并在离京时将政务委托与他,刘伯温和李善长之间的矛盾也因此而起,并为以后埋下了祸根。
刘伯温查到中书省都事李彬贪赃枉法,而李彬恰是李善长的亲信,李善长便亲自到刘府上去说情,搬出了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说如今正是大旱之时,如若杀人必不利于求雨,刘伯温大公无私并不给他这个面子,斩钉截铁的说道:“杀李彬,天必雨!”,依律斩首了李彬。
可十几天后却并未下雨,李善长据此参了刘伯温一本,说他妄自杀人,天公震怒才使得滴雨不下。朱元璋大怒,把怨气都撒到刘伯温身上。
刘伯温却提出三点有违天意之事,一是阵亡将士的妻子集中住在一起,既不能改嫁,又不可和家人相聚,致使阴气郁结,怨尤凝聚。
第二就是修建宫殿城墙时死亡的工匠,他们的尸骨至今仍然暴露荒野未安葬。第三就是张士诚的降卒全都沦为军户,这些都有违上天的好生之德。
朱元璋闻奏后,马上做出了处理,天果然降下了大雨。
刘伯温自此看出了皇上的喜怒无常,便萌生归隐之意,于是就辞官回乡了。
三个月后,朱元璋感觉许多朝中大事还离不开刘伯温,于是又下诏将其召回,并给与很多的赏赐。此后李善长被皇上打发回老家,命胡惟庸接任左丞相。
当时胡惟庸正得圣宠,他时常在皇上面前说些刘伯温的坏话,君子斗不过小人,刘伯温看清了环境的险恶,于是以心痛病为由请求辞官,朱元璋顺水推舟将其放回了青田老家。
本以为远离了朝廷这个大漩涡,从此就安全了,可是谁知胡惟庸并不放过他,因为刘伯温曾经在朱元璋择相之时征求过他的意见,问胡惟庸怎么样?刘伯温说:“要是让他来驾车,会将车辕掀翻。”但朱元璋后来还是用了胡惟庸。
青田县在浙江的东南,刘伯温回家后时常闭门不出,谢绝见客,以绝朝廷的防备之心,但不久后朱元璋即下诏降罪,剥夺了刘伯温的俸禄。
原来这一些都是胡惟庸捣的鬼,他指使青田的地方官上了一个奏章,说青田淡洋这个地方有王气。刘伯温设立巡检司的目的是为了据为己有,百年后作为自己的墓地。
刘伯温曾上奏要在此处设立巡检司,以便盘查行人,维护地方治安,因为淡洋是个盗贼横行之处,方国珍就是在此起义的。当时朱元璋深以为然,马上就批了。
看完奏章,朱元璋立马变得心事重重,刘伯温的本事他太了解了,说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一点不为过,刘伯温既然能依靠神妙的术数助自己登上帝位,他当然也能为子孙后代铺一条金光大道,到时大明朝的天下,不就姓刘了吗?
朱元璋越想越心惊,于是下旨削去刘伯温的俸禄,他这么做只是试探一下,看刘伯温该如何反应,再决定下一步的对策。
刘伯温心中明白,此事如果处理不当,不但自己会人头落地,家人也会跟着遭殃,思虑再三,他做出了一个决定,回京城去向皇上请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