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传·昭公七年》记载了楚国太宰薳启强以巧妙的方式向鲁昭公索还楚王宝弓的事。楚灵王大兴土木,前535年建成了章华台(故址在今湖北监利县西北),他想和诸侯一起举行落成典礼,但后来只邀请到了鲁昭公一人。楚灵王见了鲁昭公一时高兴,将一张楚国珍藏的被称为“大屈”的宝弓送给了鲁昭公作为礼物。事情旋过,楚王心疼宝弓,非常后悔。薳启强听说了楚王的悔情,即准备为楚王索回宝弓。他佯装不知宝弓之事,礼节性地来谒见鲁昭公,当鲁昭公说到楚王赠给他大屈之弓的事情时,薳启强即刻下拜,表示祝贺,并向疑惑不解的鲁昭公解释祝贺的原因说:“齐国、晋国和越国一直想得到这张宝弓,我们的君王没有送给他们,而赠给了您,您只要防备对付这三个国家,自会珍守宝弓,我能不祝贺吗?”昭公听了,心里害怕,就把宝弓送还了楚灵王。
楚国的宝弓是灵王赠送于人的,要再索还回来,实在不合情理,薳启强于是以祝贺为引子,向鲁昭公编出了三国求弓而未得的“前事”,他既向受弓人夸张了宝弓的价值,借以表示楚王礼物的厚重,同时又暗示了宝弓可能惹来的争夺麻烦。尤其是,薳启强编造的讨弓三国齐、晋、越,当时都是比鲁国强大刁悍的国家,楚国能够对付他们,鲁国根本不是他们的对手。鲁昭公如果不愿与三国为敌,或者不愿介入三国争宝的纠纷中心,就只有把宝弓归还给有能力保持它的楚国。
越是宝贝的东西就越是招人喜爱,但也越招人争夺,这是天下常理。蓬启强正是抓住了这一点,在鲁昭公面前,他编出假言,表面上抬高宝弓的价值,实际上暗示可能会招惹到的争夺麻烦。高明的是,他是以三国讨弓来反证宝弓价值的。他把宝物的两重属性合二为一,按自己的需要互相透视和反证,使鲁君留下楚王厚重的人情,而归还难以持有的宝弓。