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鸿,乃晋国武帝国号。晋国传至武帝已历高祖、仁帝、英帝、明帝四代60余年,国势鼎盛,武帝年三十继承大统,雄心大志,勤练兵马,胸怀一统天下、吞灭诸国的野心。
时下,天下强国林立,纷争不休,晋国立于中原,虽南有传承百年、根基稳固、国势强盛的楚国;西有凭借地势之利,盘踞蜀汉之地的蜀国;东有良田阡陌纵横,物产丰盛、国富民饶的吴国;北有齐、燕、夏、胡等军事强国,然晋国历经四代帝王的积累,与雄霸天下数十载的楚国呈并驾齐驱之势。
天鸿6年,晋国起兵伐楚,两军于襄城鏖战三年,终因晋国国内遭逢大灾,民不聊生,粮草难以为继。楚睿帝率军趁机转守为攻,主动出击,连破晋军各大营。晋武帝主动遣使求和,双方约定,各自退兵,两国互不侵犯。
然而,楚军撤离襄城后,晋武帝背信弃义、撕毁合约,趁楚军不备,率军突袭襄城,并一举拿下此城。与此同时,臣服楚国的蜀国、吴国分别起兵犯境,趁楚国与晋国大战,后方空虚,攻取楚国险关要隘后,如入无人之境,兵锋直指楚国帝都汉城。
楚睿帝只能搬师回救,晋军再度南进,与蜀、吴两军合围汉城,三国联军围城10月而无法破城。正值战事胶着之时,天鸿9年冬,楚睿帝堂弟项宏叛乱,率领叛军与晋、蜀、吴三国联军里应外合,攻破汉城,楚睿帝和太子杀出重围,向南撤离,晋、蜀、吴三国联军穷追不舍。
天鸿10年春,楚国南疆梅城,傍晚时分,狂沙飞卷,风云密布,遮天蔽日的黑云笼罩在天空,给人一种窒息的压抑。梅城北门,一支由百骑组成的重骑甲士正疾驰而来,为首者乃是名身着黄金战甲肩披飞龙战袍的中年男子,金黄色的战甲染满鲜血。身旁跟着名身着白色铠甲莫约十七八岁的青年,青年面容白净,但铠甲上也同样被鲜血染红,双眼闪烁着浓烈的杀气。
部队来到城门前停下,白色铠甲青年勒住身下战马,战马人力而起,嘴里发出洪亮的嘶叫声,青年咬牙道:“父皇,我们到梅城了。”
黄金战甲中年男子正是楚国睿帝项允,项允满脸疲惫,叹声道:“梅城……”
一旁身穿朝服的中年男子乃是楚国的丞相杨良,此刻杨良眼中尽是绝望之色,眺望梅城南临的江河忧心道:“陛下,梅城是我朝南疆最后一座城池,到了这里,我们已经退无所退了。”
见众人士气如此低落,白色铠甲青年强自振奋道:“父皇,不必担忧,儿臣保你渡过闽江,只要父皇你还在,我楚国就不会亡。即使今日丢了疆土,来日也必定可收复山河。”
心知太子项轩的好意,楚睿帝勉强露笑意,安慰众人道:“皇儿说的好,疆土可失,但是我项楚之国决不能亡。”看着忠心耿耿跟随在身旁的将士,楚睿帝恢复昔日的王者霸气,朗声长啸道:“更何况,还有我楚国的众勇士在,何愁我楚国不兴?”
众人也为楚睿帝的豪气所染,同声高呼道:“我等愿永远追随陛下、皇太子,至死不渝。”
楚睿帝长啸道:“好,进城!”言罢,众人跟随在楚睿帝身后,策马疾驰,向城内飞奔而去。虽然士气得到了振奋,但是项轩和杨良两人脸上尽是忧心之色。
楚睿帝众人刚入城片刻,随之而来的,便是密密麻麻如潮水般涌来的晋、蜀、吴三国大军,从城头望去,只见三国大军连绵不绝,一眼望不到尽头,就连楚国国都襄城那般城高池深、重兵驻守的城池也被夷为了平地,更别说是梅城这座小城。
楚睿帝轩允和楚太子项轩、丞相杨良等人站在城头上,楚睿帝长叹道:“事已至此,看来只能拼死一战了。”
项轩冷静的盯着城下密密麻麻的敌军,道:“父皇,敌军无论气势或是数量,都倍胜于我军,此时坚守,无异于以卵击石,儿臣已让张将军准备了船只,我们誓保父皇渡江。只要渡得了闽江,方能东山再起。”
见楚睿帝丝毫没有离去的意思,杨良也连忙进言道:“陛下,太子殿下说的是啊,留下青山在,不怕没材烧,还请陛下即刻上船。”说完,杨良跪拜在地。
其余众将士也一齐跪倒,齐声道:“请陛下即刻上船。”
楚睿帝朗声大笑起来,道:“诸位都跟随寡人十数载了,难道连寡人的秉性都不知吗?在寡人的眼里,只有战死的勇士,没有逃亡的懦夫。”他郑重的盯着项轩道:“轩儿,楚国不可亡,日后楚国的大业就交予你了。”随后,取出随身携带的传国玉玺,递到项轩的身前,道:“项轩接旨,从今日起,你就是我楚国的国君,当与楚国共兴亡。”
皇太子项轩忙跪倒在地,哭嚎道:“父皇健在,儿臣怎敢担此重任,儿臣永远是父皇的皇儿,还请父皇……”说道这里,楚睿帝突然闪电般出手,击在项轩的脖子上,项轩突然眼前一黑,便昏了过去。
等项轩在此清醒过来,此时已天色大亮,发现自己身在梅城对岸的江畔,只有灰头土脸的丞相杨良和将军张峰守护在身旁。项轩挣扎着站起来,眺望闽江对岸的梅城,杀伐之声已止,只见城中已是一片火海,漫天的浓烟直冲云霄。
项轩的泪珠潸然而下,滑落脸旁,扑通一声,跪倒在地,紧咬牙关,叩了三个响头。杨良和张峰也跟着跪下,满含悲怆的叩头。
就这样远眺对岸,也不知过了多久,只知梅城的火焰熄灭、泪水已经干涸、双腿已经麻木,项轩整个人仍然跪在原地如同石化板,双手将楚国传国玉玺抱在怀中,眼中充斥着滔天的国恨家仇,但亦不乏坚定而执着的报仇信念,冷静的道:“父皇放心,此等国恨家仇,我项轩必定十倍百倍的让他们偿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