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5日
午饭后,我们小组一行八人乘车去机场,准备飞成都。
北京的春天,短暂而模糊。转眼已是宜人的初夏,我们在这里学习已过大半,对北京的感觉却总是难以定位。或许习惯了这里经常光顾的沙尘天气,堵塞的车流,忙碌的人群,膨胀的城市规模……更习惯老师同学的亲密无间。未及遐思,首都机场已到眼前。
机场闹哄哄的,如同大金鱼缸一般。没有经验的人,一下子就晕了不知所措。幸好我们这帮人外出经验都有,且出门前做了分工。“老干部”提议红旗负责后勤兼财务主管,老邰协助,他俩很热心,也会办事,到了机场就忙活去了。老袁负责文字材料,没有俗事缠绵,落得清净,两眼到处看,不时发出尖锐的评论。老范负责监督,其实重点也是监督自己,他闲不住,喜欢四处转悠,进了机场一双精细的眼睛不停地搜索。多生也不老实,歪着头跟着摩登身影细思量。擅长财务的老徐没有当上财务总管,临时任务看管行李,偶尔听到老袁的评论和“老干部”的话语不妥处,予以严肃指正,竟自觉做起监督员来了。“老干部”是小组实际负责人,他到了机场就巧遇单位熟人,用东北汉子的特有方式,与同事亲昵地打着招呼。
下午两点左右,我们登上飞机。四点二十五分抵达成都双流国际机场。“人川啦!”一位同学高兴地说。这位平时话语不多的同学,一下子活跃起来,不知是否与成都热情而又热烈的气候有关。
稍事休息后,老刘领我们去附近的街巷转悠。成都是个繁华大都市,到处是三国时期的遗址和标志。一盏盏蜀国模样的宫灯,一声声川味十足的吆喝,一座座仿古的建筑,一件件透出古意的工艺品,时间仿佛停滞,时空隧道逆行,金戈铁马鼓角铮鸣的三国幻化在眼前。路过茶馆,传来麻将声声,看着安详的成都人平静享受生活,始才领悟这个休闲都市:偏安一隅,香茶一杯何所求;风起云涌,天府之国逍遥日。
5月26曰
成都的早晨,分外静谧,宛如大胖小子熟睡一样。我们今天的行程是参观三星堆遗址。早早地出城,一路浏览成都大平原的乡村景色。不经意就进人广汉境内,远远地看到巨大的宣传标牌:地下沉睡三千年,一觉醒来世界知。不用问,三星堆就在眼前。果然,车子拐个弯就进人三星堆景区。天气有些凉,四周树木森然。早有朋友等候,引领我们走人三星堆展览馆。解说员边走边说,娓娓道来。我们走进三千多年前的天府之国,在一件件出土的文物前流连忘返,陶制器皿,铁制工具,精美玉器,巨大的树状或塔形的铜制品,特别是三星堆标志性铜制面具。这些青铜器时代的作品,远比同时期的西方先进。我伫立在一尊尊精美绝伦的三星堆出土文物前,惊叹曾经创造辉煌历史的先民,惊叹这块土地的神奇。同学们都啧啧称奇,同老师看得更是仔细。我和多生不停地照相,老范用手机拍照,都想尽可能留下点资料,介绍给更多的人。我们伟大的祖国有着悠久绵长的历史,曾经创造人类历史的辉煌,先民们的智慧和勤劳已经变成民族自尊自强自立的文化基因,印刻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骨子里,转化成奋斗的不竭动力。民族复兴的重任历史地传承,在战略机遇期,乘势而上。否则,如何面对先人的昭示?文物是历史的倒影,更是无语的教科书,启迪心智的一味良方。
中午,热情的东道主招待了我们一行。席间了解道,三星堆让广汉名扬四海,旅游已经成为市里支柱产业。广汉还是中国农村改革起源地之一,第一个取消人民公社改乡镇建制的地方。
下午去绵阳,路经九曲山游览一番。传说乡里有一个张姓孝子,仁义宽厚,品行高尚,美名传遍四方。传到朝廷,几代皇帝层层加封,最后也变成神仙了,名曰文曲星。据说香火旺盛,每年来此许愿的家长学生络绎不绝。我们这些学生家长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未能免俗,大都请炷香,默默祝福子女学习进步。随后,我们游览九曲山风景,松柏参天,气象森严,庙宇楼阁,极现盛世繁荣之景。
晚饭在老刘单位食堂,东道主是老刘的领导,细说竟也是广义学员,再聊曾经到过我们五楼看望老刘,大家近乎了许多。国人的酒宴,陌生之间,就在开始阶段找节点,一旦铆焊,借酒助兴,大有相见恨晚之感;如果节点寻找不到,如同两条平行直线,虽然对面撞来,却是连根皮毛也伤不到的。又似拳击手,试探着,寻找对方的破绽,然后给予致命的一击;区别在于,酒宴是热情而温柔一击。
5月27曰
在绵阳市召开座谈会。深感四川变化之大,发展之快。但是,四川的发展也极不平衡,老少边穷地区还比较困难,城乡差别很大。特别是一些革命老区,群众看病难、子女就学难问题突出,农民收人不高,生活水平较低。我们听了感到心情沉重,同时,责任感也油然而生。人不能没有忧患意识。
5月28曰
早起,我们驱车前往天池村调研。
山丘低矮,满眼青翠,扑面的绿色撩拨的人心肺通畅快慰。拐过一座山,车子驶人一条窄窄的水泥路,大约只能勉强两辆农用小手扶拖拉机错开。这是区委书记包的点。陪同领导自豪地介绍。我心里有数,大凡主要领导联系的农村典型,基础好,加上重点支持,肯定不会差的。说话间,天池村就在眼前。真是一个好村落!两面是绵延起伏的山丘,被绿色植被覆盖,村落一字排开,散落在山谷的宽敞地带。
到了村部,基层干部模样的汉子憨厚地笑,打个招呼,然后引领我们来到一个养猪场参观。养猪场颇具规模,几十间猪舍,从简易砖瓦结构的猪舍推算,估计投资不会低于几百万,对一个偏僻山村来说,显然不是件容易的事。空气中弥漫淡淡的怪味,一直生活在大都市的同学很敏感。镇里同志介绍道,这是恒力通公司投资建设的500头优质种猪扩繁场,准备在全村带动农户大规模养殖。因为参观要经过消毒程序,我们就没有进去。村干部带着我们参观蔬菜种植基地。
长期居住城市的人到了乡村,难免激动。一眼望不到边的黄瓜地,淡黄色的花朵如繁星点缀在碧绿的黄瓜硕大叶片中,长长的瓜蔓顺着竖立的细竹竿一个劲地往上爬;走进瓜地,一根根或大或小、或长或短的黄瓜,晃悠悠,煞是喜人。在田垄摘黄瓜的多是妇女,我向一位头戴草帽,穿着朴素的妇女询问收成。这位大嫂说:“我也不晓得,干活拿工钱。”我问:“你家的地多少钱一亩租出去的?”大嫂笑笑,习惯地打量我一下:“二三百块钱吧。”说着又去摘黄瓜。问不出头绪,只好另找人打听。
同老师和同学们正在试着竹篓冬瓜的分量。黄瓜地的尽头是大片的冬瓜地。号称大力士的同老师咬紧牙关才将沉沉的冬瓜竹篓搬离地面。不知这些大嫂怎么搬运的,可见农村活计还是很苦的。老袁蹲在黄瓜地照相,架势怎么看都像偷瓜的,或许小时候有基础吧。老邰看着冬瓜和黄瓜,似乎在寻思上海的瓜价咋这么贵呢?无论冬瓜还是黄瓜产量都很高,冬瓜一亩能收上万斤,黄瓜也在几千斤。老刘不停地照相,红旗、老范一个劲问大嫂这个那个。多生背着小包转悠,照相机闲不住。“老干部”双手背在身后,神闲气定地与陪同干部说话。考察组的多数对农村了解少,新鲜好奇。
从瓜地出来,山坡停了辆带挂斗的汽车,几个汉子正往上面搬运竹篓。快要装满了,有豆角、黄瓜和小冬瓜。“往哪儿送?”同老师问。“绵阳。”货主回答。村干部接话道:“自从道路修好,俺们村种植了蔬菜,无论刮风下雨,货照样走。城里喜欢吃什么,俺们就种什么。”说得好呀,市场经济的奥妙就在于根据消费需求来研究生产,而政府做的就是提供公共服务和营造环境。想想过去,我们干了多少出力不讨好的事情,比如干预农民生产经营,背离市场经济常识指导经济。村干部自豪地说,我们村现在人均纯收人三千多块,生猪养殖、小家禽养殖和蔬菜种植成为三大支柱产业。虽然我不喜欢这种动辄大产业的提法,对天池的产业结构调整给农民带来的变化还是由衷高兴的。
眼见为实耳听为虚。本来没有安排座谈的,我们临时增加开个座谈会。想了解真实情况,最好的办法是迈开双脚到村头地边找农民谈心拉家常,农民有句古诗:“春江水暖鸭先知。”农民连接市场的两头,既是生产者,又是营销员,他们最知道市场,也最能感受政策和环境的变化。我们在村部大院坐下。说是村部,其实就是几户农民的房子,只不过村支书住在这里罢了。墙上挂满了各类应景文字标牌。陆续来了十几个农民,一条大黄狗也来赶热闹。坐在矮小的板凳上,我起身给乡亲递烟。一位年长者显然经历过这样场面,不慌不忙地说道:“俺们天池村,这几年变化大,多亏了市委区委镇村领导。”这是客套话,墙上宣传画贴着领导的照片呢。我担心这样开头听不到什么,再说我们也没有宣传报道任务。于是,我打断老乡的话:“谈谈你家的收成,几口人,收人咋样?”老乡愣了片刻,慢腾腾地说:“五口人,六亩旱田,六亩山地。去年嘛,五亩麦子收了两千多斤,一亩桑园,卷了几帘蚕,稻子几千斤吧。”一麦一稻,传统种植模式。“你家没有蔬菜地?”我问。“那几个队租地给别人种菜,俺们这里缺水没法种。”老乡老老实实地回答。“农业税都免了吧?”我知道肯定免的。“不收了。早就不收了。”老乡急急答道。“对教育有什么意见?”老袁大声问。“没意见,没意见。”老乡连忙摇头。“学费多少?”老乡一时想不出来。这么说着讲着,慢慢弄清一些情况。总体印象,这里农村政策落实还是不错的,农民对政府满意。
从农民安详平和的脸上就能看出心中的满足。中国百姓最容易知足常乐,外边的世界虽然精彩,年轻的还可以闯荡一番,到了一定岁数,在家里伺弄几亩地,过起自给自足的乡村生活,既是传统,也是现实选择。城市好,乡村也好。我长期从事农村工作的,对农民的了解算是比较深人了。比如眼前这个天池村,虽有点花花草草的形式,主体与很多农村一样,正在呈现很大的变化,比前些年收成多了,负担轻了。当然,看病难,上学贵,社会保障等问题,仍然需要破解。新农村建设作为党中央新的战略决策,已经吹响农村第三次改革的号角。
山村在变,也一定会大变的。告别天池村,我紧紧握住老乡们的手,祝愿他们日子越来越好。老乡们淳朴的脸上漾着的微笑,目送我们离开。
离开天池村,车子在绵阳到江油的一级公路上急驶。窗外,不时可见高大的宣传牌,李白故里的字样很醒目。大家正起劲地议论大诗人李白,车子停下来。中河村到了。
湍急的河水从村旁流过,竹篁摇曳,杂树丛生。正午阳光照耀下的村庄静谧。穿过爬满豆角秧的小径,我们走进村口农户家里。正是午饭时分,这家老两口带着两个儿子一个小媳妇围坐一桌。院子收拾很干净,四间砖瓦平房,两间厨房,依正门放张方桌,摆放五盘菜,冬瓜烧肉,辣椒炒豆角,花生米,咸肉烧茄子,一盘凉拌黄瓜。桌子下面放了两个空酒瓶,显然两个儿子刚喝完啤酒。大嫂起身打招呼,我们忙示意不要动,照一张照片留念。不便多说话,我们赶紧走开。细心的老范看到农民的午餐很丰盛,感慨道:“农民日子真的好过了,比城里差不到哪去。”“小媳妇的衣着也很漂亮嘛。”多生观察得更细致。“你们看老大嫂的笑脸,满足呀,幸福呀。”红旗放大了照相机照片,由衷感叹。
穿行在村中,水泥砌成的水沟流淌着清水,有妇女在洗衣服。一只花猫慵懒地躺在旁边,彩色蝴蝶在瓜秧一朵金黄的花蕊停留。“好一幅田园牧歌般生活。”有人轻声赞叹。我们又走到一户农家,刚好正在做饭。进了厨房,女主人正在切菜,旁边放好了配料,有猪肝、豆角、萝卜、草鱼,午餐也是很丰盛的了。村干部打声招呼,熟练地用打火机去点燃灶上面的灯泡。“噗,”灯泡发出轻微的响声。“我们这里家家都用沼气点灯做饭。”阳光下,灯泡发出微弱的光亮。“平时亮吗?”有人疑惑地问女主人。“亮。跟电灯一样。”女主人边说边打开燃气灶炒菜。
这户人家居住两层楼房,院子里有自来水,穿过一间略略黑暗的过道,后面是猪圈,三四头肥猪见来人哼哼唧唧。村干部介绍沼气的流程,多数人忍受不了扑鼻的味道退了出来。“看这日子过得,相当地好哇!”“老干部”的东北话响起。“那是!司长级的住不起这样房子。”老袁的眼睛瞪得大大的,他看得也仔细。“这里已经达到新农村的标准了嘛,叫其他地方来学,都这样就行了。”老范说话时,看着红旗。红旗家在西北,据红旗说,那里还有人住二三十年代的土窑洞。红旗咧嘴笑了:“这是发达农村,就是与你们浙江比也不算差。”一行人说着话,又绕村转了一圈。村干部引领我们看了大棚蔬菜,一垄垄黄瓜、豆角、韭黄、茄子,各类蔬菜整齐排列,做工精细,看了叫人舒服。村干部介绍,他们原来也是一年两季麦豆,年年翻身起不来,后来成立蔬菜协会,与城里各类市场挂钩,种植时令蔬菜,地还是那块地,收成却翻了几倍。老干部对协会产生浓厚兴趣,追问细节。同老师腿快走在前头,我跟在后面,同老师说:“多年没来四川,变化真大呀。”同老师三十多年前在这里当兵,那时的四川农村穷,特别是山区。“整得不错,主要这里离城市近。”老刘听到老邰啧啧称赞,又说,“肯定要整好看的给你们看,其实四川山区农民日子还是穷的。”
当然,我们看到的是先富起来的农村,整个农村在发展这是毫无疑问的,发展也是有差距的。如何缩小差距?不是让先进地停下来等候,而是采取措施让落后地区设法追赶。前二十多年,发展的不均衡理论促进了一部分地区和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接下来的重任就是先进更先进,落后赶先进。农村发展涉及历史、地理、社会、经济等方面因素,不可能整齐排列一齐跑,先进地区的经验是相同的,好班子、好带头人,抓住机遇,脑筋转得快,能吃苦。差的地方原因就复杂了。多年前,我做过分管农业的副县长,没少研究这个问题。找原因不如帮农民做一两件实事,比如怎么与市场联系起来组织生产,比如如何组织农民建立经济组织,当然产业化的文章是要做的,公司+基地+农户,等等。走在路上,我还在想中河村周边的村怎么样?他们到底是怎么想的呢?
5月29曰
上午离开绵州,到平武县一个乡镇考察。这是一个羌族村寨,距成都两个半小时,到绵阳一个小时路程。
我站在桥这头,看着同学从颤颤巍巍的吊桥走过来。“老干部”眼睛不敢往前看,低着头注视脚面,两只胳膊甩开,平衡身体。从小在大山里长大的老袁,嘻嘻哈哈就过来了。老邰和老范小心谨慎地迈着碎步,不慌不忙。同老师早已快步过来了。
这是座吊桥,四根钢丝绳牵引分担全部重量,中间是木板铺成的过道。有些类似抢渡乌江的桥。桥下,是干涸的河道,碎沙石裸露着。或许山洪暴发河水泛滥时,这座桥才具有真正意义的危险。平常人可以从桥下走过来的。
过了桥,迎面是建筑别致的村寨。两层楼房,外观全部是用碎青石砌成的,壮如刺猬,薄薄的碎石片,像刀子般锋利,人不敢靠前。再走几步,看见高高矗立的形若炮楼的建筑,一只白色牦牛头像下面,刻有几个大字,颜色猩红惹眼“走马村寨”。从镇里下来担任平斐村支部书记的小伙子站在这座刚落成的“炮楼”前,与我们攀谈起来。“这个村寨很穷,山多地少。过去开荒种地,山洪一来,一季绝收。自从通往九寨风景区的公路修好后,我们组织农民发展旅游业,村寨外观改建,恢复过去传统,再现羌族风貌。再者,动员羌族子女将民族从汉族改回去。”村支书指着吊桥,“我们已经争取资金将桥异地重建,这座桥作为景观保留下来。”年轻的支书雄心勃勃,“我们离成都三个小时,到绵阳也只有两个小时,又是通往风景区的必经之地,没有理由发展不好。特别是中央提出搞新农村建设,我们劲头很足。”一番话,也让我们激动起来。
我们分散开来,到农户家访。我和老袁几人走到一家木匠铺里,有着一头漂亮卷发的小木匠停下手里活计,友好地与我们打招呼。“你是汉族吗?”老袁问话,我递过去一支香烟。“他是羌族。”跟我们一起进来的一位女干部介绍道。“很漂亮呀。”我情不自禁地说。眼前的小木匠眉清目秀,面部棱角分明,十分精神。女干部笑了。“你的对象是羌族的吧?”我问道。“是的。”女干部又低低地笑,“一年能收人多少钱?”老袁望着小木匠,目光亲切地问道。“也没算过。”小木匠迟疑片刻,脑子转了转,“两三万吧。”“哦,那真不错呢。”老袁满意地点点头。“几个孩子?”我问。“两个,”小木匠不好意思地笑笑。“你们愿意从汉族转为羌族,有优惠政策呐。”老袁打趣道。“不是,我们一直是羌族。”
几位同学在村寨里做调研比较认真,见人就问长问短。我看到村寨已经变成了大工地,家家房子大多在改建,外观贴上刺猬石片。“是统一要求的吧?”我们问到所有村民,答复一样,“是的。”我很忧虑,同学们都有同感。有的同学家访中得知,不仅房子外观装修,还有的推倒重建,再者修路也分摊给农户,农民私下里有意见的。听说我们是从北京来的,农民才敢讲实话。
新农村建设不是新村建设,切忌一阵风、一刀切,搞形象工程,干劳民伤财的事情。我们含蓄地告诉村支书。小伙子工作积极性要保护,但是方法要注意。搞旅游想法很好,不知论证如何,与市场对接如何,村民承受能力如何。单纯从外观恢复羌族风貌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恢复挖掘羌族原生态文化,按照旅游产业的规律去包装经营运作。此外,做农村工作一定要从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切忌超越发展条件和可能,去办那些想当然的事情。这些年,教训很深刻呀。离开时,我们一一与年轻的村支书握手,鼓励他好好干,带领羌族人民奔上小康大道。任重而道远,小伙子肩上的担子不轻呀。
在平武县平通镇,与镇长座谈时,我们说出了担心和希望。或许我们多虑了。真心希望新农村建设在羌族地区健康发展,这些山区人民渴望过上幸福生活。
下午沿盘山公路去九寨沟。进人阿坝地区,海拔3800米,我有些不适应,头发晕。在草地躺了一会,症状减轻。山高路险,天高云谈,满目清爽宜人。傍晚到达九寨沟。
5月30曰
九寨沟的名气太大,以至于人们说“黄山归来不看山,游罢九寨别看水”。我们是在一个不看好的季节去九寨沟看水的。
从原始森林开始步行,林木森然,阴凉潮湿。在海拔三千多米的高原,仰望古木参天,林荫蔽日,冷杉、云杉的年龄最小也有七八百年;俯瞰苔藓铺地,色彩斑斓。走在厚厚的、软绵绵的落叶铺成的山路,一路山花烂漫。就这么走着,享受森林浴,让疲惫的心灵安然地歇息片刻。人回到山林之中,就有回到远古老家的感觉。
不经意间,就看到了九寨的水。箭竹海、熊猫海、金铃海、老虎海,等等,名字有些恶俗,只是便于让人记住罢了。很快我就忘却了一切,直感到魂魄竟被摄去,只留下惊愕状了。
这一个个叫海子的水,碧绿清新,游鱼清晰可见。那一尾尾小鱼儿,在纯洁透明的湖水中,宛如婴儿在母亲怀抱,自由娇憨,无拘无束。海子倒映山林白云,山水如此亲密,只有九寨沟才能寻到。我凝神注视,不觉意自己也倒映在海子里,恰成了山水人的组合。岂非海市蜃楼的幻觉?缥渺不定,莫非时空隧道逆行?不忍心移步,连一声惊叹都不能发出,别扰动山水和人的平静,别搅动清冽湖水的凝脂般雍容气韵。就这么久久地伫立或席地而坐,任凭云动风行,随思绪漂游。
我傻傻地想,怎么叫九寨沟这么土气的名字?绝代佳丽竟冠以寻常到极点的乳名。或许,正是应验了一句老话,身贵名贱,名贱易活。山里人的思想与平原文化原本也是相通的。
终于我还是走了。同伴远去了,我去寻找同伴。
走到一片树林,我记住了却懒得叫出名字的地方,痴痴地停下来。高大的冷杉被藤蔓缠绕,丛生的灌木遮住游人视线,留下一片清净的所在。我坐下来,举起相机拍照,放大了镜头,竟发现目光所不及的海子。隐隐的,森然的绿色氲氤,在灌木间隙,向我款款走来。毕竟藤蔓遮不住,海子涌进痴心中。
我觉得这里其实是看海子的绝妙去处。
一生酷爱大海的美国作家海明威曾说过,大海里的冰山最可怕,因为它露在海面的只有七分之一。海明威的作品文字简约、意境深邃,遂成一代宗师。我是相信海式理论的。依此推论,如此绝妙的九寨海子,透过斑驳藤蔓枝条去寻找,在一片青翠绿叶之中,逼人的绿意袭来,那份翡翠般蓝绿护送阳光,淡去树林的俗气,如同仙女飘飘人凡尘,荡去自然无故加之的附着,赤露本原的美色,那神韵、那滋味隽永绵长,神秘莫测、隐约朦胧。
又走了更远的路,看了珍珠滩和诺日朗瀑布,领略瀑布声如虎啸桀骜不驯的雄姿;又游览了磨房的另样风情。只是魂萦那个不知名的小地方,因为我的发现,我的七分之一的美感再现。
海子毕竟更多地直观地呈现世人眼前,在一声声惊叹中,忍受无情的情感滥觞。其实,海子并不是七仙女下凡。科学最是无情,道出秘密所在。只是状似泥土实则钙华堆积体的“土”,映照了貌若天仙的九寨水。
九寨沟是一个童话世界。九寨沟的水既富有灵性质感,又娇媚惊艳;既诗意盎然,又神秘莫测。
5月31日
早起,驱车去黄龙山。一路山林茂密,山路弯弯。车子行驶在盘山公路,到达四千米山峰时,头有些晕,这是正常的高原反应。天空白云缭绕,湛蓝的天真如水洗般纯净,云彩变换姿态,煞是壮观。
到达黄龙快11点。简单用餐后,我们登山。游览了九寨沟后,再看黄龙,味道就淡了许多。
黄龙沟在海拔3100米的钙华堆积体上,雪山、彩池、森林、峡谷、瀑布、滩流、古寺七大特色景观点缀其间。从空中俯瞰,整个风景区活脱脱就像一条巨龙。
我们从沟口上去,没有高原反应的同老师带着几个同学先走了,我和老范落在后面。迎面遭遇迎宾池,据说雨季叮咚流水声恰似欢快的迎宾曲,故得名。如今枯水期,只像门铃叮当。又走一会儿,来到一个叫潋滟湖的地方,多雨时节这里湖水清澈如镜,湖底藻类千姿百态。现在则是水浅无鱼,干瘪瘪的,趣味不大。及至莲台飞瀑,空有其名,不见飞瀑踪影,只好借助安徒生的能耐去想象,一那金黄色钙华滩飞出瀑布,水声震耳,气势磅礴。早就知道最著名的要数金沙铺地,这个号称世界最壮观、最长、色彩最丰富的钙华滩流。资料表明,由于喀斯特水失去凝埂成池的地理条件,在一条长约1300米的脊状斜坡地上,慢坡水浪翻飞,在水底凝结起层层金黄色钙华滩,好似片片“鳞甲”,在阳光照耀下发出闪闪金光。我和老范留影纪念,可惜背后没有水,只有光着脊梁的甚至有些丑陋的的钙华士。游兴大减,便在盆池旁边的亭阁歇息。再往前走,估计还是这样,美景写在牌子上,眼前却实在看不到。
我们走错了季节,看水却选择了枯水时节。我们走反了路径,先游黄龙,再去九寨似乎要好些,正如硬菜刚享用,后端上来一碟精美的小菜。不能说别的,程序出了问题。老范与我想法不谋而合,在亭台勾留半晌,估计老师同学要下山了,这才慢慢往回走。
走了几步,迎面遇到背货上山的农民,矮矮的个子身后却驮着足足有两人多高的木板,细数竟有十块之多,分量实在不轻。老范问:“一趟背这么多,能挣多少钱?”背夫说:“110公斤,25块钱。”“那么重,不累吗?”老范同情地说。“背惯了。累就歇息。”背夫打量我俩,笑问:“嫌累,爬了一半下来了?”我的脸挂不住,老范说:“我们有事情先下来。”说了会闲话,老范问:“老哥,我们能与你拍张照片吗?”背夫张口大笑:“你喜欢照就照吧。”我俩拍了几张。背夫歇够了,憋运足气力,身子弯成蚂虾状,脚有力地蹬地,又往上走去。
下午三点左右,我们离开黄龙。
沿着盘山公路绕行,窗外风景已是美不胜收,峰峦叠嶂,满眼翠绿,天空白云缭绕,目光所及,心旷神怡。车子在一个村寨前,忽然停下来加水,利用这个闲空,我们下车呼吸新鲜空气。两个面色黝黑的小孩在玩耍,老邰过去蹲下来与他们玩石子游戏。难得童心发现,老邰正与小孩玩得起劲。红旗喜欢地抚摩两个孩子小脸,抱起来,一边一个。大家说好,纷纷要照相,女导游也凑过去,对着镜头。喀嚓。我趁机按下快门,拍了下来。这时,一个白族妇女手里拿着类似小鼓的玩物,向我们兜售。导游用我相机拍下,一身鲜艳民族服装,头上戴的白帽子别致新颖,两根羽毛高高挑起,增添了动感和韵味。
这些同学在各条战线工作,都是比较出色的。结成一个团体外出,在狭窄的车厢里,性情中的自然成分就显露出来。老袁喜欢尖锐地指出问题,长篇大论,时不时与“老干部”闹腾几句。“老干部”回应一句:“做人要厚道”然后挂起免战牌“我要闭目养神了”。老袁是进攻型的,没有了对手,不免寂寞。老徐冷不丁来一句:“是老袁的事情,教育问题。”老袁表情丰富起来,如同豹子觅食,发现猎物的兴奋:“要重视教育,教育出问题,不能简单归咎于教育,全社会没有责任啦?”接下来,车厢里的同志将要接受一次系统的教育问题培训。“这个老袁!”“老干部”低声地说。幸好老袁没有听到。否则,老袁又要冲杀进来,挂“免战牌”也不行。
车子走到松潘地区,在一个红军长征纪念碑碑园,我们集体留影。对面山峰矗立纪念碑,青松掩映下的小径通往山顶。
我们行了个注目礼,继续赶路。老袁说:“想想红军长征的艰难,还有什么想不通的。”由于立论正确,无人接茬。连最爱挑刺的老徐也只有听的份了。“所以,我认为,一个真正的共产党人,是彻底的唯物主义者,是无私的。”看着车厢里寂然无声,老袁将话题抖开,“我个人的观点,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我们要开始一个新的长征。”“这不是你的观点,是老人家的原话。”老徐终于寻找到老袁的破绽。“那是!你别打断我的话呀。”老袁思绪进人一个悲壮的氛围,“想想我们大别山,为了支持革命,做出巨大的牺牲。红军突围出去,白狗子进来,我父亲躲进山里没有被逮到,才活了下来。我爷爷二十多岁当团长,牺牲了。还有很多连名字也找不到的麻麻写满了烈士的名字。当然,还有很多连名字也找不到的,成为无名英雄。”老袁的话把大家带人一个严肃的领域,没有人开玩笑了。墙外的天空,天高云淡,有人吟哦毛主席的诗词,有人说起70年前那震惊中外的人类历史上的伟大长征故事。“红军真不容易,我们开车子都有些头晕,当时天上有飞机,地上有大炮,围追堵截,硬是没有拦住红军。”老范感慨道。“信仰!是信仰的力量。”老袁语气重重地说道。
沿着岷江,山路变成羊肠小道,右手是滚滚流水的岷江,左边是嶙峋大山。眼看着岷江头发晕,有悬空之感。“老干部”发话:“大家不许与司机师傅讲话。”司机笑笑:“没关系,我们跑多了。”车厢安静下来,大家都在聚精会神地看着窗夕卜,连绵起伏的岷山山脉,奔腾流淌的岷江江水,在思索,在沉思。
我突然想起毛主席的诗句:“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毛主席的诗词所折射出的伟大情怀,在岷山山脉的体会更是深刻。
适逢红军长征70周年,我们走在红军曾经走过的路上,自然心潮起伏。那一幕幕耳熟能详的历史画面,就演绎在这片热土上。山还是那座山,水也还是那江水,风云雷电不变,花草树木依然。烈士的鲜血洒在这里,昨日的硝烟仿佛仍在眼前。我们这些共产党的一分子,怎么才能不辜负长眠于此的烈士遗愿?面对这样严峻的问题,我们每个人都必须做出回答。继承长征精神,做一个坚定的共产党员,对照“党章”,坚定理想信念,脚踏实地做好本职工作,认真履行职责,让组织满意,让人民满意,也让千千万万烈士放心。
6月1曰
早起出发,沿岷江一直走,依旧是青山碧水。进人都江堰境内,路平坦。在乐山的南国渔舟用餐。午后休息时间,游览了一次乐山大佛。唐朝通海大师发起,历经90年,三任皇帝,始造成。大佛面朝三江口,岷江、大渡河、青衣江,雍容大度,佛在心中,颇有震撼力。
自汉代起,佛教进人中国,落点于洛阳的白马寺。开始只在上流社会传播,经过中国文化的融通改造后,佛教迅速传开,至隋唐达到鼎盛。唐朝贞观元年,玄奘混在逃荒人群出境,一路艰辛到了西域,求得真经。官方曾通缉过。玄奘求经归来,长安城里是万人空巷,皇帝亲自迎接。大唐贞观盛世的标志,其实也包含文化的宽容。也正是佛教的传播,促进了儒、道、佛竞相发展,提升中国文化的外向度和活力。乐山大佛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建造。中外专家称赞道:乐山大佛是人类文化宝贵遗产。绵延五千年的中华文明,正是在一代又一代的文化遗产传递中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游览中,我知道郭沫若家乡在乐山,苏东坡家乡也在此地。两位跨越近千年的伟大诗人,从大山走出去,在中国舞台发出耀眼的光芒。尤其是苏东坡,这位旷世奇才,时至今日,后人无法超越。遥想当年,苏洵带着两个儿子苏轼、苏辙乘一叶扁舟,沿江而下,一路诗意的风尘。到了京城,聚焦世人惊奇的目光。唐宋八家,苏氏一门占三,不仅是四川的奇迹,更是亘古未有之奇。乐山这山水,怎么有如此性灵,造就一代英才。当然,近代的乐山也是好生了得,只举一个郭沫若就让世人景仰不已。
同伴招呼我该走了。我真是依依不舍,真想穿越岁月,去访问两位文化大师。
6月2日阴
冒雨游览峨眉山。弥漫着香火的峨眉山,满山翠绿,氤氲清净的佛教文化。因为雨势渐大,匆匆上山又匆匆下山。辜负了久负盛名的佛山,有机会再来拜访吧。
6月3日
上午在省里开会。下午,驱车去遂宁市,参观了宋瓷博物馆,精美的宋瓷让人叹奇。
去年我在土耳其考察,导游引领我们去参观瓷器。三间房放满了瓷器,玻璃柜下面铺上猩红的绒布,一尊尊精美的瓷器摆在中间。转了一圈,除饱了眼福,还拍照留念。这些瓷器,全部是当年西方列强从中国偷来抢来,少部分用商品交换的。回国后,我把照片放大,贴在书房欣赏。毕竟,去一趟土耳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那些瓷器太精美了,看了就叫人喜欢。
这次去四川考察,遂宁市委张副书记知道了,执意安排我们去遂宁,说他们那里的宋瓷可以看看。这句话触动了我,便去了遂宁,进了宋瓷博物馆。博物馆解说员是位专家,带着我们漫游博大精深的瓷器历史王国。
瓷器是中国古代的伟大发明之一,其精湛的制作工艺和悠久的历史传统对人类文明做出了卓越贡献。发端于三千年前的商代原始青瓷,东汉晚期烧制出成熟的青瓷器。及至宋代,以青瓷为代表的单色釉瓷器生产达到了高峰。“汝、官、哥、定、均”五大名窑闻名遐迩,龙泉窑、景德镇窑、耀州窑一派繁荣。宋瓷造型简练清新、色泽淡雅柔润,技艺惊人而风格高雅,表现出一种清纯自然、朴实无华的美学境界。
遂宁与宋瓷本无关联,桑树挂棒也扯不上。时光流转到1991年。在遂宁辖区的金鱼村发现了一处大型宋瓷窖藏。专家们经过清理发掘,出土完整及可复原的原器物1005件,其中瓷器985件。这是迄今为止,国内已发现的最大一宗宋瓷窖藏。现实突然把遂宁与宋瓷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据说,国内有个大城市让遂宁开出任何条件都可以,只要把这些宋瓷博物馆建在他们那里就可以。遂宁未加思索就拒绝了。一千多年了,宋瓷已经属于这块土地。我私下问那个大城市的同学,同学笑而不答。
出土的宋瓷,虽然在地下沉睡千年,但来自龙泉的青瓷、景德镇的青白瓷仪态和风范依然。是什么人窖藏?又是何时因为何故?均不得而知。传说倒不少,不足采信。这肯定不是考古学家最感兴趣的事情,而是历史学家和文学家研究的事情。做一大胆推测吧,或许某位巨商运送宋瓷途经遂宁,忽然战争爆发,世道乱了;或许巨商身遭不测。这么一来,趁着黑夜,就地掩埋窖藏无疑是最佳选择了。一船人带着惦记回去。准备假以时日让宋瓷重见天日。只是岁月无情,人生无常。这条线就断了,终成永远秘密的推测总归推测。想来一千年间,朝代迭更,乱事不少。宋瓷埋在地下也好,小贼惦记也罢,强盗觊觎也罢,见财生歹念的人实在太多。那么好的宋瓷搁在那儿,哪朝皇帝要是知道了,下个旨,弄去宫里把玩,自也顺理成章。真要是这样,搁到晚清,只怕被外国强盗抢去。要看自家的瓷器,还得办护照,花上不菲的机票才能如愿。
想到这里,我不禁对决定窖藏的人深深致意了。你看那景德镇的一对青白釉三足蟾形水盂,光晕明朗,形态可掬,真是让人喜欢;青白釉印花双凤碟,精巧的造型,细腻繁密的刻印花图案,衬上素雅明净的青白釉色,令人赏心悦目,倍感亲切。七个多世纪前的人们真是奢华,竟然用这些宝物放置杂物呀。还有来自龙泉的青釉荷叶形盖罐,青釉鬲史炉、三足笔墨插,国人前所未见,弥足珍贵;还有来自彭县白瓷印花鹅戏莲纹碗……
专家说,龙泉窑始烧于北宋中晚期,鼎盛于南宋后期,至明末清初停烧。龙窑因窑身呈长方形倾斜砌筑,似一条火龙从下而上。大龙窑一次可烧制二万件以上。景德镇的陶瓷国人皆熟知,青白瓷一经出现,即为时人喜爱,各地瓷窑竞相模仿。其中最好的数景德镇湖田。而遂宁出土的瓷器多是湖田产。
自盛唐以降,宋,明,清,外国人对中国的茶叶、丝绸、瓷器等物需求逐渐趋旺。资本主义工业文明三百多年来,生活水平提高,追求东方文化的代表作品瓷器成为风尚。明朝晚期及大清帝国时期,闭关国策使中国资本主义萌芽艰难生长。西方富人家庭摆放中国瓷器,是地位和身份的象征。八国联军抢了圆明园又放火烧掉,大量国宝流失海外。特别是宋瓷,每一件都价值连城。
专家说,两宋三百余年,城市商业经济有了很大发展,商贸繁荣、市民阶层十分活跃,文学艺术空前发达,民间对精美瓷器的消费需求大为增加,直接刺激着制瓷业的飞速飞速发展。当时全国各地出现了许多人口密集的区域性商贸城市,宋代遂宁城即是四川的经济和商贸中心城市之一。
瓷器制造是一门泥与火的艺术,是人类智慧和制造力的结晶。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历代的车轮碾过千载岁月,时光流逝,流传下来的每一个时代的作品都真实记载当时人们的习俗、时尚、情感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向往。宋代开辟了陶瓷美学的新境界。感慨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6月4日阴
到达都江堰已近中午。一位工作人员给我们做解说。公元前二256年前,李冰担任类似今天四川省长职务,看到岷江两岸水灾严重,在前人治水基础上,发明了深淘滩、低筑堰的方法,选择都江口治水。我们看到一个鱼嘴状的筑水坝,将汹涌而来的江水分流,干旱年份,江水四成进人外江,六成进人内江,灌溉几百万亩的成都平原;汛期,则江水分流,极易成涝的成都平原无恙。为了打通内江河道,李冰用火烧水浇的办法,花了三年时间,硬是将青山开凿出水道,就是今天我们看到的宝瓶口。
1958年毛主席来视察,问道:“一千年一万年会不会有问题?”于是,四川人民将河道及山脚用钢筋混凝土砌上。
李冰的最大贡献在于防沙,至今仍然属于高技术含量的。两千年前他是怎么发明的呢?至今仍有人孜孜不倦地研究。
因为读过余秋雨的大作,都江堰实在不需要的别的文字传播。我只是用惊奇的目光,把一切看个够。
6月5日
结束了四川的考察,九点飞回北京。
注:这是2006年上半年参加中央党校青干班培训期间,赴四川考察的日记。我们行走的路线,途径的几个地方,恰好在2008年那场震惊世人的大地震的震区。那段时日,我的心刀割般剧痛,天天关注灾区报道,时时为震区父老乡亲祈祷祝福。为了忘却的纪念,我将日记稍加整理,为的是永远记住那山那水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