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罕见红葫芦
少年看看四周无人,压低了声音对季玄静说:“我告诉你,你可千万别对其他人说啊?”
季玄静微微一笑道:“放心吧,绝对不会说的,我可以对天发誓:我要是说出去,就让我天诛地灭,不得好死。”
少年点点头说道:“是这样的,在鸡冠花的旁边种上葫芦,等葫芦苗抽蔓时用薄刀片削去一侧的皮,然后贴在鸡冠花上用绳子绑好,外面再糊上一层泥,等葫芦和鸡冠花长成一体时再把葫芦的根切断,然后就可以了。”
季玄静感慨地说道:“原来这样也行啊,你这也算是嫁接法吧?”
少年点点头:“应该是吧。”
“照这么说,以后想要什么颜色的葫芦都可以了,只要嫁接到不同的植物上即可。”
少年的眼晴一亮:“对啊,我咋没想到呢?引申开来,不但葫芦如此,其他的植物也都可以这么办,你真是太聪明了。”
“那行,你回去慢慢研究吧,走了,咱们后会有期。”季玄静的心中稍许有些失望,有时候看似很神秘的东西,一旦把窗户纸捅破却一点意思都没有。
“哎……别走啊?”少年在身后喊道:“你叫什么名字啊?”
季玄静回过头来说:“放心吧,我己经赌咒发誓过了,不会对任何人说的。”
“不是啊,我今天和你一见如故,想与你结为异姓兄弟,不知你意下如何?”
季玄静不由得重新打量了少年几眼,见他虽然身材瘦小,穿着朴素,可眉宇之间却有一股英气,不由得喜道:“好啊,如今我也是孤苦伶仃一个人,若是有位兄弟,那可真是再好不过了。”
两人序过年庚,季玄静比少年小三岁,少年说:“我叫盛庸,住在下堡村。”
季玄静也报上姓名,两人挫土为炉,插草为香,向空中行八拜之礼,对天发誓不愿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愿同年同月同日死。
结拜己毕,盛庸拉住季玄静说:“走吧兄弟。”
“去哪儿啊?”
“我家离这儿不远,跟我回去认认门去。”季玄静心想:“反正也是闲来无事,去就去吧。”
路上盛庸说道:“兄弟啊,听口音你不是本地人,敢问你是何方人氏,家中还有什么人?”
季玄静想:“我咋说啊,肯定不能说上世,就说说今生吧,反正也不是骗他。”于是叹口气道:“不瞒大哥说,我本是安徽徽洲人,因家道变故才流落至此,母亲惨死,父亲也渺无音讯,想来多半己不在世上。大哥,你的家中还有何人哪?”
盛庸说:“家里就娘和我两个。有两个哥哥已经成亲单过。我爹是三年前去世的,他原本当过兵,是陕西人,在鄱阳湖之役中受了伤,于是就流落在本地,当时被我娘所救,再后来两个人就成亲了。
我小的时候,爹爹经常给我讲他打仗时的故事,所以我的志向就是长大以后,能做一个将军。胯下马掌中枪,万军之中取上将首级如探囊取物。”
季玄静笑道:“大哥,不是我说你啊,就你这弱不禁风的样子,到的战场上,还没和别人开打,只一阵风就把你给吹跑了。”
盛庸叹了口气道,:“唉,谁说不是呢?我自小就体弱多病,父母没少替我操心。”
盛庸的家坐落在下堡村的边缘,几间破陋的茅草屋,周围围着一圈木篱笆,院子里种了些花花草草,还有葫芦丝瓜等,小院虽然简陋,却仍旧显得生机盎然。
盛庸推开院门喊道:“娘,我回来了。”
“庸儿回来啦?怎么样啊?今天顺利吗?”
屋门打开,从里面走出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妇女来,她虽然容貌还算俏丽,却显得有些憔悴,两鬓也已经有了些许的白发。她双手端着一个大木盆,盆里边盛着许多衣服。
“娘,这是我今天认的一个兄弟,我和他一见如故,我们俩已经结拜了。”
“好啊。快过来让干娘看看。”
季玄静连忙跪下施礼:“孩儿季玄静,见过干娘。”
盛庸娘连忙将其拉住道:“好孩子,快起来,不必多礼。你这孩子像貌不凡,知书达理,一看就是大户人家出来的,盛庸能和你做兄弟,是他上辈子修来的福份啊!”
“干娘,您这么说可折杀孩儿了。”
她吩咐盛庸道:“庸儿,你赶快去把后院将那只老母鸡杀了,我再摘几样新鲜的蔬菜,你兄弟头一回来,不能让人家笑话。”
盛庸答应一声就要往后院走,季玄静一把扯住他道:“大哥,不必了。”
“那可不行,你头一次来,不能这么简单了,如是以后常来的话,我就不拿你当外人了。”
季玄静说:“大哥有所不知,我是出家人,吃素不吃荤,所以,就请你饶了那只鸡好了!”
盛庸瞪大了双眼道:“不会吧兄弟。难道说你这么一辈子从来没有吃过肉?你不会是从小就是一个道士吧!”
“我当道士也不过两年多的时间,不过,也不知为啥,我只想吃蔬菜,连肉味也不想闻。”其实季玄静也有些奇怪,在前世虽然是灵宝派弟子,可也是喝酒吃肉不误,怎的到了明朝就不想了呢?他却不知,季尧景出身白莲教,自小就吃素不吃荤,身体早已经适应了。
“哇,那可真是太可怜了,兄弟,你不知道这肉有多好吃啊?说实话我都快一个多月没有吃过一口肉了,本想今天借你的光沾点口福,谁知,唉!”
季玄静摇摇头,他问盛庸:“干娘为何要洗这么多衣服啊?”
“那都是别人家的,娘平时没事时就靠替人浆洗衣服挣些小钱。”
“那两个哥哥呢?他们都不管娘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