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房中最后一点龙涎香的余香也被风吹散之后,嘉敏方才觉得浑身像是被抽掉了骨头般,软绵绵地瘫坐在椅上。在国主的心中,她比不上姐姐,永远都比不上,可她从不愿意做姐姐的影子!
如果国主一开始就忘不了风姿绝代姐姐,也许,她真的宁可错过他,宁可将他放在心的柔软处,也不愿意被他以浩浩荡荡的仪仗迎娶入宫。
与亡故的姐姐争宠?难道,这就是她万劫不复的宿命?
她越发心乱如麻,喝道:“元英!去!将金剪子给本宫找来!”
元英从未见到国后如此声噎气促的模样,小心翼翼地递上了金剪,嘉敏一把取过金剪,将手中一个丝线已旧的香囊绞断,一面狠狠地绞,一面落下珍珠似的泪花,其情其状,让人看了觉得分外心酸。
元英是识得这个旧香囊的,她是个再笨的人,也知道这个旧香囊对国后娘娘的意义,她一把紧紧握住了嘉敏的手,力气粗蛮竟叫嘉敏动不得分毫。
嘉敏恼得粉面酡红,挣扎着又要去绞,元英跪在了地上哭道:“娘娘可千万不要做糊涂事!这个香囊对娘娘来说比生命都还要重要!娘娘难道忘了曾经在掖庭狱、在万兽园的那些日子吗?在生不如死的时候,在一次次面临绝境的时候,是什么支撑着娘娘走了过来?是这个旧香缨啊!是娘娘对国主的唯一念想啊!”
嘉敏回想起往日中那些不堪的日子,一时间悲辛交集。
可是,如今不比当初,这一切都变了,都变得毫无意义!
她推不开元英,只能自己气恼着自己,一口闷气憋在胸腑中无法宣泄,像是装了沉甸甸的石头,闷闷地坐在房中。
……
国主长久地屹立于瑶光正殿之中,面对着昭惠后的画像默默出神。
殿中还保留着她辞世时的布置,一物一器无不写满了她们琴瑟好合的记忆。
在垂帘之后的琴案上,她纤纤玉手婉柔一拨,琴音便如山涧溪水流淌;
在绣榻上,她醉意朦胧,拈花微熏,笑吐红绒;
在金丝楠木柱下,她以一根红绸翩然起舞,仿若天人下凡;
铜镜前,他为她轻描黛眉,两人凝望着铜镜中的美好身影,忍不住相视而笑……
曾经盛装着烧槽琵琶的木匣已经蒙上了一层薄薄的灰尘,唯有一股幽香隐隐发出,这把名琴曾谱出了一曲曲动人心魄的曲子,如今人已葬在懿陵,唯剩下这空落落的琴了。
国主轻轻拂去琴盒上的飞尘,如痴如醉,如熏如梦,柔情地呢喃:“娥皇,今日是你的忌辰正日,朕未按俗常的做法为你办法会,那是因为朕不想借别人之力来表达朕对你的思念之情。朕对你的想念化作了朕笔尖一点一滴的墨迹,化为了对你一颦一笑的向往,对你一言一语的留恋。你可感到了朕对你的不舍了吗?你还埋怨朕吗?”
画像上的女子巧笑嫣然、优雅端庄,而这样的笑言却是凝固了的,仿佛随着永久的时日永远地尘封了下去。
国主取出香奁中的蓝露眉黛,在琴盒的背面上刻下了相思之意,“侁自肩如削,难胜的数缕绦。天香留凤尾,馀暖在檀槽。”
写罢,他一掷眉黛,只觉得诸事烦扰,冲外面唤道:“酒!酒!给朕送酒来!”
瑶光殿除了洒扫的寥寥几个宫人、守卫外,再无其它人等,一时半刻并未有人上前,国主失了耐性,声音加大了几分:“来人呐!都聋了吗?!酒!朕要喝酒!”
遥遥垂立在瑶光殿外的姚海听得呼唤,忙小碎步进去,犹疑说道:“酒喝了可是伤身,官家的龙体刚刚才好了一点……”
“哪里来的那么多废话!给朕取酒来!”
姚公公也不敢怠慢,忙命人取了美酒呈给国主,国主径自取过托盘上的酒壶,仰头咕噜灌了一大口,就大步走出了殿门,姚公公看得惊心动魄,却又无可奈何,只得小心翼翼地紧跟而上,生怕国主有个什么闪失。
国主一手执壶喝酒,一边往外走,不知不觉竟走了好远,远远地离开了连绵宫殿,来到了宫城的城墙边,索性登上了高峻的城楼,爬上了高高的屋檐,他凌风而立,衣袂飘飘,更兼醉意熏熏,步态趔趄,似乎随时都要随风倾倒。
姚公公一行人吓得魂飞魄散,连声唤道:“官家!去不得呀!危险呀!”
国主置若罔闻,爬上城楼屋檐的最高处,任风如鼓点一般将他的长袍吹得猎猎作响。
姚公公也跟着爬了上去,只可惜他体态笨拙,爬了好几次都没有爬上去,急得对身边的几个守卫喝道:“还愣着干嘛!还不快上去将国主接下来!”
守卫们忙得手忙脚乱,纷纷爬了上去,国主回过身,用手指着他们命道:“你们若是敢上来,明天你们的项上人头就会挂在这城楼之上!”
众护卫不敢上前,众宫人内侍更是着急,眼巴巴地瞅着国主,生怕有个万一,还是姚公公最为老练,喝斥着众人,“还愣着干什么!赶紧到城楼下备下锦被!再去禀报国后娘娘,要是国主今夜从这里摔了下去,你们都别想活了!”
众人回过了神,忙不迭地去准备了,姚公公双手放在胸前祈福,一叠声地叹道:“菩萨娘娘,你可要保住国主,这么高,千万不能让他有差池呀!”
国主浑不知底下的人为他忧心如焚,兀自张开双臂,任大风翻起他的衣袍,仰望星空中那一轮并不明朗的弦月,大笑着吟诵道:“层城无复见娇姿,佳节缠哀不自持。空有当年旧烟月,芙蓉城上哭蛾眉……”
他念着念着,突然声音越来越低沉悲切,城楼底下那些宫女纵然听不懂诗的含义,也觉得国主的吟诵悲哀之至,众人均是心有戚戚、静默无声。
国主仰头对着冷冷月色,又酣畅淋漓地饮了一大口酒,可是已不知何时潸然落泪。
姚公公遥遥望着国主忧戚的模样,也不由得心酸,眼角儿也落了老泪,喟叹道:“国主啊国主!您多愁善感,用情至深,是词帝,是情帝,可却不是个让老奴省心的好皇帝,老奴真希望您没有那么多的感伤,真希望您能快乐一些。”
他以袖袍拭了拭泪花,忽然听得身后的叮铃环佩之声,他心中一松,以为是国后娘娘得知消息赶了过来,转身迎上前去,“国后娘娘您……”却突然感觉不对劲,抬了头才看清是黄保仪,带了微微地诧异之色,“主子您……”
“本主是来劝说国主的,你们都下去吧!”
“可是……”姚公公终究放心不下。
黄保仪清冷的面色中略有不快,“难道公公以为本主没那个本事么?”
姚公公有些惶恐,微微低了头,“老奴不敢……只是国主今晚的举动着实令人诧异,城楼的屋檐上又很危险,娘娘要小心些……”他话未说完,黄保仪早已爬上了屋脊,姚公公望着脊角长吁了一口气,但愿,今夜再也没有波折,他轻轻一抬手,众宫人、侍卫都悄无声息地退了下去。
黄保仪安静地坐在国主的身侧,如夜莲,如幽兰,自在绽放,无声无息,她取出一片树叶,放在唇角边轻轻吹奏,树叶发出的声音夹杂着自然清新之气,却是如怨如慕,如泣如诉,在寂静沉沉的暮色中,在连绵无际的巍峨宫殿中传得很远很远。
一曲罢了,余音袅袅,国主神色痴痴,低落问道:“你吹奏的是《相思》?”
黄保仪徐徐道:“‘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王维的这一首《相思》流传最广,也最深入人心。在嫔妾看来,他的情是最深沉、最专注的,仿佛是沉寂的深潭,看似表面上没有一丝涟漪波纹,其实已经暗涌浮动。”
“摩诘居士也堪称至情至义的人,一生挚爱结发之妻。自他爱妻与世界长辞之后,他潜心于终南辋川之中,居常蔬食,终生未娶。朕实在是羡慕,也很惭愧,朕做不到对娥皇死相随,也做不到生不负。有时候,朕也想撇下一切不管,只愿隐于山野,结庐溪畔,独坐幽篁中,看云光山翠,看倦鸟飞还,这样,朕就自由了,朕就不会有负娥皇的情义了……”
黄保仪柔情地注目着他忧伤的脸,在心爱男人面前,她撤掉了拒人于千里之外的冷漠面纱。
似乎是女儿天生的柔情将今夜的她装扮得格外迷人,她用绢子拭去国主脸上的泪痕,柔声说道:“可是官家挑着举国的重担。官家不能撂担子,也撂不得担子。如今正逢乱世,百姓渴望安宁,更渴望仁厚的官家坐镇江山,官家处庙堂之高,是为了他们守住家园。
可是处在了高处,身为了国君,就会遵从三宫六院的仪制,就会有国后与国主相匹配,有无数的嫔妃宫娥来衬托国主的君子龙仪。官家做不了独善其身,生命中也不可能只有昭惠后一个女子。
这是天命使然,是无法回避的事,嫔妾听闻昭惠后是通情达理、典雅智慧的女子,她的在天之灵会理解官家的无可奈何,会知道官家纵然有国后娘娘、有嫔妃上千,而真正能落在官家心底深处的人,却永远都只有她一人。”
黄保仪的轻柔话语如深山瀑布的水岚,润物无声地浸润着国主的心,国主心中的痛方才有些减缓,转头问道:“论仪制,你也是朕的嫔妾,难道你就不介意在朕的心中始终给娥皇留了一个位置?”
黄保仪取下了国主手中的酒壶,“嫔妾知道,官家心中的这个位置是不会被人挤走的,既然知道它挤不走,为何还要介意呢?更何况,嫔妾读官家的诗词,常为官家与昭惠后的真挚之情所动容落泪,心知官家与昭惠后的这份情缘是几世修来的旷古之恋,嫔妾没有资格,也没有权利去介意。”
国主喟然长叹,“你平时看起来一副风淡云轻、诸事皆不介意的模样,却最能识情解意,当真有着风流清洁的心思,若是国后能像你这样理解朕的心,朕怎会有那么多的烦恼?”
黄保仪轻缓地摇了摇头,“今夜是昭惠后的正忌之时,只论昭惠后娘娘,不说国后娘娘。”
国主不禁愣了一愣,“是了,今夜是昭惠后的日子,却有些清冷,娥皇生前是最喜欢热闹的,也不知今夜她会不会感到寂寞?”
黄保仪清亮的眸色中闪过一丝聪敏之色,指着遥远的街市衢道,那里是金陵城的万家灯火,映照在秦淮波光潋滟的水波之中,呈现一派静谧祥和之色。
国主奇怪道:“你要让朕看什么?”
黄保仪笑而不语,过了片刻之后,城中冉冉升起天灯,像一朵朵洁白不沾尘俗的白莲,漫撒在秦淮河上、千万栋百姓家的屋宇之上,以及,折柳亭上,就连遥遥的南门也有隐隐火烛之光升向天际,与苍穹中黯淡的星子融为了彼此。
国主惊讶地起身,喃喃问道:“这是什么?为什么城中百姓都点了天灯?”
“官家刚才还怕昭惠后娘娘今夜寂寞,可如今看了这些百姓们放的天灯,官家的心境就该释然了。”
“你是说,这些天灯都是城中百姓为纪悼昭惠后而放?”
黄保仪点了点头。
国主心头大热,动容道:“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
“一来是仰慕昭惠后娘娘的懿范,在她的忌辰之日聊表对她的爱戴与思念,二来也是为了官家。”
“为了朕?”
“是的。国主思念昭惠后,数日来缠绵病榻,抄书焚经,作悼念之词,城中百姓知道了,忧心忡忡,担心国主沉浸在悲痛之中不能自拔,所以才放飞了这么多天灯,让国主知道他们对你的挂念。”
国主感动得热泪盈眶,颓然而动容地坐下,怆然欲涕,“是朕辜负了百姓,朕总是一次次让他们失望,朕不配做他们的衣食父母!”
“官家为政仁爱宽厚,百姓敬爱官家,才会这样表露他们的情感,官家为何要觉得有愧于百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